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2638回复:10
[原创] 两次关注译制片
两次关注译制片
第一次关注大概是从70年代初开始,那时侯已是能看懂电影的年龄了。由于家里孩子少,所以经济条件比较好,电影.小人书就成了我主要的文化生活。 电影,不管是在电影院还是在露天,只要有基本上是场场必到,特别是外国影片(唯一了解外面世界的窗口)。那时侯的影院票价很便宜;成人一毛五到二毛五不等,学生票一毛(寒暑假五分)。露天电影一般是在机关大院或部队大院放映就不要钱了,外国影片大致分为前苏联影片,朝鲜影片,阿尔巴尼亚影片,罗马尼亚影片和越南影片。 影片里外国人说中国话,这对当时的孩子是个迷。开始并没觉得怎样,时间长了就觉得不对劲了,一部影片看N多遍后故事情节已是滚瓜烂熟,我就开始琢磨注意他们的说话,感觉声音和影片里人物很贴切,影片里的人物说话都很是洋人味儿,甚至有时说话的口型也一致,应该是影片里本人说的吧!但仔细观察结果是否定的。由于当时还不知道配音是怎麽回事,所以百思不得起解。 一般影片的片头或结尾都会有演职人员表,可那个年代看电影要麽迟到要麽就是影片还没完影院里的灯就亮了,大家就开始往外挤,甚至电影院干脆就把片尾掐了反正也没人看等着放下一场了。只注意故事情节谁管他谁是谁。 随着年龄的曾长和观片数量的增多,慢慢开始关注影片的开始和结尾的演职人员名单;“配音复制”“某某电影制片厂译制”等画面显得由为重要。每次影片快结速时都要往前跑找人挡不住的地方看演职人员表(因为那时影片没结速时观众就都站起来往外走了),那时侯只是感觉大师们的声音独特很有洋人的味道,所以吸引我每次都要等影片的字幕放完才离去。一些艺术大师的名字也就慢慢被记住了;毕克.邱岳烽.尚华.李梓.刘广宁.向隽殊.陈汝斌.孙敖等等。 还记得我和小伙伴们每次看片时都要比看谁能先听出配音演员的声音并说出配音演员的名字,然后在译制名单里对看谁听的正确。看完电影回家的路上都要兴致勃勃地了上一会影片里的配音;刘广宁老师的声音是那样洋气,毕克老师是那样男人,邱岳峰老师是那样独特,向隽殊老师是那温柔,李梓老师配《英俊少年》里的海因切让我们很久都不能相信这是大人配的,那真实决了!尚华老师配的“坏蛋”角色是我们谈论最多的,甚至还要模仿一段,盖了帽了!那个年代只有通过看电影对配音有这麽一点了解,但记忆忧心。 六.七十年代出生的人童年是美好,无忧无虑,玩他们喜欢玩的,做他们喜欢做的。译制片影响着这一代人,虽然当时我们对配音艺术只是有那样一点浅薄的了解但是大师们的声音却永远留在我们记忆中。童年的记忆是深刻的,以至于若干年后在DVD中再次听到大师们的声音是那样激动。 未完待续 2006年8月6日 |
|
2楼#
发布于:2006-08-07 08:35
羡慕那个年代啊~~
|
|
|
3楼#
发布于:2006-08-07 09:17
六.七十年代出生的人童年是美好,无忧无虑,玩他们喜欢玩的,做他们喜欢做的。家里孩子少,所以经济条件比较好,电影.小人书就成了我主要的文化生活。
确如此一样 |
|
4楼#
发布于:2006-08-07 10:09
“每次影片快结速时都要往前跑找人挡不住的地方看演职人员表......”
那个年代看翻译片我也是这样的。呵呵!期盼楼主的待续 |
|
|
5楼#
发布于:2006-08-08 04:08
没有了!再也没有了!!那难忘而刻骨铭心童年时的“上译”年代!!!
|
|
|
6楼#
发布于:2006-08-08 07:52
很欣赏楼主这样的文章和文风~
|
|
|
7楼#
发布于:2006-08-08 12:20
感谢nndzry长期以来的鼓励!实在是过讲了,学历不高谈不上什麽文风凑合着看吧!谢谢!谢谢!谢谢!
|
|
8楼#
发布于:2006-08-08 20:05
想当初就问过自己,什么时候自己能拥有这些影片,想看就看,不用再买票,不必再和那么人一起看,在那时这种想法算是异想天开了.
|
|
|
9楼#
发布于:2006-08-08 21:08
遗憾啊……我出生时早已经过了那岁月,小时侯又没多少机会进电影院看外国电影,只好无可选择地堕落为电视儿童,借着电视剧和动画片的滋养开始恋声。幸好还有几盘经典译制片的录音磁带,让我得以领略至高的配音艺术
|
|
|
10楼#
发布于:2006-08-08 22:39
呵呵,那时候物价很便宜,5分钱一场的电影我看过,那时的电影院里人总是那么满当当的,看喜剧一两千人一齐开怀大笑,看的时候谁要是走来走去弄出亮光和响动,周围的人会不高兴,大家都是全神贯注的注意屏幕上的影象,氛围真是好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