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刊载于《广播电视杂志》1981年第3期)
我是一个从事播音生涯二十四年的播音员,这次参加了朝鲜故事影片《木兰花》的配音工作,为一个朝鲜人民军侦察员和两个美军军官配了音。这是我第一次参加电影配音,在实践中深深感到配音和播音有着很大的不同。 青松是人民军的侦察员、木兰花的得力助手,年青、英俊,以有教养的画家身份周旋于敌特之间。而派德曼呢,他是美军高级顾问,有权有势、鬼计多端而又凶相外露。至于曼斯菲尔德,他不仅是美军谍报头子,而且老奸巨滑,阴险狡诈。 要把三个人物的配音区别开来,除了掌握好他们的性格特征,主要是靠“声音造型”来完成。我注意使青松的声音扎实、明亮,虽然有时他和敌特也逢场作戏,但努力掌握好分寸,不愠不过,声音很正。对派德曼,我有意识地提高发声位置,“捏着嗓子”,而对曼斯菲尔德,又把发声位置放低、节奏放慢并略带沙哑。 “声音造型”是配音的重要技巧,然而最需要着力下功夫的,我认为还是对剧本(在广播中是稿件)的深入理解,是内部技巧与外部技巧的紧密结合与运用。 青松有一段台词:“正根同志在生命的最后时刻……用三个血指印给我们指出了电台的位置。正根同志说,等芬玉同志回来了,咱们三个人同心协力一块来完成任务,他的声音还响在我耳边。” 这段有六个口型的台词,内中包含了三个不同的感情变化层次:先是青松沉重地向芬玉介绍正根同志视死如归的战斗事迹,继而十分激动地复述着正根同志的美好愿望,最后沉痛地诉说自己的心情。三个层次情感的变化,通过分析可以较细致地理解到;而反映在外部技巧上,我把第二层次的心理节奏加快,呼吸位置上提,在哭诉声中去表现渴望三人共同战斗的激情;而第一层次是悲愤的,节奏较缓,呼吸位置稍下;第三层次则是缅怀过去,情绪较为内在,节奏、呼吸均予以调整。 孟广嘉、李乃伦正在配音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