于华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21-05-04
  • 网站建设奖
  • 爱心大使
阅读:6864回复:1

[精品整理][资料整理]三部罗马尼亚影片观后(作者:胡思升)

楼主#
更多 发布于:2006-01-12 17:54
原标题:前有古人 后启来者 ——罗马尼亚影片《达吉亚人》、《勇敢的米哈依》、《奇普里安·波隆 贝斯库》观后

载1978﹒5﹒23《人民日报》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祖先和传统,都有值得用金字镌刻在史册上的光辉篇章和各个领域里的杰出人物,这就是一个民族之所以能置身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原因。罗马尼亚电影艺术家把他们的祖先达吉亚人反抗罗马帝国入侵的一段史迹,把十六、十七世纪之交第一个统一罗马尼亚的米哈依大公的功勋,以及十九世纪爱国主义作曲家波隆贝斯库的革命生涯,再现在色彩鲜丽的宽银幕上,有其深邃的寓意。观赏了这三部影片,一切对罗马尼亚怀有革命情谊的人们,不能不对这个英雄民族热爱独立、珍视自由的性格肃然起敬;而凡是对罗马尼亚不怀好意的强权主义者们,必将感到如芒刺背,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达吉亚人》、《勇敢的米哈依》、《奇普里安·波隆贝斯库》三部影片所叙述的年代,相距近二千年;所衬托的背景,从奴隶制到资本主义制;所歌颂的主人公,其职务、性格和结局迥异,但这丝毫不妨碍观众得到一个共同的结论:罗马尼亚民族是一个蕴藏着巨大精神财富的民族,是一个不能被征服的民族。
        影片《达吉亚人》把观众引到距今二千年左右的初期奴隶制的时代,达吉亚国王迪塞巴尔,这个被罗马尼亚史书称为“擅长战争、作战勇敢、巧于用计、进退自如、办事达练”的军事家,为了反抗罗马帝国的大举入侵,进行了众寡悬殊、可歌可泣的战斗。当罗马皇帝亲自率领十二个军团,越过多瑙河,同达吉亚人争夺都城城堡时,影片集中地展示了每个达吉亚战士用标枪、弓箭、石头和燃烧的焦油桶同罗马入侵者搏斗、争夺每一寸土地的近景和特写镜头:每个达吉亚人都是英勇顽强,视死如归,战斗的场面使人感到惊心动魄。当达吉亚国王佯装降服而接待罗马帝国使者时,影片精心安排了他们参观地下陵墓的一段场景。画面上出现了成堆的闪闪发光的黄金和骨灰罐。当他们从金块旁走过时,传来达吉亚国王的声音:“我们有的是黄金,可是这些黄金成了我们的祸害。它引起了一些人对我们的愤怒和过分喜爱。他们有些还是强大的,还没有衰败,我们总是象朋友一样接待他们,决不当统治者接待。这是我们的传统,就是我们活着的人死去,传统依然存在。”这意味深长的誓言,这祖先开辟的传统,深深植根在喀尔巴阡山两侧的土地上,并不因为多次遭到各种牌号的帝国的侵略、蹂躏而泯灭。恰恰相反,每一次祖国的沦亡,都激励了无数罗马尼亚的仁人志士,为不让入侵者的脚踩在达吉亚人用鲜血洒遍的土地上而奋斗不息。影片《勇敢的米哈依》着重表现了当奥斯曼帝国统治着罗马尼亚三个公国(瓦拉几亚、特兰西瓦尼亚、摩尔多瓦)的黑暗年月,米哈依大公继承祖先的传统,为驱赶异族统治、实现“让同一母亲的人们都团聚在一起”、统一罗马尼亚而斗争的艰难历程。当米哈依完成了统一大业、成为三个罗马尼亚公国统一后的大公时,影片用浓重的笔墨、庄严的气氛描绘在教堂举行的隆重仪式。在合唱队的伴唱声中,米哈依庄严宣告:“这块土地上,凡是做为朋友来的,以礼相待,谁注意到这个,很好;否则,我们就要以刀剑相迎。这就是我要给你们留下的遗产。”《达吉亚人》的传统,《勇敢的米哈依》的遗产,就是捍卫民族独立、反对异族侵略。这也是影片《奇普里安·波隆贝斯库》通过作曲家一生所要奏出的最强音。
        这种“不愿当奴隶”的传统和遗产,尽管产生于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是带有人民性和进步意义的。这三部影片通过各自的时代特色和戏剧情节,生动地体现了它。影片《达吉亚人》选择反映奴隶制社会特色的达吉亚人临死前抓一把乡土放在胸前、并绽齿微笑的风俗,在三个不同身份的达吉亚人身上,三次重复表现,给人留下他们至死热爱自己土地、微笑着向往美好未来的难忘印象。青年音乐家波隆贝斯库面对奥匈帝国及其军警的淫威,不愿屈意献媚,宁肯锒铛入狱,并在法庭上凛然宣告:“我歌颂这神圣的土地。如果我知道它要永远丢失,我宁愿亲手把它沉入大海,也不让它永远被人霸占。”这种精神,在目前这个时代,仍不失其夺目的光辉。
        这三部影片在运用电影艺术所特有的表现手法上,有其独到之处。影片《奇普里安·波隆贝斯库》中,主人公同其女友相爱时,以及主人公去世之后,编导采用对白力求惜墨如金,但是在画面的调度上,却尽情地让各色鲜艳的花卉在银幕上、在观众眼前怒放、旋转,铺天盖地而来,象征着年青人纯真和幸福的爱情,象征着波隆贝斯库憧憬的没有异族压迫、人民能自由生活的胜似春光、百花绽开的时代的到来。这种艺术感染力,是别的艺术手段难以做到的。这部影片在把波隆贝斯库的主要音乐创作同时代环境、祖国的命运、主人公的个人遭遇的巧妙结合上,在传播音乐的魅力上,是有创新的。例如波隆贝斯库在狱中度过新年的一幕:严寒,白雪覆盖着监狱内外,他的战友们聚集在狱窗外向他贺年。镜头摇过铁窗,只见音乐家用小提琴演奏他创作的表达人民哀愁的乐曲,狱外的知音也持琴奏和。扣人心弦的合奏,隔着一道墙在进行着,突然,同狱的一名犯人惊呼:“血!血”,波隆贝斯库咯血而倒下,音乐戛然而止。此情此景,几乎没有一句对白,但是,他们的祖国和主人公的悲惨遭遇,反动压迫者的狰狞面目,谁都可以感同身受。又如《勇敢的米哈依》中,两面三刀、投降外寇而令人痛恨的特兰西瓦尼亚大公希日希蒙临近末日,影片把他放在污泥地里挣扎爬行,不用言语的斥责,恰恰更为形象地鞭挞了认贼作父者的可悲结局。《达吉亚人》的结尾,英勇的达吉亚人呼喊着向罗马帝国的侵略军冲杀过去,一瞬间,激烈搏斗的画面变为静止的浮雕,留在画面上,更永久地留在罗马尼亚的光辉史册上。由此可见,作为迄今为止表现力最为丰富、表现领域最为宽阔的电影,这三部影片的编导是作了认真的努力,并给我们以启示的。
        华国锋主席最近在欢迎齐奥塞斯库同志访华的宴会上强调指出:罗马尼亚“坚持民族和民族国家还将在长时期内发挥重大作用的正确观点,坚决维护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达吉亚人》、《勇敢的米哈依》、《奇普里安·波隆贝斯库》三部彩色宽银幕影片在我国公映,无疑将使我国观众通过通俗、形象、生动的形式,了解罗马尼亚民族的光荣斗争史;了解罗马尼亚所以坚持民族和民族国家将长期发挥作用的观点的现实意义。我们从这三部影片所展示的罗马尼亚民族历史的遭遇中,更加确信影片主人公的箴言:“告诉你们,任何人休想消灭我们这个民族的生存,绝对不能!”是啊!这不仅是电影艺术语言的概括,更是前有古人开拓、后有来者继承和发扬光大的优秀民族传统,是被罗马尼亚几千年历史反复证实了的颠扑不破的真理。
配音眺望者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24-08-28
  • 网站建设奖
  • 现实互动奖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1楼#
发布于:2006-01-12 20:56
三部影片都是长篇巨制,有两部还是文革中的内参片.当时,长影的配音演员全都下放了,把他们抽调回来真不容易!
游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