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aoyin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23-10-23
  • 优秀管理员
  • 网站建设奖
  • 贴图大奖
  • 爱心大使
阅读:2806回复:2

[精品整理][资料整理] 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访长春电影制片厂译制片室

楼主#
更多 发布于:2006-05-06 18:05
(作者:赵春江 原文刊载于 1979-9-20《吉林日报》)

同志,当你看完一部译制影片,欣赏品评之余,你可曾想到,这部外国影片是怎样翻译过来的吗?你是否了解,为了一部译制影片的上演,在银幕之外,还有许多付出了辛勤的劳动,而又没有被摄入镜头的演员吗?
建国三十周年前夕,我们访问了长春电影制片厂译制片室。陪同我们的老尹是个非常开朗健谈的人,他一边带我们参观,一边讲述着译制片的来历。
长春电影制片厂是我国译制片的创始厂,搞译制片已经有三十年的历史。长影的前身是东北电影制片厂,最早设在黑龙江省兴山。一九四九年初,人民解放战争已经进入了决胜阶段。为了迎接新中国的诞生,为了满足站起来的中国人民在精神文化上的需要,架起和国外电影艺术交流的桥梁,当时东影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由翻译孟广钧、导演袁乃晨主持,开始在兴山筹备翻译苏联故事片。不久,东影迁址长春,一九四九年五月,我国第一部译制片——苏联早期故事片《普通一兵》,与观众见面了。接着,一部部译制片相继问世,在前沿阵地和解放了的广大城乡上演,为解放战争的进行和恢复生产、重建家园,发挥了巨大的宣传鼓动作用。
没有新中国的诞生,就没有译制片这项事业的形成。从老尹的介绍中,我们得出了这样的结论。是啊,通过着一个小小的电影之窗,我们看见,新中国的成立,带来了各种文艺形式的发展和繁荣。
长影译制片工作的经历,与伟大祖国同年,也饱受了不平凡的风云变幻。它既有柳暗花明、高歌猛进的旺盛时期;也有山穷水尽、坎坷不平的不幸遭遇。五十年代,长影肩负着一大批进口影片翻译工作的重担,从事译制片工作的全体演职员,每年都以完成三、四十部新片的成绩,向全国人民汇报。当时,国产片不多,译制片添补了不足,不仅丰富了我国人民的文化生活需要,而且还开拓了观众对世界了解的视野。进入六十年代,译制片数量仍然以高速度发展。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江青一伙独霸文坛,闭关锁国,砍断了我国人民与各国人民的文化交流,译制片工作不得不停产,演职员队伍被迫解散,一些导演、演员,遭斗争,挨批判,有的改行到车间,有的下放到农村当社员。粉碎了“四人帮”,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长影的译制片工作又开始走上了正常的轨道,译制片室恢复了。经过十年的磨练,译制片室的演职员更加热爱译制工作。他们青春焕发,干劲十足,决心为中外文化交流做出新的贡献。老尹同志还告诉我们,如果原片素材供应及时,现在恢复到文化大革命前的最高生产水平,那是不成问题的。没有任务要任务,任务来了抢任务,积极主动,提前交片,这是三十年来,长影译制片演职员一直保持着的好传统、好习惯。
译制一部外国影片需要经过怎样的过程呢?在几十年的艺术实践中,长影译制片室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老尹告诉我们,一部进口影片,一般都提供了音乐、音响、台词三条声带和画面,这些统称为素材。首先,从事“案头”工作的翻译人员要把外文台本译成中文。不过,电影剧本的翻译,还有它的特殊性,译出的每一句话,不但要忠实原意,还要考虑到中外语言的长短一致,口形统一。翻译工作完成后,就要由导演物色演员,分配角色,进入肯词和排戏阶段。这两项工作,都是在放映间里与看片同时进行。肯词,就是把翻译过来的台词,对照原片一句一句肯定下来,要求是,中文句子的字数与外文的音节长短相符,配音演员的台词与原片中人物的口形相吻合。排戏,也叫对口形,就是在导演的指导下,演员一边看原片,一边随着原片中的人物进行对话和表演,熟练地掌握原片人物的语言习惯、动作特点。最后,在录音间进行实录工作。配音演员在原片提供的完整的人物形象的基础上,进行语言形象的再创造,用与原片完全不同的另一种语言,把原片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艺术地再现出来,是观众看了真实自然,易于接受。实录完,再经过混合录音,把中文台词与原片画面、音乐、音响合成起来,便完成了一部译制片的全部工作,复制拷贝便可发行放映。
在老尹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进行译制片工作的录音间。这里正在译制新片。许多观众熟悉的翻译、导演、演员都聚集在这里,紧张地工作着。他们之中有不少人是新中国培养起来的第一批译制片工作人员。两鬓如霜的张玉昆同志,以切身的感受,向我们回顾了三十年来译制片工作从无到有、发展壮大的经历。一九四九年初,张玉昆才十九岁,在军大宣传队当放映员。东影拍摄故事片《回到自己队伍来》时,把他借来当战士演员。后来,译制片筹备工作开始,导演发现他声音浑厚、宏亮,又请他担任了第一部译制片《普通一兵》中的主角配音演员。当时,一切都是从零开始,谁也没有经验,设备也十分简陋,常常要借用电影院来进行配音录制。就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他们闯出了我国译制片发展的道路。张玉昆同志也从此开始了配音演员的艺术生涯。他曾在《列宁的故事》、《保卫察里津》等苏联早期故事片中为列宁和斯大林的形象配音,后来发展成为专为国外影片中的领袖人物和正面英雄形象配音的演员。
看过印度故事片《流浪者》的观众,一定会被影片中的丽达的形象所感动。为丽达配音的向隽殊同志,是早就为全国观众熟悉的老演员。她虽然已年过半百,但青春的朝气不减。她在艺术上十分刻苦,因此配音的角色比较广泛,她既能配出甜蜜脆快的少女的声音,也能配出饱经苦难的老妇的呻吟。前几年,她为《卖花姑娘》中的花妮配音,又一次打动了全国观众的心弦。向隽殊同志在三百来部影片中担任过配音角色,可她对每一句台词都一丝不苟。经常有这样的情况,一场台词录完了,导演通过了,可她还要求重录一遍,非达到自己理想的水平不可。难怪她赢得了全国观众的赞誉。
卓别林,是一代喜剧艺术大师,他的影片为全世界的观众所热爱。陈汝斌同志就是为《舞台生涯》、《一个国王在纽约》、《寻子遇仙记》等影片中卓别林扮演的角色配音的演员。观众对他并不陌生,他曾在《地下尖兵》、《兵临城下》、《保密局的枪声》中饰演过不同角色。陈汝斌告诉我们,还是在十几岁的时候,他就很喜欢看卓别林的默片,并深深地爱上了这个人物,但怎么也没有想到会给这个艺术大师配音。接受为卓别林的几部影片配音的任务后,他阅读了卓别林传和卓别林所写的大量的剧本,掌握了许多有关卓别林的历史材料。影片中有很多场面,他都是含着眼泪进行配音的,思想感情、喜怒哀乐都被原片中的人物、情节所深深打动。
是啊,只有在艺术之路上不辞劳苦、奋勇登攀的人,才会给观众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动人心弦的艺术形象。三十年来,长影译制片室译制了三十个国家的五百多部影片,这其中浸透着多少配音演员的心血与汗水啊!他们几十年如一日,不图名,不图利,为人民做了大量的工作。敬爱的周总理一九六二年视察长影时,曾经赞誉他们说:“你们是幕后英雄,无名英雄。”正是这些无名英雄们,为丰富我国人民的文化生活,为中外文化交流付出了数不尽的汗水。今天,在新长征的路上,这些没有被摄入镜头的演员们又以十倍努力的劳动,奋力装点着社会主义祖国百花齐放、万紫千红的文艺春天,他们是可尊敬的人,在向四化进军的光荣簿上,也应该写上他们的名字。
. 那时做译制片的,其他的如星光闪耀,上译是银河璀璨.
挚爱叮当
总版主
总版主
  • 最后登录2024-09-20
  • 优秀管理员
  • 爱心大使
1楼#
发布于:2006-05-06 18:20
谢谢楼主!收藏了~
夫人们、小姐们、先生们,该收场了!我赫卡尔.波洛现在很清楚地知道,是谁杀死了道尔太太、露伊丝和奥特波恩太太~ 作为检察官犯下如此罪行……我杜丘冬人决定就此结束你的生命~
配音眺望者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24-08-28
  • 网站建设奖
  • 现实互动奖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2楼#
发布于:2006-05-06 18:35
楼主的资料恐怕长影都没有.
游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