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煌的人物在这里重现──浅谈正在译制中的美国影片《斯巴达克斯》
作者:小田 来源:《经济日报》19870215 从古罗马城通往加普亚的大道两旁,六千个十字架上活活钉着六千名起义的奴隶 。他们的领袖斯巴达克斯是最后一个被钉上去的人。他的妻子瓦里尼娅抱着刚降生的 孩子,乘着马车在这条大道上远去。她向丈夫告别,祝他早些死去好免受这非人的痛 苦;她也带着希望,要把孩子抚养成一个继承他父亲斗争事业的人…… 根据美国作家霍·法斯特同名小说改编的美国影片《斯巴达克斯》,就是以这样 一个悲壮的场面来结束的。 马克思在写给恩格斯的信中曾说:“斯巴达克斯是全部古代历史中最辉煌的人物 。是个伟大的将帅,品格高尚,是古代无产阶级的真正代表者。” 列宁也曾称斯巴达克斯是“约莫两千年前最大一次奴隶起义中的一位最卓越的英 雄。” 霍·法斯特则在他的小说中把斯巴达克斯领导的这次最大的奴隶起义作为人类历 史的一个重要阶梯来描写。把这个概念──这个认为历史上反抗压迫的每一拳、每一 脚以及压迫者的每一下鞭子都互相连接的概念,作为他这部作品的主题。作者希望使 “读它的人得到希望和勇气。” 影片比较忠实地体现了原作者的创作思想(小说作者也是影片编剧之一)。它剔 除了以前某些文学作品中加在斯巴达克斯身上的传奇色彩,也没有过多地在情节上编 造加工;而是着力于展现斯巴达克斯美好的心灵,展现一个被压在人类最底层的只知 为活下去而挣扎的奴隶整个觉醒的过程。影片描写了他的理想他的渴望追求,以及他 孩子般真挚的爱情。这个使罗马整个统治阶层谈虎变色的英雄并不是“佐罗”,不是 “罗宾汉”,不是美国西部英雄,不是救世主,他只是个最朴实的奴隶,保存了人类 应有的善良和纯洁是千万个奴隶的化身。所以,当贵族将领克拉苏在几千个被俘的奴 隶中寻找斯巴达克斯时,会有无数人站起来大声叫道:“我是斯巴达克斯!”这使克 拉苏在把斯巴达克斯钉在十字架上以后,还无法消除对他的恐惧。历史上有没有这样 的场面,现已难以考证;但影片以它艺术的真实深深打动了观众,这正是它成功的地 方。 影片的另一成功之处,即是把斯巴达克斯的起义紧紧跟当时罗马统治者内部的斗 争联系在一起,写出了这场起义在历史上的作用,加速了罗马共和国到罗马帝国的演 变。元老院中,贵族派代表克拉苏和平民代表革拉古之间关于独裁和共和的斗争,随 着奴隶起义的发展日益尖锐白热化。这一条矛盾线揭示得有声有色、有分量也有深度 。 影片所以能震撼观众,很大程度上应该归功于青年导演斯·库布里克(当时才三 十一岁)的丰富想象力和他所用的一批天才的演员。柯·道格拉斯扮演的斯巴达克斯 ,丰富的内心世界被刻画得十分细腻,他的气质既有奴隶的淳朴,又有天生的高贵, 不用太多的语言就能使人感受到他身上的魅力。而著名的英国演员劳伦斯·奥立弗则 把狂妄、骄横、锋芒毕露的克拉苏塑造得个性极为鲜明。奥立弗曾经对自己提出过这 样的要求:要将扮演的任何一个角色表演得不同一般。他的克拉苏也正是这样。尤其 在语言处理上,他抓住鲜明的节奏变化、语调轻重的强烈对比,运用华丽的音色和极 为准确的停顿来揭示人物复杂的心理变化。奥立弗的精湛演技使道格拉斯都为之折服 ,说使他产生了一种“敬畏之感”。而与之媲美的则是查·劳顿扮演的元老革拉古和 彼·乌斯蒂诺夫(《尼罗河上的惨案》一片中侦探波洛的扮演者)扮演的格斗学校校 长巴泰特斯。后者在这部影片中的表演使他获得了奥斯卡最佳男配角奖。扮演女奴瓦 里尼娅的珍·西蒙斯这一年(1959年)已近三十岁了,可还保持着观众在《王子 复仇记》中奥菲丽娅身上看到过的那种纯真。正是这一台非凡的演员,使这部影片显 得光彩夺目。 为了尽可能地使译制后的影片保持原片的特色、光彩、风格,使优秀演员的表演 在译配后不受损失,上海电影译制厂决定由青年演员盖文源为斯巴达克斯配音,由乔 榛为克拉苏配音。老演员富润生和于鼎同志配革拉古和巴泰特斯。目前,译制工作正 在紧张地进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