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y_spy
  • 最后登录
阅读:4500回复:51

[精品原创][讨论]昨天看了几眼阿信

楼主#
更多 发布于:2006-04-07 11:34
  昨天晚上看了几眼湖南卫视的阿信,不知道当年的是不是上译配的,还是其他译制厂配的,总之昨天湖南的阿信里面的配音实在无法接受,全是台湾配的,我差点把电视砸了,听这种声音不如听日文原音,看字幕!!!!!

最新喜欢:

穆阑
管理员
管理员
  • 最后登录2024-09-02
  • 优秀管理员
1楼#
发布于:2006-04-07 11:40
当年是中央电视台配的。
aitsy
  • 最后登录
2楼#
发布于:2006-04-07 12:30
林如的声音是我听过的最恬静最慈祥的,可以让最狂躁的定神病人安静.
cy_spy
  • 最后登录
3楼#
发布于:2006-04-07 12:52
看来林如是给阿信配音的吧,反正我不会在看台配的阿信了,无法忍受
萍水相逢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20-11-23
  • 网站建设奖
4楼#
发布于:2006-04-07 13:01
央视的年轻阿信应该是张桂兰配的吧。
人要知道廉耻,不能什么都干。
穆阑
管理员
管理员
  • 最后登录2024-09-02
  • 优秀管理员
5楼#
发布于:2006-04-07 13:13
林如是旁白。
cy_spy
  • 最后登录
6楼#
发布于:2006-04-07 13:45
央视的配音确实还是不错的
7楼#
发布于:2006-04-07 15:05
下面是引用穆阑于2006-4-7 11:40发表的:
当年是中央电视台配的。

版主你好象说错了吧!我记得林茹老师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著名播竟员吧!至于张桂兰最早是长春电影制片厂的演员,后改行做了配音演员。说央视配的好象有点欠妥。起码是不完全吧!
穆阑
管理员
管理员
  • 最后登录2024-09-02
  • 优秀管理员
8楼#
发布于:2006-04-07 15:25
这个电视剧本来是中央电视台译制的。
中央电视台当年译制的电视剧多了,又不是只有一部《阿信》。林如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播音员没错,可谁规定的她不能接受央视邀请去为《阿信》配旁白呢?
9楼#
发布于:2006-04-07 15:43
湖南卫视放的好象是台湾配音版本
古道飘零客
齐天大圣
齐天大圣
  • 最后登录2014-02-20
10楼#
发布于:2006-04-07 15:52
下面是引用穆阑于2006-4-7 15:25发表的:
这个电视剧本来是中央电视台译制的。
中央电视台当年译制的电视剧多了,又不是只有一部《阿信》。林如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播音员没错,可谁规定的她不能接受央视邀请去为《阿信》配旁白呢?

是的,印象中,那个时期的日本电视剧必较多。
只欣赏优秀的配音,而不拘泥于流派。
提尔皮茨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17-02-22
  • 网站建设奖
11楼#
发布于:2006-04-07 16:38
死也不听台湾草台。
[size=7][color=red]A [/color][size=6]V.[/size][color=blue]P[/color][/size]
穆阑
管理员
管理员
  • 最后登录2024-09-02
  • 优秀管理员
12楼#
发布于:2006-04-07 16:45
1970年代后期、1980年代初期内地播映的日本电视剧广东电视台译制的比较多,上海电视台也有一些,不过没有广东的影响大。其他有些内地电视台也有引进一些优秀的外国电视剧和电影的权力,所以当时的电视译制片播映还是相当繁荣的。比如朝鲜系列电影《无名英雄》就是北京电视台引进,委托长影译配的。
当时央视译制的电视剧有不少是委托专业的译制机构做的,比如《老古玩店》、《安娜·卡列尼娜》,包括此地有不少粉丝的《加里森敢死队》,这些都是委托上译厂配的。还有《卞卡》这样的,是委托长影配的。《阿信》剧组是怎么组建的,这可能需要去查资料了,不过是央视引进译制的应该没有什么疑问。当时张桂兰已经调到北影了。可以参看这篇文章: http://www.peiyin.com/2005/Article.asp?ArticleId=1131
我觉得现在把老剧拿来重配虽然各有理由,它们的存在可能也是合理的。但是这里面引出来的最大的副作用,就是导致以往的经典版本永远被埋没了。
cy_spy
  • 最后登录
13楼#
发布于:2006-04-07 17:07
苏老的书中写到,现在的片子拿来重配都比从中影公司买老版配音的播映权要便宜,所以不少地方宁可重配,已降低成本,难道上译真的会慢慢成为难得一阅的古董吗
萍水相逢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20-11-23
  • 网站建设奖
14楼#
发布于:2006-04-07 18:19
以前的央视明智,现在的央视。。。不言而喻。
人要知道廉耻,不能什么都干。
永远热爱辽艺
版主
版主
  • 最后登录2021-03-24
  • 网站建设奖
  • 优秀管理员
15楼#
发布于:2006-04-07 18:26
为什么版权全在中影公司手里,为什么买中影公司的播映权比重配还贵
16楼#
发布于:2006-04-07 18:40
下面是引用穆阑于2006-4-7 15:25发表的:
这个电视剧本来是中央电视台译制的。
中央电视台当年译制的电视剧多了,又不是只有一部《阿信》。林如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播音员没错,可谁规定的她不能接受央视邀请去为《阿信》配旁白呢?

原来是受邀请的,恕某孤陋寡闻了。
于华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21-05-04
  • 网站建设奖
  • 爱心大使
17楼#
发布于:2006-04-07 19:41
下面是引用我爱乔榛于2006-4-7 15:05发表的:

版主你好象说错了吧!我记得林茹老师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著名播竟员吧!至于张桂兰最早是长春电影制片厂的演员,后改行做了配音演员。说央视配的好象有点欠妥。起码是不完全吧!


张桂兰应该本身就是配音演员,不是故事片演员。
穆阑
管理员
管理员
  • 最后登录2024-09-02
  • 优秀管理员
18楼#
发布于:2006-04-07 19:54
确切地说张桂兰早年既是电影演员又是配音演员。长影有不少演员是这样的。
974y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24-09-20
  • 爱心大使
  • 最爱沙发
19楼#
发布于:2006-04-07 20:10
下面是引用永远热爱辽艺于2006-4-7 18:26发表的:
为什么版权全在中影公司手里,为什么买中影公司的播映权比重配还贵

这都是些老问题了。受进口影片合同所限!
20楼#
发布于:2006-04-07 20:44
下面是引用于华于2006-4-7 19:41发表的:


张桂兰应该本身就是配音演员,不是故事片演员。

只能说你对电影的知识很贫乏《伤疤的故事》《生活的浪花》《红日》
于华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21-05-04
  • 网站建设奖
  • 爱心大使
21楼#
发布于:2006-04-07 21:46
下面是引用我爱乔榛于2006-4-7 20:44发表的:

只能说你对电影的知识很贫乏《伤疤的故事》《生活的浪花》《红日》



老兄,你不谦虚了吧,你不谦虚我也不谦虚,对老电影的知识我也该有个80分了。张桂兰演电影只能算是艺术的锻炼、实践(是否应该这么说还值得商榷),究其根底还是配音演员哪。

1949年,15岁的张桂兰进东影翻版组,一年后,正式配音。她上的第一部片子是苏联影片《起死回生》,为一个战地女护士配音。(韩小蕙:《中国的阿信——记<阿信>的配音演员张桂兰》,见《大众电影》1986年第8期)

1955年,她进入电影学院表演系演员专修班学习。毕业后,她拍了《生活的浪花》(1958)、《伤疤的故事》(1958)、《水库上的歌声 》(1958)、《朝霞》(1959) 、《康庄大道》 (1959) 、《红日》 (1963) 等影片。

毕克、邱岳峰、孙敖不也演过片子吗?要细数,有名字没名字、有台词没台词的角色多了去了。
你要说富润生、尚华是由故事片演员改行的那还说得过去,因为他们解放前的确是演过电影的。
aitsy
  • 最后登录
22楼#
发布于:2006-04-07 22:11
下面是引用穆阑于2006-4-7 13:13发表的:
林如是旁白。


老年阿信
挚爱叮当
总版主
总版主
  • 最后登录2024-09-20
  • 优秀管理员
  • 爱心大使
23楼#
发布于:2006-04-07 22:52
幸亏没看什么湖南卫视~   万幸万幸!
夫人们、小姐们、先生们,该收场了!我赫卡尔.波洛现在很清楚地知道,是谁杀死了道尔太太、露伊丝和奥特波恩太太~ 作为检察官犯下如此罪行……我杜丘冬人决定就此结束你的生命~
穆阑
管理员
管理员
  • 最后登录2024-09-02
  • 优秀管理员
24楼#
发布于:2006-04-08 00:20
下面是引用aitsy于2006-4-7 22:11发表的:


老年阿信


嗯。学习中。
李多多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20-07-10
  • 网站建设奖
  • 金话筒奖
  • 优秀录音师
25楼#
发布于:2006-04-08 00:24
老年阿信是李林配的。
26楼#
发布于:2006-04-08 01:05
啊呀!刚才不幸看到《阿信》的预告片…… 恐怖啊~~~~~~~~~~~~~~想起当年那个温暖的旁白,再听现在这些……被蹂躏了呀~~~~~~~~~~~
aitsy
  • 最后登录
27楼#
发布于:2006-04-08 02:51
从容快乐地生活  
  
www.xawb.com 2006-03-29 15:37:28 西安晚报  
 
  
     在《艺术人生》的直播现场,林如老师一露面就赢得了大家的阵阵掌声。她温和的神态、优雅的气质如同她在广播中的声音一样迷人。当年《阿信》热播,阿信的声音也同时走进千家万户,成为萦绕在无数人心中的美妙音符。那个声音就是林如老师给配的。林如老师的成功让人瞩目,她的女儿———央视著名主持人王雪纯也同样优秀。所以,在大家的理解中,林如老师一定对生活、对自己、对子女都是一个有着严格要求的人,没想到,她却向亿万观众这样说:“做人不必拔尖。”
  她说大家都是普通人,每个人的才智心力都是有限的,只要在本职岗位恪尽职守足矣,不必强求自己事事成功,样样模范。在对孩子的教育上,她从来没有要求过孩子的成绩,她认为只要尽力就可以了。在王雪纯的记忆里,母亲是一个富有生活情趣的人,她对工作特别敬业,但对工作以外的人和事,却有一颗特别宽容的心。因了这个特别的母亲,她们拥有了快乐的童年和人生。

  “做人不必拔尖”看似懈怠,其实却包含着人生的大道理。它并不是要求大家得过且过,放弃许多人生追求,而是在生活的道路中多一些宽容和平和,少一些争夺和强求。在王雪纯的眼中,母亲非常敬业,最突出的记忆就是母亲雷打不动的备稿。林如老师认为自己工作之所以还“过得去”,是因为一份对观众的责任心使然。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要保持“做人不必拔尖”的态度,却不是一件易事。在许多家庭,家长对孩子的要求无不求全责备,希望他(她)卓越超群,相反很少有人告诉孩子:“你已经尽力了,成绩不理想并不意味着你不聪明,并不意味着你人生的失败,生活的路有很多……”

  有一位朋友的做法很值得借鉴。

  元旦前夕去朋友家串门,一进门便被一棵圣诞树很霸气地挡住去路。我惊疑地回头,以为自己走错了地方,可朋友就乐呵呵地站在一旁。在我的印象中,朋友对“洋节”并无兴趣,她只喜欢随意的生活,潇洒行走四方。见我疑惑,她便细说因由:女儿大了,对圣诞节突然产生了兴趣,女儿还进一步认为中国的圣诞节有太多商业炒作的味道,缺少原汁原味,所以梦想着去国外过一次真正的圣诞节。对于女儿的向往,朋友自然是爱莫能助,于是苦思冥想,翻查资料,终于在家里炮制出一个洋节的氛围来,让女儿过把瘾。说到这一切,朋友笑逐颜开……

  她笑称自己不是慈母,却是一个很好的玩伴。她和女儿一起做游戏,一起给女儿的玩具起名做衣服,一起去郊外野炊、放风筝……女儿现在是六年级,大家都认为小学毕业考试至关重要,可她不以为然。她和女儿开玩笑说:你只要不考负分,我都不会打你,当然,你也没有本事考负分!她说:“生活本来是非常丰富的,有许多乐趣。可现在的家长往往看重分数而忽视人格、精神等方面的培养,孩子除了成绩一无所有,生活低能。爱对于许多孩子来说显得十分贫乏,他们缺乏生活的热情和目标,有的人甚至对生命缺乏热爱。对于女儿的培养,我和丈夫坚信健康的人格和乐观的性格比什么都重要。”

  朋友说,她出门旅游,会时常给女儿发短信,讲沿途风景民俗。有一次她在短信中告诉女儿:“妈妈现在正在享受南国的太阳和海浪,可你却不能前来,你一定会很羡慕妈妈吧。”谁知女儿回信说:“我才不羡慕呢,我有更多的时间来享受生活,等我长大了,要走得更远,去国外!”

  人生苦短,由着性情活、为自己活着是件很不容易的事,然而我们可以努力去实现。物为人用而不役人,这个道理应适合于任何事情。林如老师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建议,我们不妨细细思量,对自己以及自己的亲人少一些要求,多一些宽容,让生活成为一件优雅从容的乐事。
古道飘零客
齐天大圣
齐天大圣
  • 最后登录2014-02-20
28楼#
发布于:2006-04-08 09:27
下面是引用提尔皮茨于2006-4-7 16:38发表的:
死也不听台湾草台。

台湾配音不一定是草台。
同时草台也不一定是台湾配的。
只是阿信的配音实在是太深刻了,我都接受不了,还是不要看现在播的这个版本了吧。
只欣赏优秀的配音,而不拘泥于流派。
李多多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20-07-10
  • 网站建设奖
  • 金话筒奖
  • 优秀录音师
29楼#
发布于:2006-04-08 10:46
我觉得《西安晚报》的说法是错的,我非常清楚地记得《阿信》的旁白是林如,老年阿信是李林所配,我就是通过了这个电视剧认识了李林的声音。
前几天和一位年长的配音艺术家聊天的时候,老人也曾经说到一些采访她的媒体,由于记者的年龄本身都只有二十出头,又对译制片缺乏起码的了解,所以尽管采访中又是录音、又是记录,但最后登载到报刊杂志的文字还是常犯一些常识性的错误,我们在电视中不也经常看到央视、上视的解说词里说着上译,而播出的片段却是草台所配吗?所以,不要过分相信媒体对于历史的介绍,我倒是认为,经历过那个时代的网友更有发言权。
susu
齐天大圣
齐天大圣
  • 最后登录2024-01-12
30楼#
发布于:2006-04-08 12:17
湖南卫视播的台湾配音版的(阿信)实在让人看不下去,且不说配音没有感情色彩,而且语音和语调也不对,国语实在烂,简直象看卡通片.不知该片的原译制导演吴珊看了会怎么想,在地下的张桂兰老师是不会安息了.
当时中央台译制这部电视剧时,吴珊导演几乎把京城配音高手都请来了,连远在广东的柏崇新都被叫来为阿信的大儿子配音.该片是先播放了1~10集童年时期的阿信,前10集的旁白是张桂兰老师担任,林如是从青年阿信开始担任旁白的,前10集里我们就能听到张桂兰,李林,张云明,劳力,徐文兰,陈铎,朱玉荣等人的配音.从青年阿信开始到老年这一长篇,可以说是当时中央台译制的一部长篇剧,出动了多少配音演员,也只有吴珊导演有记录了,象后加盟的潭天谦,董浩,徐涛,悦怀怡等都有很出色的表演.如果我没记错的话,郑振瑶老师为该剧配过一集是配阿信丈夫的母亲,当时阿信还在和他谈恋爱,他母亲来看儿子,还反对他们结婚.总之这部电视剧是央视迄今为止译制的一部经典电视译制片,可惜我们无法再重温了.
穆阑
管理员
管理员
  • 最后登录2024-09-02
  • 优秀管理员
31楼#
发布于:2006-04-08 13:36
下面是引用lidodono1于2006-4-8 10:46发表的:
我觉得《西安晚报》的说法是错的,我非常清楚地记得《阿信》的旁白是林如,老年阿信是李林所配,我就是通过了这个电视剧认识了李林的声音。
前几天和一位年长的配音艺术家聊天的时候,老人也曾经说到一些采访她的媒体,由于记者的年龄本身都只有二十出头,又对译制片缺乏起码的了解,所以尽管采访中又是录音、又是记录,但最后登载到报刊杂志的文字还是常犯一些常识性的错误,我们在电视中不也经常看到央视、上视的解说词里说着上译,而播出的片段却是草台所配吗?所以,不要过分相信媒体对于历史的介绍,我倒是认为,经历过那个时代的网友更有发言权。


谢谢姐姐!
于华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21-05-04
  • 网站建设奖
  • 爱心大使
32楼#
发布于:2006-04-08 14:24
下面是引用lidodono1于2006-4-8 10:46发表的:
我觉得《西安晚报》的说法是错的,我非常清楚地记得《阿信》的旁白是林如,老年阿信是李林所配,我就是通过了这个电视剧认识了李林的声音。
前几天和一位年长的配音艺术家聊天的时候,老人也曾经说到一些采访她的媒体,由于记者的年龄本身都只有二十出头,又对译制片缺乏起码的了解,所以尽管采访中又是录音、又是记录,但最后登载到报刊杂志的文字还是常犯一些常识性的错误,我们在电视中不也经常看到央视、上视的解说词里说着上译,而播出的片段却是草台所配吗?所以,不要过分相信媒体对于历史的介绍,我倒是认为,经历过那个时代的网友更有发言权。


和一个。

有一个采访崔杰的节目,问他“您组建了上影的演员剧团。您当时怎么会想到组建的呢?”,这就是主持人电影史的缺乏了,起码是案头工作没做好。其实,上影剧团1953年9月就成立了,团长张望。张望后来调往东影。1957年上海电影制片厂改组为上海电影制片公司并进行分厂,上海电影演员业余剧团也同时成立,团长是金焰,副团长是白杨、汤化达、吴绍炜。崔杰当时就给她指出了错误。

说老实话,我也没经历过那个时代,也没有发言权。
苏覃
  • 最后登录
33楼#
发布于:2006-04-08 14:29
看了几分钟,有吃了苍蝇的感觉。感到巨大的遗憾!为恶俗的钻到钱眼里去的湖南台遗憾!想骂人,但还是为自己身在这个时代感到羞愧!应该生在50年代,死在80年代。那样不会听到看到如此多恶心的东西!
fyjyr
  • 最后登录
34楼#
发布于:2006-04-08 23:35
太恶心了,又一部杰作被糟蹋了,轰炸湖南台!
xiaoyin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23-10-23
  • 优秀管理员
  • 网站建设奖
  • 贴图大奖
  • 爱心大使
35楼#
发布于:2006-04-08 23:50
下面是引用lidodono1于2006-4-8 10:46发表的:
我觉得《西安晚报》的说法是错的,我非常清楚地记得《阿信》的旁白是林如,老年阿信是李林所配,我就是通过了这个电视剧认识了李林的声音。
……


《阿信》的旁白是林如,老年阿信不是她配的。这不会错,当年对这部片子和配音印象至深。这里还有一篇老文章,是林如当年写的,谈的就是她为《阿信》担任旁白的体会:http://www.peiyin.com/bbs/read.php?tid=13462
. 那时做译制片的,其他的如星光闪耀,上译是银河璀璨.
唧唧喳喳
齐天大圣
齐天大圣
  • 最后登录2023-06-30
36楼#
发布于:2006-04-09 02:10
下面是引用xiaoyin于2006-4-8 23:50发表的:


《阿信》的旁白是林如,老年阿信不是她配的。这不会错,当年对这部片子和配音印象至深。这里还有一篇老文章,是林如当年写的,谈的就是她为《阿信》担任旁白的体会:http://www.peiyin.com/bbs/read.php?tid=13462

我这里将林如老师的文章付上:

和谐---旁白的最佳效果

(作者:林如 原载于 1986-7-10《中国电视报》)

我是播音员,不具备演员所具有的语言技巧,吴珊导演确定由我配《阿信》中的旁白,我想,旁白的音色要区别于所有角色,特别是《阿信》这个剧里女角儿多,弄不好会混成一片。于是我就用自己生活中讲话的自然声音,而且不考虑它“美不美”、“亮不亮”。生活中的阿信是苦难连着苦难,坎坷接着坎坷的女性,我在叙述过程中,有时用的是很暗的色调,甚至稍有沙哑。例如阿信来到美容店,一时摸不透师傅究竟是不是肯留下她。这一段戏中有很多镜头是阿信在忙里忙外,我在叙述时,除注意体现她性格的坚韧外,还注意体现她心中的惶惑不安,用的不是“漂亮”的声音。再比如加代举行婚礼一段戏,尽管这是加贺店的喜事,但它是不幸的婚姻,也是加代终身悲剧的开始。我在描述“穿上了礼服”,“阿信为她梳上了岛田髻”的时候,语言色彩是暗淡的,以求与角色情绪的和谐一致。

从感情的角度来讲,我既不能“参与”过多,使人有“角色”感,又不能过于客观地叙述,必须贴近戏的情节。旁白的作用是帮助观众理解戏,有些话是情节的前后照应,有些话是角色的内心活动,有些话是渲染气氛和情绪,尽管“旁白”往往是好半天说一段儿,而且是在演员配好音之后再去“填空白”,但我还是抓住脚本,了解剧情的全部,尽量使自己能“跟戏”。不管戏的情节发展到哪里,我的情绪都应该跟得上。
我每次开口叙述时,都不是光念字,而是从戏的情节里走出来。讲完以后,又把观众领进下边的情节里去这样,观众就不会感到旁白是多余的话,是贴补丁,而是把它作为戏的一部分来欣赏体味了。

参加《阿信》的译制工作,我体会到:和谐,是旁白应追求的最佳效果,它也是一项极富创造性的工作。


从这篇文章中可以看出林如老师下了多大的功夫,现在的片子怎么可能有这种创作环境和心境。

湖南卫视的版本我看了,我都要吐了
土豆:http://www.tudou.com/home/jjzz263/ 新浪:http://you.video.sina.com.cn/m/1364147460 Email:289287326@qq.com
于华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21-05-04
  • 网站建设奖
  • 爱心大使
37楼#
发布于:2006-04-09 08:39
重配再精心也是徒劳的,发音就让人不习惯。

也怪了,旧上海的一些美国片在上世纪70年代经上译厂的艺术家们配音后,竟仍然那般传神,好象那时什么乱七八糟的、不入流的片子一经那时的艺术家们配音,便耐看了,乃至经典。
穆阑
管理员
管理员
  • 最后登录2024-09-02
  • 优秀管理员
38楼#
发布于:2006-04-09 08:46
谢谢唧唧喳喳贴上来的好文章!
于华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21-05-04
  • 网站建设奖
  • 爱心大使
39楼#
发布于:2006-04-09 13:53
不晓得站长是在表扬谁,这文章是由咱们xiaoyin 大姐踅摸到的,并费力尽心地一字一句地打的
上一页
游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