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阑
管理员
管理员
  • 最后登录2024-10-04
  • 优秀管理员
阅读:2980回复:2

[精品整理][文献]为外国影片配音(新华社记者 范思焕)

楼主#
更多 发布于:2005-02-09 17:53
为外国影片配音
    (新华社记者  范思焕)
    外国影片中的人物怎么会说中国话,而且说得那样维妙维肖呢?最近参观了长春电影制片厂,给我解决了这个谜。
    走进长春电影制片厂第六放映室,正赶上在排练译制苏联故事片《前面是急转弯》。影片被剪成许多长二十米到四十米不等的小卷,每卷粘成一个圈,挂在带循环盘的放映机上,周而复始地循环放映。配音演员就根据画面人物的感情变化和口型,念着经过翻译的中文台词来给它配音。有时画面人物还在做说话的动作,配音演员的台词却说完了;有时画面人物闭上了嘴,配音演员仍然在说话,画面动作和语言很不协调。遇到这种情况,演员和导演不得不常常停下来研究,或者改变读词速度,或者在不失原意的原则下,将台词增或删一两个字。最近译制的苏联影片《被开垦的处女地》里,有一句十四个字的台词:“我干几十年庄稼活就没交过好运。”因为字数多,练习多少次也对不上口型。他们商量改成十一个字:“我这一辈子就没交过好运。”口型对上了,然而仔细推敲,不能表达原意。经过反复研究,决定不用这一句,而只在原台词中去掉了“就”和“过”两个字,这样就既不失原意,又吻合了口型。为了改动一个字,他们总是要苦思穷想,大费脑筋。一小卷放映的时间虽然只有几十秒到一分多钟,往往要排练十几分钟到几十分钟。
    为外国影片配音,是在原来影片的基础上,进行语言再创作的一门独特艺术。它不仅要求吻合口型,而且要求准确地传达原片人物的思想感情,忠实地再现原片的风格面貌。原片人物在笑,配音演员也要笑,他笑三声,你也必须笑三声,而且不能早一秒钟开始,也不能迟一秒钟结束。一个人物飞快地跑进画面,连嘘带喘地报告紧急情况,配音演员在录音室里却不能跑,因为这样会破坏录音的效果,所以只能平静地站在画面前表达这种感情。画面一开始就出现了一场激烈斗争刚刚结束的情景,配音演员却要在平静的环境里表达出抑制激动的心情。因此配音演员要熟悉原片演员的感情,自始至终和原片演员配合一致。所以有人说:“配音演员最好的劳动,就是使人察觉不到他的劳动。”事实的确如此,一部好的翻译片,表情和台词完全一致,往往使人忘记了是在看翻译片。演员肖南在配演苏联影片《人民歌手江布尔》的时候,阅读了苏联文学史,还读了江布尔的诗歌。演员向隽殊在译制朝鲜影片《春香传》时,一面看剧本,一面把自己设想成剧中的春香,反复练习台词,练一阵,再坐下来回忆一阵,有不满意的地方就重新练习。有些演员在一部片子里虽然只有几句话,也都这样认真地反复练习,往往为了配好一两句话,要花费几个小时。

    怎样把外国影片介绍给中国观众?这是多少年来人们在考虑的一件事情。在旧中国,只好放映原版影片,不懂外国语的观众只好“望洋兴叹”,后来,有人想了一些办法,在电影院设翻译,用扩音器向观众介绍影片的内容,或者打中文字幕,以后又把字幕印到片子上。这样虽然比演原版片进了一步,可是观众又要看原片,又要看字幕或者听解说,分散精力,不能很好地欣赏影片。
    1948年冬季,长春电影制片厂(当时叫东北电影制片厂)的同志,在拍摄故事片之余,开始试制翻译片。经过四个多月的努力,第一部我国自己译制的华语对白苏联影片《普通一兵》问世了。1949年,长春电影制片厂正式成立了译制机构,从此,译制外国影片就成为他们的重要任务之一。到目前为止,他们一共译制二十多个国家的四百多部影片。
    从译制《普通一兵》到现在,他们走过一段艰难的道路,也取得了不少经验。译制《普通一兵》时,翻译出来的剧本和原片动作不能吻合,翻译同志就拿着秒表看原片,纪录原片每一句话的时间,对照修改剧本。那时候,录音是用胶带,录一次就不能再用。演员们为了不浪费胶带,排练十分纯熟才实录。十几年来,经验越来越多,工作方法也有许多改进,如改用磁带录音,用过以后可以擦掉声音再用;小卷胶片可以循环放映,节省了倒卷的时间。因此,不仅质量越来越好,速度也越来越快。《普通一兵》花了四个多月的时间,现在译制一部片子,只要一个多月就够了。
(人民日报1961年12月4日)
lmss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24-11-21
  • 网站建设奖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1楼#
发布于:2005-02-10 02:00
[文献]为外国影片配音(新华社记者 范思焕)
这个也能找到,佩服!
alvinpp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20-05-15
  • 网站建设奖
2楼#
发布于:2005-02-10 22:30
[文献]为外国影片配音(新华社记者 范思焕)
1961年!!!真真是历史文献.谢谢:)
游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