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2154回复:2
《世贸中心》——当奥利弗.斯通学会简单
急急火火地赶在影片上映第三天去看,为的就是回来写点什么,但直到今天才动笔。倒不是因为腾不出时间,而是这片子实在让我没多少感触。
奥利弗.斯通导演,尼古拉斯.凯奇主演,上译配音——这些因素决定了我必须要看这部影片,况且我看预告片时曾经流下眼泪。但这并不证明我在走进影院之前对本片有多高的期待——看了这么多年电影了,这点自我心理保护意识还是有的。果然,实践证明这是正确的。 估计凡是看过斯通以往的片子的人,都会对他此次的“简单”着实惊讶一番。相比看《刺杀肯尼迪》时的脑子不够使,《挑战星期天》时的眼睛不够用,我很后悔在入场观看《世贸中心》之前没有买上一桶爆米花。 影片开头的平静气氛是意料之中的,但足以带给人一种感动。接下来大楼倒塌,这是我认为本片最值得看的部分,画面和音响都很震撼,震撼得坐在观众席中的我用双手捂住了嘴巴。那个在第一次塌陷时没有受伤的警察死得很冤,编剧这样设置情节有些冒险,因为他的死与凯奇饰演的队长有很大关系,极有可能造成观众对凯奇角色的不满——我本人就有那么一点儿。不过还好,这种不满被后面的剧情逐渐淡化了。 接下来各方对于9.11事件的第一反应也是值得一看的,让我们这些在事件发生时有些幸灾乐祸的人,了解到了美国民众当时的痛苦。尤其是警车停在警察家门口的时候,我们仿佛也和家属们体会到了面临灾难的巨大打击。但后面就有些俗了,夫妻间的亲热,为孩子取名字,孩子对于母亲的不理解——实在是太常见的情节,至于玛丽亚饰演的母亲在幻觉中看到凯奇教儿子做木工活儿的情节,简直是俗之又俗,这种镜头怎么能唤起在银幕前身经百战的观众们的同情呢? 这是典型的美国主旋律影片,而出自斯通之手,实在是令人有些意外。大概斯通并不太善于搞这种题材吧,有时弄得有些过火,尤其是最后凯奇被救出来的时候,洞口的人山人海着实吓了我一跳——难道只有这里需要人手吗?再说了,需要人手也不至于这么多人吧! 但作为斯通的影片,还是要传达某种政治思想的,那个前海军陆战队员便是具有“以暴易暴”思想的美国人代表。影片中并没有对那个人的做法作出评论,不过可以知道斯通本人肯定是不赞成的,所以就让演员以一种较为古板和神经质的演绎方式来呈现。 而给这个看上去有些阴冷的角色配音的演员,竟然是——施融老师!我们魂牵梦绕的酋长啊,总算又听到你的声音了。可惜不是主角,发挥的空间也不大。但能在大银幕前听到施融的声音,我很满足,其实,这正是我走进影院的最主要原因。 纵观本片的配音,相比《X战警》的糟糕,要好了很多,人物的把握都比较准确。刘风厂长的配音还是比较令人信服的,使我可以暂时忘掉熟得不能再熟的凯奇本人的声音。但本片配音还是存在明显的败笔,就是《撞车》里那个小帅哥看到救援队时的笑声——太假了!的确,被石板压着不能放声大笑,但这段笑声的问题不在于声音大小,而在于情绪。长时间徘徊于死亡线上的人,见到生的希望之后就是这种假笑?导演是怎么通过的!? 在观看影片后半段时,我有些走神,在想着如果自己遇到这种险境之后会怎样面对,甚至还在想着影院的天花板会不会突然塌陷下来。但在适当的时候还是多次流下了眼泪的,毕竟我来看电影就是为了发泄自己的情绪。 影片末尾的字幕给了我最后的震撼,凯奇角色的原型在被救出之后的医源性昏迷时间和手术次数实在令人震惊——原来,让一个已经获救的人活下去还这么难。同样令人震惊的是,被救出的幸存者竟然只有20人,而影片主人公的原型是第18和19名,又有多少像他们一样曾苦苦等待的人没有等到生的机会呢? 这部影片算不上精彩,但看到凯奇瘸着脚走向妻子和孩子,我切切实实地感到——活着真好;这只是一部商业片,但作为一个看过本片的人,我今后决不会——以任何形式拿9.11开玩笑。 |
|
1楼#
发布于:2006-11-20 00:53
X战警的配音固然没有特别好,却也并不糟糕,那种片子的对白本身也不会给人更多发挥。借用一下商虹大哥的话:“这种片子里的人物的语言就像片子里的动效一样,只是众多堆砌的声响元素中的一种。话虽不少,但大都只抒情不叙事。”
人山人海那个场面我也觉得夸张了,但是很难说这就是为了摆场面,而不是当时的真实细节。因为这种煽情好像太低级了…… 关于那段假笑之说,我听了原声比较,情绪上似乎并没有多少偏差,如果你觉得是笑的“活活活活”显得假,我可以证明翟巍同学笑起来确实是有这种象声词…… 另外我十分赞同最后一句话,911,不是能拿来开玩笑的 美国有很多人拒绝去看这个片子揭开伤口,但演员之一玛吉的话恰好道出真谛:究竟为什么会发生911,之前和之后我们都应该思考。 忘记就是一种背叛,拒绝思考会使悲剧在任何一个可能的地方重演 |
|
|
2楼#
发布于:2006-11-20 08:27
奥利弗.斯通导演,尼古拉斯.凯奇主演,上译配音——这些因素决定了我必须要看这部影片,
也是我去电影院看这部电影的主要原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