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揣手枪偷会情人 :《红与黑》(Le Rouge et Le Noir)
—— 译制经典《红与黑》(Le Rouge et Le Noir) 原作 :司汤达可(Stendhal) 导演 :克劳德 奥当拉哈 编剧 :让 奥朗希 皮埃尔 波斯特 主演 :杰拉 菲利浦 黛妮埃尔 达丽尤 让 马蒂纳利 出品 :法兰西伦敦影片公司和纪录新闻影片公司1954年摄制 法国黑白故事影片《红与黑》拍摄于五十年前。本片的178分钟的长度在当时或者今天,都应该算是比较可以的了。影片《红与黑》分为上下集整体播出,而且一经上世公映便引起了广泛轰动,轰动效应也包括中国大陆在内。据电影前辈苏秀先生在《我的电影生涯》中回忆提到,这部影片《红与黑》在当年沪上公演之际,甚至挤破了国泰影院的大玻璃窗户。我想象不出来,五十年代中期的大陆观众是带着怎样的心景看这部电影的。反正现在我看得比较忧郁? 我自己还以为,看这一部《红与黑》的时候,应当主要就是看男主人公于连的。于连他在影片中艺术形象的优点,远远要比小说原作鲜明和高扬了许多。我们观众知道,法国电影总是多以浪漫而又诡异题材著称于世的。相对《虎口脱险》一型片子而言,《红与黑》《铁面人》《茶花女》《悲惨世界》《巴黎圣母院》等等之类意镜深髓的社会化大电影,反而显得比较另类一些。从世界电影的走向发展看,至今这部由法国影帝杰拉 菲利浦主演的影片仍在世界影坛占有重要位置。其实不好不承认,《红与黑》中过多的投爱情节,还是充分浪漫与奇异的。 影片《红与黑》中年轻的于连渴望出人头地,依据小说原著表达,于连被砍掉梦想的头颅之前,生活当中曾经有过两种伟大的理想,要么当身挂红色战服的将军,要么当披了黑色道袍的神父?这是贯穿年轻于连激荡而又悲情一生的理想。足够浪漫,足够姿色,足够野心,也足够奋斗。而且直到奋斗至死。于连出身是卑微的,因为他是木匠的儿子,所以他活得就比别人更辛苦。看过了郭宏安先生译本小说《红与黑》才大约晓得,人微言轻是怎么回事。现在社会 如果提到人微言轻,有钱没钱大概是一个比较硬性的指标? 于连肯定属于没钱一族。于连最初进城充当家教时,全部行囊里面仅仅只有两件换洗内衣。先后看过三种不同样的影视片《红与黑》,粗粗比较了一下,杰拉 菲利浦主演的这一版黑白电影《红与黑》应当是最好看的一式。以为这个好看,是由于它有着更加精彩好看的情戏。《红与黑》的原作者早就讲过这样的话“爱情呵,为了叫我们得到欢乐,什么疯狂的事你不能办到呢?”这句话出自司汤达小说《红与黑》的卷下第十章题引。于连自己还有一句格言:“就是死上一千次也要飞黄腾达。”我却不由想到了一句现实中的世俗用语:“你以为你是谁?” 影片《红与黑》从一开始,就是男主人公唐而皇之进入情场的。于连前后一共只有两个情人。一个是德 瑞纳夫人,另一个是德 拉莫尔侯爵女儿玛蒂尔德小姐。应当可以说,于连出头于这两位情人,最终也献身于她们。影片《红与黑》的男主公于连 索黑尔是一个木匠的儿子,但他却没有依据自己的身份投身于情。于连或者不懂中国一句古老的格言:没有金钢钻,别揽瓷器活。生活真实里面,我身边有一个穷困却有志的青年朋友,爱心高尚不减,屡经遭甩之余,他在恸哭时份常常狂语:我是真心哪!我是真心哪!我怔在旁边差一点就问了他:真心怎么啦?但是终于没能问出口。因为,因为这种情,我也这样子有过。 通过反复观看影片《红与黑》以后,才稍稍悟出来了一点道理:爱情不好玩儿。正如司汤达在他原作第二十章当中所说的那般:“不要毫无顾忌地玩弄爱情,旦旦的信誓在血液中,也只是烈火中燃烧的稻草。”那么于连究竞怎么玩弄了所谓的爱情呢?可以看到,影片中于连受邀德 拉木尔侯爵独生女儿玛蒂尔德小姐以后,情绪忐忑的经过激烈思想争斗,然后按照玛蒂尔德小姐的指意,从花园后窗顺梯潜爬进入玛蒂尔德小姐闺房。而且为防万一,于连怀揣了一把手枪。这时候我不禁小的试问:这这,这还是爱情么? 影片《红与黑》的故事属于浪漫的现实主义一派。于连怀揣的那把手枪,最后终于向德 瑞那夫人射杀了一次,以为这是于连向整个有闲有钱阶层的报复性攻击。而且于连不求宽恕,只念一死。影片和小说共同的收尾都是一句话:“德 瑞那夫人信守诺言,她丝毫没有自杀企图。然而于连死后三天,她就抱着孩子们去世了。”影片完全可以用画面传达德 瑞那夫人这一死。然而影片没有这样拍摄。个中缘因是什么?我长时的猜了又猜,结果或许是:怜悯与同情?毕竟,德 瑞那夫人己经为爱吃了两枪。 怀揣手枪偷会情人,怀揣手枪行刺情人 …… 其实故事情节告诉我们,于连怀揣手枪去见得那个情人并不是德 瑞那夫人。而是玛蒂尔德小姐。依照这样的故事编排方式,是不是可以说,情变当中遭受惩罚的女人往往都是始做甬者呢?至少这一部影片《红与黑》里面是这样子的。让人产生更多联想的是于连对所谓爱的执著与宁肯,一个木匠的儿子不失时机,先爱上了一位有夫之妇,转眼又爱上了一位千斤公主,这些爱的内容除掉不合正轨,理应还属于天大误会了。《红与黑》的终局讲得明明白白:爱情是有阶层的。 怀揣手枪偷会情人。于连对自己的两个情人,都是持枪相见的。有一从事屠宰业的个体朋友朝我言语:“两个娘们儿,给几个嘴巴不就行啦。干嘛非动枪动刀的?”我白了他一眼,好半天才回应讲道“可能吧,不动枪不是真爱?” 嘴上这么说,其实心里犯着天大的嘀咕:怀揣手枪偷会情人?这是爱吗?给几个嘴巴不就行啦。这是爱吗?《红与黑》通片讲得一男两女的情爱,我不觉他们神圣,也不觉得多么卑鄙。只是觉得这东西有一点可怜和可惜。拿爱毁掉其中的几个投入的角色,原来这么容易呵?唉唉,一个身来穷人的爱情也必将这么穷困吗。 回答是无可辩驳的。一个穷人的爱情在实事上还应当是,怀揣手枪偷会情人,爱情的终点是死亡 …… 人生在世,死是容易的。最想轰轰烈烈活的于连拿他个人的生命演绎了一场死。然而影片终局有一点点值得欣慰的是,于连拿他个人的生命演绎了一场赖活不如好死的死。电影《红与黑》中的于连在个人生与死的选择中间,抉择一死,只求一死。有关于连之死这一点,电影改编了小说中于连不能选择生死的情节。就这一点看,于连活着的意义被放大了。所以他的死也被随之升华了。 按照上面这一句话看,的确好象,影片中的于连是为爱情而死而献身的。然而事实上呢,一个夜黑风急的时刻,一个怀揣手枪偷会情人的年轻人,当他顺着竹梯爬上小姐闺房的那一刻,扑嗵一声枪掉在了木板地上,阁内小姐见枪非但不惊反倒呈露出了由衷之悦的那一刻,这场面会不会叫人疑虑重重呢?怀揣手枪偷会情人?每一次每一次,看完了影片《红与黑》我不免总是会想起来,那一句司汤达在小说原作中的话“爱情在拉丁文里面叫做钟情,它的终点是死亡。” 影片《红与黑》的艺术创作特点是醒人眼目的,比如片中男主人公于连大段大段的内心独白,恐怕还是开了这一类型影片之先河的吧?《红与黑》中的于连形象的配音者是风华正茂时期的胡汉庆先生。胡庆汉先生得体而且优雅地完成了于连角色画内画外的上下对接,无愧了银幕上译配奶油小生的美誉称号。1957年上海电影译制片厂译配《红与黑》当时,称得上老一代译制演员的春天,尚华配译了德 拉木尔侯爵,邱岳峰配译了德 瑞那市长,苏秀配译了玛蒂尔德小姐,姚念贻配译了德 瑞纳夫人。值得可喜的是,姚念贻,苏秀,胡庆汉分别收获了1955年度金,银,铜三枚优秀电影工作者奖章。今天想起来也真是,中国电影的银幕配音历史可真是够久远的呵。不但悠久,而且空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