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2882回复:7
[转贴]未成曲调先有情 (作者: 王明军)未成曲调先有情 ----析影视剧人物配音创作中心理依据的获得 中国传媒大学 王明军 影视剧人物配音是多度创作的艺术,具有强烈的规定制约性。作为配音演员,只能在原片所提供的语境中,说人物“正在”说的话,哪怕他并不完全认同原片演员的表演(这种情况在实际工作中并不少见),但是他不得不迅速调整, “上天入地、紧随不舍、拐弯抹角、亦步亦趋”(陈叙一语),他要努力贴合原片人物的音容笑貌、举手投足,向人物靠拢,努力把握剧中人物的性格特点,把握剧中表演者的表演风格,让自己的声音完全融化在角色之中,让创作者与角色成为一体,让观众“忘掉”配音演员而感到就是剧中的“这个人”在说话。 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这就要求一个优秀的配音演员不仅要有细腻的感受、扎实的基本功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更重要的是创作时要有非常准确的心理依据。 一、深刻理解原片 原片是影视剧人物配音创作的依据,深刻理解原片,是配音中获得准确的心理依据的根本途径。优秀的影视剧作品往往是通过具体的故事情节揭露出人性、社会等方面深刻的主题,因此,我们在配音时,首先重要的就是要深刻挖掘原片的思想主题。这是找准人物心理依据的重要前提。比如中央电视台八套《环球影院》播出的根据俄罗斯著名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同名小说改编拍摄的电视连续剧《白痴》,笔者在为男主人公梅什金公爵配音时,发现从表面看,整个片子的环境是阴冷的,梅什金公爵忧郁懦弱、简单轻信,在周围的那些“聪明”人眼中,就是一个“白痴”,但是,如果我们真地按照“阴冷”去给片子定基调,按照“白痴”甚至“弱智”去处理男主人公,那就大错特错了。通过深刻挖掘原片的思想主题,我们不难发现,与周围那些利欲熏心、伪善自私的人比起来,善良、纯洁而宽容的梅什金公爵恰恰是最“透彻”与最“豁达”的,但是雪雾中独行的年轻公爵却是那么苍白无力,他无力对周围的人施加影响,也不能为他们造福,甚至不为他们所容忍,这个堂吉诃德式的人物的努力是徒劳的,企图以信仰和爱来拯救世界的幻想在当时的社会中是那么的不堪一击,他天真的、无力补天的痛苦眼神,反映出人物激烈的心理斗争和巨大的精神危机,蕴涵着深刻的悲剧意味。 还要整体分析原片的规定情境。人物性格的显现、全片情节的发展都是靠一场场具体的情境铺陈表现的,在影视作品中,情景往往是具体的,具有规定性的,因而有人认为只要配音者遵从了规定情境,依照了规定情境就应该获得准确的心理依据了,但是笔者认为,只是简单的遵从和依照恐怕是远远不够的。比如在为译制片《红与黑》中的于连配音时,在片子的后半部分连续有两场戏,一是主人公于连在法庭上“愤怒地控诉”眼前看到的当权者,一是他在监狱里“冷漠地拒绝”马蒂尔小姐多方努力才换来的赦免他的文书。在配音时,如果我们只是简单的从规定情境出发,把这两场戏中于连的心理依据只是定为“愤怒”和“冷漠”的话,恐怕人物的处理就显单一化和表面化了。这场戏于连的“愤怒”不全是“愤怒指责”,更不是“气急败坏”,而是愤怒中带着犀利的揭露和无情的鞭挞。同样,在狱中对待马蒂尔小姐,于连的“冷漠”也不仅仅是“不爱”的拒绝,而更包含了“以死抗争”的坚定。 还要准确把握原片的时代特征、民族特征与风格题材体裁。任何艺术作品都是艺术家所生活的时代的、民族的产物,影视剧作品更是如此。它集多种艺术表现形式于一体,与时代的变迁、民族的生活紧密相连,成为一个时代一个民族最突出、最集中、最真实的再现。在影视剧台词上,不同时代,不同民族,在词汇、语法、话语样态、表达方式甚至是剧中人物的表演样式、气息状态、吐字力度等方面都有着不同的呈现。不同风格、不同题材、不同体裁的影视剧作品,其色彩、基调是不同的,这种不同也直接反映在人物语言的整体色彩上。 二、用心体会人物 人物是影视剧人物配音创作的基础,用心体会人物,是配音中获得准确的心理依据的重要保证。 首先要用心体会人物的个性特征,要剥出人物的“核”,高度概括出“这一个”人物所特有的内心环境、独特的行为方式和态度倾向。比如《英国病人》中的男主人公“奥尔玛希”和《傲慢与偏见》中的男主人公“达西”,都是中年男性,出身贵族 ,受过良好的教育,彬彬有礼而又理性隐忍,如果我们只抓住了他们这些共性,那只能刚刚及格,难免“千人一腔”,更无法做到“出彩”了。笔者认为“奥尔玛希”从见到女主人公凯瑟琳那一刻起就爱上了她,但这种感情因凯瑟琳已有的婚姻而变得“不现实”甚至“不道德”,因而他的彬彬有礼中蕴含着巨大的理智与情感的冲突,他是痛苦的,这种痛苦来自抑制的激情;而“达西”的彬彬有礼中显露着他的骄傲自负和单纯善良,他也是痛苦的,这种痛苦来自被拒绝后的隐忍和对爱情的始终如一。因此奥尔玛希的“激情的痛苦”和达西先生的“善良的骄傲”成为这两个人物最独特的个性特征。 还要用心体会人物在具体情节中的心理状态。仍以《英国病人》为例。在男主人公奥尔玛希“激情的痛苦”的整体特征下,随着情节的发展,他内心情感世界的丰富与复杂一一展开:初次亮相时的从容与优雅,见到女主人公时的心动与抑制,在街市偶遇时的深情款款,沙漠风暴中两人在车内的激情澎湃,把受伤的凯瑟琳独自留在岩洞里时的惦念与慌乱,为了拯救爱人在荒漠中奋力前行的不顾一切,被英军扣押时的绝望呐喊,逃出押解列车时的果敢英勇,再次回到岩洞怀抱早已死去的爱人时的巨大悲痛,气息奄奄时的哀伤与兴奋的内心抽搐……从情节的发展中,从人物在情节展开的每个事件场景里的行为、语言中去探求他具体的心理状态,才能最终准确确立我们创作中的心理依据。 有人说影视剧人物配音是“还魂”的艺术,配音演员的创作是“庄生晓梦迷蝴蝶”般的物我两忘的“幻化”,这就要求一个优秀的影视配音创作者决不能抱残守缺、无动于衷,不能只是做到看明白原片故事情节就可以了(现在有时连这也做不到),不能只看热闹,不能似懂非懂,更不能上来见人物张嘴就出声,麻木不仁,以不变应万变,千人一腔,万人一面。它要求我们在创作之前,深刻的理解原片,用心体会人物,摒弃一切私心杂念和固定模式,完全进入到角色的内心世界中, “未成曲调先有情”,以准确的心理依据来驾驭我们吐字力度、语气语调、停连顿挫、点送重音等外部技巧的运用。 这“诗外”的功夫更重要。 (转自《视听界》2007年第一期) |
|
1楼#
发布于:2007-05-20 16:27
好想好想再次听到王明军的达西和于连啊~~咳~~
|
|
5楼#
发布于:2007-05-20 16:51
引用第3楼小米于2007-5-20 16:39发表的言论: 《视听界》是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主办的一份双月期刊.如果您想阅览,请到http://media.people.com.cn/GB/22114/70684/ |
|
6楼#
发布于:2007-05-20 16:54
引用第5楼lmss于2007-5-20 16:51发表的言论: 不错不错,收藏了,很专业也密切联系实际! |
|
|
7楼#
发布于:2007-05-20 16:56
引用第1楼proudflower于2007-5-20 16:27发表的言论: 可以买碟啊!永久收藏,想啥时看啥时看,不必看电视台脸色!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