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 张慧君, 原文刊载于《广播电视杂志》1981年第1期)
编者附言:张慧君同志是个有丰富经验的配音演员,曾在《卖花姑娘》、《金姬和银姬的命运》、《空中舞台》、《一个护士的故事》、《多瑙河三角洲的警报》等多部翻译影片中担任配音工作。她在长影工作了二十年,不久前才调到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语言教研室担任教师。在繁忙的教学工作之余,她仍积极参加配音艺术实践。《小法岱特》是她参加配音的第一部电视译制片。此后,在译制英国BBC广播电视公司录制的连续电视片《大卫·科波菲尔》时,她又成功地为童年大卫·科波菲尔和大卫的第一个妻子——多拉配了音。 从中学时起,法国著名女作家乔治·桑就是我最喜爱的作家之一。她的中篇名著《小法岱特》曾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前不久有幸参加中央电视台播放的法国电视片《小法岱特》的配音工作,并且承担了女主角法岱特的配音任务,真是高兴极了。这对我来说,不仅是一次很好的业务实践,同时也是一次美好的艺术享受。 乔治·桑是法国十九世纪积极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她自幼在农村长大,对农村生活的熟悉和喜爱,在她的作品中表现得十分突出。自一八四八年后,她隐居在法国诺昂的乡间宅邸,专心于田园小说的创作,《小法岱特》就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乔治·桑用她细腻、温婉的笔触向我们描绘了法国农村中田园诗般的迷人景色;而且通过法岱特与郎德里的爱情故事,热情歌颂和赞美了普通劳动人民心灵的美,向我们揭示了判断美与丑的标准不在面貌和财富,而在于一个人内心世界的高尚与低劣。 法国电视片《小法岱特》忠实地体现了作者的思想及原作的风格,改编得十分成功。影片在演员的选择和表演上也特别注意在精神美和内在美上下功夫,这点和我们现在某些影片中片面追求外在美、装饰美是一个鲜明的对照。我特别欣赏扮演法岱特的法国女演员,她那朴实无华的演技,恰到好处地塑造了法岱特这样一个聪慧、朴实、善良的农村姑娘的形象。 法岱特是一个感情非常丰富,内心世界又十分细腻的人物。影片前后性格及形象变化的幅度很大,这就需要追随人物性格和形象上的变化,使声音和语调与她内心思想感情的起伏相吻合。比如影片的前半部分,表现了法岱特从小因为受到一些愚昧无知的村民的歧视和嘲弄,使她形成一种孤僻和反抗的个性。因此,她常常采用“我爱怎样就怎样”的态度及生硬、尖刻的语言来回击那些歧视和嘲弄。这时在音色上要化妆得粗犷,语气要冲,要泼辣些,调门要稍高,突出在“野”字上,从而表现法岱特在个性上无所顾忌和反抗的一面。中间有一段法岱特在河边向郎德里诉说自己内心的伤痛,是全戏的高潮。“……干吗大伙光盯着我的模样胡说八道,怎么就看不见我的心哪?”这是法岱特压抑多年的愤愤不平之情的总爆发,也是人物思想感情变化的转机。在语气上要注意表现她在哀伤中透露出刚强,在愤懑中脱不开善良,从而在观众心中引起强烈的感情激荡,让观众能通过听觉感受到一个纯朴少女无比美丽的内心世界。影片的后半部分,由于爱情的力量使法岱特从外貌到内心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她以自己的聪明无私、善良正直不但赢得了勤劳、朴实的郎德里的爱情,而且赢得了全村人的尊敬。随着这一变化,她的行动、举止变得温柔、成熟和体贴。这时在声音造型上要多在“柔”字上下功夫,表现她的沉稳和自信。在整个录音过程中,我基本上是按着这个脉络进行创作的。 作为配音演员不能只满足于对上口型和使声音与形象达到基本吻合就够了,而是要充分理解原片,牢牢把握屏幕角色内心变化的脉搏,通过语言、声音,准确、生动地进行再创作,努力把原片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再献给我国广大观众,并且使观众能充分领略原片的风格、民族特色、时代特点和演员的个性。我想这才是配音演员的主要任务。 我虽然从事电影配音工作多年,但所配的角色大都是些天真无邪的少女和儿童,象这样性格幅度变化很大的角色还是初次。由于我的水平有限,任务完成的不够理想,希望能听到专家和观众的意见,以便在今后的实践中能有所提高。 |
|
最新喜欢:冷倩
|
1楼#
发布于:2006-05-20 17:45
谢谢!收了~
|
|
|
2楼#
发布于:2006-05-20 22:01
前天才看过关于乔治·桑的故事片 片子中她还和肖班IN LOVE
这位配音演员现在怎样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