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5946回复:37
[原创]终于看了《世贸中心》,原来大师拍片子也就这水平~~~(附声评)
由于周二半价,于是去了电影院看了《世贸中心》。对于该片的评价,配音网上早已登出,看法也褒贬不一,有认为纯粹是“俩啥都没干的男人被救记”的,也有认为是“平凡中的伟大”的。由于我现在写这篇影评,在时间上已经滞后了,所以尽量在评论上做到客观公允。
奥立佛·斯通,毫无疑问是个大师级的导演,个人认为他是好莱坞最勇敢、最理性的导演,尤其看待政治,他有一种不同于常人的敏锐洞察力~~对于政治事件上的疑点,他敢于提出疑问,并且进行大胆的猜测和演绎。同时他也是一个爱国者,正像他借自己电影中主人公之口所说的:“一个爱国者必须随时准备和政府作斗争……(《刺杀肯尼迪》)”~~~~ 可正是这个爱国者,不知怎么了,现在让人觉得有些不知所谓,失去了以前的那种锐气,那种鲜明的观点和直指敌人心肺的魄力~~~ 911事件是美国人民的一次空前灾难,但在政治上,整个事件却是小布什用以开战的完美借口,美国人的家庭遭受了无尽的痛苦,那么中东地区的平民老百姓,就该为此付出代价吗? 这里就不得不说施融老师配的那个角色了,此君长的很有特点,相貌可以用狰狞来形容,整个一战争狂人~~~看到电视里世贸中心的报道,他立刻热血沸腾,说什么:“我们正面临着战争。”(他第一反应倒不是救人,反而是打仗,思路很有问题)还立刻冲去纽约,事先还假模假样跑去跟神父忏悔,说是什么“上帝在召唤我”,口径和小布什惊人的相似(怀疑是小布什选了这演员)。神父的台词也很搞笑,开始说:“已经封闭了,不是救援人员进不去~~”一听是上帝在召唤这位仁兄,立马改口:“那你就听从召唤吧~~~” 我靠!美国的神父就这么不负责任啊?什么事儿都往上帝那儿一推,要是人家去了白白送条人命怎么办? 最后,施融老师配的这位仁兄,还在电话里说:“必须有人站出来,讨回公道。”此时伴以雄壮的音乐,晕~~~我第一反映是想到了《奇爱博士》里那个骑着原子弹从飞机上跳下来的家伙,这位仁兄是十足的战争狂人,我已经非常确定了。对于美国政府以暴治暴的政策方针,他还吃的真透啊~~~~从后来的字幕,我得知此君又再次加入海军陆战队,看来影片主题十分明显,那就是为小布什的战争继续圆谎~~~ 除了在主题上的硬伤以外,导演的表现手法也有问题。 尼古拉斯·凯奇扮演的警察,一开始就一副很吊的模样,周围人都在反复强调:“他很熟悉那栋大楼,他知道他在做什么……”一副英雄人物的样子,让人很期待他的表现。可结果他做了啥呢?拉了一帮人,到处找氧气瓶,还做出一副很高深的样子,说这是为救人做准备。结果,楼一塌,那些个氧气瓶他自个儿也没用着~~~(我晕啊,这不搞笑嘛!!) 不过,我后来想明白了,这倒不是编剧的失误,而是现实情况很可能就是这样的。因为,当时的美国人,谁都没想到这次恐怖袭击会如此严重,凯奇兄也只是把它当作火灾救援处理,更不会想到楼会塌掉,真实境遇下的平民警察的确会这样处理,也的确会遭遇这样的不幸。(最后凯奇兄在废墟底下也哭喊着自己什么都没做,责怪自己是个窝囊废,这点还是挺真实的) 但是,反过来讲,这不是纪录片,而是一部故事片。套用一句戏剧里的老话讲:“如果第一幕里出现了一把枪,那这把枪必须在整出戏结束前响!!”意思就是说,戏剧或者电影的结构安排应是十分严谨的,起承转合,前呼后应,这是基本的剧情编排准则。 导演在一开始为凯奇打了大量的伏笔,到最后啥都没用,等于自己给自己打了一耳光,要这样还不如上来直接拍撞机得了,感觉浪费了胶片和观众的银子~~~~ 当然,可能导演是想拍出那种小人物在大事件下的无辜和无力的感觉来,但那样干吗找个大明星来演呢,让观众期望过高不说,还把人家活活压在石头下面,一点演技的发挥余地都不给~~~~~ 以上种种不协调,都是导演在剧情编排,演员选择,和手法应用上的不当造成的,这点上来说,斯通这次是有失大师水准了~~~~~ 当然,影片还是有不少亮点的,倒也不能一棍子打死。两位主演在废墟底下的挣扎拍的很有压迫感,这种真实的恐惧,是一般电影里的人造灾难所不能比拟的。这点上音效起了很大的作用,上译厂这次的后期也是非常令人满意,在废墟底下的几段对话,方位感非常强烈,远近左右,都处理的干净利落,加上两位主配——刘风和翟魏扛着大砖的卖力演出,很好的还原了影片的风格,值得一赞!!!! 两位女角,也非常出彩,黄莺的声线一直都是那种可爱中略带沙哑的感觉,配少女真是非常养耳,这次配起大腹便便的孕妇,成熟中带着泼辣,颠覆了以往的形象,最后那场“失声”的哭戏,更是演绎的淋漓尽致~~~ 魏思芸到底也是老将出马,一个顶仨(好像还真是配了仨角色),都说他这次配的出色,一开始没听出来,最后黑大妈一登场,果然不同凡响!! ………………………… 说了这么多,总结一下吧,总体来讲,这片没啥大看头,整个一主旋律电影,有些地方台词刻意的简直到了搞笑的地步!(比如,最后一警察卖热狗给某君,问他你是干啥的?此人一本正经的说:“我是救护人员”。我怎么觉得他是想骗吃的啊?难不成不是救护人员,那胖警察的热狗就不给了?)(还有一处,一个黑人老警察,对咱们小翟同学配的小黑警察说了一句:“这儿有许多好人。”莫名其妙,也不知道他哪里窜出来的,后来貌似被砸扁了,果然废话太多不是好事—_—!!) 除了音响效果和视觉特技上的优势,整部影片基本和国产主旋律电影水平持平。(咳哟,要是这片也能“申奥”成功,那我看国内导演也终于可以看见一线曙光了~~~) 最后只想说一句,原来大师拍片子也就是这水平!!!!汗~~~~~~~~~~~ |
|
|
2楼#
发布于:2006-11-15 11:01
引用第0楼迷失1234于2006-11-15 10:36发表的言论: 哈哈,楼主真是犀利诙谐啊 这个面目狰狞的家伙好象在《珍珠港》里演个机械师的。神甫的话我都忘了,就记得他是程玉珠配的,没想到还有这么搞笑的效果 |
|
|
3楼#
发布于:2006-11-15 11:21
引用第2楼森森于2006-11-15 11:01发表的言论: 嘿嘿~~~这家伙在救援过程中碰到的另一个“海军陆战队员”,也在《LOST》中扮演一个坏蛋,样子贼兮兮的,阴险的很~~演员选的还真有意思~~~ 我怀疑这片子海军陆战队可能出钱投资了,救援刘风和小翟时,施融老师配的家伙,拿出一把刀对一个救援人员说:“你带那么多装备下不去,给,海军陆战队最好的军刀~~~~” 这简直就是广告词儿嘛!!以前就见过给两个可口可乐的特写什么的,这次做军刀广告也太另类、太蹩脚了吧??要命的是后来军刀也没用上,殷情白献了,硬生生插进来这么一段话,让人感到真恶心~~~~ |
|
|
5楼#
发布于:2006-11-15 14:18
引用第4楼波洛于2006-11-15 12:54发表的言论: 谢谢波洛的支持~~ 本来觉得这片在国外票房不好,还不能说明啥问题,因为美国人的心理承受能力很脆弱,很难接受银幕上自己国家的人受苦受难~~~ 当初《虎虎虎》应该说是部不错的片子,可票房也一塌糊涂 后来《珍珠港》只好避重就轻,宣扬一下大美国精神,好歹保住了成本~~ 但这部片子,除了在歌颂美国人亲情上做的很好以外,缺少一个更宏观主题 太美国了 |
|
|
6楼#
发布于:2006-11-15 14:39
奥立佛·斯通和张艺谋一样,只能拍自己生活圈子里的故事,谈不上大师!张艺谋和巩俐的感情历程拍成电影应该也是很感人的,就像斯通拍越战的片子(野战排)一样。
|
|
7楼#
发布于:2006-11-15 14:50
引用第5楼迷失1234于2006-11-15 14:18发表的言论: THE T BETWEEN W.C.这个片子越往后看越像“轻喜剧”了,跟俺们的《无极》有得一拼了。无聊至极啊。嗯,对了,应该说有弱智嫌疑。 真是怀念石头叔叔的那些经典片啊。 |
|
8楼#
发布于:2006-11-15 14:56
THE T BETWEEN W.C. 哈哈哈哈哈哈
一下子没反应过来,“七剑”老师你还真…………哈哈哈哈 |
|
|
10楼#
发布于:2006-11-15 15:00
引用第1楼过河卒子于2006-11-15 10:50发表的言论: 根据他本人的说法,此片不谈政治,只谈人性 “奥利弗·斯通坚称《世贸中心》的所有情节都是真实的,包括片中那个有“唱高调嫌疑”的前美国海军陆战队中士也都确有其人。奥利弗·斯通强调:“《世贸中心》所有的情节都是真实的,我只是客观地叙述,不作评论。” 或许BGM让人觉得有一点煽情、有用感动来掩盖“讨回公道”的实质 斯通本人或许也有故意标榜的嫌疑 但是在我看来,片中确实没有渲染夸大康纳斯等人的主战意图。就客观叙述而言,他确实是这么做的。当时那些人的想法如此,他就表现出来而已。 |
|
|
11楼#
发布于:2006-11-15 15:07
引用第9楼沉沦音影于2006-11-15 14:59发表的言论: 大可不必。各人看片都会有自己的视角 究竟是亲情羁绊感动人心的写实电影,还是弱智无聊的主战片 自己去看才有结论 |
|
|
12楼#
发布于:2006-11-15 15:07
引用第6楼irontree于2006-11-15 14:39发表的言论: [华尔街]、[JFK]、[尼克松]、[天生杀人狂]、[挑战星期天],哪个是他生活圈子里的故事 |
|
13楼#
发布于:2006-11-15 15:15
引用第11楼恋水莲于2006-11-15 15:07发表的言论: 我也觉得,我写影评的目的,不是号召大家不去看电影~~~ 不可否认,亲情这一块的确做的不错 但主战这一块,估计有献媚的嫌疑,~~~ 部分台词和剧情较无聊也是事实,有些可能的确是根据当事人口述拍成的,但斯通导演好歹用自己脑子过滤一下吧,有些情节确实可信度不高~~ |
|
|
14楼#
发布于:2006-11-15 15:17
引用第5楼迷失1234于2006-11-15 14:18发表的言论: 要什么样的宏观主题呢?? 反省恐怖分子猖獗是因为美国自己先干涉人家的?探索什么才是真正的正义?讨论人性中冤冤相报的悲剧性?…… 老斯通说了,他也只是想写实地表现911,表现人性,不谈政治 如果导演本人的意图贯彻实施,表达无误,那电影不能算是失败 |
|
|
15楼#
发布于:2006-11-15 15:32
引用第14楼恋水莲于2006-11-15 15:17发表的言论: 我总觉得,斯通这次有点隔靴搔痒,不像他以前的作品那样犀利 可能斯通老了,不想再跟政府唱对台戏了 也可能该片收了点政府资助,不得不稍许献献媚 但不论怎样,他说是想写实的表现911,但给我的感觉一点不真实 说是不想谈政治,但处处流露出那么一定点老美情结 其实他这样表现,最后什么都没表现,缺乏一个主题~~~ 这样到最后,那么一点主战情结给揪出来了~~~~~ |
|
|
16楼#
发布于:2006-11-15 15:33
引用第13楼迷失1234于2006-11-15 15:15发表的言论: 呵呵,个人认为,THE T BEWEEN W.C.这个片子亲情这块绝对是烂俗,毫无新意,矫揉造作之处比比皆是。大多数的煽情都是那么刻意和虚假,这就是为什么黑人母亲那短短几句显得那么突出的原因了。真实的东西往往是最简单的,撞击人的心灵刺激人的泪腺的东西,大多数时候也是最简单的东西。刻意了,观众反而不买账了。电影人,绝对不可以把观众当白痴。 PS:还有一部叫UNITED 93的911题材的片子,同样是一部煽情煽得让人恶心的庸片,让人看了心烦。编导就好像拿着蒲扇对着观众声嘶力竭地喊,“给偶哭啊你,咋还不哭啊你,斯拉斯拉DI哭啊你倒是,哭,哭,我煽我煽我煽煽!大爷非把你眼里的小水珠给煽出来不可!”编导累,偶们看着更累。其实到这份上,早已违背了拍这类片子的初衷。想让人反思吧,人都被那些拙劣的手法烦死,想让人落泪吧,反而让人笑神经搭错。现在的老美电影人也就这两下子了,早点歇菜吧,不要拍了,反思一下什么叫真正的平凡朴实吧。老是打所谓的亲情牌,平凡小人物牌,却没明白真正的亲情应该是啥感觉,真正的平凡小人物应该是啥样,应该怎样说话,老拿些程式化的东东来蒙事儿。自个儿玩儿去吧。 老美那套拙劣的手法,实在是让人有审美疲劳了。疲劳过后,就是狂恶心。再一次投降。 |
|
17楼#
发布于:2006-11-15 15:40
“导演在一开始为凯奇打了大量的伏笔,到最后啥都没用,等于自己给自己打了一耳光,要这样还不如上来直接拍撞机得了,感觉浪费了胶片和观众的银子~~~~
当然,可能导演是想拍出那种小人物在大事件下的无辜和无力的感觉来,但那样干吗找个大明星来演呢,让观众期望过高不说,还把人家活活压在石头下面,一点演技的发挥余地都不给~~~” 我的理解是,一开始的伏笔就是为了表现人在真实的灾难面前是多么无助无力。如果他安排老凯奇充分准备,胸有成竹,英勇表现,一展身手救出数人……那才纯属YY,才是对整个911和所有当事人的不敬。你不也说了,“想拍出那种小人物在大事件下的无辜和无力的感觉来” 至于为什么找大明星来演,这个就不要计较了吧?就算是明星,他也是演员,照样得演普通人。石头大叔本身信任和欣赏老凯奇啦,老凯奇自己认真争取啦,电影也要考虑票房效应啦,云云,出于什么原因都是合理的。随便找个什么人,不一定能按照导演的意图把角色表现好 演技这个东西不是蹦蹦跳跳才能表现出吧。整个被压的过程中,他的神情、语气、心理活动,以及和妻子的回忆……不都需要表现吗?即使是真实再现幸存者的经历,也肯定少不了深入的揣摩和体验 |
|
|
18楼#
发布于:2006-11-15 15:46
引用第12楼永远热爱辽艺于2006-11-15 15:07发表的言论: 不好意思,只看过他的四部片子---越战三步曲和尼克松,感觉是半自传性的野战排最成功!毕竟剧本是他自己写的。其它的三部觉得无法和“野战排”相比(剧本写的都是别人的亲生经历)。所以对他的片子热情逐渐消退。班主觉得他的那部片子能超过“野战排”?如有,推荐一下,我一定去看看。 以下是我看过的四部片子(前三部是特意看的,尼克松是坐飞机时播放的录像): Platoon (1986) Born on the Fourth of July (1989) Heaven & Earth (1993) Nixon (1995) He has made three films about Vietnam —Platoon (1986), Born on the Fourth of July (1989), and Heaven & Earth (1993). He has called these films a trilogy, though they each deal with different aspects of the war. Platoon is a semi-autobiographical film about Stone's experience in combat. Born on the Fourth of July is based on the autobiography of Ron Kovic. Heaven & Earth is a true story of a Vietnamese girl whose life is drastically affected by the war |
|
19楼#
发布于:2006-11-15 15:49
呵呵,看出来了,恋水莲姐姐是喜欢上这部片子了,打算一争到底了~~~
8过哦,建议你看一下斯通导演过去的片子,真的,《JFK》也同样是根据当事人的各种口述整理拍摄而成 洋洋洒洒3个多小时,行云流水,酣畅淋漓,毫无冷场,推理也是步步为营,有呼必应,同样也在最后宣扬了大美国主义,可毫不腻味,相反让人热血沸腾~~~ 相比之下, THE T BEWEEN W.C.真是有失水准了~~~~ |
|
|
20楼#
发布于:2006-11-15 16:14
也不是说我多喜欢这个片子,对《世贸中心》,要说行云流水酣畅淋漓,我没有这样的感觉;震撼灵魂?那也远远达不到。但毕竟我只看了一遍,电影院的音画效果使然,而且配音那么入情入境,主观上难免要受影响,笑。
如果说这片子确实失了石头大叔的一贯水准,那是不是也可以将原因之一理解为,毕竟911不是象JFK被刺杀那样的纯政治事件,而是涉及数以千计人的丧生和背后的家庭的哀痛,这实在是不能拿来戏说和发挥的料子,所以面对死难者家庭以及更多的美国民众,他只能循规蹈矩实事求是一回了? 另外关于片中的主战情绪,我没有太在意,如果给其他朋友的感触深。我个人觉得不妨把它当作一餐食品中腐败和含有害物质的部分,摒弃不食。反正现在大家都是有识之士,就算从我国大街上拽人来做问卷调查,相信也没人会认为美国对伊拉克等国家的开战及残暴干涉内政是出于所谓“正义”,那样真要笑死人了 |
|
|
21楼#
发布于:2006-11-15 16:21
引用第18楼irontree于2006-11-15 15:46发表的言论: 你看的前三部是他的[越战三部曲],当然都是讲越战的,拍第一部时已经用掉大部分力了;第二部[生于7月4日]中最大的亮点是汤姆•克鲁斯鲜有的无傻笑纯演技的表演(他凭借此片获得当年奥斯卡最佳男演员提名);第三部[天与地]我没看过,不过好像都评价不及前两部。 他其他的电影都和越战无关,你问我他哪部片子能超过“野战排”,就好比在问我[E.T.]和[拯救大兵瑞恩]哪个更好看,我实在无法回答…… 奥利弗•斯通在[野战排]之后一年,拍了[华尔街],可以说是商战电影的经典之作,迈克尔•道格拉斯把一个老奸巨猾,贪婪成性的股市风云人物演绎的凌厉尽至,并获得奥斯卡最佳男主角。此片和他配戏的是[野战排]中与奥利弗•斯通合作过的查理•辛,这也是查理•辛最风光的两年。 楼上好几位都提到过的[JFK]是奥利弗•斯通最具冲击力和争议性的作品,把他的“政治阴谋论”的理念发挥到了极致(相比[尼克松]就有些发挥的过头了),得出了美国政府无法承认,也无法否认的结论。难得的是该片群星云集,由凯文•科斯特纳、汤米•李•琼斯、凯文•贝肯、加里•奥德曼、乔•派西、唐纳德•萨瑟兰、马丁•辛出演。虽然长达206分钟,但通过一层层抽丝拨茧似的调查和取证,一步步扣住了观众的心弦,不会让观众觉得闷。凯文•科斯特纳那段长达十分钟的法庭陈述更是精彩至极。我国似乎也特别重视该片,总共配过4次(还是5次?)…… [挑战星期天]由阿尔•帕西诺主演,演一个过气的老教练(那段时间老帕好像很喜欢演这种角色)。没有阴谋、没有内幕,就是一部纯粹的体育运动片,讲一支橄榄球队在一个赛季的起起伏伏,阿尔•帕西诺最后的演讲还是那么经典。是三十多年来最优秀的橄榄球电影。 当然奥利弗·斯通不像斯皮尔伯格、詹姆斯·卡梅隆那样能拍(会拍)出被大众全盘接受,老少皆宜的电影。他的风格在主流导演里算是另类的,并不被所有人接受。 |
|
22楼#
发布于:2006-11-15 16:30
收过一张奥利弗.斯通导演的 The Doors
讲述吉姆·莫里森和他的个著名乐队的传记片,感觉很棒! |
|
23楼#
发布于:2006-11-15 16:34
引用第22楼过河卒子于2006-11-15 16:30发表的言论: 我还没买到……哪个牌子出的? |
|
24楼#
发布于:2006-11-15 16:38
楼上资料很详实
对斯通的作品,我最喜欢的是《JFK》 第二喜欢的就是阿汤的《生逢七月四日》,其实在斯通的作品中比之出色的不少,但我之所以喜欢,是因为他颠覆了我对阿汤的认识,没有阳光的傻笑,没有刻意的装酷,有的只是一个普通人在被政府愚弄之后的迷惘和彷徨。 我第一次认识到,阿汤就像香港的刘德华,天赋并不高,但很卖力,很敬业,也挺让人尊敬,比起那些只知道伸手要钱不好好干活儿的明星,要好多了。 说到塑造小人物,这部影片比《世贸中心》成功不少,最成功之处还在于,能把阿汤打造成一个小人物,这点,不论是阿汤还是老石头都下了不少的功夫阿~~~~~~ |
|
|
25楼#
发布于:2006-11-15 16:43
刚刚搜到点东西,顺手贴过来两段:
“尽管这部影片足够震撼、足够真实,但是纽约的绝大多数居民都不打算观看此片,他们已经亲身经历过这场惨剧,尚且没有从失去亲人的悲痛和事故发生后巨大的震惊中恢复过来,观看该片无异于唤起他们的惨痛回忆,在“伤口上撒盐”。《纽约邮报》的记者辛迪·亚达姆撰文说:“我们为什么要看这部恶心的电影,纽约人拒绝任何有关“9·11”的回忆和伤痛,现在任何影片也不能来挖我们的心肝。” “放弃了深层次的挖掘,放弃了个性的尖锐,Oliver Stone转向了抚慰更多的美国民众脆弱的心灵。本片也邀请了一向政治立场鲜明,言论大胆的Maggie Gyllenhaal扮演Michael Pena的妻子,Maggie此前发表言论说:“9 11 是一场骇人的灾难,我为每个遭受痛苦的美国人感到难过。但是对于我们这些幸存者来说,是时候拿出点勇气来质问一下,美国人在这场悲剧中所扮演的角色问题了。因为,无论对个人还是对国家来说,这种对我们是否有意无意地促使了这场悲剧的质问,都很重要。没有勇气询问我们自身,就是对9 11死难者的背叛!” 辛迪·亚达姆的话和玛吉的话对比起来看,非常有意思 |
|
|
26楼#
发布于:2006-11-15 16:49
引用第23楼永远热爱辽艺于2006-11-15 16:34发表的言论: 很长时间了,如果没记错的话应该是3M的D5,有国配,但配得巨烂。 我看的是英文原声加字幕,Val Kilmer 的表演绝对神似,尤其是几段乐队表演的场景,很带劲的说。 这张D5竟然还收入了乐队的十几首OST,觉得很值! |
|
27楼#
发布于:2006-11-15 18:18
引用第23楼永远热爱辽艺于2006-11-15 16:34发表的言论: 这张我也买到了。我回家翻翻看是什么牌子的,当时没记。最近几天去淘应该还能淘到,前不久还看到有的。 |
|
|
28楼#
发布于:2006-11-16 00:35
引用第21楼永远热爱辽艺于2006-11-15 16:21发表的言论: 特别同意以上两段结论,Stone的风格确实是另类,从业界和评论界看Stone绝对是大师之一(可能更多的归功于Stone选的题材多半覆盖政治争议,社会死角,人性冲突及战争的主题)。 其实,因为“野战排”,Stone是我喜欢上的第一个美国导演,所以对他的期望值也一度很高。 但是,从一个普通观众的角度看,我会更认同于Steven Spielberg是大师级的导演之一。 关于JFK的题材的电影在Stone拍之前,已看过好几部,觉得后人很难再拍出个有何新鲜感的片子来,所以Stone的就没有去看,经斑竹的推荐,一定去看看! 再来谈张艺谋,我认为张艺谋的风格就是形式大于内容,张身上有很多中国人的优点(吃苦耐劳,执著等等),但对于有深刻思想内涵的剧本张还是表现出小农式的狡猾和胆怯。张的目光永远是盯着市场和奖杯。张的个人阅历也局限着他的作品,再加上与大众生活的脱节,张永远是关心自己大于良心,关注票房大于观众,关注名利大于艺术,所以即便是让张静下心来也拍不出大众期望的好片子。张的风格其实很适合拍广告片,以及MTV片!但不是阳光型的那种,张对光线的运用和角度的把握总让人觉得是跟着他的镜头在“偷窥”。“有话好好说”,和“秋菊打官司”是城乡题材,乍一看,张艺谋改型了,其实还是像“菊豆”一样在“偷窥”。就像张巩恋一样,真的很感人,但就是不能光明正大的搞,局外人也不忍站在一个正中的角度去看,去品论。所以生活的经历让张艺谋的镜头永远无法站在悬挂“正大光明”匾额的角度去反映主流群体的感受和大气。 所以,我认为张艺谋也不是大师!这并不排除他能拍出一个像“廊桥遗梦”或是“英国病人”那样感人并且获大奖的片子。 |
|
29楼#
发布于:2006-11-16 09:42
自从 ALEXANDER 的失败后 STONE 已经被美国评论者, 重新评估了, 已经不是什么大师了。
提名RAZZIE 之后很难翻身了, 还有那个 NICOLE KIDMAN 也很悬啊 至于张, 那也就是陪人玩的, 等观众兴趣下降后, 他就蹦不起来了, 另外昨天好象是他生日吧 |
|
30楼#
发布于:2006-12-08 13:04
“911事件是美国人民的一次空前灾难,但在政治上,整个事件却是小布什用以开战的完美借口,美国人的家庭遭受了无尽的痛苦,那么中东地区的平民老百姓,就该为此付出代价吗?”
楼主啊,阿富汗不在中东吧?另外您觉得塔利班统治下的平民老百姓过得幸福吗? |
|
31楼#
发布于:2006-12-08 14:20
"再来谈张艺谋,我认为张艺谋的风格就是形式大于内容,张身上有很多中国人的优点(吃苦耐劳,执著等等),但对于有深刻思想内涵的剧本张还是表现出小农式的狡猾和胆怯。张的目光永远是盯着市场和奖杯。张的个人阅历也局限着他的作品,再加上与大众生活的脱节,张永远是关心自己大于良心,关注票房大于观众,关注名利大于艺术,所以即便是让张静下心来也拍不出大众期望的好片子。张的风格其实很适合拍广告片,以及MTV片!但不是阳光型的那种,张对光线的运用和角度的把握总让人觉得是跟着他的镜头在“偷窥”。“有话好好说”,和“秋菊打官司”是城乡题材,乍一看,张艺谋改型了,其实还是像“菊豆”一样在“偷窥”。就像张巩恋一样,真的很感人,但就是不能光明正大的搞,局外人也不忍站在一个正中的角度去看,去品论。所以生活的经历让张艺谋的镜头永远无法站在悬挂“正大光明”匾额的角度去反映主流群体的感受和大气。
所以,我认为张艺谋也不是大师!这并不排除他能拍出一个像“廊桥遗梦”或是“英国病人”那样感人并且获大奖的片子。" -----这段话很犀利啊! 其实张艺谋本质上就是一个农民,不是小农,是典型、正宗的农民兄弟。他有农民的勤劳质朴,也有农民的狭隘、封闭、不开化。他的出身、经历、受教育水平,决定了他的意识水平。他身上的特征也是很多中国人的典型特征。 我并不吝啬说张艺谋是大师。作为导演,你可以不服气,但作为摄影师,张艺谋配的上大师这个称号。大师有许多种的,有光明正大的,也有某种病态的。外国病态的大师多了去了。 虽然我不追捧张艺谋,但他有许多方面至少是值得尊重的。你未免有些太小看他了。呵呵!中国农民那么多,中国人口那么多,为何只有一个张艺谋做到了许多“举世瞩目”的“成绩”--尽管充满争议。中国那么多导演削尖脑袋、费尽心机也没做到。 |
|
|
32楼#
发布于:2006-12-10 14:42
不对 张是被严重高估了, 他的唯一一个好的 摄影片子 英雄 还是从其他地方“借”来的摄影师
|
|
33楼#
发布于:2006-12-10 18:12
张艺谋以前的电影:红高粱、菊豆、秋菊打官司、大红灯笼高高挂、活着。
这些电影还是非常棒的!!他也只属于这个领域。 |
|
|
34楼#
发布于:2006-12-12 01:56
张艺谋也就是拍英雄才出名的 以前他也就是和越南的陈英雄一个档次,
或者和现在的贾xx差不多 |
|
35楼#
发布于:2006-12-12 08:04
此片,实在是不敢恭维!
|
|
|
36楼#
发布于:2006-12-27 20:09
(比如,最后一警察卖热狗给某君,问他你是干啥的?此人一本正经的说:“我是救护人员”。我怎么觉得他是想骗吃的啊?难不成不是救护人员,那胖警察的热狗就不给了?)
今天重看了偷录影院音轨的DVD,特别注意了一下这个细节,给了热狗之后才问对方是做什么的,然后答我是救护人员,这个怎么看也不算骗吃的吧,汗…… |
|
|
37楼#
发布于:2006-12-28 08:48
引用第23楼永远热爱辽艺于2006-11-15 16:34发表的言论: 我买的是ZB尊宝的,画质不错,但内容太一般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