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2581回复:15
[转贴]<<电影传奇>>译制片特辑座谈会实录
《电影传奇》译制片特辑座谈会
【背景】:《电影传奇》即将从6月9日开始,播出译制片特辑,首批一共26集。特邀请专家媒体总结过去,展望未来,听取建议。座谈是在播放了两集译制片节目《望乡》和《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之后开始的。 【时间】:2007年5月31日 【地点】:金典花园放电影院4号厅 【专家】:中国传媒大学曹路 北京电影学院陈山 中国艺术研究院马也 社会学家郑也夫 时代金典传媒总裁张宝全 中央电视台新闻评论部副主任陈虻 【主持人(崔永元):各位媒体的朋友好,各位老师好,我先简单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是2002年开始做的《电影传奇》,当时因为生病了,做不了《实话实说》了,做电影是力所能及的事情,从小喜欢电影,从7、8岁开始喜欢电影,后来就做《电影传奇》; 到2005年的时候,我们决定开始做译制片,走到各处跟朋友聊天,包括跟媒体记者聊天,他们经常会问这样的问题,就是说《望乡》你们做不做,《追捕》你们做不做,《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你们做不做,我就苦口婆心跟他们解释,我说我们《电影传奇》做中国老电影,不做国外的电影,后来被问得多了,我就想,其实在很多中国观众印象中,因为那个年代中国电影奇缺,他们认为这个就是中国电影的一部分,尤其是经过一些译制片大师二度创作以后,他们认为就是中国电影的一部分,我们请了老虎,瓦尔特到北京来访问,他就特别自豪,然后走到哪儿所有人都认识,他说南斯拉夫媒体写文章就挤兑他,说他是中国明星,因为在中国人知道他的人,可能比在前南斯拉夫的人更多。 我们决定干脆做,开始做,做阿尔巴尼亚,罗马尼亚,前南斯拉夫,日本,马上还准备做朝鲜,印度,越南,那个时候给中国观众留下印象的译制片,我们都准备着手做。 做起来我们就觉得意义特别大,比如去前南斯拉夫采访的时候,我们看《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南斯拉夫家喻户晓都知道,这个国家,大家都知道这个国家,但是我们去采访的时候它已经形成五个国家,我们看到他电影拍摄的地方很难去,不办签证,甚至拉我们摄制组的司机,因为他们不同的种族,不同的民族,他都不敢说话,他只负责拉到哪儿在车上呆着不敢说话,说话一旦暴露口音,甚至有生命危险,剧组这些人长时间没有联系,虽然他们是很好的朋友,但是他们不能交流,因为媒体记者盯着他们,一旦他们有交流,在国内会非常非常多事,所以他们在北京团聚了,我们把他们请来在一个大桌子上,大家互相吃饭,互相碰杯,他们特别感触,不光那一代电影消失,连自己的国家都没有,所以他们特别感触。这个是我们觉得做译制片有意义的地方。 还有刚才大家看了《望乡》,我们可以看到他们无论作者,像山崎朋子,包括导演熊井启,都是有良心的,他们对战争的罪恶,对(战争给)人民带来惨痛灾难是有反思的,其实在日本真的有好多这样有良心的艺术家,这个其实也值得我们借鉴。这也是让我们觉得做译制片很值得。 另外还有在克罗地亚采访的时候,克罗地亚文化部非常郑重地提出要求,他希望把我们所有的采访都复制一份带子给他,我说为什么,他说因为这是他们三年前的“国家抢救老电影资源”,他们国家也设立过这样一个项目,把年纪大的老演员都采访,留给后人,但是没有钱,做不了,也没有人愿意做,这次中国人来了把所有人采访了他们特别高兴,说能不能复制一份? 译制片6、7月份开始跟大家见面,在座的有很多媒体的朋友,在前排的全是我的老师,教过我的,我觉得老师特别给我面子,我想把他们请来,到台上来坐一坐,随便聊几句,夸夸我们节目,批评批评也可以,提提建议最好,对我们下一步工作做好改进建议。我把几位老师请上台,曹路老师,中国传媒大学教授,我上学,广播学院她就教我。还有社会学者郑也夫,郑也夫是我做《实话实说》的首期策划,中国研究院马也,北京电影学院的陈山,陈虻——我们新闻评论部主任,还有张全宝先生,张全宝先生是今典的董事长,很重要的是他现在大力推广数字电影。】 (曹老师你先说。) ——曹路:非常高兴今天来参加研讨会,小崔送给我两个纸箱的《电影传奇》,我看了一下,也请家里人看了一下,反响还是相当好的。老人看了主要是觉得不仅是重看了这个电影,他就想到我在看这个电影的时候,我是在哪儿看的?我是在什么样的场景看的?我当时是个什么状态?他会想到他年轻的时候,想到他那个时候,他由于看电影所对他的人生价值所产生的很多潜移默化的东西。 我的一个老朋友说,他们在看小崔送我的其中有一个电影叫《桥》是最早的。 (主持人:新中国第一部。) 他说他们在看的时候是在下雪,东北一个大操场上,然后一边看,一边特别感动,没看过电影的人,就跑到电影后面去看,说那个后头的事怎么看完就没了呢,所以有很多年轻的时候一些非常有趣的联想,就是他不止是说电影故事的本身,由于这些老的电影,对这一代人,这几代人的人生成长,对他的价值,对他的审美,对他的人生观,很多很多丰富和美好的联想。 在这样一种情况下,能把这样一些过去非常丰富的资源,前一些时候你们做的国内的,现在来把世界电影一些好的这些译制片能够重新来挖掘,来把它开发出来,这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一个创意,我觉得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情。因为现在美好的文化资源,我们原创的让我们完全的去原创很难,面对这么浮躁和金钱的背景确实更难。另外我觉得你们这期更好的,这两期就是对这些电影背景,和它当前对这个电影人、用当代这些还在幸存的电影人来回忆当时的如何来拍摄电影的很多细节,非常的震撼,不次于电影本身,所以我觉得对经典型带有抢救和带有深层的解读,这是功德无量的事情,如果小崔觉得你们后面做的没那么好,还是我们解读的功力还不够,另外电影基点程度不大一样,但是世界电影确实美好太多了,当时我等了半天你没有说俄罗斯电影。 (主持人:俄罗斯电影我们联系过,还列了一个名单,包括《乡村女教师》,但是俄罗斯不太同意,给我改了片种,到《黎明静悄悄》,《两个人车站》,这个比较新,当然也可以做,但是那些老电影更应该做,他说那些老电影很多历史是错的,我们说可以重新说,现在正在交涉,应该可以做) 我觉得50年代,60年代,70年代,俄罗斯电影有非常深厚的人文积淀和俄罗斯的文化,包括经典电影《复活》,还有《白痴》,这样非常的震撼。我觉得有幸重新领略这些经典更好。 因为我觉得电影所带给人的这种经典的冲击力是最有震撼的,我觉得你们这个组,能够把这样一件非常好的事,能够做下去,做到底,我觉得用小崔他的话说,这个不止是宁死不屈,而是叫广阔的地平线,我想会有很好的效果。谢谢。我也谢谢你们的摄制组,谢谢各位这么支持小崔的工作。谢谢。 (主持人:陈山教授,我先给你说一下,你可能高兴的事,就是我们从2002年开始收集资料,前一段我们做了一个统计,看看我们到底收集了多少东西,光采访影像算演员口述历史,我们采访的影像已经有11万分钟,大概涉及1500多人,可惜这当中我们现在目前统计至少有50个人已经离开我们,大概是身前最后一次采访。收集其他的东西更多,比如照片,我们建立了中国电影检索系统,现在正在不断完善,我们想将来把它整个校对完成,让它没有错误了,就义务向所有研究电影的人开放,他们做学术研究,都可以到我们那里看我们的资料。) ——陈山:小崔话说到我前头,不瞒你说,前几天我自己刻了你们《电影传奇》,就是不光你们每次演我看,跟我家人一起看,作为研究者我收集了上百部。 我的话稍微扯得远一点,有一次我给媒体做节目,让我对香港,香港电影人走入中国电影市场,让我谈几句话,我跟香港人说,你们现在身份改变,不光是香港导演,还是中国导演,你们首先要了解中国市场,要了解中国市场,首先了解中国观众,中国观众以前看什么,和香港观众,以前看过的电影不一样,所以我说你们首先要了解中国观众怎么走过来,我推荐你们看崔永元做的《电影传奇》,要知道中国电影市场,你熟悉中国电影传统,这样才能融入到中国电影当中去。 对我来说,不光《电影传奇》以前那些片子,这次看了这两部电影使我很激动。一部《望乡》,还有《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文化大革命时我在农村,我在农村露天电影院看的《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看了不止一遍,我抱着刚出生的孩子挤在农民工人当中看的,旁边都是田地,当时走了好多路看《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确实觉得非常兴奋。 刚才那个片子采访那些老演员,葛存壮说他们当时看了很震动,我们文革刚结束看的,太震动,禁锢了大概10年后,看到这种电影。我是中国电影的一员,中国观众的一员,确实那种艺术震撼力至今令人难以忘怀; 《望乡》则是小平到日本访问带了三部电影,一部《望乡》,还有《狐狸的故事》,还有《追捕》,据说《望乡》公演剪了好几个版,后来我们电视看到,或者买的DVD剪掉好多,还有各种传说,说在海员俱乐部,曾经给外国人和圈内人放过全片,当时我已经回到北大念研究生,当时想到里面看完全版《望乡》。 我讲那个时代的背景,就是我们电视专题节目来说,小崔找到《电影传奇》这样一个方向,这样做一个课题,太好了,他不但是一个功德无量的事情,刚才小崔讲保留中国电影史很重要的资料,因为很多人现在去世,还有很多细节,我做中国电影研究多少年,很多细节我都不知道,(电影传奇里)这个细节非常到位,有些应该说是很多主创人员对小崔他们非常信任,所以很多不可以跟人说的事,都在这个专题片中表现出来。所以它本身不但是一个专题片,而且应该说是中国电影史上一个很重要的一个瑰宝,这个我觉得很重要的。 所以我现在为什么要刻这些盘?我想把它弄到中国电影课堂教学里面去,还有现在译制片在我的博士生中已经开始了,我已经开始带译制片的研究生,专门研究译制片,而且这个译制片实际上对中国来说,是一个特殊的影片类型,它是一个再创造,本身在艺术上很有讲究,有很多配音演员本是就是艺术大师。在这里作为研究工作者,还有中国观众,向小崔表示感谢,谢谢您。 (主持人:马也老师说说。) ——马也:我还没想好,第一过去节目看得很少,第二看了这两个节目之后,我很激动,所以我就想想我激动的原因可能有这么三四层,甚至四五层把这个说一下。 第一个我觉得我有一个发现,我觉得小崔没做《实话实说》,当初可能有什么秘密,也没公开承认,未必是病,病是病了,但是之所以不做,有另外的原因。另外的原因我刚才看的时候,因为我过去对他国产《电影传奇》看的少,我有猜测,小崔还是很有心的,还是比较鬼的,就是《电影传奇》这个节目的意义它不低于甚至不亚于《实话实说》。 我从我自己的感觉说起,先不对这个节目做更高度的概括。 作为我一个普通的观众,我看这两个节目,或者这两个电影,它激活了我,就是我自己觉得我自己已经老了,已经进入暮年,刚才我好象回到了过去,它激活了我,招回了我。 我在小的时候年轻的时候看过这个电影,而且我可能还有一点特殊身份,就是《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这部电影我走过好几个县,4年时间我是一个放映员,所有的场景农村的场景,工厂的场景,我都历历在目,招回了我自己,激活了我自己,甚至在某种意义上说,如果我今天是堕落的话,也唤醒了我自己,我想很多观众会有这种感觉。所以我觉得我很感动,也很感谢这个节目,通过这一点就肯定了这个节目的意义,这是对一个个体。 另外我今天毕竟是搞艺术研究的,或者是教学生的,我就想这个节目,这两个节目,我刚才跟郑先生说过去看的少,究竟《电影传奇》这个节目真正对艺术史,电影史的意义在何处?我想它跟原片,它不是一个增大的概念。 比如说《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你做这一期节目,使原来的东西延长增大?不是,它跟那个有关系,但是准确定位,应该是一种在已有素材和资源基础上的另一种创造,这个创造是什么性质的,需要再议。我觉得一时看不清把不准。 你说它是纪录片,你说它是真实再现,这个还未必都能把握准确,它起码,这里面有很多意义,它是一种抢救,还有是对电影史,对艺术史的一种激活的一种作用。《电影传奇》要不做这个片子,那可能《望乡》或者是《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或者包括我们的《平原游击队》很多人,他未必会去看,他没有那么多信息,他没有特别的一种分子或者一种物质。 实际我觉得这个节目的意义起码我说有很多层,其中有两层,第一对艺术史的激活,还有你抢救了一些东西,还有重塑历史,回溯,使人回溯了历史,激活了历史,使那段历史活了,使那段艺术史也活了,所以仔细研究这个节目是很有意思的。 它实际上是一种另类创造,而这类创造你要不做这个节目,让我们苦思冥想还想不出来,为什么?一部电影,拍完之后,上映之后一切结束了,演员死了,导演死了,和影片无关。因为电影演出和戏剧不一样,那是双向,这是垂直,他活着也好,死了也好,你重新做就不一样了,应该说使过去凝固的艺术又重新活过来,这个你怎么去总结?电影是一种凝固的艺术,戏剧不是,戏剧用卡西尔的话,是永远处于生疏当中,永远有待完成,电影不是,一次之后,它就是完成。 崔永元使电影这个东西变成一种过程,而且可以无穷无尽做下去,我觉得《电影传奇》这种做法,在某种意义上实际上干预了电影的过程,也改变了电影的性质,这是它的文化本性,使电影在原有的艺术本性,更加丰满,更加丰厚,使历史有重新复活的感觉。我没想好,对小崔是不是有冒犯的地方?我确实没想透。 ——郑也夫:《望乡》我坐那儿看出眼泪来了,有一层就是唤回了青春的记忆。看《望乡》的时候是我28岁,也可能是青春年代刚刚过去的事情。 看《望乡》那时候非常激动,可以说在前后几年当中我自己感受很美好的,看电影的时候唤回我当时很多很美好的记忆,看阿崎婆哭得撕心裂肺。 这个片子还告诉我很多东西,当时看这个片子虽然被这个情节,被这个演员深深地感动,但是那时候一个年轻人对电影知识有限,我不知道这里面最伟大的演员是田中绢代,我不知道,当时被栗原小卷笼罩着。刚才我看(节目中田中绢代)撕心裂肺哭的时候,合影的时候都不能出场,特别让人感动,日本有一个话剧团每年到北京演话剧,每次演我都去看,他们演技太精彩了,现在日本艺术家在世界上都是领先的。 另外从题材上说,我觉得《电影传奇》走向世界电影确实应该是往前走一步海阔天空,不是说做这个片子每一部要做世界最好的电影,不是这样,《望乡》是一部非常好的电影,有的电影不是那么好,实际做的是文化,对方的电影题材,对方的导演,对方的演员和我们中国观众这样一种碰撞,在一种特殊时刻的碰撞,这样碰撞很有趣,很多时候做的是这样的东西。 所以我觉得挖掘这个题材,是往前走一步海阔天空,我觉得这种文化碰撞,实际上发生了50、60年,60、70年,这个碰撞应该赶紧捕捉,有些快捕捉不到了。 在看这个片子时我马上在那儿想,想美国一个片子《出水芙蓉》,我看《红岩》(《列火中永生》)是我16岁,16岁时我看《红岩》,在重庆大街上,是晚上,看见霓红灯:靡靡之音,电影广告,电影院现在正在播放美国七彩巨片《出水芙蓉》!当时在红色宣传下,在我们少年心中(看到广告描述)觉得这是世界上最糜烂的电影,最色情的电影。 最后我看了这个电影大吃一惊,我说这是何等健康的电影,非常好的电影,但是在47年,48年我们将美国的影片定为魔鬼化,以及我们将美国文化,美国电影人统统魔鬼化,如果这个时候重播一下,重讲一下《出水芙蓉》,不仅《望乡》这样的电影让我们看到处理非常好,那《出水芙蓉》,上海人、重庆人看了什么样的心境?一个绝美的一个明星,基调是健康的,但是健康同时又展现人体的这种美,这是一种什么感受?当时中国大地上可是正在进行的一场最激烈的角逐,要把美帝国主义代言人打掉,多少年不能放。 改革开放时外语系人是最先看的,大家都看《出水芙蓉》大家都震惊,那种冲撞!48年到78年,然后到今天再看这种冲撞,这种时空的换位,给人的回味应该非常深长。 我觉得《出水芙蓉》要放的话,其实和《望乡》这个片子播出来,时空转换其实有异曲同工,但是肯定更强烈,你看《望乡》这个片子像这些镜头不能重放,咱们回头看今天中国世俗化到什么程度?有什么样的片子不能放?什么色情活动没有?这些东西都给人感受非常强烈的。所以我觉得做一个片子,不一定这个片子是最好的片子,而是片子的中外文化这种碰撞,这种感受,以及年岁大的一些人青春记忆,多层面的东西。 接下来我再说《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这个片子,我觉得《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这个片子里头,首先说放这样的《电影传奇》,这个思路应该说非常巧妙,人过去的记忆都是最珍贵的东西,尽管大家有共同的记忆,但是每个人也有每个人心里的状态,每个人思想都完全不一样,性情都完全不一样,但是有共同的记忆,这个记忆所有的人都非常珍惜,这样的片子肯定非常叫好,每个人回忆肯定是不一样,也可以说怎么做都非常好,这个片子这么做也做得非常好,那么做也做得非常好。 我自己特别喜欢的(做法)是,实际上要做出中国的社会味道,中国社会我们当时接受这个片子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片子未必是最好的,我就认为《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这个片子不是国际一流片,但是我觉得这个片子特别值得做。我自己心里也一直有一个疑问,觉得可做可不做,因为我说这么做也非常好,那么做也非常好。如果要是我自己看呢,我觉得应该重视另一个角度,这个角度就是和这个演员(节目中对前南斯拉夫演员的采访)看法一样:“我没觉得这是演得最好的片子,这个片子怎么那么走红,在中国?!”。因为中国文化沙漠多长时间?你看电影那以前有什么电影好看?再往前推两年没有什么好看?一个久旱逢甘霖的情况。 主持人:我非常同意郑也夫说的,把中国人的文化情感和历史记忆放进去。在日本采访有非常有趣的例子,《生死恋》,在中国当时这部电影非常风靡,夏子,我们在日本采访除了栗原小卷,其他人不愿意接受采访,说那个电影太差,太烂,我们摄制组找到了《生死恋》的副导演,后来他觉得我们从中国来不容易,应该接受采访,但他提了个要求,什么要求呢?他说:“你们有没有这个片子,让我晚上回去看一遍”。他都不记得了,但是在中国《生死恋》是特别好的电影。 那两个男主角,他演了很多好电影,他说你随便哪个都行,为什么说这个?因为我们中国人其他没有看过,就看过这个,我们编导非常巧妙,我们又采访了中国电影《庐山恋》,郭凯敏都采访过,这样放在一起看有什么大的反差。 ——郑也夫:我觉得那个演员说得非常生动(节目中),在那种情况下,走红不是作品本身的事情,有的时候可遇不可求,说不清楚的事,完全说不清楚的一种遭遇,这个作品跟这个环境,跟特定时空的遭遇不同,就是制作者都不知道,糊涂了简直。他绝对不能想见,他一个外国人,他怎么会花那么多精力理解中国70年代那个状况,他不能明白,在毛泽东那时候把文化沙漠搞到这种程度,没有任何东西可看,这个时候他们来了,这个片子太走运了,随便来个什么片子都会让中国人激动不已,绝对激动不已,所以它是这么一种,我觉得是这种味道,是非常宝贵了。 (主持人:张总说说,时代金典传媒集团的张总,其实我想给各位记者隆重介绍,我觉得他才是今天主角,他身上有无数的新闻。 ) ——张宝全:我觉得这样,今天刚才看这两部片子,确实看得也很感动,当时进来一看位置已经满了,所以我坐在那个台阶上,坐那儿一边看的时候,也体会我们以前小的时候看电影,那个时候能有台阶坐已经很不错,经常公家放电影不让我们进,经常爬在树上墙头上看,看电影带给我们很多记忆,我们今天之所以感动,它可能记录了一段我们的心路历程,也记录了一段我觉得社会文化这样一个历史。所以我觉得你在这儿看的时候,也许记录不是电影本身,也许是电影外面很多东西,这些刚才专家讲了,我不想讲太多。 第一,给小崔一点建议,电影本来是大众文化,所谓大众文化对我们的生活,对我们的生活方式影响最大,所以我觉得可能《电影传奇》最重要就是电影是怎么样影响我们生活?电影是怎么影响我们精神?电影是怎么样甚至改变我们的生活?其实今天讲电影依然是这样一种东西。所以我想在制作的时候,或者你已经觉得很满意的时候,是不是再丰富这样一些资料。 第二,我建议今后《电影传奇》一定要用高清来拍,因为数字电影时代到来了; (主持人:谢谢张总,我们请陈虻) ——陈虻:我没有讲的,不知道有意策划还是巧合,整个活动从回顾历史开始,到展望未来结束,这个很有意思。我觉得无论对未来的展望,这种憧憬让我们对未来更加有所期待,还有刚才几位老师对我们已经做过节目的肯定,表扬,我觉得这些都是对我们这些从业人员的鼓励,使我们更有信心,更有热情去投入这项工作,我在这儿谢谢各位老师。谢谢老师。 补记:在座谈会后,我们得到消息,我们采访过,才在节目里看到过的《望乡》的导演熊井启刚刚去世了。 来自:<<电影传奇>>博客 |
|
1楼#
发布于:2007-06-06 14:03
Re:[转贴]<<电影传奇>>译制片特辑座谈会
听小崔说过,《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的导演是在波黑战争是由于年岁大,没有往外逃,被活活饿死在家中,太凄惨了。。。。。。 |
|
2楼#
发布于:2007-06-06 14:13
Re:Re:[转贴]<<电影传奇>>译制片特辑座谈会
引用第1楼奥兰多于2007-6-6 14:03发表的言论: …… |
|
|
3楼#
发布于:2007-06-06 14:35
民族统一,国家和谐非常重要,要不然这些珍贵的艺术瑰宝很难得到保存和传承呀。
|
|
|
4楼#
发布于:2007-06-06 16:30
《生死恋》在日本的确很不出名,我在日本类似于淘宝的网站上也没找到任何资料。日本出dvd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我认为中国人只通过译制片还不能了解外国电影的全貌,好在现在dvd给我们提供了机会。 |
|
5楼#
发布于:2007-06-06 17:05
在国外出名的电影,国内未必会引进!希望(译制片传奇)还能继续做下去,26集远远不够!
|
|
6楼#
发布于:2007-06-06 18:52
希望《电影传奇》译制片特辑节目组,能帮我们这些老译制片迷搞清楚,现在已难以查考的七十年代北影、上译译制的阿尔巴尼亚、南斯拉夫、罗马尼亚老电影的配音人,相信节目组肯定有办法的!
|
|
|
7楼#
发布于:2007-06-06 19:01
引用第6楼阿廖沙于2007-6-6 18:52发表的言论: 南斯拉夫和罗马尼亚的片子长影译制的多.北影译制的<<沸腾的生活>>等有译制职员表. |
|
8楼#
发布于:2007-06-06 20:36
引用第7楼配音眺望者于2007-6-6 19:01发表的言论: 不好意思,我把长影给漏了!眺望者说得没错,这几家片厂七十年代的南、罗、阿、朝影片的译配人员名单,我们非常想知道!作为业内人士,配音眺望者老兄能帮着解难吗? 请老兄公布一下《沸腾的生活》等的详细译制职员表,好吗?谢谢啦! |
|
|
9楼#
发布于:2007-06-06 20:48
引用第8楼阿廖沙于2007-6-6 20:36发表的言论: 沸腾的生活 罗马尼亚 1977年 译制 译制导演:张桂兰 剧本翻译:裘祖逖 王澍 录 音:兰富康 傅英杰 配音演员:鲁非 谭天谦 朱玉荣 于绍康 霍庄 向堃 |
|
10楼#
发布于:2007-06-06 20:55
这个资料我有,我需要的是配音演员与角色一一对应的译制配音表呀。
|
|
|
11楼#
发布于:2007-06-07 13:25
引用第9楼配音眺望者于2007-6-6 20:48发表的言论:向堃?是演徐鹏飞的那位演员吗? |
|
13楼#
发布于:2007-06-07 13:43
引用第12楼奥兰多于2007-6-7 13:35发表的言论: 王澍原来是东影的翻译.演员.配音演员,就是[小兵张嘎]中的胖翻译.后来调到北京电影制片厂. 一是王澍会翻罗马尼亚电影,二是片方提供的是俄文本. 长影的著名俄语翻译家尹广文不是翻译过印度的[流浪者]吗?[流浪者]提供的就是俄文本. |
|
14楼#
发布于:2007-06-07 13:44
引用第11楼苏大米于2007-6-7 13:25发表的言论: 是他老人家. |
|
15楼#
发布于:2007-06-07 13:46
Re:Re:[转贴]<<电影传奇>>译制片特辑座谈会
引用第1楼奥兰多于2007-6-6 14:03发表的言论: 第一集就播这部片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