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音眺望者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24-08-28
  • 网站建设奖
  • 现实互动奖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阅读:4038回复:12

[转贴]永 远 的 瓦 尔 特

楼主#
更多 发布于:2007-06-16 09:10
永远的“瓦尔特”

作者:申志远

    昨天,我看了小崔做的 《电影 传奇》译制片部分地第一集“谁活着谁看见—— 《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心理很是激动不已,因为《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是一部影响了我们整个生于60年代的中国人的伟大的电影。以下是我的《外国电影回眸》的《南斯拉夫电影之——瓦尔特》。

    前南斯拉夫波斯纳电影制片出品的《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由北京电影厂1973年译制,当时由中央电视台首播,而后才在各城市电影院播出,播出时曾达到达人空巷的场面。

   《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取材于真人真事,电影放映时,新华社记者曾经发表通讯《英雄的城市英雄的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还播放过电影录音剪辑,影片故事情节紧张、惊险,堪称惊险电影的典范。1944年,入侵南斯拉夫的德军败退时,拟定了一个“劳费尔行动”计划,要把萨拉热窝油库的燃料运往维谢格拉特去,以保证供应撤退的装甲部队。为了使抵抗组织不破坏这次行动,他们让党卫军上尉康德尔冒充游击队英雄瓦尔特与游击队取得联系,结果使抵抗组织遭到破坏,不少游击队员壮烈牺牲。面对危机、真瓦尔特带领游击队与之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他查出叛徒,击毙假瓦尔特,神出鬼没,在敌人眼皮底下活动,最后炸毁了装载燃料的军列,最终使德军的“劳费尔行动”计划破产,保卫了萨拉热窝。虽然真实生活中的瓦尔特在二战时牺牲在萨拉热窝了,但该片塑造了反法西斯正义战争英雄群体当中的一员——瓦尔特的形象却是不朽的。

    1978年,我国观众心中的硬汉英雄形象不是施瓦辛格、史泰龙更不是阿兰德龙和贝尔蒙多,而是扮演瓦尔特的前南斯拉夫著名演员巴塔·日沃诺维奇,他主演过100多部影片。尤以扮演游击队员和革命者的形象最为出色,除瓦尔特外,他塑造了《桥》中的“老虎”、《苏捷斯卡战役》中的尼古拉,《黎明前到达》的柯察金等等均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因而有“传奇式的游击队员”和“南斯拉地银幕上的虎将”的光荣称号。巴塔日沃伊诺维奇几年前曾随前南斯拉夫贝尔格莱德红足球队访问过我国。《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的故事情节跌宕起伏,节奏张弛有度,折射的信息量大,其中真假瓦尔特的斗智斗勇,营救游击队交通员用死尸换走伤员,老游击队员谢德之死等情节已成为惊险电影的经典场面,影片中用长号演奏的瓦尔特进行曲雄壮激昂,在我国流传甚广,成为电台和音乐会上的保留节目。该片中真假瓦尔特搏斗时的瓦尔特拳,出流行一时,我国电影人员立刻引进在我国电影中,当时拍摄的惊险片《黑三角》、《神女峰的迷雾》等均来上一段“瓦尔特”拳,另外,钟表匠女儿中弹牺牲用了慢镜头,这也启发了我国导演,多部国产片中英雄中弹牺牲都用慢镜头表现。直到观念生厌。钟表匠牺牲一场几年前还被《新飞虎队》借鉴,用在铁道游击队王强牺牲的情节中,由此可见,1966年摄制的《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一片中对我国电影制作之影响。《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的片头片尾也相当精彩,是以萨拉热窝的党卫军上校上任和离任上来讲述瓦尔特的故事,片尾,有德国军官关虽未完成“劳费尔计划”而被撤职离任党卫军上校,谁是瓦尔特?党卫军上校意味深长地说:这座城市,就是瓦尔特。,此时,画片响起雄壮的瓦尔特进行曲,这个片尾寓意深远,该片的台词也相当精彩,像“谁活着谁就看得见”,“对你我都是最后一次”,“空气在颤抖,仿佛天空在燃烧,暴风雨来了”。充满诗意与哲理,令人回味无穷。另一部前南斯拉夫波斯纳电影制片厂拍摄北影1977年译制的故事片《桥》可称作是《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的姊妹篇,《桥》描写二战末期,德军为了确保溃退进交通线畅通,派重兵严密防守南斯拉夫某一座桥。南斯拉夫游击队派出炸桥小分队,在游击队员“老虎”的率领下,找到设计桥的工程师,他们出生入死,经过复杂艰巨的斗争,终于按预定时间,机智勇敢地将桥炸毁,使德军处于绝境。《桥》的情节比《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更紧张惊险,故事更集中,“老虎”比“瓦尔特”演得更出神入化。《桥》中的意大利爆破手及其助手在山岗上边走边唱的意大利二战时的革命歌曲《啊!朋友再见》随着电影在我国久唱不衰,至今仍在音像市场中可以找到。做为该片的主题歌的《啊!朋友再见》的歌词:“啊!朋友,再见,啊!朋友,再见,如果我在战斗中牺牲,请把我埋葬在山岗,把我埋葬在这里,他为自由而牺牲……”片中爆破手忍痛炸死自己的助手,工程师最终炸毁自己心爱的桥,“老虎”与盖世太保的情报员“猫头鹰”的斗争都极具观赏性,我国惊险片模仿《桥》的作品层出不穷,象《骑士风云》、《特别攻击队》、《东宁特遣队》等片都借鉴了《桥》的故事和主要情节,以上两部电影均由乔莱博维奇编制,哈克尔瓦瓦茨导演,作曲、指挥博阿达米奇,两部电影两个反派人物假瓦尔特和猫头鹰都演得炉火纯青,没有脸谱化,完全靠内心戏和演技创造角色,直到最后一刻,观众才恍然大悟,显示出情节的魅力和反派演员的功夫。这两部影片均由北京厂译制,瓦尔特与老虎由鲁非配音,另外,葛存壮、于蓝、雷明、侯冠群、毕鉴昌参加了译制工作。《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的认领反法西斯战士尸体的情节刚刚被新版《夜幕下的哈尔滨〉借用,是前天早晨,在索菲亚教堂拍的,只不过将钟表匠换成满洲省委领导李汉超,飞行集会被日寇开枪打死的哈尔滨市民躺在黎明时分的索菲亚教堂广场上,我一边看拍摄一边佩服《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的编剧,太牛逼了,电影问世41年后,还有中国人作记录片,还有中国人在重拍的电视剧中“借鉴‘,真是经典啊!

     我国进口的前南斯拉夫拍摄的故事片以表现二战题材的为主,深受我国电影观众的好评,在二次世界大战中,前南斯拉夫各族人民争取独立自由的不屈斗争,成为前南斯拉夫电影的永恒的主题。

我国自1956年进口前斯拉夫屈格夫电影厂拍摄.上译厂译制的儿童片《小勇士历险记》起至1991年上译厂译制贝尔格莱德阿瓦拉电影厂、萨拉勒布克罗地亚电影厂联合摄制的《炽热的爱情》止,共引进了约20多部前南斯拉夫故事片,其中最脍炙人口、家喻户晓的就是《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和《桥》。在1999年北约轰炸南联盟和我国大使馆期间,中央电视台曾连续播放这两部电影,使观众又重睹前南斯拉夫反法西斯英雄的风采。

     表现二战时南斯拉夫游击队斗争的电影还有长影1977年译制的宽银幕电影《67天》(又名《乌日策共和国》),由伊奈克斯电影公司出品,该片描写1941年,南斯拉夫共产党员搏罗建立了游击队根据地,自由解放的乌目策共和国生存了67天,他们用生命写下了一部英雄史诗。影片中出现了南斯拉夫人民的领袖铁托的银幕形象。1978年译制的《夜袭机场》,波斯纳电影厂出品,记述了柯察金带领的游击队小分队夜袭德军机场的传奇经历。1979年译制的《黎明前到达》,表现地下党员被捕入狱后越狱的事迹。1979年译制的宽银幕电影《苏捷斯卡战役》,由波斯尼亚电影厂出品,展现铁托所领导游击队在苏捷斯卡以寡敌众、以弱胜强的战斗经历,影片战争场面恢弘逼真,南政府曾派陆军空军和装甲部队实地拍摄,该片获第7届莫斯科电影节特别奖。1979年译制的《26个画面里的占领》,描二战时三个年轻人的不同生活道路,颂场了爱国主义精神,批判了叛徒的丑行,德军征服不了不屈的南斯拉夫人民,他们仅仅是盖世太保所拍摄胶卷里的“26画面的占领”。1979年译制的《南方铁路之战》是一部惊险片,描写游击队派一名化名“议员”的代表领导群众破坏为德军供应军火和给养的南方铁路的故事。上海电影译制厂1984年译制的《开往克拉列沃的列车》是由阿瓦拉电影厂摄制的,由《瓦尔特保收萨拉热窝》中地下党员“吉斯”的扮演者留萨马尔季奇主演,影片描写铁路工人特洛伐克替地下党员送秘密文件,历尽发险完成任务,他接来途中认识的姑娘安娜,一起走向开往游击区的列车,在汽笛声中,他倒在敌人的机枪下,火车在他倒下的身影中离去。1990年译制的《萨拉热窝谋杀案》表现了1914年6月18日,奥国王储法兰西斯斐迪南到波斯尼亚检阅军事演习时,在萨拉热窝被塞尔维亚爱国青年刺死。事件发生后,奥匈帝国在德国支持下,于1914年7月23日向塞尔维亚发出最后通牒,28日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这部历史片由南斯拉夫萨格勒布电影厂与捷克巴兰道夫电影厂合拍,表现二战题材的电影,早期还有长影1956年译制的《当机立断》、《他俩》,1957年译制的《跟踪》等等,反特片有上海电影译制厂1979年译制的《缩小包围圈》,历史片有上译1957年译制的《攻城计》,生活片有上译1956年译制的《旧恨如仇》,儿童片有上译1977年译制的《孩子与小提琴》,喜剧片有长影1982年译制的《临时工》由留萨马尔季奇与巴塔日沃诺维奇联袂出演,“瓦尔特”与“吉斯”的再度合作很是令人难忘,但表现比照《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可差多了。“瓦尔特”还主演了一部现代都市片《你好!出租车》(长译1986年)塑造了一位与黑社会毒贩和拐买妇女的犯罪分子进行斗争的出租车司机苏卡提到南斯拉夫的电影,不能不提到80年代中期中央电视台引进的南斯拉夫电视连续剧《在黑名单上的人》和单本剧《巧入敌后》,《在黑名单上的人》描写的铁希、普尔莱为代表的游击队员与德军的英勇斗争,这部片子在我国影响深远,该片主题音乐节奏感强,片尾上琴曲更是令人难忘,80年代,我国国家级的乐团都演奏过南斯拉夫电影电视剧主题畅想曲,将《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桥》、《在黑名单上的人》联奏,风靡一时。

     对于21世纪的中国观众来说,欣赏前南斯拉夫拍摄的二战题材电影是一段相当美好的回忆。虽然时光流逝,许许多多记忆中精彩的外国电影已经不起时间的检验,现在已很难找到当年的感觉。虽然前南斯拉夫已变成波黑,但是“瓦尔特”那钢铁的意志,无畏的精神,不朽的传奇却永远定格在记忆的胶片中。《瓦尔特保收萨拉热窝》有3个版本的连环画,中国电影和上海人民的电影剧照版,浙江人美的绘画版(这本我没有,据说是画〈地下游击队〉的老师画的),前南斯拉夫出过小人书的还有《在黑名单上的人》《南方铁路之战》(电影剧照版),《在黑名单上的人》有一个绘画版,画的不好。
不知肉味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15-10-20
1楼#
发布于:2007-06-16 16:43
“1990年译制的《萨拉热窝谋杀案》表现了1914年6月18日......”
《萨拉热窝谋杀案》里奥匈帝国皇帝是富润生配音,富润生在80年代中期就因喉病不配音了,所以这部电影应该不是1990年译制的,估计是80年代初期译制的。
“喜剧片有长影1982年译制的《临时工》由留萨马尔季奇与巴塔日沃诺维奇联袂出演,“瓦尔特”与“吉斯”的再度合作很是令人难忘,但表现比照《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可差多了。”
长影的配音很精彩,我个人角色留萨马尔季奇与巴塔日沃诺维奇在这部电影的表演也很好,可能他们这次扮演的是生活里的普通人没有游记队员那么形象高大吧。
我也觉得<桥>比《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更好看,情节更加曲折,更富于悬念,内容更丰富。“老虎”如何挑选队员,工程师和游击队员的矛盾,为保护工程师牺牲的游击队员,狡猾的双面间谍猫头鹰,游击队内部的不信任和私人恩怨,比起情节相对平铺直叙的《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更好看一些。
怀念上译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17-09-23
  • 网站建设奖
  • 原创大奖
2楼#
发布于:2007-06-16 17:05
引用第0楼配音眺望者2007-6-16 09:10发表的言论:
……《桥》的情节比《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更紧张惊险,故事更集中,.......

文章很多地方和本人的看法一致。
引用的部分,我感觉《瓦》的情节丰富饱满,充满紧张充满悬念,一环紧扣一环,且一气呵成,看了让人荡气回肠,过瘾。觉得编剧没有偷懒啊。认真地编、认真地编……《桥》的情节在充满紧张充满惊险的前提下(同一个导演),相比《瓦》就单纯点,没有《瓦》那么曲折多变,可能就是“集中”吧。
那时的天很蓝......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乌山不是云。 上译永远是我心底最爱的那片云!
译制经典
钻石会员
钻石会员
  • 最后登录2024-08-25
  • 贴图大奖
3楼#
发布于:2007-06-17 09:49
引用第2楼怀念上译2007-6-16 17:05发表的言论:

文章很多地方和本人的看法一致。
引用的部分,我感觉《瓦》的情节丰富饱满,充满紧张充满悬念,一环紧扣一环,且一气呵成,看了让人荡气回肠,过瘾。觉得编剧没有偷懒啊。认真地编、认真地编……《桥》的情节在充满紧张充满惊险的前提下(同一个导演),相比《瓦》就单纯点,没有《瓦》那么曲折多变,可能就是“集中”吧。

同为70年代拍摄的二战电影,我认为《瓦》和《桥》都非常精彩,都不失一经典之作,难比高低,各有千秋。
—— 哦!亲爱的,有句忠告,像美国人常常说的,悠着点。
wodongdong
齐天大圣
齐天大圣
  • 最后登录2012-09-22
4楼#
发布于:2007-06-17 20:13
两部电影的情节都很跌宕起伏,引人入胜。但是就台词来说,《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更经典!
zhangfan
管理员
管理员
  • 最后登录2024-09-06
  • 优秀管理员
5楼#
发布于:2007-06-17 21:42
就情节而言,《桥》更曲折。《瓦》剧一开始,谁是真瓦尔特谁是假瓦尔特一目了然,主要的几个正派反派,如谢德、苏里、冯·迪特里希、比肖夫都分得清清楚楚,真正有悬念的也就是吉斯和米尔娜。而《桥》里,猫头鹰看手相时,有几个人能看出他是游击队的“卧底”?而当猫头鹰打死德国兵救出游击队员时,又有几个人猜得到他其实是真的德国特工?还有谁是游击队内奸?穆尔吉和曼内互相指责,后来“枪毙”的又是来路不明的那个女人,结果到后面她又奇迹般地“复活”……从头到尾高潮不断,煞是精彩。
另外,通过长期以来的观察,我发现看似严肃的《桥》和《瓦》,实际蕴涵着深厚的八卦内涵,哪天有空整理出来。
谁活着,谁就看得见! http://www.mtime.com/blog/483412/
海水滔滔1
高级站友
高级站友
  • 最后登录2024-09-01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6楼#
发布于:2007-06-18 08:47
《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电影连环画最早由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其他的都是后出。
《苏捷斯卡战役》铁托由国际影星李察波顿扮演。
《黑名单上的人》电影连环画13册,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
《南防铁路之战》也有剧照版,出版社忘记了,大概是山东人民出版社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奥兰多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21-11-23
  • 贴图大奖
  • 现实互动奖
7楼#
发布于:2007-06-18 09:20
关于连环画部分大家都写错啦,《瓦》片有5个版本,中电没有出版过,《黑》剧3个版本,其中剧照版也不是戏剧出版社出的,另作者写的《瓦》片摄于66年也不对,是72年。
不过文章写得很好。
怀念上译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17-09-23
  • 网站建设奖
  • 原创大奖
8楼#
发布于:2007-06-18 09:24
偶有<瓦>和<黑名单>,回去查证一下.
那时的天很蓝......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乌山不是云。 上译永远是我心底最爱的那片云!
奥兰多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21-11-23
  • 贴图大奖
  • 现实互动奖
9楼#
发布于:2007-06-18 09:36
引用第8楼怀念上译2007-6-18 09:24发表的言论:
偶有<瓦>和<黑名单>,回去查证一下.


8个版本你都有呀?那你就数连友级别了,哈。
怀念上译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17-09-23
  • 网站建设奖
  • 原创大奖
10楼#
发布于:2007-06-18 10:26
引用第9楼奥兰多2007-6-18 09:36发表的言论:
8个版本你都有呀?那你就数连友级别了,哈。

偶只有一个版本,但没记住是哪个出版社的。偶不是连环画的爱家,但是自己喜欢的电影的连环画爱家,只要剧照版。
就这两,还是最近在古董市场上找的。《黑名单》还不是一个出版社的,是两个凑的,就这样还差一集。以前的不知是遗失了还是哪个借了未还。
那时的天很蓝......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乌山不是云。 上译永远是我心底最爱的那片云!
11楼#
发布于:2007-06-24 18:55
《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很棒呀,但是我对情节记得不是很清楚了,只是隐隐记得几个时钟的镜头,很是紧张。
相比起来,《桥》记得就比较清楚,里面很多地方还很幽默,呵呵
继续支持
黑铁会员
黑铁会员
  • 最后登录2024-09-19
  • 忠实会员
12楼#
发布于:2007-07-10 10:37
两部都是经典(对70年代的中国观众而言),现在的年轻一代无法理解我们对这些影片的迷恋和喜爱!
期待《巧入敌后》,电视台在文革后的第一部译制片。
游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