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5891回复:31
■■■上译译制片中的天津方言■■■
1、“这么一直关着怪可惜了(liao)的”---【大独裁者】译制导演:卫禹平
这是邻居(施融配音)所说的话。这可能与译制导演卫禹平早年生活在天津有关。 |
|
1楼#
发布于:2006-08-03 03:05
2、“英国人真哏儿”---【虎口脱险】译制导演:苏秀
这是油漆匠(于鼎配音)对英国飞行员要去土耳其浴室的反应。 “哏儿”可以独一无二的天津方言。 |
|
3楼#
发布于:2006-08-03 07:39
下面是引用超车道于2006-8-3 02:54发表的■■■上译译制片中的天津方言■■■: 施融的天津方言说的还不错的,想当年曾为周总理配音的. |
|
4楼#
发布于:2006-08-03 07:41
下面是引用超车道于2006-8-3 03:05发表的: 天津人还爱说"倍儿"“哏儿”. |
|
5楼#
发布于:2006-08-03 08:32
下面是引用lmss于2006-8-3 07:39发表的: 周总理不是说天津话的呀! 要给高英培、刘文亨配音差不多。 |
|
|
8楼#
发布于:2006-08-03 11:45
有意思,顶一下,】
方言是一种文化,还是保留的好 |
|
|
9楼#
发布于:2006-08-03 13:05
下面是引用超车道于2006-8-3 03:07发表的: 这是尚华在《现代启示录》(内参配音)里说的 他好像是配一个美兵,在搜越南人渔船的时候说的:“嘛都没有啊~~” 我觉得这么配恰如其分,这美兵似乎是从德克萨斯之类的农业州来的,是个农民,操着浓重的南方口音 用中国方言代替外国方言,真是不错的表现手法 这让我想到了《成长的烦恼》中,本写的错别字,用中国的错别字代替了外国的作别字——“我受迈克” 哈哈哈哈哈哈 |
|
|
10楼#
发布于:2006-08-03 13:12
适当加入些方言确实更精彩,但前提应该是大家一听就懂的。记得《海狼》里边有句台词“嘎嘎苗头” ,当时感觉云里雾里的……
|
|
|
11楼#
发布于:2006-08-03 13:26
“嘎苗头”是上海话,呵呵,楼上大概是北方人,其实这我觉得无所谓的,我是上海人,“嘛都没有”我也不是一下就能听懂的,随着年龄的增长,看的东西多了,自然就明白
这时再回过头来看看这些翻译,估计就能体会其中的精妙了 |
|
|
12楼#
发布于:2006-08-03 15:05
可惜我不是天津银(人)
![]() |
|
13楼#
发布于:2006-08-03 17:33
我就觉得天津话挺难听的。说这么一两句还不要紧,要是说多了可不行,要是女的说天津话,那实在是太难听了、无法忍受了
|
|
|
14楼#
发布于:2006-08-03 18:16
下面是引用linger2于2006-8-3 17:33发表的: 那估计这位朋友可能就无法忍受我喽~ 呵呵其实我也只是和家人或亲密的朋友在一起时才说地道的天津话,家乡人都习惯了,外地人听着确实不一定习惯。不过中国的方言也是五彩缤纷的,但不存在什么难听好听之分吧? |
|
|
16楼#
发布于:2006-08-03 18:46
下面是引用秋水伊人于2006-8-3 18:16发表的: 嘿嘿,其实我也是天津人,只是平时不说天津话 |
|
|
17楼#
发布于:2006-08-03 20:04
下面是引用zhangfan于2006-8-3 08:32发表的: 周总理的口音中确实有天津话的成分! |
|
|
18楼#
发布于:2006-08-03 22:42
下面是引用迷失1234于2006-8-3 13:05发表的: 谢谢提示。我找到了。这个美兵叫“厨子”。一个被老虎吓破了胆的主儿。 在《现代启示录》中,当船长“酋长”[于鼎配音]让厨子[尚华配音]去检查越南渔船时,厨子一万个不愿意。连说了三次:这船上“嘛都没有”。 |
|
19楼#
发布于:2006-08-03 22:55
4、【凡尔杜先生】中的北京方言
“那我们得走了,我...我的意思是说颠儿了。”凡尔杜先生第N个“妻子”安娜贝拉· 博纳尔的朋友【戴学庐配音】对“船长”凡尔杜说的话。译制导演胡庆汉。 |
|
20楼#
发布于:2006-08-03 22:59
下面是引用zhangfan于2006-8-3 08:32发表的: 天津方言是孤岛方言。方言大致来自于安徽和江苏北部的移民。 周总理是苏北淮安人,并且在天津生活过。电影上的周总理的确带有天津语调。 |
|
21楼#
发布于:2006-08-04 23:12
《摩菲斯特》男主人公有一段是人物在排练?示范演出?还是模仿另一个人物?——不记得了。童自荣先生用的是河南话给配的。
|
|
|
23楼#
发布于:2006-08-05 12:09
用中国式的口语来表现外语中的俚语、口语,我觉得是翻译和配音上一个非常有趣并非常大胆的处理,很喜欢这样的翻译方式捏
![]() 比如《农家女》中女主角在别人谢她的时候总会很高兴地说一句:“敢情!”这句口语很朴实,非常适合女主角农村人的人物形象和爽朗的个性。 不好意思又要拿《加里森敢死队》举例子了,在GG中,卡西诺这个人物的说话就非常有特色,口语化很浓郁。在原声中卡西诺这个人物是满口的美国街头俚语,直接翻译的话既表达不出来,又不能让观众理解。非常佩服翻译将这些俚语都翻译成了中国的朴素口语,比如一口一个“伙计!”一口一个“见鬼!”还有对话中时常出现“总不地得在眼门前儿吧?”“来,颠儿吧!”“就靠两个脚KUAI3啦?”“车垃圾的时候捡的?”“这下又吹了。”还有把SIR翻译成非常有讽刺意味的“老爷”,被杨成纯那泛音非常重的声音或热烈豪放,或阴阳怪气地说出来的时候,一个生活气息极浓郁的卡西诺就从银幕中走了出来~~~~~~~~~~~~~ ![]() ![]() |
|
|
25楼#
发布于:2006-08-05 19:34
下面是引用于华于2006-8-5 19:32发表的: 然!是<奇盗>里戏子的话:"还给饶了块墓地,不要还不行." ![]() |
|
|
26楼#
发布于:2006-08-06 20:07
下面是引用nndzry于2006-8-3 13:12发表的: 后半拉尚华那句“不是去嘎嘎朋友?”更妙 |
|
|
27楼#
发布于:2006-08-06 20:08
下面是引用dafr于2006-8-4 23:12发表的: 是霍夫根学来剧院的农民的巴伐利亚口音,河南口音是狄菲菲教的 |
|
|
28楼#
发布于:2006-08-07 11:12
那句经典的“头儿”算不算 是方言呢,还有“伙计”,“我说亲爱的老伙计”
|
|
|
29楼#
发布于:2006-08-14 21:09
下面是引用超车道于2006-8-3 03:05发表的: 听到这觉得特逗! |
|
30楼#
发布于:2006-08-15 07:45
《傲慢与偏见》开始不久,伊丽莎白(曹雷)有一句台词“噢,天啊!”就是典型的天津味儿!
|
|
|
31楼#
发布于:2006-08-15 07:55
下面是引用往复人生于2006-8-6 20:08发表的: 连这都知道?您可真够专业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