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4381回复:14
[转贴]我是唐·吉诃德?作者:童自荣 日期:2007.08.26
我是唐·吉诃德?
童自荣 2003年11月晚报“夜光杯”上曾刊登一篇题为《看见童自荣先生》的文章,留意该版面的老读者可能对此还留有一点印象吧。那是北京作家肖复兴所作的散文。这位从未谋面的先生在文中把我比作唐·吉诃德大战风车——为了筹备一场朗诵会而四处碰壁。没有嘲讽的意思,倒是满腔的同情和声援跃然纸上。 唐·吉诃德不识时务,落伍而迂腐,满脑子的幻想。但他其实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与邪恶势力决不妥协,他为理想而不懈奋斗、视死如归的勇气和精神令人敬佩,也着实可爱。 现在,我已退休数年。习惯于劳碌的我,少不了在单位或社会上还有所“折腾”。自然以绝对不妨碍年轻人为原则,位子既已让出,就彻底地让,这是来不得半点含糊的。那么,朋友常常会好奇地询问,你最近还有什么可忙的呢?不怕各位见笑,我眼下正在酝酿着、奔波着的两件事,倒有点唐·吉诃德的味道。 一是明知上译厂辉煌早已成过去,自己也早已退休,可还在内心深处期盼着在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能再创翻译片的辉煌。这是不是唐·吉诃德在大战风车?! 另一件事是,近几个月来我和电台的同志们起劲地策划、酝酿“袁滨忠老师去世四十周年纪念”。而众所周知沪剧那种旺盛需求的大环境早在“文革”前已告结束,沪剧事业,至今未恢复元气。而我作为少年时代的沪剧“粉丝”,还在试图呼唤和振兴具有200年历史的本地沪剧,是否也是唐·吉诃德在大战风车?! 我自己也在琢磨着、思考着。 现成的例子就有高度市场经济化的日本的“声优”,至今受人尊崇并拥有极高的声望和地位。这里面应该有许多经验,可供我们挖掘、研究和借鉴。我朝思暮想,如果我们能把真正意义上的配音学校马上办起来就好了,而且这个以上译厂为主的学校应当和上戏联办。以这样的方式去发现和重建一支出色的得到社会认可的队伍,演员要极有魅力、极有特色,导演和翻译更要优秀,要懂戏。再加上发挥上海两个资深的权威——苏秀老师和曹雷老师的作用,一定会有希望的。我们不是追逐虚幻的希望,我们的希望是建立在脚踏实地的基础上的,关键是要为人民提供高质量的配音作品。只是这个事情要有点紧迫感,否则将永远失去机遇,后悔也来不及了。 振兴沪剧的那件事儿同样如此。关键在我们业内人士、尤其是领导者是否想明白了,是否下决心出人才、出好作品。我们有很好的例子可借鉴。沪剧界曾经有过一位才华出众、影响极大而在“文革”初即不幸英年早逝的沪剧表演艺术家袁滨忠老师,他就是一个极好的值得深入学习、探讨的榜样。了解了袁老师传奇、刻苦的艺术人生,你就会发现,他的事迹和经历真是很特别。现在哪一个年轻的沪剧从艺人员可拍着胸脯说,我已自成一派!可见,形成属于自己的流派难度之大,也可见袁老师艺术功力不凡,说他30岁不到就自成一派是沪剧界的一个奇迹也并不夸张。仅此一项就特别值得认真对待。而过去仅就粉碎“四人帮”之后的30年来说,我总觉得这方面是否有所忽略?是否连一个袁老师艺术人生的学术研讨会都不曾郑重地组织过呢?那么好好静下心来,学习和总结袁滨忠老师的经验,找一找我们和袁老师有多大的差距吧。如果,我们的年轻人都这样一步一步努力去做了,学习袁老师蔚成风气,树立起改革创新的雄心大志,那么,我相信,沪剧的兴旺前景也就一天一天离我们近了。 我正在做一些自己喜欢做的事,这些事令我感到激动、兴奋、充实,哪怕没有钱,也很快乐。同时,我庆幸自己对生活还未失去热情,还有梦想。而这样一个好心情,最有益于健康,不是吗?也许有些朋友会因此而又要笑我傻了,一定的。 扪心自问: 我是唐·吉诃德吗?! |
|
最新喜欢:风铃儿 |
1楼#
发布于:2007-08-27 10:26
|
|
3楼#
发布于:2007-08-27 11:37
童老师为了艺术、为了理想而不懈奋斗的精神确实很像唐·吉诃德,这一点,苏秀老师在《流金岁月》里是这样也说的。不过他绝对不是“不识时务,落伍而迂腐,满脑子的幻想”的。只是我觉得,如果童老师在心态上能够再开朗些、乐观些,或许对于他所热爱的事业以及他本人都会更好。
|
|
|
4楼#
发布于:2007-08-27 13:04
我曾到上海拜访过童老师,真正德艺双馨的艺术家.他们曾给观众带来美好的精神食粮,国家对他们积极的想法应该大力支持!
|
|
|
6楼#
发布于:2007-08-27 13:08
“我正在做一些自己喜欢做的事,这些事令我感到激动、兴奋、充实,哪怕没有钱,也很快乐。同时,我庆幸自己对生活还未失去热情,还有梦想。而这样一个好心情,最有益于健康,不是吗?也许有些朋友会因此而又要笑我傻了,一定的。”
最喜欢这段,最赞同这段,很为他这样的心态高兴 其实,就积极意义上说,世界需要唐·吉诃德精神,正如世界也需要阿Q精神 |
|
|
7楼#
发布于:2007-08-27 13:17
童老师提出借鉴日本“声优”的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看出童老师是认真思考过目前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译制片与配音的。
令人感动! |
|
|
8楼#
发布于:2007-08-27 13:23
童老师,在我们影迷心里,您永远是我们最尊敬的王子殿下!如果我有100万,我一定支持您实现您的各种理想和愿望。我有100万吗?没有!所以,我只能默默地祝福您一切安好了!希望我在8月16日书展上送给您的那个礼物,您能喜欢哦!
|
|
|
9楼#
发布于:2007-08-27 15:57
影视作品任何时候都需要高质量的配音,没有高质量的配音等于无声电影,期盼80年代配音电影的重现!
|
|
10楼#
发布于:2007-08-28 00:04
引用第0楼pipboy于2007-8-27 10:20发表的言论: 真的是件紧迫的事情想想尚华走的那个消息,太突然了。。。。所以阿。。。 呼吁~~~~~~~~~ |
|
|
12楼#
发布于:2007-08-28 18:02
配音专业应该并到戏剧学校或者播音学院里!而且要实办,不要花架子。招收的也应该是有实力有兴趣的人(据说“黑皮”是配音专业出身,现在名气也出来了,却没看他配什么戏,为配音做什么宣传,非常遗憾)。另外,理论体系的形成正好加紧促成对配音大师们经验的总结。我觉得办校办班真是个很好的主意。
童老师是万人迷,哪知道他自己是沪剧的迷。明星自有自己崇拜的明星,真有趣!童老师为配音倾注了一生的心血,也该为自己的爱好“沪剧”费点心思了 |
|
|
13楼#
发布于:2007-08-28 18:26
“……我正在做一些自己喜欢做的事,这些事令我感到激动、兴奋、充实,哪怕没有钱,也很快乐。同时,我庆幸自己对生活还未失去热情,还有梦想。而这样一个好心情,最有益于健康,不是吗?……”
童老师能这样想很让人高兴!他心情好,大家也会很开心! |
|
14楼#
发布于:2007-08-28 19:41
引用第12楼小昭于2007-8-28 18:02发表的言论: “黑皮”的经历很丰富,读配音班不过是他人生中一朵小浪花,当然,估计对他台词本领是有帮助的 办校办班这个一直在提,不过总结北电配音班的经验教训,可能输送人才过剩……北京似乎并不缺配音演员,而是竞争激烈 上海这边倒是应该再搞起来,这几年外围新人里一直甚少让人耳朵一亮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