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2482回复:2
[原创]参加上译展映纪念外一篇:那些电影那些电影 ——参加上译经典展映周之电影篇 既是影展,不能不开个帖子写写电影和看电影的人。 影展筹备阶段,关于电影名单,歌剧和小珂都发了帖子征求意见,我也有参与。大家又想介绍好片子,又想把配音演员尽可能得凑齐,还要新老结合,名单加加减减,整个过程既头痛又“心痛”。没办法,毕竟视觉语言比听觉语言直接,片子不能马虎啊,先把人引来再说。最后,就是网友们看到的那份名单。 开幕式上放的《虎口脱险》,是公认的经典喜剧。不过说句找打的话,以前家里没有电脑时,我真不知道这片子。有了电脑后,父母看电影的兴致来了,这部电影的碟就是俺娘买回家来的。当时我还纳闷:这么个名字是讲啥的啊?结果碟片一放,大人孩子一块笑翻。喜欢上这个电影,慢慢想去了解那些声音。可惜配音演员的名字父母原来记得就不全,对号入座那是我上网之后的事了。 放电影之前,在开幕式上放的贺词里,苏奶奶已经介绍过这部电影,说它“别开生面”;啸尘大哥也表演了电影里的片段——“一赶三”呢,厉害啊!绝对的有备而来。观众的反应没让我们失望,有趣的桥段全用笑声捧场——编剧编得也紧凑——礼堂里笑声就没断过。 我们几个来来去去没跟着看太久,但是放映结束时,观众走得恋恋不舍是真的,有一个男孩儿大概是看高兴了,离开时吹着“鸳鸯茶”的口哨。我和小珂都听见了,相视一笑,眼里尽是欣喜。 第二场放的《尼罗河上的惨案》。事前并未做多么大张旗鼓的宣传,就前一天在公共教学楼门口架了一张素白的预告海报,小珂在预告里还加了一句:《哈利•波特》里的“麦格教授”玛吉•史密斯倾力加盟。 结果,谁也没想到来那么多人。一间公共教室大概四百来个座位(后来landman发帖时说450个),开场时居然坐了3/4还多,而且开场后还有人往里进!我们几个只能坐在教室最左边的位子上,说话都不敢大声——怕吵了人家看电影的兴致…… 要说这部电影,虽然有的地方与原著不符让人遗憾,但剧本真不错,一句接一句没有废话。例如: “我妈是好出身。” “可她的好家风没传给你。” 而且那剧中的角色哟,没一个是好惹的——至少,都有杀人动机…… 刚开始的“三角恋”倒还没太大反应。等奥特波恩太太等人悉数出场,笑料就开始了。——经历此次“公映”,我真是越加佩服这个“十三点”(苏奶奶语,我向同学介绍她时也这么说)的功力,没她不热闹。如果波洛“被迫”行吻手礼观众还只是微笑,那大卫•尼文被拽下舞池跳探戈时就是全场爆笑了。 笑料当然不止这么点儿,波洛向每个人显示他的怀疑时观众都在笑,那段著名的对话“‘你这个法国小人。’‘比利时小人,太太。’”更是必笑无疑。(波洛大叔破案之余必定也是相当爱国,整部片一直在纠正自己国籍。)我朋友叹了口气:“侦探就是这么当的?”确实,波洛大叔的破案哲学是“灰色脑细胞”,所以显得此人平平常常,尤其他在病房里垂涎人家塞蒙•道尔的“病号饭”时,那模样不像侦探更像美食家。——自然又笑倒一片人。 不过,调查得差不多了,刺激的就该来了。波洛房里有蛇,眼镜蛇,还是蜕皮期的眼镜蛇,——看它那副像得了白内障的灰蒙蒙的蓝眼睛就知道了——这个时期的眼镜蛇谁接近就咬谁,因为它什么也看不清楚,攻击性就升级了。可怜的波洛大叔还不知情,优哉游哉地弄着头发,可观众能看见啊!尤其是小MM们,抽气声、惊呼声伴随蛇的扭动不时响起。 小珂笑了:“大家看进去了!” 我也笑:“待会大卫•尼文那‘帅气的一剑’他们该作何反应呢?” 果然,惊呼加喝彩。那条蛇就这么解决了。 最刺激的大概还是奥特波恩太太的殒命,太突然了,有人差点尖叫出来。 万幸的是,波洛决定开始破案了。 说来惭愧,别人都在那凝神谛听,我和小珂两人像比赛似的在那对着口型说波洛的台词,外人看来简直不可思议——这俩干吗呢?瞧瞧,疯魔了不是? 案情分析结束,杰基和塞蒙计谋败露自杀,全场安静无声。波洛缓缓道出“太惨了”的时候,小珂说她听见了叹气声。 真真正正的惨案啊! 电影结束时,有人想我们打听下一场什么时候放。各位看官,想象一下我们的心情吧,美就一个字啊! 其实那天我一连知道了两件郁闷的事,心情正不好,这是我一天下来最开心的时候。 好了,在结束全文前,请允许我有点小小的私心,写一点自己想写的话。 我一开始是带着死党过来的(半截她有事撤了),那天我俩都有事要办,办完我说今晚有电影放,她说,那我也要看看,还想见见你的那些朋友。 大概她也好奇,什么样的人会让我转了性子,变得这么疯魔。 结果在就我俩时,她对我耳语:“真是佩服他们啊,为了理想有这么大的热情,我们都是荒废了理想,没激情的人了。”我默然。 确实,都要进入社会的年纪了,平时就告诫自己,别这样别那样。但是碰见了弟弟妹妹们,这样的警告全部无效。 原先喜欢配音时,因为这样的人就我自己,大家也没当回事。我也习惯了,爱上配音等于爱上寂寞。现在刚不寂寞了,又要离开了,造化弄人。 我本以为我会对这个校区毫无感情、无牵无挂地离开(我们这学期才搬过来),但是照毕业照时,我意识到不可能了。 我们照相的位置,抬头左转,可以看见津沽大讲堂的那幢楼。不知道是因为阳光太强,还是那些回忆,我眼里有刺痛的感觉。 回忆的力量,正在于它永远不会被抹去。 有时忍不住会想:留下的都还是学生啊,要过英语四六级,要考计算机,要有一项一项的结课考试。小珂学的是我们学校的支柱专业,学业会很辛苦,还要发展配音社,会很累的;landman、孙力还有歌剧都是男生,专业也不一样,应该会好一点…… 到底是老了,像个小老太婆一样瞎唠叨,笑。 其实,喜欢配音的年轻人应该很多的吧,不然网上哪来这么多广播剧社团呢?“80后”的特点:喜欢了,就要亲自试试。但愿在新环境我能碰见两个。 太感性的话,当面反而说不出来。就是感谢吧,感谢小珂的提议,感谢大家的合作,感谢那些电影,感谢那些岁月。弟弟妹妹们,量力而行,累了就歇歇,保重。 |
|
1楼#
发布于:2007-06-20 11:23
《尼罗河上的惨案》电影全过程追踪报道观众的反应,妙不可言!
真遗憾没有这样的机会现场去感受一下 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到新环境,会有新开始。相信自己,有爱就有希望。 |
|
|
2楼#
发布于:2007-06-21 12:54
谢谢风荷姐了!尼罗河的观影现场我也一直想写个文呢,只是才疏学浅总也写不出来,这下风荷姐这篇可真是太赞了!!
加油!!加油!!我们一起为配音加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