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志远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15-02-14
  • 原创大奖
阅读:3508回复:2

[原创]流浪汉老头王维都原是东影厂的配音演员,苏联电影《区委书记》中配过打更老头、《斯大林格勒大血战》

楼主#
更多 发布于:2007-08-15 11:47
再回首——难忘的露天电影    


  在影碟几乎泛滥到城市中的每一个家庭,当电影院门可罗雀,当2000年的新人类不再为电影所兴奋,我更加怀念童年时伴我长大的露天电影。曾经听到过一个流行歌手唱过一首忧郁的怀旧的歌曲,歌名就叫《露天电影院》,这伤感的歌声深深唤起我对童年往事的追忆。
  露天电影曾是城市夏日生活中绚丽的风景,20多年前,报纸中缝的电影介绍中,总少不了露天电影介绍,动物园、公园、体育场、每天都有露天电影放映,因为当年不象现在拥有这么多的娱乐形式,看露天电影是城里的老百姓们最时髦的娱乐方式。即使是下雨,一般也照常放映,一块大白布,缩短了我们同世界的距离,推开了一扇眺望世界的窗口。面对黑压压的人头,一般我都和同学在银幕后面观片,的确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多年以后,当我在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中,看到马小军和孩子们在银幕后面看电影的情节时,我仿佛就回到童年。那时,我们有时突然伸出手,在银幕上弄个五指山似的手影,有时探出头来,贯穿整个银幕上是个大黑脑袋,若是看战斗片,我们一高兴,扔起帽子来,便会遭到大人们的斥责。如今,我成了关注电影的职业影评人,细细想来,我的电影艺术的早期启蒙却来自露天电影院。
  很多年后,我由于热爱电影,而成为真正的电影边缘人后,我才恍然大悟,为什么谈起中外经典名片,我如数家珍,原来我是在看露天电影时在不经意间刻骨铭心的。朝鲜的《卖花姑娘》、《看不见的战线》、《原形必露》,罗马尼亚的《多瑙河之波》,前苏联的《列宁在十月》、《列宁在1918年》、《乡村女教师》,阿尔巴尼亚的《宁死不屈》、《海岸风雷》,意大利的《偷自行车的人》,30年代的国产片《一江春水向东流》、《十字街头》、《马路天使》、《我这一辈子》……在公园浓重的夜雾里,通过泛黄的胶片和轰鸣的放映机声,这些辉煌的银幕经典永远定格在我童年的记忆中。
  我一直认为《永不消逝的电波》、《渡江侦察记》、《林则徐》、《大浪淘沙》、《五朵金花》、《阿诗玛》、《冰山上的来客》是国产电影的极品,这些主旋律影片无论是在塑造人物,还是故事情节上都无愧于经典二字。 如今的大场面影片看的多啦,什么《大决战》、《红河谷》、《东归英雄传》,但罗马尼亚的《斯特凡大公》、《勇敢的米哈依》、《达吉亚人》那铿锵的刀剑拼搏,万人追杀在泥沼的壮观宏伟场面至今还难以忘怀,现在已经不会有人记得这三部电影,有关战争的影史也没有提及,但它却永远铭刻在我孩提时代的记忆中,当时,动画片对我们的影响恐怕是其他电影所比不了的,万氏兄弟拍的《大闹天空》绝对是不朽的经典之作,看看日本70年代末拍摄的《龙子太郎》还会感到离我们还有差距,但这之后,日本攀到动画世界的顶峰,而我国自《大闹天空》之后却再也没有超越的杰作产生,悲哀呀。
   我的70年代的仲夏夜,多半是在露天电影中度过的,在松花江边有个公园,70年代中期,这里拍过电影《黑三角》的外景,因此被电影迷朝圣般光顾。可是一角钱的电影票钱是我上学省下的车钱,天天去看也看不起。我在看拍《黑三角》特务接头的场面时,曾在这个公园的墙头上观摩了一个晚上,看得脖子发酸,身上还被蚊子叮了一大串大包。为了省钱,我和几个同学就每天在公园的墙头看蹭电影。多少次,烟雨蒙蒙,可我们仍倾听着王成“为了胜利,向我开炮”的呼唤而崇敬英雄,难忘啊,蚊虫叮咬,我们却为董存瑞“为了新中国,前进!”的呐喊而热血沸腾。在北方怀恋的冬夜里,听那“青天一顶星星亮,荒原一片篝火红,石油工人心向党,满怀深情望北京”的让人振奋不已的旋律,我们忘却了寒冷和贫穷。有一次,演得是卓别林的《淘金记》和渥美清的《寅次郎的故事》,同学孙岩一高兴,乐得从墙上掉下来,虽然没有摔坏身体,但却把裤裆给豁开了,可孙岩顾不得自己摔得有多疼,穿着开裆裤一直看完了《淘金记》,第二天,孙岩因划破了裤子和屁股,被他爸爸狠狠教训了一顿,挨完揍,他又学着卓别林的鸭脚步去爬墙头看蹭电影。前些时候,在中央电视台大讲评书《九义十八侠》的著名青年评书艺术家孙岩在接受凤凰卫视采访时又讲起这段往事。是啊!露天电影以直面生活,票价便宜,复映老片满足了一个穷孩子的电影梦。在露天电影中放映的一系列著名的苏联、东欧和朝鲜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影片中,我们听到了列宁、捷尔任斯基、布哈林等历史人物的声音,当时让我百思不得其解的是,所有配音演员都带有浓重的国语和轻微的山东味儿,俄国一律念成饿国,牛虻念成牛氓。但是,那些经典的台词不仅流传下来,还影响了中国几代人,像“面包会有的,一切都会有的!”、“布哈林是叛徒,快去救列宁!”、“不要拥挤,让列宁同志先走!”、“消灭法西斯,自由属于人民!”最绝的是邱岳峰,他在《宁死不屈》中配得一段盖世太保对女游击队员的台词,至今让我和我的同龄人回味无穷。大意是“窗外阳光明媚,人们过着美好的生活,可是姑娘,你要在这里守狱,你会死去……”残忍残酷于轻描淡写中,人性兽行在一种慈祥的长者的娓娓倾诉中道来。最巧合的是,在露天电影中,我是同苏联的《夏伯阳》一起观看的,当时这段情节同电影中的白俄军官边听贝多芬的《月光曲》边鞭苔勤务兵的情节有异曲同工之处。80年代末期,笔者追随长影著名导演王凤奎进京拍电影,曾聆听著名演员谢原模仿这段对白,堪称惟妙惟肖。另有一事也相当难忘,在露天电影看过《祝福》后,有同学告诉我,在哈尔滨市的南岗下坡老报刊门市部看到过“鲁四老爷”在买报纸,我一打听,是真的。我一连在那里堵了他一个星期,终于看到了“鲁四老爷”——一身中山装,比电影里的更慈祥,更亲切。我还和他聊了一会儿,“鲁四老爷”真名李景波,“文革”下放到北大荒,后在黑龙江省文化厅工作。很多年后,我在报社搞黑土地哈尔滨工作生活过的“50电影明星”评选活动,我还和“鲁四老爷”的儿子通过电话,李景波先生已去世多年,我发了一条消息,纪念“鲁四老爷”。 当年,我们这伙爱看蹭电影的孩子在报刊门市部还认识一个流浪汉老头,他叫王维都,笔名都都、嘟噜,他自称原来是东北电影制片厂电影译制厂的,与中国第一代老配音演员都是朋友和同事,后来受迫害,发配到哈尔滨。当时,我的朋友们都不相信这是真的,因那王维都老先生,不修边幅,衣衫褴褛,一幅落拓文人的范儿,都有些瞧他不起。但我听他充满磁性的后膛音,便知这不是俗人。维都先生对中外影坛的所有趣闻逸事了如执掌,而且真实性百分之百,他自称在苏联电影《区委书记》中配过打更老头、《斯大林格勒大血战》中配过俄国公使,只有我相信这是真的,因为,我看过他拿来的一本破烂发黄的电影译制工作台本《区委书记》,是繁体字从右边翻的,打更老头的台词还用笔画上了记号。以后,我到了报社,王维都老先生不但给我写过稿,还提供过很多中外电影资料。一晃儿,5、6年没有见过他了,听别人说他是因病故去了。有一段时间,电影频道连续播放苏联片,我看了《区委书记》和《斯大林格勒大血战》,有听到了久违的“都都”的声音,一看字幕“王维都”,一刹那,我想起意大利的《天堂影院》,那里哪个爱电影的人不就叫“都都”吗?唉!如果有天堂,真诚祝愿“鲁四老爷”、“都都”在天堂继续未竟的电影事业。但是,他们用真诚塑造的电影艺术形象会在银幕永生。
  后来家中有了电视,特别是《大西洋底来的人》、《加里森敢死队》、《霍元甲》、《射雕英雄传》、《上海滩》、《黑名单上的人》、《血疑》、《姿三四郎》的出现将我的视线吸引到电视机旁,还有一部国产的《敌营18年》给我的印象也挺深,我开始远离电影,直到VCD时代才再叙情缘,重新回到电影的迷人世界。时光荏苒,电影消费的黄金时代早已成为如烟往事,电影院都少有人光顾,更何 况刮风下雨另带蚊虫叮咬的露天电影呢?在观众欣赏好莱坞大片如同嗑瓜子一样容易的网络时代,重新出现在街头的露天电影已成为某些商家为变相促销积压商品而采取的手段,或成为某些官员借政府行为以达到某种目的而弄出轰动效应的策划行为。露天电影的观众也成为外地打工者免费的重要的业余精神生活。电视夺走了露天电影的观众,在都市充满诱惑的夜里,露天电影的白布是那样的苍白。而当成年的我重睹露天电影,当年的感觉也荡然无存。怅然间,想起一位哲人的名言:时间带走一切。
[http://blog.sina.com.cn/u/1401570982
http://www.sohoxiaobao.com/chinese/bbs/blog.php?id=35584

  http://woshishenzhiyuan.bokee.com/
http://tianya8842.blog.sohu.com/
http://blog.harbinnews.com/Ayuan/
你可以说我是跑龙套的,但是你不可以说我是“臭跑龙套”的!准确的说,我是一个演员!    
配音眺望者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24-08-28
  • 网站建设奖
  • 现实互动奖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1楼#
发布于:2007-08-15 21:46
李景波、王维都都是受迫害的演员。李景波在《新局长到来之前》中扮演的牛科长和《虎穴追踪》里的特务头子真好啊!
申志远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15-02-14
  • 原创大奖
2楼#
发布于:2007-08-16 11:30
哈尔滨,成了这俩人最后的归宿!!!!!!!!!!!!!!!!!!!!!!!!
你可以说我是跑龙套的,但是你不可以说我是“臭跑龙套”的!准确的说,我是一个演员!    
游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