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音眺望者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24-08-28
  • 网站建设奖
  • 现实互动奖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阅读:4966回复:24

[原创][电影传奇.译制片]录制随笔之一:长影经典译制片[人证]指瑕

楼主#
更多 发布于:2006-10-17 16:53
在录制央视<<电影传奇.译制片>>的时候,和外拍导演赵一功先生聊起了长影译制的日本影片<<人证>>.这部影片是长影在70年代末译制的.影片由在日本有生活经历的资深翻译家吴代尧老师担任剧本翻译,庄焰任译制导演.影片控诉了侵略者的罪恶,反思了战争对人性的摧残.

        影片在国内上映后轰动一时,至今仍被人津津乐道.其中向隽殊老师为主人公巴杉恭子的配音,达到了她译制生涯的顶峰.凄缓.忧伤的语言与冈田茉莉子的表演浑然一体.另外,陈光廷老师的横渡刑事,幽默俏皮,大智若愚,至今令人难忘.陈汝斌的刑部主任,徐雁的栋居刑事,赵双成的美国警察局长,张玉昆的肖夫坦警官,白玫的阿冢太太的表妹,李铧的黑人女房东,各有千秋,炉火纯青.两位当红的著名电影演员也加盟了配音工作.为黑孩子乔尼.海瓦德配音的庄丰源[当时叫庄培元],现已成为风靡韩剧的代言人.迟志强配饰的宫平虽显稚嫩,但也算认真.

        影片因为以上老师们的辛勤工作而为国人所津津乐道.但现在看来,因为历史.文化.政治.地域的种种原因,配音方面还有一些瑕疵.
        1.日本刑警讨论案情一节.一名刑警背对观众说:"刺死乔尼的是一把箭牌的水果刀子."水果刀子?这完全是东北方言的毛病.正常应该说:"刺死乔尼的是一把箭牌的水果刀."就可以了.况且演员还背对观众,看不见口型,没有填词的必要.

        2.警官肖夫坦到黑人女房东那儿调查乔尼.问:"他卖毒药吗?"毒药?应该是毒品.翻译成:"他贩毒吗?"就对了.可能当时中国没有毒品的概念,文革又刚刚结束,人们的观念相当地保守,言辞相当地谨慎.所以吴老师把它翻译成了毒药.

        3.肖夫坦警官在美国街头抓获一个黑人小混混.小混混[是高凤新配音的,高凤新在<<罗马假日>>中配的理发师是经典之作]满口的东北话:别抓我啊!"别字说得都是四声.

        以上就是和<<电影传奇>>的一功导演找出的<<人证>>配音的几处瑕疵.

        但回头一想,这不就是历史吗?......


        此文章未经作者授权不得转载
dick
  • 最后登录
1楼#
发布于:2006-10-17 17:10
对第一点我提不同意见,在配音中使用方言不仅仅长译配音有,上译也不例外,最著名的例子是《海狼》中的“轧苗头”“轧朋友”。
是否是瑕疵,见仁见智。
长谷川天
齐天大圣
齐天大圣
  • 最后登录2024-01-15
  • 网站建设奖
2楼#
发布于:2006-10-17 21:10
楼主在配音方面的确有造诣, 说的有理! 记得演员:"程之"在配音时经常有地方口音或地方尾音的情况出现.
男人辛苦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24-08-28
  • 贴图大奖
  • 社区居民
3楼#
发布于:2006-10-17 21:28
我一个经常看上译片的同事看过此片说感觉此片配音有点怪,这片要是上译配就好啦,八杉恭子--向隽殊(借调)、栋居--乔榛、焦尼--施融、恭平--童自荣、郡阳平--毕克、横渡--翁振新(《远山的呼唤》中给虻田配音的,是同一个人演的)。
zhangfan
管理员
管理员
  • 最后登录2024-09-06
  • 优秀管理员
4楼#
发布于:2006-10-17 22:17
引用第3楼男人辛苦2006-10-17 21:28发表的言论:
我一个经常看上译片的同事看过此片说感觉此片配音有点怪,这片要是上译配就好啦,李梓--八杉恭子、栋居--乔榛、焦尼--童自荣、恭平--施融、郡阳平--毕克、横渡--《远山的呼唤》中给虻田配音的,想不起来啦,演员是同一个人。

童自荣华丽的嗓音不适合青年黑人的形象,配恭平兴许能有那轻浮味。另外向隽殊老师配的八杉恭子非常有味,尤其最后的独白,即便换李梓老师也不敢说能超越。
我觉得小混混带点口音倒不算问题,反倒真实亲切——如果小混混也字正腔圆倒不习惯了。
《人证》最大的毛病是在标题的翻译上,“人证”和“人性的证明”不是一个意思,不知为什么没有采用小说的译法。
谁活着,谁就看得见! http://www.mtime.com/blog/483412/
5楼#
发布于:2006-10-17 22:33
引用第4楼zhangfan2006-10-17 22:17发表的言论:

童自荣华丽的嗓音不适合青年黑人的形象,配恭平兴许能有那轻浮味。另外向隽殊老师配的八杉恭子非常有味,尤其最后的独白,即便换李梓老师也不敢说能超越。
我觉得小混混带点口音倒不算问题,反倒真实亲切——如果小混混也字正腔圆倒不习惯了。
《人证》最大的毛病是在标题的翻译上,“人证”和“人性的证明”不是一个意思,不知为什么没有采用小说的译法。


同意。
虽然对向老师不是非常喜欢,但是八杉,她的确配得非常适合也很出色

口音问题呵呵,曹雷让谁在外国电影里面配河南口音来着?

的确啊,不知道人证是怎么回事,老让人考虑到“物证”在哪里?嘻嘻。
林凌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09-07-14
6楼#
发布于:2006-10-18 04:23
跑一下题: 《人证》里演栋居的松田优作,是一名有点怪僻的超级影星。

1988年,他在迈克道格拉斯和高仓健共同主演的《黑雨》里扮演日本黑帮头目佐藤,最后在泥地里和道格拉斯有一场肉搏大战。第二年他就患病去世了,才39岁。以前有个日本同事告诉我, 这人mind 有问题,是自杀的,也不知是真是假。

他的儿子松田龙平现在也是一位电影演员。
dorayaki_dk
齐天大圣
齐天大圣
  • 最后登录2019-07-08
7楼#
发布于:2006-10-18 05:12
1、语言用法习惯问题,不算大的硬伤。就像前阵有人说《成长的烦恼》里面,野芒先生把112(一百一十二), 念成“*一百十二”一样。(*具体数字忘了,反正是这个意思。呵呵)

2、日语中把“毒品”称作“麻药(mayaku)”,现在台湾地区仍然使用这一称呼。可能是当年的语汇还不丰富,只能是做了一个拼接词“毒药”。语汇的更迭很头疼,就像当年旧版的《标准日本语》把“保龄球”翻译为*“木板滚地球”一样。(*这个词具体的也忘了,但大概是这个意思)

3、小混混是黑人的话肯定有黑人的固有语汇和语气。比如黑人经常爱说"shit man"之类的。所以可能是导演的要求做出口音处理。这个屡见不鲜了。台湾地区《史瑞克》中的驴原版英文发音是埃迪·墨非配音的,为了追求黑人的语汇搞笑作用,台湾地区的驴做出了闽南话发音的决定。这点我觉得如果当年内地版的《史瑞克》找潘长江用东北话发音的话将是一个经典。
[fly]配音配得一屄屌造,不如回家去卖白薯![/fly]
男人辛苦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24-08-28
  • 贴图大奖
  • 社区居民
8楼#
发布于:2006-10-18 07:55
引用第4楼zhangfan2006-10-17 22:17发表的言论:

童自荣华丽的嗓音不适合青年黑人的形象,配恭平兴许能有那轻浮味。另外向隽殊老师配的八杉恭子非常有味,尤其最后的独白,即便换李梓老师也不敢说能超越。
我觉得小混混带点口音倒不算问题,反倒真实亲切——如果小混混也字正腔圆倒不习惯了。
《人证》最大的毛病是在标题的翻译上,“人证”和“人性的证明”不是一个意思,不知为什么没有采用小说的译法。

你说的的确有道理,童自荣华丽的声线不太适合出身下层的焦尼,倒适合养尊处优的恭平(他在《基督山恩仇记》中就配了一个这样的角色),焦尼由施融来配,我觉得他的声音略带点羞涩,很适合配青年人。
向老师配八杉恭子的确是不二人选,可当时好像还没有把长译厂的人借调到上译厂的经历,倒是上译厂经常从上影调人配音。
至于片名,的确翻译有问题,如果只看片名proof of the man(当时引进的是海外版,片头字幕都是英文,与现在的碟版有较大区别),是人的证据或证词,但通看全片这样的翻译就有点偏颇了。这片子是探讨人性的,八杉恭子最后的独白就是她人性的真情流露。不知道当时的翻译知不知道日文片名《人間の証明》。
susu
齐天大圣
齐天大圣
  • 最后登录2024-01-12
9楼#
发布于:2006-10-18 09:19
70年代末的长影译制片,可能一直对于社会主义国家影片译制过多的缘故吧,早期的长影在译制资本主义国家的影片上无论翻译、配音让我感觉特别土,特别配音上东北口音太重了。这部(人证)在录音上也觉得很怪,声音和拷贝象是分离一样。台词翻译上面在日本情节上是没什么问题,但在美国部分现在回头再听,这配音说的东北口味的台词不觉得好笑吗?向老师的配音无可挑剔,她的声音配日本女性最合适。但几位男演员就奇怪了,满口东北味不算再说美国人的名字全是按中文读法来配音的。我看导演有问题,估计也是东北口音的导演。80年代后译制的日本影片同样是吴代尧老师翻译,台词翻译和配音上面进步许多。
配音眺望者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24-08-28
  • 网站建设奖
  • 现实互动奖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10楼#
发布于:2006-10-18 09:34
引用第4楼zhangfan2006-10-17 22:17发表的言论:

童自荣华丽的嗓音不适合青年黑人的形象,配恭平兴许能有那轻浮味。另外向隽殊老师配的八杉恭子非常有味,尤其最后的独白,即便换李梓老师也不敢说能超越。
我觉得小混混带点口音倒不算问题,反倒真实亲切——如果小混混也字正腔圆倒不习惯了。
《人证》最大的毛病是在标题的翻译上,“人证”和“人性的证明”不是一个意思,不知为什么没有采用小说的译法。

片名倒是中影公司定的,译制厂无权.
男人辛苦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24-08-28
  • 贴图大奖
  • 社区居民
11楼#
发布于:2006-10-18 09:38
9楼说得对,片中美国人名念的抑扬顿挫,尾音很重,我觉得挺像日本人在念。上译的《悲惨世界》这方面就处理得很好。
我在听原声时,发现当肖夫坦击毙恭平,栋居非常生气,对他说的是日语,这是配音所无法体现的。在美国拍摄部分,栋居说的基本都是英文,松田优作英语口音真不敢恭维。
配音眺望者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24-08-28
  • 网站建设奖
  • 现实互动奖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12楼#
发布于:2006-10-18 09:40
引用第8楼男人辛苦2006-10-18 07:55发表的言论:

你说的的确有道理,童自荣华丽的声线不太适合出身下层的焦尼,倒适合养尊处优的恭平(他在《基督山恩仇记》中就配了一个这样的角色),焦尼由施融来配,我觉得他的声音略带点羞涩,很适合配青年人。
向老师配八杉恭子的确是不二人选,可当时好像还没有把长译厂的人借调到上译厂的经历,倒是上译厂经常从上影调人配音。
至于片名,的确翻译有问题,如果只看片名proof of the man(当时引进的是海外版,片头字幕都是英文,与现在的碟版有较大区别),是人的证据或证词,但通看全片这样的翻译就有点偏颇了。这片子是探讨人性的,八杉恭子最后的独白就是她人性的真情流露。不知道当时的翻译知不知道日文片名《人間の証明》。

上海电影译制厂译制前苏联影片[海之歌]就借调了长影配音演员张玉昆和肖南老师参加译制配音工作,张老师担任主配.时汉威任译制导演.
男人辛苦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24-08-28
  • 贴图大奖
  • 社区居民
13楼#
发布于:2006-10-18 10:04
引用第12楼配音眺望者2006-10-18 09:40发表的言论:

上海电影译制厂译制前苏联影片[海之歌]就借调了长影配音演员张玉昆和肖南老师参加译制配音工作,张老师担任主配.时汉威任译制导演.

谢谢指正,这片子是哪年译配的?不过当时配音演员借调远没有演员借调常见。
我个人觉得《人证》比《追捕》拍得更深刻一些,如果当时中影公司指定上译来配,并同意向老师暂时借调,这片子就会成为真正的配音经典。
配音眺望者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24-08-28
  • 网站建设奖
  • 现实互动奖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14楼#
发布于:2006-10-18 10:19
引用第13楼男人辛苦2006-10-18 10:04发表的言论:

谢谢指正,这片子是哪年译配的?不过当时配音演员借调远没有演员借调常见。
我个人觉得《人证》比《追捕》拍得更深刻一些,如果当时中影公司指定上译来配,并同意向老师暂时借调,这片子就会成为真正的配音经典。

此片是上海电影译制厂1959年译制的.上海的配音演员和电影演员有宏霞.温锡莹.毕克.富润生等参加.
dick
  • 最后登录
15楼#
发布于:2006-10-18 10:55
引用第3楼男人辛苦2006-10-17 21:28发表的言论:
远山的呼唤》中给虻田配音的,想不起来啦,演员是同一个人。

翁振新!
配音眺望者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24-08-28
  • 网站建设奖
  • 现实互动奖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16楼#
发布于:2006-10-18 11:04
引用第1楼dick2006-10-17 17:10发表的言论:
对第一点我提不同意见,在配音中使用方言不仅仅长译配音有,上译也不例外,最著名的例子是《海狼》中的“轧苗头”“轧朋友”。
是否是瑕疵,见仁见智。

翻译成"轧苗头"不妥,因为看译制片的不光是上海或吴语系的观众,广东.福建.广西等地的观众听得懂吗?
于华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21-05-04
  • 网站建设奖
  • 爱心大使
17楼#
发布于:2006-10-18 11:13
引用第0楼配音眺望者2006-10-17 16:53发表的言论:
        影片因为以上老师们的辛勤工作而为国人所津津乐道.但现在看来,因为历史.文化.政治.地域的种种原因,配音方面还有一些瑕疵.
        ……    
        2.警官肖夫坦到黑人女房东那儿调查乔尼.问:"他卖毒药吗?"毒药?应该是毒品.翻译成:"他贩毒吗?"就对了.可能当时中国没有毒品的概念,文革又刚刚结束,人们的观念相当地保守,言辞相当地谨慎.所以吴老师把它翻译成了毒药.
.......


说那时侯“中国没有毒品的概念”应该不正确,1975年长影译制的《巴布什卡历险记》里似乎就有“毒品”这词了,而且查《人民日报》,这词解放前就有的,在报道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罪恶的文章里常有这词。
胖地主
黑铁会员
黑铁会员
  • 最后登录2024-09-07
  • 社区居民
18楼#
发布于:2006-10-18 12:07
引用第3楼男人辛苦2006-10-17 21:28发表的言论:
我一个经常看上译片的同事看过此片说感觉此片配音有点怪,这片要是上译配就好啦,李梓--八杉恭子、栋居--乔榛、焦尼--童自荣、恭平--施融、郡阳平--毕克、横渡--翁振新《远山的呼唤》中给虻田配音的,演员是同一个人。



   我觉得长译配的就很好!换上译来配也未必会如此出彩。
阿廖沙
齐天大圣
齐天大圣
  • 最后登录2017-11-12
  • 网站建设奖
19楼#
发布于:2006-10-18 12:32
也许正是上述各位说得原因,长影的译制片一直火不起来,传世的译制经典并不多,这大概与其发展历史、所处地域和人员结构有关吧。长影是由新中国最早的电影制片厂——东影(前身为满影),发展起来的,它的人员班底是以东北人为主的,后续进入的人员好象也以东北地区为主。因此,长影的影视作品也就难免不带有浓郁的地方色彩,用俗话说就是“大碴字”味重(这话也就在咱坛内说说,这外面可不敢随便讲,讲不好人家会不高兴的),尤以“文革”前为甚,译制片当然也不例外喽,这让东北、华北地区以外的观众就不是那么容易接受。所以照我看,长影要重振雄风、要有更大发展,就应首先从人员结构调整入手,多多注人新鲜血液,彻底打破长期以来形成的那种格局。
        以上纯属个人观点,但绝无恶意,如有不妥,欢迎批评指正。如无意冒犯了什么人,还请多多包涵!  
  毛主席教导我们说: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
20楼#
发布于:2006-10-18 12:52
引用第5楼铜铃花2006-10-17 22:33发表的言论:


同意。
虽然对向老师不是非常喜欢,但是八杉,她的确配得非常适合也很出色

.......

河南话是不是童自荣在靡费斯特里?
susu
齐天大圣
齐天大圣
  • 最后登录2024-01-12
21楼#
发布于:2006-10-18 15:39
1993年上海电影译制厂译制的日本影片(黑色的旋涡)中女主角的扮演者就是(人证)中的八杉恭子的扮演者冈田末莉子,从形象上看好象比(人证)还年轻些,为她配音的是丁建华老师。另外一位在(蒲田进行曲)扮演小夏的松阪庆子演的角色则换成程晓桦配音了。
松林的清晨
齐天大圣
齐天大圣
  • 最后登录2019-09-13
22楼#
发布于:2006-10-18 16:05
所以说长影是中国译制片事业的奠基石,而上译则是一座里程碑。
男人辛苦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24-08-28
  • 贴图大奖
  • 社区居民
23楼#
发布于:2006-10-18 16:21
引用第21楼susu2006-10-18 15:39发表的言论:
1993年上海电影译制厂译制的日本影片(黑色的旋涡)中女主角的扮演者就是(人证)中的八杉恭子的扮演者冈田末莉子,从形象上看好象比(人证)还年轻些,为她配音的是丁建华老师。另外一位在(蒲田进行曲)扮演小夏的松阪庆子演的角色则换成程晓桦配音了。

这片子我还是第一次听说,是改编自松本清张的推理小说。具体资料详见http://www.jmdb.ne.jp/1972/cv002750.htm
日本二区DVD资料http://www.shochiku.co.jp/video/dvd/2005/da0777.html
此片是1972年拍摄,比《人证》早了五年,“八杉恭子”当然年轻啦,当时松坂庆子才二十,这片子真想看看。
susu
齐天大圣
齐天大圣
  • 最后登录2024-01-12
24楼#
发布于:2006-10-19 09:02
引用第23楼男人辛苦2006-10-18 16:21发表的言论:

这片子我还是第一次听说,是改编自松本清张的推理小说。具体资料详见http://www.jmdb.ne.jp/1972/cv002750.htm
日本二区DVD资料http://www.shochiku.co.jp/video/dvd/2005/da0777.html
此片是1972年拍摄,比《人证》早了五年,“八杉恭子”当然年轻啦,当时松坂庆子才二十,这片子真想看看。

这片子当年在影院公映过,是部很老的日本影片,画面和色彩都很旧的感觉。
译制导演:严崇德     主要配音演员:王玮、丁建华
游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