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bo
齐天大圣
齐天大圣
  • 最后登录2016-10-31
阅读:2495回复:0

[精品原创][原创]捡回记忆的碎片

楼主#
更多 发布于:2006-04-23 16:25
  刚刚看完《艺术人生》的重播,看着电视机里的老师,听她们讲述她们配音的故事,我觉得她们对她们从心里热爱着这么一种语言的艺术。虽然每个人爱上配音的原因不同,老师们走上配音舞台的原因也不同,但最后的结果是一样的--配音刻入了她们的灵魂,成为她们生命的一部分。正像施融当时的那句感慨:看着这一个个片子被划去,就像划去我生命的一部分。这个是真的,那些角色几乎都成了老师们的代名词,说到童自荣,就想到佐罗、侠客;说到李梓,就想到大美人,想到吉普塞女郎的热情、奔放和充满魅力的野性;说到于鼎,那只能用憨厚、老实、诚恳来形容;说到施融,浮现在眼前的是弗兰兹国王的温文尔雅。。。。。。,这样的联想还有很多很多。正如节目开头那位胖大哥说的,我也从来没有想过赋予角色生命的那些幕后演员们的形象,就觉得他们和角色是一体的,那些话就是这个人物所说的,我甚至认为这些配音演员的性格就是那个样子的。真的很可笑,是吗?
    或许吧,但我真是这样认为的。我很清楚的记得,我第一次看到李梓老师的照片,我真的不敢相信,这个人竟然是李梓!我印象中的李梓应该是非常漂亮的,很有灵气,性格很爽朗的一个人,可事实却正好相反。虽然有人和我说,配音演员是一类很神奇的生物,你永远没办法把他们身体和他们声音放在一起。当时我是一笑置之的,但李梓老师带给我的“震撼”,令我不得不认同这位配音爱好者的话(虽然她更喜欢日本动画片的配音,但我想,这个不重要的,因为这门艺术是不分国界的)。
    苏奶奶的话即解释了这个现象也告诉广大配音人员,配好音的精髓--就是和荧幕里的演员进行心理上的沟通和精神上的结合。可光有这些是不够的,生活的土壤和文化的沉淀也是很重要的。(呵呵,我好象不太有资格说这个话)
     以上这些,是我看的时候想到的,感觉有点琐碎,但整个节目是非常轻松愉快,只是在最后,翻开《红与黑》的配音表的时候,不乏有些黯然神伤之感。看着屏幕上那些熟悉的名字--尚华、毕克、于鼎、邱岳峰、胡汉庆等等等等,都不知道该用什么语言来表达,或许只有在心中默默思念这些可爱的人。
    节目时间真的很短暂,那种美只有你看过那些译制片、听过声音的人才知道的。
    在写这个文章的时候,有一个地方留在印象中,那就是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录音棚(原上海电影译制片厂的录音棚)。我觉得我真的很幸运,因为我踏上过那狭窄的木制楼梯,站在老师们曾经站过的、留下过他们声音的棚子里。当时,只觉得那棚子特别专业,但又没有一点陌生的感觉。虽然录音的时间非常的短暂,只有几分钟,但那棚子里的一景一物都成为了我记忆的一部分。既然提到了旧址,那就不得不提新址了。我以为我没有去过,所以一直想去,但其实6年前我去过,而且不止去一次,只是当时不知道(那似乎已经是一种罪恶了),更不好的是,当时我还在院子里乱跑,看到没上锁的房子就进去看看(各位放心,小D绝对没有干坏事,因为那些房间全是空的)。现在想想,哎,可惜啊,虽然去了十几次,一个配音演员都没看到,遗憾。。。。。。
    罗嗦了这么多,该就此搁笔了。虽然是些零星的碎片,点滴之间似乎也只有用“缘”字来解释我的这份配音情节。
玫瑰里的泡泡 绽放生命最美的火花
游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