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关于历史与宗教、密码和圣杯的故事。种种的谜团,层层的暗示,引导着一条通往真理之路。
关于电影的故事本身,不想再多作评论。喜欢也好不喜欢也罢,支持也好反对也罢,那都是一个总有些敏感的话题。不便深究。 比较有兴趣的是影片中探寻圣杯之路,就象今天我想写下这些文字,也在试图解析一个密码,寻找一个属于我们的圣杯,我们声音的圣杯——上译的真正精髓。 其实我也曾经疑惑,在大量接触原声电影的今天,了解了外国影片中角色说话也并非抑扬顿挫之后,我们怎么来界定,配音是应该贴近影片,作为电影的附庸,还是应该有更高的要求,在完整表达影片的同时,更展现一种汉语言的美。 在看完《达芬奇的密码》以后,我坚定了我的选择,那就是后者,只能是后者。因为该片的配音风格确然同电影本身相一致。没有游离感,也很难找到破绽。铺成了一条路,带领观众很好地理解了影片。可以说,配音和影片融为了一个整体。配音随着电影情节的起伏而起伏。这也就造成了这样一种结果,配音随影片在动,配音为影片而服务。 但是,问题也就随之而来,因为我忽然想到了《追捕》,还有《加里森敢死队》。如果这两部影片的角色基调也定位于《达芬奇的密码》的配音基调,如果用《达芬奇的密码》的配音演员,来诠释《追捕》和《加里森敢死队》,那么,我就很难区分杜丘和矢村,也分不清头儿和卡西诺之间有什么让人一目了然的差别。 是啊,《达芬奇的密码》里几个主要男性角色的配音,都是一色的音域低沉宽阔。用这样的声音,完全可以附合《追捕》和《加里森敢死队》的人物形象。那么,这其间的差距,当然也就显而易见。 不,不,我不是拿毕克的声音来比赵屹鸥,我也不是拿杨成纯声音来比刘风。我更不是要求如今的配音演员们去靠拢那过去的配音整体。声音是不可复制的。我的意思是,应该可以用毕克和杨成纯突现角色形象的声音表现力和声音感染力,把角色进行更加个性化的塑造。这就要借助于更精湛的语言技巧,甚至是更深层的对于人性本身的把握和表现。 就象诗词用它的韵律去表现情感。就象乐曲用它的节奏去抒发胸臆。语言,声音,我们的说话方式,都可以通过侧重不同的字词,或强调或弱化,或表达忧郁,或传递热情。我想,配音,就是要把语言的韵律美和节奏感发挥到淋漓尽致的地步。优秀的配音,既作为电影的附庸,传达影片本身的意义,又能够作为一种单独的语言形式,让观众即使脱离影片本身的束缚,也能够欣赏到它的语言美感。就象诗词依附于文字,却又总有言外之境、言外之意。配音,作为语言的艺术,也应该带给观众更立体的角色形象,留给观众更广阔的想象空间。 比如《达芬奇的密码》,我总觉得它的配音少了点儿什么。缺少的就是这个语言技巧的运用。配音演员并没有刻意用他们的声音去营造一些气氛,去推动情节的发展。整体效果过于平缓。这样也就导致了配音缺少一种激情,缺少引导观众入胜的一个致命吸引力。比如,兰登和法希的第一次见面。我总不免去想矢村和杜丘之间的对话。法希认定兰登有罪,声音里应该就有步步进逼的咄人之气。如果再加上一种冷讽的意味在里头,那么这一段无疑是影片的第一个高峰。紧张惊险刺激的气氛在这里第一次达到高潮。 其实可以这样说,通篇的配音基本用的都是陈述句的方式。语气平缓下压。也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配音缺少了层层点染。比如,法希说金字塔是“巴黎脸上的一道疤。”这个地方不应该是陈述句,应该用一种嘲讽的语调表达不满。再比如,法希说,“各单位注意,出动所有车辆,堵住所有的出口。”两个“所有”,是这句话里的“眼”,表达了紧迫坚决,所以应该强调重读。再比如兰登讲学的时候,这个无论如何都要用毕克的案情剖析方法,营造一种既舒缓,又有曲折的语气。赵屹鸥的表达,还缺少一种凝聚力。而有些词的强调重读,有几个地方并不完全等同于我的理解。“(了解)我们的(过去),(才能)使我们(正确)地了解(当今)。那么,我们(如何)从(信仰)中(细察)(真相)?我们(如何)写下(个人)或(文化)的(历史),从而来(界定)自己?我们(如何)(透过)经历了(年年岁岁)(数个世纪)(扭曲)的(历史)来(找到)(最初)的(真相)?今晚,(这)就是我们要(探寻)的。”(——加括号的是我认为应当重读的地方。) 其实很喜欢影片里的这首诗:“圣杯在古老的玫瑰林下面等待。剑刃和圣餐杯守护在她的门外。她躺在大师们的杰作中。她终于能安息在星空下。”我想,对于我们这些人来说,我们的上译,我们的圣杯,也一直在某个地方静静地等待我们重新取回它吧。每一个配音演员和配音爱好者都在通过不同的密码,寻找并试图重新接近它。 |
|
|
1楼#
发布于:2006-06-17 11:21
收了, 慢慢琢磨捉摸~
|
|
|
2楼#
发布于:2006-06-17 11:28
正当大家都是一片赞扬之声之时,楼主能够客观冷静地分析并指出不足,确实不易,值得称道
我给了你的文章打了9.99分,之所以没有得到满分10分,那是因为你,你批评了我的偶像。呵呵 |
|
|
3楼#
发布于:2006-06-17 12:11
精彩的点评,希望做配音的专业或业余的人士都看一看。看似轻重缓急,其实是个艺术功底的问题。
|
|
|
4楼#
发布于:2006-06-17 13:35
楼主说的好,为什么有些在外国并不出众的电影在经过中国的翻译片工作者的加工以后成为中国观众心目中的经典就是因为他们并不是把配音单纯的当做电影的附庸,他们翻译的电影即使单独拿出来也是精品.我现在就有个习惯,喜欢听翻译片,单是聆听那些经典的译制片的声音也是一种极大的艺术享受,这些声音在我的脑海里形成了几乎完美的艺术世界.译制片要还原的是电影的精神实质,而不是电影里某一段或某一个演员的表演,可以说外国电影的人物外形和中国的配音艺术家的美妙配音组合出了一个个完美的艺术形象.
|
|
6楼#
发布于:2006-06-17 15:11
下面是引用大头龙于2006-6-17 11:28发表的: 瞧你瞧你,给就干脆给10分嘛。偶像还批评不得了?即使是我家那位给批评了,我该赞同的还是赞同嘛 是说我也要来稍微批评一下不足之处了,呵呵~~~ |
|
|
7楼#
发布于:2006-06-17 15:20
下面是引用惹残烟于2006-6-17 11:15发表的[原创]找寻我们的圣杯: 至少,塞拉斯可以排除在外……假如按照原声安排人选,那么塞拉斯的声音会更加卷进低沉的漩涡 《密码》的配音的确没有达到字字珠玑、每一句每一词都抽丝拔茧引人入胜的地步。如何能达到个性和激情都充沛饱满又不露破绽,确实是大家需要继续研究进步的目标 |
|
|
8楼#
发布于:2006-06-17 16:28
先 。
一看题目就知道会有第三段和最后一段了。 配音不是附庸,是再创造。如果原声的台词功夫不咋的(不会外国演员就个个台词功底过硬吧?),配音的亦步亦驱,从音色到性格都是跟着角色本身,而不是跟着原声演员本身跑。老上译是可佩可服的巅峰典范。 个人想法。呵呵。 PS:没看原片,也不想看了,反正影片也消失了。那根玫瑰线,流露出充满神秘感的诗意。偶想到“地铁线”。在小金字塔上面那一片星空固然美丽,但天空下排队走玫瑰线太辛苦,不如消失在地平线上沉入地下钻地铁线,从地下入口直接进入宫殿,省3小时的排队,呵呵。 |
|
|
9楼#
发布于:2006-06-17 16:33
本来想的是"解读密码背后的声音密码",结果发现这个题目已经提前被某帖用了,没办法,改
|
|
|
10楼#
发布于:2006-06-17 16:46
这个题目也不赖啊。
|
|
|
11楼#
发布于:2006-06-17 16:48
发现这片子的配音还有很多可写之处,有意思,再找找感觉,过几天再写
|
|
|
12楼#
发布于:2006-06-17 16:57
我觉得这个片子还是看配音的比较好,这种涉及到宗教的影片看英语原版的那简直是受罪,还有解谜的过程,要经过那么多的语言转换,看中文的我还看不懂呢,更不要说看英文的了.现在世面上上译配音的碟出来了没?小D要买来收藏的
|
|
|
13楼#
发布于:2006-06-17 17:37
下面是引用惹残烟于2006-6-17 11:15发表的[原创]找寻我们的圣杯: 不敢苟同。 |
|
|
14楼#
发布于:2006-06-17 18:14
回rhea,个人看法,贻笑方家
重要的不是我的观点对错与否,只是想借此抛砖引玉 毕竟并非专业出身,究竟怎样解读上译的过去和现在,更想参看大家的意见 有板砖,尽管砸上来吧 这段文字,赵屹鸥强调重读的地方如下: (了解)我们的(过去),才能使我们(正确)地了解(当今)。那么,我们(如何)从(信仰)中细察真相?我们(如何)写下(个人)或(文化)的(历史),从而来(界定)(自己)?我们如何透过经历了(年年岁岁)(数个世纪)(扭曲)的(历史)来找到最初的真相?今晚,这就是我们要(探寻)的。 |
|
|
16楼#
发布于:2006-06-17 22:58
下面是引用落地的茄子于2006-6-17 18:51发表的: 茄子很幸运啊,羡慕中~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