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志 >> 上海电影志 >> 大事记
-------------------------------------------------------------------------------- 大事记 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 七月初三(8月11日) 在地处上海闸北唐家弄(今天潼路814弄35支弄)的私家花园徐园“又一村”内放映“西洋影戏”(片名及内容不详),这是电影在中国首次出现。 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 六月 一名美国商人携带影片来到上海,先后在天华茶园等处放映,所映影片多为纪录各地风光和民俗的短片。此人的姓名,一说雍松,一说詹姆士·里卡顿。 八月初九(9月5日) 上海出版的《游戏报》刊登《观美国影戏记》一文,详细记载茶园放映影片的情形和作者的观后感,这是迄今所见到的中国最早的电影评论文字。 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 四月初一(5月20日) 上海出版的《趣报》上刊登《徐园记游叙》一文,介绍徐园放映电影的情况及影片内容。 是年 美国汤姆斯·爱迪生公司派遣一名摄影师来到上海,拍摄《上海警察》和《上海街景》两部短纪录片,并公开发行放映。 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 西班牙商人加仑·白克来到上海,先后在四马路(今福州路)升平茶楼、乍浦路溜冰场和大新街金谷香番菜馆放映“影戏”。由于影片内容比较陈旧,缺乏新片更换,营业情况较差;于是就将放映机及影片转让给本国商人安·雷玛斯。 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 西班牙商人安·雷玛斯在大马路(今南京东路)同安茶居和四马路青莲阁等处放映“影戏”。由于他不断更换新片,所以营业收入不断增加,为他后来开设电影院积累了资金。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 夏 上海南市区西园和新园放映露天电影,公开售票。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 二月 意大利侨民劳罗在上海拍摄《上海第一辆电车行驶》后,又拍摄《上海租界各处风景》、《强行剪辫》等短纪录片。此人后来定居上海,继续经营电影院、出租摄影棚和代拍影片等业务。 十一月廿九日(12月22日) 西班牙商人安·雷玛斯在海宁路乍浦路口租借一处溜冰场,用铁皮搭建一座可容纳250名观众的电影院——虹口活动影戏园,首映《龙巢》。这是上海首家正式电影院。1913年,虹口活动影戏园由日本人接办,改名为东京活动影戏院;1915年,改名为虹口活动影戏院;1919年,改名为虹口大戏院;1965年1月1日,改名为虹口区文化馆剧场;1985年,又改建为虹口区文化娱乐厅。 清宣统元年(1909年) 八月卅日(10月13日) 上海出版的《新闻报》上刊登西洋商人创办的盈昃影片公司的商业广告:“专门出售影片和放映器材,并兼营广告业务”。该公司设在泗泾路5号,是沪上首家经营此类业务的企业。 是年 维多利亚影戏院在北四川路海宁路口建成开幕。戏院由安·雷玛斯创建,于1926年3月改名为新中央大戏院,1945年又改名为海光大戏院,1950年被拆除。 同年 亚细亚影戏公司在香港路5号成立,这是中国最早的制片公司。该公司由美国电影商宾杰门·布拉斯基创办,在上海拍摄《不幸儿》,去北平拍摄《西太后》,去香港拍摄《偷烧鸭》。1912年,布拉斯基将该公司转让给上海南洋人寿保险公司经理依什尔(美国人)。 清宣统二年(1910年) 爱普庐活动影戏院在北四川路海宁路以北建成开幕,该院系葡籍俄人郝思倍开设,于1913年底停业。 是年 南汇县富绅在大团镇马家祠堂租放影片,这是上海郊县最早的电影放映活动。 清宣统三年(1911年) 五月 上海城自治公所颁布《取缔影戏场条例》7条,规定开设影院须申报领取执照,男女观众必须分座、不得有淫亵之影片放映,这是中国最早的电影放映管理条例。 十月十一日(12月1日) 谋得利戏园为了配合朱连奎的杂技魔术表演,放映颂扬武昌起义的纪录片《武汉战争》。 民国2年(1913年) 12月21日 爱伦活动影戏院(今海宁路江西北路口)开幕。该院由专门经营影片出租业的英国商人林发收买鸣盛梨园改建而成,于1916年改名“新爱伦”,1919年2月4日又改称爱国影戏院,1932年一二八事变中毁于战火。 是年 新民公司成立。由张石川、郑正秋、杜俊初、经营三等筹组而成,专事承包亚细亚影戏公司的编导演业务。在张石川的主持下,新民公司为亚细亚影戏公司拍摄了《难夫难妻》、《新茶花》、《活无常》、《五福临门》、《一夜不安》等近20部短故事片。1914年,该公司随亚细亚影戏公司歇业而终结。 同年 中国第一部故事片《难夫难妻》(又名《洞房花烛》)诞生。该片由郑正秋编剧,张石川、郑正秋导演,亚细亚影戏公司摄制。 民国3年(1914年) 1月4日 维多利亚影戏院开始放映由美国爱迪生设计的卡托风蜡盘发音片,这是中国第一次放映“配置视声机器”的影片。 9月8日 夏令配克影戏院在静安寺路(今南京西路742号)开幕,首映法国影片《何等英雄》。该院由雷玛斯开设,于1934年停业;1939年12月10日转让给国人潘志衡,更名为大华大戏院;1951年4月1日由市文化局接管,改名新华电影院;1986年12月12日,改建为特级影院。 民国4年(1915年) 共和活动影戏园在南市方浜桥(今中华路方浜路口)揭幕。该院由西班牙人古藤倍创建,于1927年售予国人潘澄波,改名为共和大戏院,专演戏剧;1928年由何挺然接办,更名为发记共和大戏院;1935年2月11日失火焚毁;1936年重建后由何振山经营,易名为五福共和大戏院;1943年由田原接办,改名为南市中华大戏院;1945年由姚正坤经营,改名为中华大戏院;解放后兼营影剧业。 民国5年(1916年) 幻仙影戏公司在徐家汇成立。系由张石川邀集管海峰等人合作,采取集资方式筹集创办,摄制根据文明戏改编的影片《黑籍冤魂》。 民国6年(1917年) 9月 万国大戏院在东熙华德路(今东长治路367号)开幕。该院由雷玛斯开设,于1925年5月29日改名为中国大戏院,1926年3月恢复原名出租,1931年出售给中央影戏公司,1936年3月22日停业,1941年由季固周继续经营,1956年因属危房而拆除,现在成为街心花园。 秋 商务印书馆从一个美国商人手中购进一部分摄影器材,开始试办电影制片业务,聘请留美学生叶向荣为摄影师,开始摄制新闻短片。 是年 卡德影戏院在卡德路(今石门二路新闸路口)开幕。该院由雷玛斯创建,于1926年出租,1931年出售给中央影戏公司,1940年停业。 民国7年(1918年) 同年 商务印书馆派往欧美考察电影业的鲍庆甲回国后,成立活动影戏部,由陈春生担任该部主任,任彭年为助手,廖恩寿为摄影师。所摄影片多为短片,分为“风景、时事、教育、新剧、古剧”5大类。 同年 美国动画艺术家麦斯·福乃克绘制的《大力水手》、《勃比小姐》和《墨水瓶里跳出来》等动画片,在上海几家电影院上映。 民国8年(1919年) 5月 张季直、朱庆澜、程龄荪、卢寿联等人创办中国影片制造公司。该公司在仁记路百代公司内设立办事处,在南通建有摄影场。 年底 商务印书馆活动影戏部协助美国环球影片公司《金莲花》摄制组在沪拍摄外景。该摄制组工作完成回国时,将带来的炭精灯等摄影器材,全部转让给“影戏部”,于是“影戏部”得以扩充为“影片部”。 民国9年(1920年) 5月 商务印书馆影片部摄制了由梅兰芳主演的京剧短片《春香闹学》和《天女散花》,这是梅兰芳涉足电影之始。 9月15日 中国影戏馆(梧州路150号)开幕。此为西班牙人古藤倍所开设,1922年11月27日古氏遇害后,该馆由雷玛斯收购,以后又几易其主,1925年9月7日改名为中山大戏院,1932年7月27日改名为光明大戏院,1935年6月12日又改名为淮扬大戏院,1937年毁于八一三战火。 是年 中国影戏研究社成立,主要成员有陈寿芝、施炳元、邵鹏、任彭年、陆洁、顾肯夫和徐欣夫等,社址设在今南京东路西藏路口某弄内。 同年 上海影戏公司在但杜宇寓所宣告成立,该公司的主要成员有但杜宇、朱瘦菊、周国骥等。 民国10年(1921年) 2月 《影戏丛报》在沪创刊,这是中国最早的一份电影报刊。 7月1日 中国影戏研究社摄制的《阎瑞生》在夏令配克影戏院首映。该片由杨小仲编剧,任彭年导演,廖恩寿摄影,片长10本,是中国第一部长故事片。 12月 《影戏杂志》(月刊)在沪创刊,该刊由顾肯夫、陆洁、张光宇编辑,中国影戏研究社发行。 是年 恩派亚影戏院在霞飞路(今淮海中路85号)开幕。该院系雷玛斯开设,于1926年出租他人,1931年出售给中央影戏公司,1953年3月4日由市文化局接管,1956年改名为嵩山电影院,1965年改名为嵩山新闻纪录科教电影院,1977年又恢复原名为嵩山电影院。 同年 新亚影片公司成立,创办人为管海峰、殷宪辅等,办事处设在山西路26号。 民国11年(1922年) 1月23日 上海影戏公司摄制的故事片《海誓》在夏令配克影戏院首映。该片由但杜宇编导及摄影,殷明珠和周国骥主演,片长6本。 3月 明星影片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创办人为张石川、郑正秋、周剑云、郑鹧鸪、任矜苹,号称“五虎将”。具体分工为:张石川任导演,郑正秋任编剧,郑鹧鸪负责训练演员,摄影师起初为英国人郭达亚,后来是张伟涛、汪煦昌等。办事处设在贵州路,暂借意大利人劳罗之摄影棚作为拍片之用。公司还附设明星影戏学校(后改为明星演员养成所),由郑正秋兼任校长。 5月10日 新亚影片公司摄制的长故事片《红粉骷髅》在夏令配克影戏院首映。该片根据法国侦探小说《保险党十姊妹》改编,由管海峰编导,廖恩寿摄影,主要角色由文明戏演员担任,片长14本,这是中国第一部侦探片。该片在苏州宝带桥拍摄外景时,名叫小梨儿的临时演员不幸落入河中淹死,这是中国电影史上为拍电影而罹难的第一位电影从业人员。 上半年 万籁鸣和万古蟾兄弟为商务印书馆影片部绘制成功动画广告片《舒振东华文打字机》。 年底 电影刊物《晨星》在沪创刊,由任矜苹主编,晨社出版,主要介绍国产影片,共出12期。 是年 明星影片公司摄制的《掷果缘》(又名《劳工之爱情》)上映。该片由郑正秋编剧,张石川导演,张伟涛摄影,片长3本。该片在突破舞台演出模式、寻求电影独特表现手法等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 同年 商务印书馆摄制的《清虚梦》(片长3本)上映。该片是根据《聊斋志异》中的《崂山道士》改编,由陈春生编剧,任彭年导演,廖恩寿摄影。影片以特技效果来推动剧情发展,在国产影片中尚属首创。 同年 上海影戏公司完成了短故事片《顽童》(片长1本),该片由但杜宇编导兼摄影,但二春主演,属中国第一部儿童片。 同年 明星影片公司根据社会上发生的刑事案件(杀父案)改编的《报应昭彰》(原名《张欣生》)上映,社会影响恶劣,受到舆论谴责,遭到当局禁映。 同年 江苏省教育会电影审阅委员会成立,委员会由沈信卿、贾季英、毕静谦、蒋梅笙等10人组成。按照该会规定,上海各电影公司出品的影片,均须经过该会审查。 民国12年(1923年) 2月9日 卡尔登大戏院在派克路(今黄河路21号)开幕,首映西片《卢宫秘史》。该院由英国人创办的天津中国影戏公司建造,设施豪华,有“上海第一影戏院”之称。1954年改名长江剧场,兼营影剧业。 2月16日 申江大戏院在六马路(今北海路247号)开幕。1924年拆建,和亦舞台合并,改称申江亦舞台;1925年出售给明星影片公司,改名中央大戏院;1926年归中央影戏公司管辖,专映国产片;1957年更名北海剧场;1972年改名为工人文化宫影剧场。 3月29日 中国影片制造股份有限公司摄制的新闻片《国民外交游行大会》在万国大戏院上映。该片纪录了上海各界市民5万人抗议“日本拒绝废除与袁世凯签订的21条密约、拒绝归还旅顺大连”的示威游行盛况。 12月22日 明星影片公司摄制的长故事片《孤儿救祖记》在申江大戏院上映,创当时最高卖座纪录。 是年 英美烟草公司设立影片部,地址在虹桥路附近,由英国人海勃道夫主持,威廉·强生(英人)任摄影师,开始拍摄广告、新闻短片,此后又拍摄故事片,并自建电影院。 民国13年(1924年) 1月18日 翔舞台(今天宝路2号)开幕。1926年4月17日改名为中美大戏院,同年4月26日归中央影戏公司管辖。1928年1月19日改名天乐剧社舞台,同年3月1日又改名翔舞影戏院。1937年毁于八一三战火。 1月 大中华影片公司成立。该公司由常熟人冯镇欧创办,特聘陆洁、顾肯夫、陈寿荫为编导,此后又开办大中华影戏学校,为本公司培养演员。 3月 中央大会堂(四川北路横浜桥南堍福德里)对外营业。1925年10月12日,该处由卡尔登大戏院租用,改名平安大戏院;1926年4月1日,由中央影戏公司接办,同年10月10日,改名金星大戏院;1929年2月19日,又改称南华大戏院;1930年恢复“中央”原名;1937年停业。 5月 《电影杂志》创刊,顾肯夫、程步高、朱瘦菊主编,第十期起李怀麟主编,第十三期蔡晓白主编,晨社出版。这是20年代中期最重要的电影刊物之一。 春 百合影片公司成立。该公司由上海影戏研究会负责人朱瘦菊发起、颜料商人吴性栽投资创办。 7月 昌明电影函授学校成立,该校由留法学生汪煦昌、徐琥等创办。 9月 大中华影片公司完成第一部影片《人心》。影片描写中国工人的罢工斗争,并在片头上首次出现“导演”的称谓。 10月 神州影片公司在沪成立,设址于新闸路辛家花园。创办人为汪煦昌、徐琥等。 秋 中华电影学校成立,校址设在爱多亚路(今延安东路)。该校由曾焕堂主持,陆澹安任教务主任,设表演、编剧、摄影等专业。 是年 上海演艺馆(北四川路1800号)揭幕。该馆由日本人林右板吉向英商产业公司浸信会租地建造而成,于1927年11月由华商接办,改名明星大戏院;1930年7月3日改名新东方剧场;1935年由日本人杉田太一郎经营,改称上海剧场;抗战胜利后,由国民党政府接收,永安公司经营,改名永安大戏院;1955年更名永安电影院;1987年被列为特级影院。 同年 旅美侨胞梅雪俦、刘兆明、李泽源、程沛霖、李文光等将他们在纽约创办的长城动画片制造公司迁来上海,改名为长城画片公司,在西门路设立办事处,在徐家汇建造摄影棚。次年,公司扩充,迁至徐家汇,改建大型玻璃摄影棚,另设营业部于宁波路1号。 同年 雷玛斯、新中华、大陆、东方、中华、爱美、晨钟、联合等电影制片公司相继成立。 同年 徐卓呆编写的《影戏学》由上海华东商业社图书部出版。这是中国出版的第一部电影理论著作。 民国14年(1925年) 3月1日 《影戏春秋》(月刊)创刊,该刊由汤笔花、何味辛、程步高、周世勋编辑,平民书局发行。 4月 友联影片公司成立。创办人有陈铿然等,地址起初设在霞飞路,后来迁至宝山路,摄影场设在江湾路东体育会路。该公司摄制的第一部影片为《秋扇怨》。 5月1日 《明星特刊》(不定期刊)创刊,周剑云、宋痴萍编辑,明星影片公司发行。 春 远东电影专科学校开学,由美国电影专家乔治·卡特创办,并自任校长,聘请乔惠民、丁锡庆为顾问,设有电影、音乐、舞蹈等科,电影科学员有吴素馨、符曼丽、袁益君等人,一年后停办。 6月27日 友联公司创办人陈铿然和摄影师刘亮禅等,拍摄纪录片《五卅沪潮》(片长3本),在南市共和影戏院上映。连同7月7日映出共6场的票房收入,悉数救济罢工工人。后来此片遭到租界当局禁映。 6月 “大中华”和“百合”两家公司合并,改组为大中华百合影片公司。公司合并后,吴性栽、冯镇欧任董事,朱瘦菊任总经理。 同月 天一影片公司在虹口横浜桥成立。创办人为邵氏四兄弟,即邵醉翁(仁杰)、邵村人、邵仁枚和邵仁楞(逸夫),由邵醉翁任总经理兼导演。公司主张“注重旧道德、旧伦理,发扬中华文明,力避欧化”。 同月 苏联导演史涅伊吉洛夫来到上海,拍摄工人罢工和学生游行等素材,剪辑成大型文献纪录片《伟大的飞行与中国的国内战争》。 7月 《神州特刊》(不定期)创刊,孙师毅编辑,神州影片公司发行。 9月 《长城特刊》(不定期)创刊,长城画片公司编辑出版。 10月 《大中华百合特刊》(不定期)创刊,大中华百合公司编辑出版。 是月 《天一特刊》(不定期)创刊,天一影片公司编辑出版。 秋 华剧影业公司成立,该公司由张晴浦、张惠民兄弟创办,设在今四川北路海宁路口,以“提倡尚武精神,发扬国光”为宗旨。 是年 洪深编写的电影剧本《申屠氏》,在《东方杂志》第二十二卷第一至三期上连载,这是中国最早公开发表的电影剧本。 同年 长城画片公司摄制的故事片《爱情的玩偶》上映,此片编剧濮舜卿是中国第一位电影女编剧。 同年 南星影片公司成立,拍摄故事片《孤雏悲声》,该片的导演谢采贞是中国第一位电影女导演。 同年 朗华影片公司摄制的《繁华梦》(上、下集),采用人工着色,是中国第一部用人工着色的彩色片。该公司摄制的第二部影片《再造共和》,反映了云南起义的革命史实,由云南省督军唐继尧任主角,现身说法。唐继尧成为中国电影史上一位身份特殊的演员。 同年 昌明电影函授学校编印了《电影讲义》,全书9万字,采用铅字排印,线装成册,内容分为4个部分:《影戏概论》(周剑云著),《导演学》(陈醉云著),《编剧学》(周剑云、程步高合著),《摄影学》(汪煦昌著)。这是中国第一部电影教材。 同年 周剑云编纂的《中国电影年鉴》出版,这是中国第一部电影年鉴。 同年 《电影》报创刊,由小小电影研究社出版,这是中国第一张电影专业报纸。 同年 大中国、云南、开心、公平、金鹰、三星、新大陆、五友、新少年、大亚、太平洋、光华、沪江、美美等电影制片公司相继成立。 民国15年(1926年) 2月16日 明星影片公司摄制的《空谷兰》(上、下集)在中央大戏院上映,创默片卖座最高纪录。 2月 由黎民伟和黎北海兄弟创办的民新影片公司,从香港迁至上海,设址于杜美路(今东湖路)。该公司以摄制影片为主,兼营影片冲印、放映业务,并附设民新影戏专门学校。 3~4月 明星影片公司经理张石川、百代公司经理张长福等集股承租了雷玛斯的夏令配克、维多利亚、恩派亚、卡德、万国5家电影院,改组为中央影戏公司,以原有的中央大戏院为领衔戏院,于4月2日开业;同时又吸收中华和平安两家影院;于是,从“提倡国产影片”为宗旨的中央影戏公司辖下共有7家电影院。 4月 《中国影戏大观》出版。徐耻痕编著。这是一本中国早期电影史料集。 5月29日 东华大戏院在霞飞路(今淮海中路554号)开幕。该院由于润庠创建,1927年1月1日租给孔雀影片公司,改名孔雀东华大戏院。1930年1月5日改名为巴黎大戏院。1951年12月25日改名为淮海电影院。 春 商务印书馆影片部改组为国光影片公司,鲍庆甲任经理,杨小仲任制片主任兼编导。 6月25日 中国电影演员联合会在沪成立,会长王元龙。该会以“联络感情,研求银幕艺术、保持演员之人格、提倡国片之名誉及身价”为宗旨,并于6月29日在报上发表了《宣言》,一年后,该会停止活动。 7月1日 《民新特刊》(不定期)创刊,由欧阳予倩等编辑,民新影片公司发行。 是月 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电影艺术》一书,1930年又再版。该书脱胎于里斯加波拉和川添利基原著,郑心南编译。 8月14日 美商环球影片公司在北苏州路400号118室设立办事处。 8月14日~9月14日 新世界游乐场举行电影博览会,有35家影片公司推出本公司的新片参加展映活动。博览会举行期间,还进行“电影女明星选举”,选出票数最多的电影女明星12位,依次为:张织云、徐素贞、殷明珠、徐素娥、丁子明、黎明晖、杨耐梅、王汉伦、宣景琳、毛剑佩、林楚楚、韩云珍。明星公司的女演员张织云名列榜首,荣获“电影皇后”称号。这是中国电影史上首次影后选举。 夏 由田汉发起组织的南国电影剧社在沪成立,开始筹拍《到民间去》一片。由于缺乏经费,此片虽然化费了将近1年的时间,却没有完成。 9月1日 《银星》月刊创刊,该刊于1928年改名为《新银星》,1930年和《体育世界》杂志合并,改名为《新银星与体育》,1931年恢复《新银星》原名,同年10月停刊,先后共出65期。该刊由卢梦殊、陈炳洪编辑,《新银星》杂志社出版。 11月29日 北京大戏院(今贵州路239号)开幕。该院由何挺然等创建;1934年拆除重建;1935年2月3日开业,改名丽都大戏院;1950年改演戏剧;1977年兼营电影,改名为贵州影剧场;1988年9月改为物资交易市场。 12月16日 虹口新中央大戏院试映美国“特福莱”有声短片。这是外国有声影片首次传入中国。 是年 万籁鸣、万古蟾、万超尘、万涤寰(万氏四兄弟)为长城画片公司绘制成功动画片《大闹画室》。 同年 《友联特刊》(不定期)创刊,徐碧波编辑,友联影片公司发行。 同年 由南国电影剧社主持,在南市共和影戏院试映苏联影片《战舰波将金号》,这是苏联影片首次在中国放映。 同年 由侯曜编著的《影戏剧本作法》一书由上海泰东书局出版,是中国第一本有关电影剧作的论著。 同年 明星、上海、大中华百合、民新、华剧和友联6家公司,联合组成了六合影戏营业公司,它是仿照美国电影制片公司联合发行之体制建立起来的1家影片发行公司,负责为属下6家公司向全国发行影片,并沟通海外的发行业务,公司以它的垄断性和天一影片公司展开市场竞争,这就是中国电影史上的“六合围剿天一”事件。 同年 怡怡、非非、新人、同朋、好友、孔雀等电影制片公司相继成立。 民国16年(1927年) 3月 苏联电影导演雅可夫·布里奥赫来上海拍摄新闻纪录片《上海纪事》(片长5本)。该片纪录中国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后期上海人民的生活和斗争事迹。 是年 《中华电影年鉴》出版,由程树仁主编,甘亚子、陈定秀编辑。 同年 《华剧特刊》(不定期)创刊,何肯、黄志刚编辑,华剧影片公司发行。 同年 慧冲、大东、飞麟、合群、青年、三友、同济、天生、元元等电影制片公司相继成立。 同年 众多的电影公司参与摄制“古装片”。大中华百合公司的《美人计》取材于《三国志》,投资15万元,摄制时间长达1年,在艺术上和营业上都取得了成功。上海影戏公司的《盘丝洞》,取材于《西游记》,影片的神怪气氛和色情场面吸引了众多的观众,从而使该片成为同时期“古装片”中营业最佳的一部。民新公司的《西厢记》也改编自古典文学作品,该片是最早在西方作公开放映的中国影片(1928年夏在巴黎上映,1929年在伦敦上映)。此外,武侠片也初现端倪,大中华百合公司的《王氏四侠》和友联公司的《儿女英雄》,在影坛上引起瞩目。 民国17年(1928年) 2月25日 光陆大戏院在博物院路(今虎丘路146号)开幕,首映西片《采花浪蝶》。该院由光陆大厦主人斯文洋行创建,于1929年6月由远东游艺公司收购,专映电影;1933年8月22日停业;不久又被兰心大戏院收购,作为分院,于12月7日开业;抗战胜利后,改为美军俱乐部;1953年12月,改名曙光剧场;1956年,改为曙光新闻科教电影院;1964年,改为外贸曙光会场;1982年,改为上海国际贸易会堂。 4月1日 《电影月报》创刊,该刊由周剑云、徐碧波等编辑,六合影片公司发行。 5月13日 上海中央大戏院首映明星公司摄制的《火烧红莲寺》(第一集)。该片由郑正秋根据武侠小说《江湖奇侠传》改编,张石川导演,上映后在营业上突破了国产影片最高卖座纪录,为此,明星公司接二连三地拍摄了18集,其他公司也纷纷拍摄武侠片,掀起竞拍武侠片的热潮。 春 奥飞姆大戏院(今长寿路1186号)开幕。该院由旅法归侨朱佐朝建造,1933年后多次易主,曾先后改名为鸿飞大戏院、天乐大戏院、沪西中华大戏院、沪西大戏院。1950年,由市文化局接管,改名为沪西工人剧场,1962年改名为沪西电影院。 夏 明星影片公司在续拍《火烧红莲寺》的过程中,摄影师董克毅和美术师张聿先首次创造了布景“接顶”的特技摄影技术。 9月3日 国民政府内政部颁布《电影检查规划》,通令于翌年实施。 11月11日 上海基督教青年会外籍工作人员饶伯森博士,从美国携来一台“特福莱”有声电影放映机,在该会殉道堂试映影片。 12月23日 大光明影戏院在静安寺路45号(今南京东路216号)开幕,首映美国环球影片公司影片《笑声鸳影》。该院由广东人高永清出资与外商合作,1933年6月14日由英籍粤人卢根重建落成,改名为大光明大戏院,装饰豪华宏伟,有“远东第一影院”之称,是上海最大的电影院;1954年改名大光明电影院;现为上海首轮特级电影院。 是年 上海电影界展开有声电影问题的讨论,12月出版的《电影月报》(第八期)定为“有声电影专号”,集中介绍有声影片的历史,并发表中国电影界有关人士对这一问题的看法。 同年 合众、昌明、耐梅、强生、锡藩、海峰等电影制片公司相继成立。 民国18年(1929年) 2月1日 东海戏院在东华德路茂海路口(今海门路144号)开幕。该院由国民游艺公司集资建造,1954年1月1日改名东海电影院。 2月9日 夏令配克影戏院装置中国第一部有声放映机,首映有声影片《飞行将军》(仅有声响,并无对白),引起轰动。半年后上海所有的高级电影院均安装了有声放映设备。 2月10日 东南大戏院在民国路舟山路口(今人民路134号)开幕,首映西片《龙凤呈祥》。该院系鸿祥股份有限公司集资建造,1939年停业,1947年11月由沈银水投资改建,改名银都大戏院;1953年3月18日由市文化局接管,9月18日改名沪南电影院。 2月11日 好莱坞大戏院(今乍浦路408号)开幕。该院由张志标投资建造,1930年7月5日由德商孔雀公司接办,改名国民大戏院;1931年由英商洋行接办,改名威利大戏院;1942年售予日商,改名昭南剧场;抗战胜利后,由市社会局接收,改名民光剧院;1949年12月改名胜利电影院;1966年,改名为胜利新闻科教电影院;1989年3月,又改为胜利艺术电影院。 2月 在美国好莱坞工作的美籍华人摄影师黄宗?,来沪考察,向明星影片公司和大中华百合公司摄影同行介绍与交流摄影技术,并赠送纪录影片和摄影器材,至5月24日返美。 春 国民政府在沪设立戏曲电影审查会。 8月 上海市政府公安、社会、教育3局联合组成电影检查委员会。从此以后,凡国产影片在沪上映,事前均须经上海租界工部局警务处和市电影检查委员会审查。 12月 美商派拉蒙影片公司在虎丘路142号设立办事处。 是年 明星公司继续拍摄了《火烧红莲寺》四至九集;大中华百合公司拍摄了《王氏四侠续集》等片;天一公司拍摄了《乾隆游江南》一至四集;友联公司拍摄了《儿女英雄》二、三集和《红侠》;民新公司拍摄了《风流剑客》等片;上海影戏公司拍摄了《飞行大盗》等片;华剧公司拍摄了《白玫瑰》等片;月明公司拍摄了系列片《关东大侠》。 同年 大东、金狮、海滨、汉伦、瑞田、星光、新天等电影制片公司相继成立。 民国19年(1930年) 1月18日 蓬莱大戏院在蓬莱市场(今学前街111号)开幕,首映美国环球公司影片《情海巅花》。该院由国人匡仲谋投资建造,1942年被日军征用;1945年11月28日复业;1952年12月,改名为蓬莱电影院,今为特级影院。 1月29日 山西大戏院(山西北路470号)开幕。该院由季固周等集资建造,解放后,改名为山西电影院。 1月30日 光华大戏院在爱多亚路(今延安东路1440号)开幕。该院由联华影业公司管辖,先是放映电影,后来改为剧场;1967年停业,后改为黄浦区少年宫,1979年恢复为光华剧场;1985年停业,1987年拆除改建为黄浦区图书馆;1995年因建造高架道路而拆除。 同日 黄金大戏院在敏体尼荫路法大马路口(今西藏中路1号)开幕。该院由黄金荣投资建造,起初放映电影,后来改演戏剧,解放后改名为大众剧场,兼营影剧业,1995年拆除,改建商厦。 1月 鲁迅翻译了日本左翼电影评论家岩崎昶所著《电影和资本主义》中的《作为宣传煽动手段的电影》部分,以《现代电影与有产阶级》为标题,于本年3月发表在“左联”机关刊物《萌芽》月刊上,并在《译者附记》中指出帝国主义反动影片的侵略和麻醉作用。 2月22日 大光明影戏院上映美国辱华影片《不怕死》,当时在复旦大学任教的洪深,激于爱国义愤,当场登台演说,遭到该院英籍经理茄尔斯等人的围攻并通知巡捕房将洪深拘留,经洪深本人据理抗议才被释放,事后,洪深向法院起诉,得到文化界的支持。同月26日,南国社、艺术剧社、复旦剧社、新艺剧社、辛酉剧社、摩登社、大夏剧社等联合发表《上海戏剧团体反对罗克〈不怕死〉影片事件宣言》,此后影片被迫停映。8月15日,《申报》刊登该片主要演员罗克致中国旧金山总领事馆的道歉信,并声明将该片拷贝全部收回,与此同时,华人报纸拒登大光明影戏院的电影广告,致使该院营业一蹶不振。同年10月16日,该院登报道歉,并接受罚款5000元,捐助公益事业。 3月25日 南京大戏院在爱多亚路(今延安东路533号)开幕,首映美国环球影片公司有声影片《百老汇》。该院由何挺然创办的南怡公司投资建造,1950年改名北京电影院;1959年9月,改名上海音乐厅,兼映电影。 3月 《艺术》月刊(沈端先主编)邀请左翼作家冯乃超、郑伯奇、沈西苓(叶沉)、彭康、李一氓、沈端先讨论有声电影,并以《有声电影的前途》为题专辑刊出。 6月16日 左翼文艺理论《沙仑》发表了冯乃超的译文《俄国电影出产的路》 (原作者阿·卢那查尔斯基),同时还发表夏衍(沈端先)的译文《关于游艺会的几个实际的指示》(译自日本《战旗》杂志)以及沈西苓《关于电影的几句话》等文章。 7月22日 美国米高美影片公司在北苏州路400号138室设立办事处。 8月30日 华北电影公司出品的影片《故都春梦》在上海北京大戏院首映。 8月 联华影业制片印刷有限公司在沪成立。该公司以“民新”、“华业”两公司为基础,合并大中华百合、上海影戏公司和粤人黄漪磋在沪经营的印刷业组成。罗明佑任总经理。“提倡艺术、宣扬文化、启发民智、挽救影业”为其制片口号。10月25日在香港成立总管理处和联华香港分厂(1933年结束)。1931年3月在上海设分管理处,管理上海的一厂、二厂和三厂。另在北平设有分厂,曾创办联华演员养成所。1932年后改称联华影业公司。 9月6日 浙江大戏院(今浙江中路119号)开幕。该院由西班牙人倍来亨兄弟创建,为西班牙宫廷式建筑;1955年改名为浙江电影院;1983年12月,改建为立体电影院。 9月 右翼文人王平陵、黄震遐、朱应鹏、傅彦长等联名发表《民族主义文艺运动宣言》,提倡“民族主义电影”。《电影》杂志发表《民族主义电影运动》专辑,主张电影要表现“男性的美和女性的美”,表现“杀与淫”,声称“日本电影的武士道精神也正是日本民族精神的逞露”等。 11月3日 国民政府颁布《电影检查法》,另由内政部和教育部拟订《电影检查法施行规则》和《电影检查委员会组织章程》,颁布施行。 11月21日 新光大戏院(今宁波路586号)开幕,首映西片《琅屿仙子》。该院由英籍华人陈伯藻建造,为哥德式建筑,装潢考究,初期专映电影,后来改演戏剧;1952年改名为新光剧场;1973年改名为新光影剧场;1987年起,归上海电影资料馆管理,改名为新光观摩厅;1994年后又改称新光影艺苑。 是年 大中华百合影片公司摄制完成动画片《纸人捣乱记》,编剧、导演和摄影皆由“万氏兄弟”担任。 同年 联华影业公司摄制的《野草闲花》上映。该片采用蜡盘配音的方法为影片插曲《寻兄词》配音,《寻兄词》是中国第一首电影歌曲。 同年 华威贸易公司制造成功第一部国产有声电影放映机,取名“四达通”。 同年 飞鹰、青天、时事、华侨兄弟等电影制片公司相继成立。 民国20年(1931年) 1月31日 广东大戏院(今四川北路1552号)开幕。该院由广舞台投资者招股租地建造,40年代初,曾更名为虹口中华大戏院;抗战胜利后改名虹光大戏院;1951年4月改为华东公安部大礼堂;1952年1月,又改为和平电影院;同年9月,改名为群众电影院;1968年改名为群众影剧院。 3月15日 明星影片公司和法商百代唱片公司合作摄制的蜡盘发音有声影片《歌女红牡丹》在新光大戏院首映,这是中国第一部蜡盘配音有声故事片。 4月4日 百星大戏院上映普多夫金导演的《成吉思汗的后代》(即《亚洲风云》,又名《国魂》)。 4月21日 美国20世纪福克斯影片公司在博物院路(今虎丘路142号)设立办事处。 4月 联华影业公司在沪设立联华歌舞班,该班学员大部分来自明月歌舞团,其中包括王人美、黎莉莉、胡笳、薛玲仙等“四大天王”。 5月24日 友联影片公司摄制的有声片《虞美人》在夏令配克影戏院上映。 7月1日 “大中国”和“暨南”两家影片公司联合拍摄的另一部片上发音的影片《雨过天青》在新光大戏院首映。该片是租用日本的有声电影设备在日本拍摄,用华光影片公司的名义发行,后在抵制日货的爱国热潮中受到观众的抵制,在营业上并不成功。 9月 九一八事变后,明星影片公司组成明星救国团,联华影片公司组成联华国人抗日救国团,开展“抵制日货”活动。 是月 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拟订《最近行动纲领》。“纲领”中提出,“除演剧而外,本联盟目前对于中国电影运动实有兼顾的必要,除产生电影剧本供给各制片公司并动员盟员参加各制片公司活动外,应同时设法筹款自制影片。”并且“组织电影研究会,吸收进步的演员与技术人才,以为中国左翼电影运动的基础。” 10月29日 天一影片公司摄制的《歌场春色》在新光大戏院首映,这是第一部在中国本土摄制的片上发声影片。 11月20日 《时事新报》刊登马君武的《诗二首》,其中有“赵四风流朱五狂,翩翩蝴蝶最当行。沈阳已陷休回顾,更抱佳人舞几回”之句,指责张学良和胡蝶在国难当头寻欢作乐,由此激起人们的愤慨。明星影片公司于次日在《申报》上以胡蝶的名义刊登辟谣启事,导演张石川、洪深和演员郑小秋、龚稼农、夏佩珍等人也刊登启事于报端,为胡蝶澄清事实。1986年出版的《胡蝶回忆录》中称此事“是日本通讯社从中造谣中伤张学良,以引起国人对他的愤慨”。 12月18日 兰心大戏院在原蒲石路迈尔西爱路口(今茂名南路57号)开幕,首映国产影片《女儿经》。该院于1950年改名为上海艺术剧场;1990年又恢复原名,兼营影剧业。 年底 明星影片公司摄制完成以抗日为题材的动画片《同胞速醒》(朱石麟编剧,“万氏兄弟”绘制)。 是年 明星影片公司和大华电影社,为争夺张恨水小说《啼笑因缘》的电影摄制权,诉诸法院。 同年 沪西共舞台在劳勃生路(今长寿路427号)开幕。该院于1935年改建为高升大戏院;1948年改名为大都会电影院;1964年改名为燎原电影院(目前的燎原电影院是1980年易地新建)。 同年 有声电影的出现,使不少有识之士投入了对国产录音机的研究和试制,从本年度开始,先后研制成功的有:石世磐的“爱丝通”,竺清贤的“清贤通”,颜鹤鸣的“鹤鸣通”,司徒慧敏、司徒逸民和马德建的“三友式”,顾崇义的“宗义通”,中华无线电研究社的“中华通”等。 同年 金星、龙马、瑞龙、新牡丹、中国环球、联艺等电影制片公司相继成立。 民国21年(1932年) 1月1日 国泰大戏院在原霞飞路868号(今淮海中路870号)开幕,首映《灵肉之门》,该院由英籍华人卢根投资建造,装饰华丽典雅。沦陷期间,曾被日军充作马厩。1954年5月改名国泰电影院,今为首轮特级影院。 1月28日 日军炮击上海,一二八战争爆发。设在虹口、闸北和江湾地区的电影公司皆毁于炮火,其他地区的中小电影公司也被迫停业。据不完全统计,被迫停业的有联华四厂、友联、华剧、复旦、孤星、昌明、锡藩、大东、金狮、慧冲、海峰、瑞龙、凤凰、天马、时事、明华、青天、海滨、大华、黄浦、瑞田、星光、新天、飞鹰、沪江、金龙、孔雀、合群、现代等30家左右。设在虹口和闸北一带的16家电影院也同时被毁。 1月 明星影片公司摄制的第一部片上发音的影片《旧时京华》在卡尔登大戏院首映。 2月 东和馆(今乍浦路341号)开幕,该院由日本东和株式会社建造,后来改名为东和剧场,专门上演日本话剧和放映日本电影;抗战胜利后由国民政府社会局接管,改名胜利剧场;1946年5月,由中央文化运动委员会接管,改名为文化会堂;1949年6月7日,由市军管会文艺处接管;同年6月28日,改名为解放剧场。 3月1日 国民政府内政部和教育部联合组成电影检查委员会,翌年3月更名为中央电影检查委员会,隶属行政院,由国民党中央宣传委员会指导。 5月1日 《电声日报》创刊,主编梁心玺、范寄病等。该报创刊后随即举办“电影皇帝”评选,评选结果,“联华”主要演员金焰当选为“电影皇帝”。1934年1月,该报改名《电声周刊》,发行数量不断增加,成为30年代发行量最大的电影刊物之一。 5月21日 《时报》副刊《电影时报》创刊,主编滕树谷。 5月 明星影片公司邀请夏衍(化名黄子布)、阿英(化名钱谦吾)、郑伯奇(化名郑君平)3人参加编辑委员会。 春 一二八事变后,上海各电影公司纷纷摄制抗日影片,计有明星影片公司的故事片《战地历险记》、新闻纪录片《抗日血战》、《十九路军血战抗日》(第一集)、故事片《上海之战》、动画片《民族痛史》;联华影片公司的故事片《共赴国难》、新闻纪录片《暴日祸沪记》、《淞沪抗日将士追悼会》、动画片《血钱》;天一影片公司的有声新闻片《上海浩劫记》;惠民影片公司的《十九路军光荣史》;暨南影片公司的《淞沪血》;慧冲影片公司的《上海抗日血战史》;锡藩影片公司的《中国铁军血战史》;亚细亚影片公司的《上海抗敌血战史》等。这批影片在内地和南洋上映后,受到舆论的称赞。 6月15日 王尘无在《时报·电影时报》上发表《电影在苏联》一文,介绍列宁“在一切艺术中,对于我们最重要的是电影”以及“电影必须经党之手,使之成为社会主义的启蒙及煽动的有力的武器”的论点。 6月18日 夏衍、郑伯奇、阿英、洪深等15人在《晨报·每日电影》上联名发表《我们的陈诉》的声明。声明表示,《每日电影》今后“批判的方针”:“一、如其是有毒害的,揭发它;二、如其是良好的,教育它、宣扬它;三、编辑、演出、技术上的优点,介绍它;四、社会的背景、摄制的目的……剖解它。” 6月 国民党中央宣传部对上海各电影公司发出禁止拍摄抗日影片的“通告”,宣称:“以后关于战争及含有革命性之影片,均在禁摄之列……” 7月8日 《电影艺术》周刊创刊,办刊宗旨是:“公开的斗争,客观的批评,理论的研究,学术的介绍。”该刊的编辑是陆小洛和沈西苓。 7月13日 美国电影商人在《新闻报》上刊登美国注册中国第一有声影片有限公司招股启事。香港影院托拉斯卢根和上海美商汇中银行经理马克等筹组美国注册联合电影公司,也在报上刊登招股启事。左翼电影工作者对此表示反对并提出抗议。21日,洪深在《晨报·每日电影》上发表《美国人为什么要到中国来办电影公司摄中国片》,22日又在《电影艺术》上发表《美国资本进攻中国电影界后怎样突破目前的危机》,郑正秋、孙瑜、史东山等人也表示拒绝“礼聘”,致使美商停止招股活动。 7月 “剧联”的影评小组成立。这是一个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群众影评组织,它通过茶话会、座谈会等形式欢迎影评工作者自由参加。影评小组先后在不少报刊上开辟了电影副刊作为影评阵地,计有《时报·电影时报》、《晨报·每日电影》、《申报·电影专刊》、《民报·电影与戏剧》、《新闻报·艺海》、《中华日报·电影新地》、《大晚报·剪影》、《大美晚报·文化街》等。 是月 左翼电影工作者对联华影片公司出品的影片《人道》进行了批评。评论认为:《人道》是“麻醉青年的毒药”,“不是大众所需要的电影”。 同月 中国教育电影协会在南京成立。翌年7月,该会在上海设立分会。 同月 夏衍翻译的《电影导演论》和《电影脚本论》(苏联著名导演普多夫金原著)在《晨报·每日电影》上连载,以上两书被收入《晨报文艺丛书》出版。 9月9日 西海大戏院(新闸路701号)开幕。该院由程树仁等人建造。太平洋战争后,被日军占领,放映日本影片。1956年改名为西海电影院。 10月 艺华影业公司成立,设址康脑脱路(今康定路)金司徒庙(今万春街)。严春棠任总经理。翌年,该公司又进行扩建。 11月2日 融光大戏院(海宁路330号)开幕。该院由粤商卢碧成投资创建;1937年7月1日,转归卢根集团联合公司经营;1945年,由国民党中宣部接管,改名为国际电影院,今为首轮特级影院。 秋 田汉加入联华影业公司任编剧。 12月3日 《联华周报》创刊。该刊由联华影业公司创办,王绍清任编辑,出至第4期停刊,改为《联华画报》。 12月 陈立夫在《晨报》上发表《中国电影事业的新路线》一文,提倡“发扬民族精神,鼓励生产建设,建立国民道德”的制片方针,主张以“忠孝仁爱信义和平”为电影取材原则。 是年 辣斐大戏院在辣斐德路(今复兴中路323号)开幕。该院由美商经营的美康公司创建,1954年6月12日由市文化局接管,改名为长城电影院。 同年 大夏大学开设电影教育课,聘请商务印书馆影片部主任徐公美为教授。 同年 美国华纳影片公司在虎丘路142号设立办事处。 同年 华星、惠民、梅岩等电影制片公司相继成立。 民国22年(1933年) 1月1日 《联华画报》(周刊)创刊。该刊由联华影业公司出版,王绍清、沈浮、唐瑜、丁聪等编辑,五卷一期开始改为半月刊。 1月26日 荣金大戏院在康悌路(今建国东路11号)开幕。该院由黄金荣投资建造,后由上海影院公司经营;1957年元旦,改名为建国电影院。 1月 华德大戏院在东熙华德路(今长治路310号)开幕,该院由王时新投资建造,1954年改名长治电影院;1982年10月,改建为立体电影院。 是月 《电影教育》(徐公美著)一书由上海辞学社出版,该书系中国第一部论述电影教育的理论著作。 同月 联华影业公司摄制的《三个摩登女性》上映。 年初 明星影片公司设立卡通科,“万氏兄弟”进入卡通科工作。 2月9日 中国电影文化协会在上海成立。会议选出黄子布(夏衍)、陈瑜(田汉)、洪深、郑正秋、聂耳、蔡楚生、史东山、孙瑜、金焰、沈西苓等31人为执行委员和候补执行委员,由夏衍、聂耳、沈西苓分别担任文学部、组织部、宣传部的领导工作,并发表宣言,号召电影工作者“亲切地组织起来”,“认清过去的错误”,“探讨未来的光明”,建设“新的银色世界”。 2月12日 意大利政府定于本年4月在米兰市举行国际电影赛会,邀请中国选送影片参赛,经过电影检查会初选及复选,决定选送6部影片参赛:“联华”的无声片《都会的早晨》、《城市之夜》、《野玫瑰》、《三个摩登女性》、《北平大观》,以及“明星”的有声片《自由之花》。这是中国最早参加的国际电影活动。 2月28日 《明星日报》发起的“电影皇后”选举揭晓,胡蝶以21334票当选为“电影皇后”。3月28日上海电影界假座大沪舞厅,举行“庆贺胡蝶女士当选电影皇后,航空救国游艺茶舞会。”大会向胡蝶颁发了“电影皇后证书”,并发行《电影皇后纪念册》。 2月 联华影业公司摄制的《天明》上映。 是月 《电声日报》经过3个月筹备的“明星名片大选举”揭晓,当选“中国十大明星”之第一名为胡蝶,第二名为阮玲玉,第三名为金焰;当选“外国十大明星”之第一名为珍妮·盖诺,第二名为葛莱泰·嘉宝,第三名为麦·唐纳。 3月1日 《现代电影》月刊创刊,该刊由《现代电影》杂志出版,刘呐鸥、陈炳洪、黄天始、黄嘉谟、吴云梦、宗维赓等编辑。“软性电影论”即由该刊首先提出。 3月5日 第一部左翼影片《狂流》上映,该片由明星影片公司摄制,被认为是“明星公司划时代转变的力作。” 3月 中国共产党电影小组成立,组长夏衍,组员钱杏邨(阿英)、王尘无、石凌鹤、司徒慧敏。电影小组开展了剧本创作、影片评论、输送新人、介绍苏联电影等活动。 是月 联华影业公司摄制的《都会的早晨》和《城市之夜》在北京大戏院上映。 4月14日 联华影业公司举行一、二厂职工大会,会上因多数职工反对公司总经理罗明佑在年初提出的“挽救国片,宣扬国粹,提倡国业,服务国家”的制片方针,公司遂于本月29日,决定恢复原来的制片方针,即“提倡艺术,宣扬文化,启发民智,挽救影业。” 4月 孙瑜受中国教育电影协会派遣,赴意大利米兰,参加国际教育电影会议。 是月 明星影片公司摄制的《女性的呐喊》上映。 5月1日 《明星月报》创刊。该刊由明星影片公司出版,陆小洛编辑。 5月 中国教育电影协会举行第一届全国国产影片评选大会,联华影片公司出品的《人道》获默片一等奖,明星影片公司出品的《自由之花》获有声片一等奖。 6月 苏联影片《生路》上映,夏衍翻译的《生路》摄制台本,开始在《明星月报》连载。 7月1日 《电影画报》创刊。该刊由良友图书印刷公司出版,郑君平(郑伯奇)主编。 7月9日 中国教育电影协会上海分会成立,该会由潘公展等30余人发起,田汉、洪深、欧阳予倩、孙瑜等任该会执行委员。 8月 联华影业公司摄制的影片《母性之光》上映,该片的插曲《开矿歌》,由聂耳谱曲,这是聂耳创作的第一首电影歌曲。 9月9日 《艺华画报》创刊。该刊由艺华影业公司编辑出版。 9月 田汉、夏衍、阳翰笙等加入艺华影片公司,主持编剧委员会的工作。同时参加“艺华”的还有苏怡、田洪、舒绣文、周彦等20余名左翼剧人。 是月 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在“电影事业指导委员会”下设立“剧本审查委员会”和“电影检查委员会”,以替代原直属国民政府内政部和教育部主管的“电影检查委员会”。 10月4日 在田汉的安排下,由艺华影片公司总经理严春棠出面,在新新公司酒楼宴请英国“红色贵族”马烈(莱)爵士和法共中央委员兼巴黎《人道报》主编古久列。他们是秘密来沪参加世界反帝国主义战争委员会第二次会议的。上海电影界郑正秋、周剑云、胡蝶、金焰、程步高、史东山、卜万苍、夏衍等40多人出席了这次宴会。 10月 明星影片公司出品的影片《春蚕》上映。这是根据茅盾的同名小说改编的,是新文艺作品第一次搬上银幕。 是月 国民党的制片机构中央电影摄影场在南京成立,1939年又在上海设立一、二分厂。 11月12日 在艺华公司摄制完成了《民族生存》、《肉搏》,正加紧摄制《烈焰》、《中国海的怒潮》等以反帝抗日和阶级斗争为内容的影片之际,国民党特务组织指使暴徒30多人以“中国电影界铲共同志会”的名义,冲入艺华公司,进行打砸和破坏,此即中国电影史上的“艺华被捣毁事件”。 11月13日 “上海电影界铲共同志会”向上海各电影院发出了“警告信”,声称“对于田汉(陈瑜)、沈端先(夏衍)、卜万苍、胡萍、金焰等所导演、所编剧、所主演之各项鼓吹阶级斗争、贫富对立的反动电影一律不予放映,否则必以暴力手段对付,如艺华公司一样,决不宽假……。”鲁迅在《准风月谈》的后记中摘录了是日《大美晚报》的有关报道。 秋 全国教育电影推广处在沪成立。该推广处由社会上的热心人士集资筹办,免费向全国各地提供教育影片。 12月1日 黄嘉谟在《现代电影》上发表了《硬性影片与软性影片》一文,首次提出“软性电影论”,由此挑起了与左翼电影工作者的论战。 12月6日 大上海大戏院在虞洽卿路(今西藏中路500号)开幕,首映西片《女性的追逐》。该院由融融公司创建,李迪云主持,1956年改名为大上海电影院。 12月7日 洪深撰写了《1933年的中国电影》一文,对“中国电影年”(1933年)进行了回顾。文章分为4个部分:一、统计了这一年的电影生产数量(66部);二、推举6部影片(《三个摩登女性》、《狂流》、《都会的早晨》、《天明》、《女性的呐喊》和《城市之夜》;三、评析66部影片所反映的三种主流(对于帝国主义的反抗,反对封建体制,具有暴露倾向);四、介绍一批新人(导演有费穆、沈西苓、汤晓丹、袁丛美和吴村等,演员有王莹、刘炳华和陈凝秋等)。 是年 大中、华电、三一、中国影业、义记、云龙、晨光、安文、联星等电影制片公司相继成立。 民国23年(1934年) 1月 国民党特务机构又一次以“中国青年铲共大同盟”的名义向各报馆散发了《铲除电影赤化宣言》,恫吓各制片公司“以后绝对不得再摄制宣传赤化、危害国家、描写阶级斗争、挑拨民族恶感的影片,尤绝对不得以‘普罗’意识电影,混为‘民族’意识电影,对于社会病态黑暗面的描写,亦应竭力避免,以符合教育社会的旨趣。”《宣言》还警告各公司不得使用田汉、夏衍、茅盾、沈西苓、楼适夷、许幸之等人的作品,“其担任导演者也应迅速辞退”。 2月1日 金城大戏院(今北京东路780号)开幕,首映国产影片《人生》。该院由柳中亮、柳中浩兄弟创建;1954年6月3日由市文化局建接管;1957年12月改名为黄浦剧场。 2月2日 联华影业公司摄制的影片《新女性》在金城大戏院上映,并举行“献映典礼”。 2月12日 明星影片公司女演员艾霞服毒自杀。 2月 明星影片公司摄制的《姊妹花》在新光大戏院上映,连映60天,创当时最高卖座纪录。该片在营业上的成功,挽救了明星公司的经济危机。 3月 国民党中央宣传部在南京召开各电影制片公司业主、经理与主要创作人员座谈会,进行笼络和利诱。 4月15日 《青青电影》(月刊)创刊。该刊由严次平主编,何佐明、梅格、丽沙、刘伟国等任编辑,由《青青电影》出版社出版并发行。该刊是发行数量最大和发行时间最长的电影刊物,于1951年停刊。 4月 国民政府实业部派遣联华影业公司总经理罗明佑为电影考察专员,赴日、美、英、法、德、意等国考察电影业。 5月4日 《民报》副刊《影谭》创刊。 5月 美国哥伦比亚影片公司在北苏州路340号设立办事处。 是月 国民党中央党部,国民政府内政部、教育部和中国教育电影协会共同组成国产影片评选委员会,主持第二届国产影片比赛。评委会从10部参赛片中评选出《人生》为无声片第一名,《姊妹花》为有声片第一名。 春 电通股份有限公司改组为电通影片公司。主持人为司徒逸民、龚毓珂、马德建等,由夏衍、田汉等领导电影创作,司徒慧敏担任摄影场主任,编导有袁牧之、应云卫、许幸之、孙师毅,摄影有吴印咸、吴蔚云、杨霁明、冯四知、演员有陈波儿、王人美、王莹、施超、唐槐秋、周伯勋等。 6月10日 软性电影论者对美国影片《太夫人》大肆吹捧,唐纳因此在《晨报·每日电影》上发表《太夫人》一文,对“软性电影论”的观点予以驳斥。夏衍也用罗浮的笔名在《晨报·每日电影》和《大晚报·火炬》上发表《软性的硬论》、《所谓软性电影的正体》和《玻璃屋中投石者》等批判文章,与此同时,尘无、凌鹤、鲁思、唐纳等,也纷纷撰文,对软性电影论者展开了论战和批判。 6月14日 联华影业公司摄制的《渔光曲》在金城大戏院上映,连映84天,超过了《姊妹花》的卖座纪录。 6月 《时代电影》月刊创刊。该刊由宗维赓、龚天衣、包可华、席与群主编,时代图书公司发行。 上半年 新华影业公司成立。该公司由张善琨创办,创业作为《红羊豪侠传》。 7月 电影检查委员会根据《电影检查法》以“提倡迷信邪说”为由会同警方查抄暨南等6家电影制片公司。 10月 迫于反动势力的压迫,明星影片公司解除夏衍、钱杏邨和郑伯奇三人的“编剧顾问”职务。夏衍转移到电通影片公司。刘呐鸥和黄天始进入“明星”任编剧。 12月16日 电通影片公司的创业作《桃李劫》在金城大戏院首映。这是中国第一部以声音作为艺术手段创作的有声影片。 是年 良友图书印刷公司出版了《中国女明星照相集》总共8集,每集1星,依次为王人美、阮玲玉、胡蝶、徐来、袁美云、陈燕燕、叶秋心、黎明晖。这套照相集由陈嘉震摄影并主编,它的摄影、制版和装帧,在当时均属一流。 同年 中国教育电影协会编纂出版了《中国电影年鉴》,该书的编委会主任为陈立夫,编委有潘公展、卢莳白、戴策、李景必、王平陵等。 同年 司徒慧敏发起成立中国电影技术研究会。 同年 国民政府接连公布电影法规数十种,有《剧本审查委员会组织法》、《电影检查委员会组织法》、《电影检查法》、《电影检查法实施规则》、《电影检查暂行标准》、《剧本审查登记法》等;与此同时,租界工部局还采取强化电影检查措施,下令禁止在银幕上出现九一八、一二八等文字。 同年 大长城、大金龙、大时代、大星、国华、华东、吉星、集美、梅花、上海有声、新生命、新时代、一心、滑稽、艺海等电影制片公司相继成立。 民国24年(1935年) 1月1日 联华影业公司摄制的《大路》在金城大戏院上映。 同日 《文艺电影》半月刊创刊。该刊由凌鹤主编,唐纳等编辑,《文艺电影》社发行。 1月 中共电影小组通过田汉邀请电影演员金焰、王人美、刘琼、应云卫、袁牧之等组成上海舞台协会,在金城大戏院演出田汉创作的反映一二八战争的《回春之曲》和《水银灯下》,轰动上海。 2月2日 联华影业公司摄制的影片《新女性》在金城大戏院上映。因片中有批评记者的片断,翌日上海新闻记者公会立即向联华公司提出抗议,并对该片的创作人员孙师毅、蔡楚生、阮玲玉施以人身攻击。 2月4日 月光大戏院在菜市路(今顺昌路90号)开幕。该院为俄国人创建,1937年2月5日改名为亚蒙大戏院,1950又改名为大同大戏院。 2月19日 中共江苏省委及上海文委被敌人破坏,阳翰笙、田汉等人被捕,夏衍被迫隐居7个月。 2月21日~3月2日 苏联举行莫斯科国际电影展览,中国应邀组成代表团并携带参展影片参加。代表团由周剑云、陶伯逊、余清、黄谦、胡蝶、颜鹤鸣、孙桂籍(翻译)7人组成;参展影片共8部(明星公司的《姊妹花》、《空谷兰》、《春蚕》、《重婚》,联华公司的《大路》、《渔光曲》,艺华公司的《女人》,电通公司的《桃李劫》)。评选结果,《渔光曲》获荣誉奖。 3月8日 著名演员阮玲玉因婚姻生活的不幸,社会恶势力的迫害以及小报记者的诽谤,于三八妇女节前夕,留下“人言可畏”的遗言,服毒自杀。同月14日,举行出殡送葬仪式,沿途送葬者达30万人之多。 4月 《明星半月刊》创刊。该刊由高季琳(柯灵)主编,明星影片公司出版发行。 4月 国民党中央宣传委员会召开第二次电影座谈会。 是月 大型电影画册《中国电影明星大观》由陈嘉震编辑艺声出版社出版。这本画册辑录了当时各电影公司主要演员的生活照以及剧照共268帧,具有史料性和观赏性。 5月16日 《电通半月刊》创刊。该刊由孙师毅、袁牧之、许幸之、司徒慧敏编辑,电通影片公司发行。 5月24日 电通影片公司摄制的影片《风云儿女》上映。影片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由田汉作词,聂耳谱曲。新中国成立后,此歌被选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代国歌和国歌。 7月16日 中国电影的奠基人之一、著名编导郑正秋因病逝世,终年47岁。中国教育电影协会以“郑正秋尽瘁影业,功在社会教育,特电中央请准褒奖和抚恤遗族”。 7月17日 中国无产阶级音乐艺术的开拓者之一、电影作曲家聂耳在日本藤泽市鹄沼海滨游泳时,溺水而逝,终年24岁。 10月 电通影片公司摄制的影片《都市风光》上映,这是中国第一部音乐喜剧片。 是月 阳翰笙经柳亚子、蔡元培出面营救,保释出狱,但被软禁在南京。 是年 美国雷电华影片公司在北苏州路404号设立办事处。 同年 美商影片公司的协调机构——电影协会成立,会址在北苏州路354号。 同年 中国第一部有声动画片《骆驼献舞》制作完成,该片由万氏兄弟绘制,明星影片公司出品。 本年 华论、玉成、北华等电影制片公司相继成立。 民国25年(1936) 1月1日 艺华影片公司摄制的影片《凯歌》在金城大戏院上映。 1月27日 由欧阳予倩、蔡楚生、周剑云、孙瑜、费穆、李萍倩、孙师毅等人发起的上海电影界救国会宣告成立,并发表成立宣言。宣言要求:一、“坚持领土主权完整”、“收复失地”、“保护爱国运动及集会、结社、言论、出版和摄制电影自由”,同时提出四项主张:“全国电影界联合组织救国的统一战线,参加民族解放运动;二、撤废现行的电影检查制度;三、用自己组织的力量,检查一切反大众化要求的影片的制作,并制裁一切直接间接有害民族解放运动的中外影片的放映;四、动员整个电影界的力量,摄制鼓吹民族解放的影片。”上海电影界救国会的成立及其宣言的发表,标志着中国电影进入了国防电影运动的新阶段。 2月11日 国民党中央宣传部发表《告国人书》说:“前闻共产党密议,欲利用文化团体及知识分子,在救国的口号掩护之下,作卷土重来之计。果然不久,上海即有电影救国会之出现,不久又有文化救国会之产生”,又说各救国会的宣言,“不曰反对中央,即曰颠覆政府”。翌日,欧阳予倩代表电影界救国会向报界发表声明,对《告国人书》中的不实之词提出了辨正。 2月20日 国民政府颁布《维持公安紧急治罪法》,规定军警有枪杀抗日群众、逮捕爱国分子、解散救亡团体、禁止救亡言论的“合法权利”。本月下旬,上海电影界救国会被迫停止活动。 2月 “左联”解散后,夏衍开始从事国防戏剧创作。 3月9日 国际电影大师卓别林携同夫人宝莲·高黛及宝莲的母亲亚尔泰·高黛访问上海。著名电影演员胡蝶在国际饭店设宴招待,陪客中有京剧艺术家梅兰芳。卓别林还会见了电影导演史东山和演员韩兰根、刘继群等人。 4月 商务印书馆出版《日本电影教育考察记》(徐公美著)一书。该书介绍日本普通学校中的电影教育实况。 5月1日 《艺华画报》创刊。该刊是艺华影业公司出版的不定期电影刊物,由龚天衣等编辑。 5月 国民政府召开电影界第三次谈话会。 6月3日 由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主持的国产影片评选委员会,本着“三分娱乐七分教育之原则”,评选出1935年出品的“佳片”7部,名次如下:1.《凯歌》(艺华影业公司出品),2.《天伦》(联华影业公司出品),3.《母亲》(天一影片公司出品),4.《小天使》(联华影业公司出品),5.《长恨歌》(新华影业公司出品),6.《翡翠马》(明星影片公司出品),7.《船家女》(明星影片公司出品)。评委会还对当选影片的创作人员进行奖励,受奖者共65人。 6月5日 《新华画报》创刊。该刊由龚天衣、丁聪、李嵩寿、江栋良、曹蜗隐等编辑,新华影业公司出版。 6月6日 艺华影业公司摄制的“软性影片”代表作《化身姑娘》在金城大戏院上映。左翼和进步的电影评论工作者尖锐地抨击了这部影片,指出这些“眼睛吃冰淇淋的贩卖人”是“有意地叫观众忘记现实,忘记敌人的侵略和屠杀,忘记民族英雄的浴血斗争”,而去“迷醉于男化女、女化男的各种胡闹的玩意里”。 6月12日 由王尘无主持的艺社在沪成立。该社以“左翼剧联”为核心,吸收愿意参加抗日统一战线的各报刊影评工作者参加。15日该社假座南京路大三元酒家,举行“中国电影取材问题”座谈会。 7月1日 明星影片公司进行革新与改组,分设一厂(厂址在枫林桥总厂内)和二厂(厂址在甘世东路原大同摄影场内),恢复编委会,由欧阳予倩主持,阿英、郑伯奇等人重新被聘为特约编辑,阳翰笙等仍继续提供剧本。 8月1日 吴性栽等接管联华影业公司,成立银团华安公司,并进行改组,撤销联华分管理处和联华总发行所,成立华安总管理处,对外仍沿用联华影业公司名义。 8月9日 艺社假座南京路冠生园酒家,举行“国防电影的制作问题”座谈会。 8月 联华影业公司摄制的新片《迷途的羔羊》上映,这是中国第一部以流浪儿童为题材的影片。 9月27日 由6家影片公司(明星、天一、联华、艺华、新华、快活林)联合主办的“购机祝寿游艺大会”在金城大戏院举行。大会在《申报》和《新闻报》上刊登广告宣称:“此番为庆祝蒋委员长寿辰,特举行购机祝寿游艺大会,全体男女老少电影明星及从业员,个个都踊跃参加,表演极精彩极优秀的节目……”同时还刊登了演出的节目表和全体演员名单。由于这一节目表和演员名单“完全出自官方当局的指定分派,事先并未征得影片公司和演员本人同意,所以后来没有全部兑现”,只有一部分演员参加。 10月10日 《电影戏剧》月刊创刊。该刊由石凌鹤主编,电影戏剧社出版。 11月20日 联华影业公司摄制的国防影片《狼山喋血记》上映。 11月22日 《民报·影谭》发表尤兢、张庚、尘无、凌鹤、阿英、鲁思、于雯、唐纳等32人联合署名的文章《向艺华公司进一言》,批评艺华影业公司摄制的《化身姑娘》等软性影片。 12月13日 尤兢等32人再次联合署名发表《再为艺华公司进一言》的文章,严正批评该公司摄制的软性影片。 是年 大夏大学创立中国教育电影社,开始拍摄《火柴》、《纺织》、《科学养鸡法》、《动物园》等“教育片”。 同年 次龙、群星、文化等电影制片公司相继成立。 民国26年(1937年) 1月5日 新华影业公司摄制的国防影片《壮志凌云》在金城大戏院上映。 1月9日 电影演员陈波儿率领上海妇孺前线慰问团赴绥远、察哈尔抗日前线慰劳抗日将士,演出街头剧《放下你的鞭子》、《张家店》、《走私》等。 1月21日 苏联纪录片《阿比西尼亚》在北四川路上海大戏院首映,遭到意大利驻沪领事抗议,后经删剪于2月20日在该院复映,又遭意大利水兵与侨民200多人的突然袭击。他们将戏院捣毁,在场内遍洒硝镪水和“阿摩尼亚”,伤害观众数十人及该院职工5人,影片拷贝也被当场烧毁。2月26日,上海文艺、电影、戏剧、音乐各界121位著名人士联名在报上发表《反对意国水兵暴行宣言》。 1月 联华影业公司摄制的《联华交响曲》上映。“联华”的大部分编导和演员都参加了这部“集锦片”的拍摄,影片由8个小故事组成。 2月7日 明星影片公司摄制的影片《压岁钱》上映。 2月20日 新华影业公司摄制的“恐怖片”《夜半歌声》上映,创当时票房最高纪录。 年初 由郑君里翻译的《演员自我修养》第一、二章(苏联史坦尼斯拉夫斯基原著),开始在《大公报》上连载。 年初 明星影片公司的一厂和二厂实行合并。 4月15日 明星影片公司摄制的影片《十字街头》上映。 5月 上海电影制片业公会成立,明星、联华、天一、艺华、新华、民新、月明、暨南、快活林等9家电影制片公司参加。张石川、周剑云、卞毓英、陶伯逊、吴邦藩、张善琨、李大深、严春棠、严幼祥、邵醉翁、邵村人、张丙生、黄槐生、金擎宇等担任执行委员。该会于八一三事变爆发后宣告结束。 6月9日 乍浦路东和影戏园上映日、德联合摄制的鼓吹侵略中国的影片《新土》(又名《新地》),欧阳予倩、应云卫等370余人联名发表抗议书。6月27日,茅盾、周扬、夏衍、巴金等140余人又联名发表《反对〈新地〉辱华片宣言》,终于迫使该片停映。 6月12日 《中国电影》周刊创刊。该刊由中国电影出版社编辑发行。 6月 苏联影片《我们来自喀琅施塔特》在沪上映,遭到德国大使馆抗议,致使该片一度被禁映。 7月11日 中国电影教育协会上海分会等16个团体发起组织的上海文化界撤销租界电影戏剧检查权运动联合会成立。 7月24日 明星影片公司摄制的影片《马路天使》在金城大戏院上映。 同日 由国民党中宣部主持的国产影片评选委员会评出1936年出品的“优胜片”6部,并在南京新都大戏院举行给奖仪式。6部“优胜片”名次如下:1.《小玲子》(明星公司出品),2.《壮志凌云》(新华公司出品),3.《女权》(明星公司出品),4.《新婚大血案》(艺华公司出品),5.《母爱》(民新公司出品》,6.《狼山喋血记》(联华公司出品)。 7月30日 电影界工作人协会成立,欧阳予倩、蔡楚生、沈西苓、史东山、许幸之、司徒慧敏、应云卫、白杨、柯灵、金山等39人当选为常务委员,并在该协会上成立了中国电影界救亡协会(后改名为中国电影界救亡委员会)。两个协会一致号召电影工作者以实际行动为抗日战争服务。 7月 震华电影社成立,开始摄制由费穆编导的《北战场精忠录》。 8月4日 上海电影编剧导演人协会成立,夏衍、阳翰笙、欧阳予倩、蔡楚生、史东山、孙瑜、费穆等9人当选为理事。协会的主要任务是配合电影界工作人员协会审查、评论、供应剧本、督促国防电影大量生产。 8月7日 七七事变后,大型话剧《保卫芦沟桥》以上海市文化界救亡协会后援会的名义,在南市蓬莱大戏院演出,上海各剧团、各电影公司的主要演员近百人参加了演出。每天演出日夜两场,为欢迎郭沫若回国和救国会“七君子”出狱还加演了专场,演出一直持续到八一三战争爆发才告停止。 8月20日 上海话剧界救亡协会在卡尔登大戏院召开大会,会上决定成立13个救亡演剧队,分赴祖国各地进行抗日救亡的宣传演剧活动。不少电影工作者分别参加了各个救亡演剧队并立即出发。 8月 田汉获释回到上海,受到郭沫若、夏衍和戏剧界人士的热烈欢迎,并立即投入文化界救亡协会的工作。 是月 美国联美影片公司在北苏州路400号设立办事处。 9月23日 上海电影工作者陈白尘、沈浮、孟君谋、白杨、吴茵、周曼华、龚稼农、王征信、孙敏、谢添、施超、徐莘园、王仲康(王豪)等34人组成上海影人剧团,先后赴成都、重庆演出救亡话剧,经费由夏云瑚筹集。 10月1日 《民族呼声》周刊创刊,这是电影界爱国人士吴邦藩创办的一个宣传抗日的刊物,由柯灵担任编辑。 10月17日 上海电影界救亡协会成立。 10月22日 上海电影界假座中西电台,演播话剧、京剧、救亡歌曲等,募捐款项救济难民,剧目有田汉的《阿Q正传》和《芦沟桥》,陈鲤庭的《放下你的鞭子》,欧阳予倩的《曙光》,孙瑜的《最初的一课》,蔡楚生的《第七个九一八》,周信芳的《明末遗恨》,演出为期3天。 10月 夏衍接到周恩来的命令,将上海创办的《救亡日报》迁往广州复刊。 12月 八一三事变后,天一公司迁往香港,明星、联华、艺华、新华等公司先后停业。不久,新华公司率先恢复拍片,第一部影片是《飞来福》。 是月 日军方人员召集新华、艺华、新华3家电影公司负责人在华懋饭店(今和平饭店)开茶话会。日方在会上宣布:上海各影业公司摄制或放映中国影片,事先必须送到虹口东和电影院接受检查,通过之后才可以到日军占领区放映。事后,陈浮(柯灵)立即在报上揭露敌人的利诱拉拢阴谋,后来3家公司并未按照日方所说执行。 同月 于伶、欧阳予倩、阿英等将留守上海的部分影剧人组织起来,成立青鸟剧社。剧社命名为“青鸟”,源自梅特林克的象征剧《青鸟》,含有不屈不挠追求幸福之意。 民国27年(1938年) 2月 中共江苏省委文委成立戏剧电影工作委员会,成员有殷扬(杨帆)、于伶、姜椿芳3人,由殷扬任书记。 4月12日 欧阳予倩受到日军新闻检查所的威胁,不得不离开上海,经香港去桂林。 4月15日 新华影业公司将曹禺话剧名作《雷雨》改编成电影,在金城大戏院上映。 4月27日 新华影业公司将抗日战争前开拍的古装片《貂蝉》补拍完成,上映70天,创战时影片放映纪录。 5月 艺华影业公司恢复拍片,第一部影片为《女人》(旧片重拍)。 上半年 国华影片公司成立。该公司由金城大戏院经理柳中亮、柳中浩兄弟投资创建,其人员大都是原明星公司成员,摄制的第一部影片为《风流冤魂》。 8月3日 《亚洲影讯》周刊创刊。该刊是亚洲影院公司的宣传刊物,主要介绍该公司辖下国泰、大光明、南京、大上海、美琪等几家首轮影院放映的美国好莱坞影片,一共出版了204期。 8月25日 华新影片公司摄制的影片《日出》上映。 8月 原明星影片公司得到电影检查委员会的准许,将抗日战争前拍摄的18集《火烧红莲寺》重新放映,获得可观的营业收入,并造成“孤岛”初期的神怪片走俏。 9月7日 《电影周刊》创刊。该刊较为完整地反映了“孤岛”电影的发展和演变。 11月5日 《好莱坞》周刊创刊。该刊是《电影周刊》的副刊,主要介绍美国电影界的动态,评析好莱坞的最新影片,由电影周刊社编辑,友利公司出版,共出130期。 12月1日 《每日译报》载文揭露了光明影片公司摄制的影片《茶花女》运往日本放映的经过;本月8日,文艺界和新闻界51人,联名在报上发表了《敬告上海电影界书》,严正要求电影从业人员不与日伪合作,不为资金来源不明的电影公司拍片,不拍色情片;要尽力拍摄有积极意义的影片。 是年 华新、华成(此两家公司和“新华”为同一业主)、光明、国华、华联、五星、天声、星光等电影制片公司相继成立。 民国28年(1939年) 1月 阿英主编的《文献》丛刊第四卷中,刊登《日本侵略中国电影的阴谋特辑》。内容有:(1)伪临时政府教育部文化局局长文访苏写的《中日亲善先从电影谈起》;(2)日本国际映画新闻社社长市川彩写的《看吧,日本电影向大陆发起的姿态》;(3)国际映画新闻社于1938年6月10日在北平召开的“日本电影的大陆政策及其动向”座谈记录。同时刊登的还有蔡楚生的《战后中国电影动态及目前的改进运动》。该丛刊在第六卷中还刊登了欧阳予倩编写的《木兰从军》电影分镜头剧本。 是月底 日本国际映画新闻社社长市川彩来沪,策划组织亚洲电影公司,伪政府派文访苏、徐公美协同筹备。 2月16日 沪光大戏院在原爱多亚路(今延安东路725号)开幕,该院由潘志衡出资建造,首映影片为华成影片公司出品《木兰从军》,连映85天。 同日 金门大戏院在福煦路(今延安中路555号)开幕。该院由马祥生创建,首场收入捐助赈灾;1943年被日军管制;1951年由市文化局接管;1958年改名为儿童艺术剧场,兼营影剧业。 2月17日 《大晚报》刊登14位影评人联合署名的《推荐〈木兰从军〉》。 2月19日 平安大戏院在静安寺路(今南京西路1193号)开幕,首映西片《玉楼金阙》。该院由美国雷电华影片公司葛安农、勃力登投资,将安凯地商场改建而成。1943年被日军管制,专映日本影片;1945年由国民政府接管;1946年改名为平安电影院;1989年改为平安艺术电影院,今为平安“迷你”电影院。 3月 新华影片公司摄制的影片《武则天》在大上海大戏院上映。 是月 新华、华新、华成三家电影制片公司合并,改组为中国联合影业公司(简称“国联”),并冠以美商经营的名义,由张善琨担任该公司的中方总经理。 5月1日 《电影世界》(月刊)创刊。该刊是以图片为主的大型电影刊物,由马永华、陈平、陈忠豪等编辑,大效公司出版发行。总共出版24期。 5月2日 《文汇报》晚刊发表王韬的《电影的新危机》一文,提出要警惕含有封建要素的“古装片”泛滥。 5月5日 沪光大戏院插映苏联彩色片《女壮士》。此后,该院每月放映一部苏联影片。 6月27日 日伪成立中华电影公司(简称“中影”)于南京,由日本东宝映画株式会社、满洲映画协会、南京汪伪集团共同投资。该公司不久迁来上海,办事处设在江西路170号汉弥尔登大厦(今新城饭店),摄影场位于闸北(今电影技术厂厂址)。董事长褚民谊,副董事长川喜多长政(日),总经理石川俊重(日),营业课长黄天始,企划课长黄天佐。该公司垄断了华中、华南敌占区的影片发行,并摄制为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政策服务的“文化电影”(即新闻、纪录片)。 9月1日 国华影片公司部分演员组成影联剧社,假座辣斐剧场(今邮电职工大学)先后上演话剧《雷雨》、《武松与潘金莲》等剧后,于10月31日宣告解散。 11月4日 大光明大戏院装置“译意风”,试映英国原版片《奇侠归来》,招待中外记者。 11月13日 明星影片公司枫林桥摄影场被日军焚毁。 是年 合众、民华等电影制片公司相继成立。 民国29年(1940年) 3月15日 伪上海市政府警察局征得租界当局准许,对租界内的电影与广播进行检查。 3月22日 《中国影讯》(周刊)创刊。该刊由吴承达主编,中国影讯社发行,总共出版104期。 4月1日 《电影世界》第十一期刊登影片《木兰从军》在渝被焚事件特辑,记述该片在重庆唯一和国泰两家电影院上映时被焚经过、各界人士对该片的评价、华成公司的紧要启事以及导演卜万苍的更正信等。 4月19日 新华影片公司摄制的《岳飞尽忠报国》上映。 6月 金星影片公司成立。该公司由周剑云和南洋影院商合资创办,拍摄的第一部影片为《李香君》。该公司还成立了金星戏剧电影训练班,聘请周贻白、姚莘农(姚克)、周剑云、黄佐临、金韵之(丹尼)、吴仞之、宋小江、彼得生夫人等为教授,学员中有谢晋、欧阳莎菲、葛香亭、丁里、裘萍、达旭等。训练班办至翌年12月结束。 7月13日 《大众影讯》(周刊)创刊,该刊由大众影讯社编辑,彭记书报社发行,总共出版195期。 夏 国华、新华、艺华和春明4家影片公司争拍同一题材的古装片。出现了几个“双胞案”:“艺华”的《三笑》6月3日上映,“国华”的《三笑》6月10日上映;“新华”的《碧玉簪》7月4日上映,“国华”的《碧玉簪》7月8日上映;“春明”的《孟丽君》7月23日上映,“国华”的《孟丽君》8月1日上映。 9月5日 《金星特刊》创刊。该刊为不定期刊,是金星影业公司的宣传刊物,由该公司编辑出版。共出4期。 9月13日 在伪中华电影公司任职的刘呐鸥在福州路平望街口京华酒家遭人枪杀。 10月 艺华影片公司摄制的影片《梁红玉》上映。 11月15日 合众影片公司摄制的影片《香妃》在国联大戏院上映。 11月25日 汪伪政府颁布《电影检查法》,不久又成立电影检查委员会。 11月 华新影片公司摄制的影片《苏武牧羊》上映。 12月19日 民华影片公司摄制的第一部影片《孔夫子》在金城大戏院上映,同时还编辑出版《孔夫子》特刊一本。 12月24日 金都大戏院在爱多亚路(今延安中路572号)开幕,首映影片《西厢记》。该院由柳中亮、柳中浩创建,1954年6月3日由市文化局接管,改名为瑞金剧场,兼营影剧业。 是年 夏衍的剧作《赛金花》由合众影片公司拍成影片上映。 同年 光华、大成等电影制片公司相继成立。 民国30年(1941年) 1月15日 上海影剧界人士举行座谈会,悼念1940年12月17日在重庆病故的著名电影导演沈西苓。 同日 由国联公司摄制的《西施》一片在大光明和大上海两家首轮戏院首映。该片由卜万苍编导,袁美云、梅熹主演,在广告宣传中称“大辱历历在目,国仇耿耿于心”,“筹备三年,摄制三年,资本七十万,动员二千人”。 1月 中国电影学院在沪成立。该院由德国电影导演朱利叶斯·杰克·弗莱克和路易丝·弗莱克夫妇创办,专门培养电影戏剧演员。学习期限18个月,曾聘请石挥、白云、严工上、张昊、秦炜等任教。本年12月因太平洋战争爆发而宣告结束。 是月 泰山大戏院(今东新民路115号)开幕。该院由张兆麟、季固周等集资创建,1956年实行公私合营,改名为泰山电影院。 3月16日 于伶奉命从上海撤往香港,和夏衍一起创办《华商报》。 3月22日 由部分电影演员组成的天风剧社成立(由梅熹主持),在璇宫剧场上演话剧《雷雨》。该剧由傅威廉导演,上官云珠、梅熹、慕容婉儿等主演。 8月15日 由金星影业公司摄制的影片《花溅泪》在金城大戏院首映。该片由张石川和郑小秋导演,胡枫、徐风、龚稼农等主演,是于伶离开上海前,根据自己创作的同名话剧改编的。 9月26日 《国联影讯》(周刊)创刊。该刊由中国联合影业公司(“国联”)编辑发行。 10月2日 中国联合影业公司摄制的影片《家》(上、下集),在新光和沪光两家戏院同时上映。该片由周贻白根据巴金同名小说改编,张善琨、卜万苍、王次龙、徐欣夫、方沛霖、杨小仲、岳枫、李萍倩、吴永刚和陈翼青10名导演联合执导,“国联”著名影星全部出动,其中包括陈云裳、顾兰君,陈燕燕、袁美云、梅熹、刘琼、王引等。 10月15日 美琪大戏院在戈登路(今江宁路66号)开幕,首映美国福克斯影片公司摄制的《美月琪花》。该院由五洲影院公司何挺然创建,建筑豪华,1954年11月15日,由市文化局接管,改名美琪电影院,兼营影剧业。 11月11日 艺华影业公司摄制的影片《复活》在新光大戏院上映。该片由魏如晦(阿英)根据列·托尔斯泰同名小说改编。 11月13日 华年影片公司摄制的影片《洪宣娇》上映。该片由魏如晦(阿英)根据自己创作的同名话剧改编。 11月19日 中国联合影业公司摄制的中国第一部大型动画片《铁扇公主》(片长9700英尺,放映80分钟)在大上海和沪光两家电影院同时上映。 12月8日 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侵略军占领上海租界,“孤岛”消失。日本宪兵到上海剧艺社搜捕于伶,因于伶已于3月16日离沪赴港而扑空。 12月25日 魏如晦(阿英)全家离开上海赴新四军抗日民主根据地。 是年 华年、光华、富年、鹤鸣等电影制片公司相继成立。 民国31年(1942年) 1月20日 电影女演员英茵在国际饭店客房内服毒自杀。本月24日,上海影剧界在万国殡仪馆举行追悼会,会上由费穆致悼词。 1月 沪东大戏院(今平凉路525号)开幕,首映胡蝶主演的影片《姊妹花》。该院由俄籍人托哈齐租地建造。1953年改名为沪东电影院,1989年改建为特级影院。 2月18日 皇后大戏院在虞洽卿路(今西藏中路290号)开幕,首映顾兰君主演的《贵妇风流》。该院由吴紫伦、张松涛合资建造,1952年改名和平电影院;1987年改建为双厅电影院,是上海第一家70毫米电影院。 4月18日 国华影业公司摄制的影片《金粉世家》(上、下集)在金城大戏院首映。该片由程小青根据张恨水章回小说改编。 4月 在日本侵略军和汪伪政府的操纵下,新华、华成、华新、艺华、金星、合众、大成、华年、光华、天声等12家公司实行合并,改组为中华联合制片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联”)。董事长林柏生(汪伪政府宣传部长),副董事长川喜多长政(日),经理张善琨。下辖5个摄影场。公司总管理处设在海格路(今华山路)452号。1943年5月,与中华电影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影院公司合并成立中华电影联合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华影”)。 5月20日 金星影业公司摄制的影片《乱世风光》在大上海大戏院首映,不久遭到禁映。 5月27日 《中联影讯》(周刊)创刊。该刊由“中联”公司宣传科编辑发行,翌年4月21日出至第四十期停刊。 10月10日 “中联”公司摄制的影片《博爱》在大光明、南京、大华、国泰、美琪5家影院同时上映。该片由杨小仲等11位导演联合执导,“中联”主要演员全部参加演出。 11月14日 《新影坛》月刊创刊。该刊由中华电影公司企划部(后改为华影出版社)编辑发行,1945年4月1日出至第三卷第六期停刊,共出19期。 是年 很多不愿和日伪合作的电影工作者先后退出电影界,有的奔赴大后方,有的留在上海从事话剧演出。 民国32年(1943年) 1月1日 上海影院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张善琨任董事长兼总经理,设址于皇后大戏院(今和平电影院)。 1月上旬 日伪当局强令各电影院“一律停止放映英美敌性影片”,规定今后各电影院一律上映国产及“友邦”影片。 3月 上海大戏院在辣斐德路(今复兴中路1186号)开幕。该院由法商影业公司、太得洋行经理与苏联人卢古文合伙投资建造,1956年1月18日由市文化局代管,改名上海电影院。 4月12日 “中联”联合宣传处编辑出版《中联成立一周年纪念特刊》。 5月6日 “中联”摄制的影片《万世流芳》在大光明大戏院上映。 5月12日 汪伪政府颁布《电影事业统筹办法》,垄断制片、发行、放映,“实施三位一体之电影国策”,将中华联合制片股份有限公司(即“中联”)、中华电影股份有限公司(即“中影”)和上海影院股份有限公司合并为中华电影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华影”)。公司设址于江西路170号汉弥尔登大厦内,下辖6个摄影厂。由林柏生任董事长,川喜多长政(日)任副董事长,冯节任总经理,张善琨和石川俊重(日)任副总经理。 6月24日 《华影周刊》创刊。该刊由华影周刊社编辑发行,出至第五十七期后停刊。 7月23日 汪伪政府下令禁止演唱200余首抗日救亡歌曲,其中包括优秀电影歌曲《毕业歌》(《桃李劫》插曲)、《在太行山上》(《太行风云》插曲)、《游击队员之歌》(《青年中国》插曲)等。 10月10日 《上海影坛》(月刊)创刊。该刊由上海影业出版公司编辑发行,1945年8月出至第二卷第八期后停刊。 11月11日 “华影”影片《秋海棠》(上、下集)在大光明、南京两家电影院上映。该片根据秦瘦鸥小说改编。 民国33年(1944年) 1月15日 《新影坛》第二卷第三期开始连载屈善照撰写的《中国电影史》。 5月12日 “华影”编辑出版《中华电影公司一周年纪念特刊》。 11月23日 “华影”和“大日本映画制作株式会社”联合摄制的故事影片《春江遗恨》在大光明大戏院上映。 是年底 “孤岛”时期曾在新华影业公司任摄影师的薛伯青秘密离沪,前往淮北新四军根据地,拍摄新闻纪录片《彭雪枫师长追悼会》、《新四军骑兵团》和《新四军部队生活》。 同年 “华影”成立国际合作制片委员会。 民国34年(1945年) 1月 《上海影坛》评出“三十三年度(1944年)最佳的影片”3部:《不求人》,《草木皆兵》,《苦儿天堂》。 4月28日 电影界为救济贫苦同人,在大华大戏院义演四幕话剧《日出》,由李萍倩、徐欣夫导演,顾兰君、黄河、严俊、乔奇等参加演出。 8月1日 大光明、沪光两家电影院上映苏联影片《斯大林格勒大血战》。 8月15日 日本政府宣布无条件投降,“华影”随即宣告结束。 8月23日 大华大戏院上映联合国提供的史料片《直捣柏林》。 9月1日 华年影业公司于1941年摄制完成的影片《洪宣娇》(当时遭到汪伪政府禁映)在大光明、沪光两家电影院上映。 9月4日 国民党中宣部指派詹文浒为上海特派员,由重庆抵达上海,开始接收新闻、广播、出版、电影等业。 9月12日 美琪、大光明两家电影院上映苏联摄制的史料片《克里米亚会议》。 9月20日 国民政府行政院发布《管理收复区报纸通讯社杂志电影广播事业暂行办法》的“训令”,规定“敌伪机关或私人经营之报纸、通讯社、杂志及电影制片厂、广播事业一律查封,其财产由宣传部长会同当地政府接受管理。” 9月23日 上海市电影戏剧协会成立,对电影戏剧的研究、摄制、供应等方面进行讨论,并制订章则。发起人中有影剧界知名人士梅兰芳、黄佐临、顾仲彝、李健吾、费穆等。 10月15日 国民党中央戏剧电影审查所上海办事处宣布,从翌日起对收复区电影开始审查。 10月 国民党中宣部派“中央电影企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电”)罗学濂、袁丛美来沪接管“敌产”电影企业,同时来沪参加接管的还有“中国电影制片厂(简称“中制”)以及“农教”、“中教”系统的人员。“中电”接管“华影”六厂,改组为“中电”一厂;接管“华影”二厂,改组为“中电”二厂。“中制”接管“华影”三厂,改组为“中制”摄影场;接管“华影”五厂,改组为上海实验电影工场。被“中电”接管的“华影”四厂。抗日战争前原系“联华”资产,后经“联华”同仁几次交涉后,得以归还。 12月29日 各大报纸以头号铅字刊登电影同业公会的《上海市全体影院今日起停业一天声明》,抗议各军种军人(包括中统、军统、特务)、警察对影院的滋事骚扰。 是年 重庆等大后方电影工作者陆续返回上海。 同年 上海电影戏剧界开展检举“附逆影人”活动。 民国35年(1946年) 2月 上海影剧界人士30余人,联合致函慰问在重庆“较场口事件”中被殴伤的李公朴、郭沫若等人,表示要“誓作后盾,为人民自由奋斗”。参加签名的电影界人士有史东山、蔡楚生、赵丹、白杨等。 是月 国民政府修订公布《电影片检查暂行标准》,成立内政部电影检查处。 3月 抗战期间的电影女演员李香兰因文化汉奸罪被起诉,因本人提供了日本户籍证件,证明自己原为日本国籍(原名山口淑子),遂于本月末和“华影”副董事长川喜多长政同时被遣返日本。 6月28日 上海影剧演员联谊会成立,选出赵丹、白穆、韩非、沈扬、耿震、吴茵、刘厚生、蓝马、宗由、岳路、白杨、石挥、陶金、张伐、舒绣文等为理事;陈天国、章曼苹、郑君里等为监事。 7月 国泰影业公司成立,设址于大木桥路41号,柳中浩任总经理,柳中亮任董事长,李大深任制片经理兼厂长,并先后聘请应云卫、吴天、周伯勋等参加制片工作,田汉、于伶、洪深等为特约编剧。 8月 文华影业公司成立,总管理处设于孟德兰路(今江阴路)九福里96号,摄影场设于徐家汇三角街30号,吴性栽任经理,陆洁任厂长,柯灵、桑弧、黄佐临等任编导。 是月 阳翰笙、蔡楚生、史东山、孟君谋、郑君里等人,以战前“联华公司同人”的名义,组成联华影艺社,并租借原联华公司徐家汇厂址作为该社的摄影场。 11月 英商鹰狮影片公司在北苏州路400号设立办事处。 是年 中企影艺社、大业电影制片公司相继成立。 民国36年(1947年) 2月1日 联华影艺社摄制的第一部影片《八千里路云和月》在沪光大戏院举行首映式,招待各国驻沪领事馆人员、中外记者以及文化界人士。 2月8日 国民政府行政院通令禁止广播和灌制百余首歌曲,其中包括《义勇军进行曲》等电影歌曲。 3月7日 国泰影业公司摄制的影片《无名氏》在金城、金都大戏院和文化会堂同时上映。 3月12日 “中电”二厂摄制 |
|
2楼#
发布于:2005-02-05 00:10
再转篇电影志:大事记
多少啊?晕,清光绪都出来了! |
|
|
3楼#
发布于:2005-02-05 01:33
再转篇电影志:大事记
年鉴部分有1995-2002的资料,我刚才整理之后没保存,丢了,大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