惹残烟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06-07-06
阅读:2064回复:0

[精品转贴][转帖]杀泣(砂器)——网易by bluepis

楼主#
更多 发布于:2005-03-29 20:26
茫茫海边,沙滩上躺着一截枯木,上面放着几个用沙砾糅合成的形状——砂器,那形状,也说不清像什么,恍惚着,倒有些像人类的心脏。一个孩子,小心翼翼的塑造着他的梦想,把那虚散的细沙,一点一点糅合成自己心目中的形状。然而,风雨袭来,那砂器便裂开了,心也裂开了,细沙从伤痕中滑落,血一样。
人的心是如此脆弱,塑造它的代价,便是承受它的幻灭。
已经记不清第一次看日本影片《砂器》是什么时候了,很长一段时间里,影片中的情节和人物都如碎影般模糊不清,脑海里闪回的影象,只有漫漫海边那如同寓言般的画面。我想,那破碎的沙砾,已经穿透我的身体,埋在我灵魂的最深处。
后来,大概是初中时候吧,一次偶然的翻箱倒柜,发现一本很旧的电影故事选集,随手一翻,赫然便有《砂器》。重温之下,模糊的记忆渐渐清晰起来,而那宿命之沙,亦随着本浦秀夫的命运,刺出早已尘封于我心底的疼痛。
昭和四十六年(1971年),六月二十四日,东京国营铁路蒲田调车场内发生一起凶杀案,凶手的做案手法十分残忍,将被害者的脸部砸烂,以至死者的身份无法确认。经过调查得知,被害人遇害前一晚曾到过凶案现场附近的一个小酒吧,和他一起的,是一个年轻男子。据酒吧里的女招待讲,被害人讲话有东北口音,且他们在谈话过程中提及“龟田”。凶手极有可能就是那个和被害人一起去酒吧又一起离开的年轻人,东北口音,龟田...隐约的线索使案情错综复杂起来。
凶手是谁?他对被害人怀着极大的仇恨吗?为什么要以如此残忍的手法杀死被害人?他们之间,有着怎样不为人知的关系呢?
电影《砂器》,是以悬疑和推理为主,事先并不告诉你凶手是谁,让你随着案情的发展,自己也仿佛置身案件中,根据线索推理和求证。影片分两条线索展开,以警官今西和吉村的调查为主线,作曲家和贺英良的反应为辅。随着调查的深入,真相渐渐浮出水面,一个背负着残酷命运,拼命要挣脱却无力挣脱的人,从远方的过去,走进视线。
20年前,一对身患麻风病的父子,本浦千代吉和本浦秀夫。为了生存流浪异乡。受尽世间磨难困苦世人冷漠欺凌。天堂在哪?地狱在哪?都一样。从一开始,一切都注定了。秀夫的心,就在这冰冷的路途中渐渐僵硬。结一个厚厚的茧,保护自己,拒绝世界。
遇见三木谦一。是一段悲剧的终结,亦是另一段悲剧的开始,而这终结和开始,不过是整场悲剧里的一个波折。三木是仁慈的好心人,他悉心照料这对苦命父子,认秀夫为自己的养子。噩梦似乎结束,温暖只是表象。还是会在校园被同学欺辱,还是会在深夜里惊醒,浑身冰冷。秀夫的心,已经满是创伤,终于在寒冷夜晚选择离开,他不想背负这样的命运,他想要有所改变。
改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那需要很大的决心和勇气。而秀夫的改变,需要的,是对自己彻底的遗忘,在自己的心里将自己谋杀。因为,他的改变,是要选择做另外一个人。
另外一个人,就是后来的和贺英良。真正的和贺,一家三口在大轰炸中丧生。于秀夫而言,这便是天赐的良机。改变命运的良机。
在心底将自己谋杀的本浦秀夫,以为会由此开始另一个命运。他的来自于苦难的坚强,来自于伤痕的残忍,还有与生俱来的天分,使他青云直上,成为音乐界的宠儿,成为作曲家——和贺英良。
可是,命运真的由此改变了吗?一切的心机,一切的努力,不过是在堆砌一个注定破碎的砂器。幻梦迟早幻灭。
三木终于由偶然的契机得知秀夫下落,来到东京找他。对和贺而言,三木的来,便是那挣也挣不开,甩也甩不掉的命运。他拼命想要忘记,甚至以为自己已经忘记,却都是自欺欺人。怕失去现在的生活声望金钱地位。怕回到过去的困苦流浪冰冷疼痛。恨自己的无力摆脱的命运。恨眼前的这个人——三木谦一。
当手中的石头第一下砸落的时候,那记忆里海边的砂器轰然破碎,巨大的声音震耳欲隆,那一瞬间,和贺觉得自己又回到过去了,回到那个站在海边,看着被风雨摧毁的砂器,泪流满面的秀夫。
而此时的和贺,不,是秀夫,已经没有泪水,因为心底已经没有湿润之处。干涸冰冷,所以残忍脆弱。他一下一下的砸着。一下一下。伴随着积攒了20年的怨恨和悲伤。一下一下。将自己亲手制造的砂器,将自己的如砂器般裂开的心。砸成粉碎。
此片被松本清张认为是由自己的小说改编的电影里最成功的一部。这部由野村芳太郎执导的电影,其编剧阵容十分强大。一位是日本影坛“庶民大师”山田洋次,一位是黑泽明御用编剧桥本忍。两个都是说故事的高手,合力之下,使得影片的结构和节奏都恰倒好处。而野村的镜头语言,亦有其独特之处。尤其是影片中多次出现镜头突然拉远的画面。即以人物为视觉中心,位置保持不变,然后镜头突然拉远。镜头拉远倒并不希奇,电影中经常出现的,通过构图的改变来实现某种表达,尤其常见的是在镜头的拉远过程中,新的元素入画,由此画面的意旨发生转变。比如在北野武的《菊次郎的夏天》里的一幕。傻忽忽的正太和一对青年情侣在草地上玩耍,坐在一旁的北野执着的学习着抛橘子的把戏。镜头缓慢拉远,音乐响起,人物变小,草地变大,然后草坪边上的四个大字入画——禁止入内。这四个字带给我的,除了会心一笑外,更多的,是一种感悟——幸福和快乐,往往是无视规则的存在的,或者说,他们天生就是对立的。若不是最后那四个字,绝不会产生如此奇妙的化学反应。但常见的镜头拉远,都是缓慢的,而不是突然。电影中出现的,是快速的镜头拉远,一种突如其来的转变。镜头拉远之前,画面中的人物恰如其分的存在于环境中,说着该说的话,做着该做的事,走着该走的路,没有任何不妥之处,而镜头突然拉远后,人物瞬间渺小起来,那些平常的行为动作,那些痛苦与悲伤,追寻与挣扎,在大的环境里,细小到几乎看不见。
画面里的某个位置,光影之外的我们看的无比清楚,可是光影之中的他们,却一辈子也看不见。就在这样的迷宫里迷失,以为自己找不到原先的位置,其实自己位置根本就没有发生过改变。遗憾的是,这一点自己永远不会知道。而看着光影里渺小无力的他们的我们,又在谁注视着的光影里迷失呢?
2004年,TBS推出《砂之器》剧集,由龙居由佳里担任编剧,中居正广,渡边谦,松雪泰子主演。龙居由佳里02年的作品《不需要爱情的夏天》曾获第34回日剧学院赏最佳编剧。而这部电视剧版的《砂之器》对她来说,仍是巨大的挑战。因为74年的电影版〈砂器〉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那时的两位编剧在日本影坛都堪称殿堂级的人物。而松本清张的原著小说在日本家喻户晓。然而就在这样的压力下,龙居由佳里成功的将〈砂之器〉改编为电视剧本,在保持原作故事框架的基础上,作了大胆的改动。与电影〈砂器〉主要的不同是:一.以和贺英良的视角及心理变化为主线。二.增加了成濑麻美这个与和贺英良有着重要关系的角色。三.对本浦秀夫童年的残酷经历进行了大幅度改写。这应该是〈砂之器〉电视剧版与电影版最大的不同。因为本浦秀夫的悲惨命运,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反映出人性冰冷黑暗之处。而本浦秀夫童年的经历,正是和贺英良最终毁灭的根本原因。在这里,龙居由佳里讲了另外一个原因,一个发生在过去的故事,一个更为冰冷黑暗,更为发人深省的故事。
这部〈砂之器〉的剧集制作十分精良,不论对白,场景,音乐,表演…都是好到无话可说,只有沉溺悲伤。虽然很喜欢电影版的〈砂器〉,而且因岁月的沉淀,心里有着一份感情的积累。但看过日剧《砂之器》后,不得不说,此剧比之电影版,不论从哪一个方面,都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电影〈砂器〉,重在悬疑和推理,人物的塑造相对较弱。尤其是和贺英良这个性格复杂的人,本来应该是会很出彩的,但在影片中没有着力表现,流于平面,甚至都不能算是绝对意义上的主角,倒是两位警探的敏感机智坚韧不懈,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当然,作为电影,篇幅有限,也是原因之一。在电视剧中,和贺英良这个人物是作为第一重点来表现的,所以这部剧中只有一个主角,就是中居正广。
中居的表演非常出色,大概比木村拓哉演的所有角色加起来还要出色。木村演的日剧虽多,获奖也多,但大都是在演他自己,也正因为如此,所以才会有很高的收视率,FANS多嘛,也正因为高收视率,所以才能获一堆奖。而中居正广,在第一集里,当他的眼神里露出慌张而残忍的杀意时,当三木谦一的血飞溅到他的脸上时,就证明了一件事,他在演的那个人,不是中居正广,而是和贺英良。
中居在〈砂之器〉里很少流泪,这不是因为哭戏少,而是一种对角色的理解,心已经干涸的人,怎么会有泪水呢?所以当和贺英良为了完成绝曲〈宿命〉而回到龟嵩,跪倒在当年和父亲分手的车站边,回忆往昔,有哭的声音,却没有泪水,心底的巨大悲伤,没有通过泪水释出,而是在一声嘶喊中迸发。在他的背后,警探今西修一郎静静的站在那里,注视着这个自己一直在追查的凶手,眼里竟不自觉的噙满泪水。
饰演今西的渡边谦,演技精湛内敛,一点也不抢戏,却处处有戏。由开始对凶犯的痛恨和对破案的渴望,一点点转变为对和贺英良的同情和对破案的矛盾,他演来不留痕迹。而人物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细节和个人习惯,他的表现亦恰到好处。他粗细有致的表演,成功的塑造了一位有个性的警探,同时又适当衬出了中居正广的演绎。做绿叶做到这样,才是真正的高手。
凭〈砂之器〉中的精彩表演,中居正广和渡边谦分别获04年第40回日剧学院赏最佳男主角和最佳男配角。
松雪泰子饰演的成濑麻美,对和贺英良来说,是这个世界上唯一能够和他心意相通的人,也是他释放自己的唯一出口。他们都背负着痛苦的命运。都有着悲伤的眼神。都喜欢看海。他们的相爱,不是因为共同的快乐,而是因为共同的疼痛。因为相爱,所以面对警方的询问,事先并未通过气的他们,居然撒出同一个谎言。他们唯一的不同是,面对命运的态度。成濑选择背负自己的命运,做原本的自己。而和贺选择丢弃自己的命运,做另一个人。龙居由佳里设定的这个角色还是很成功的,她的存在使得和贺英良的心里多了一丝柔情,或者说,是爱情。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此剧的配乐——千住明。毕业于东京艺术大学作曲科的千住明,其毕业作品〈EDEN〉被学校购买,成为该校自创校以来第八个被学校买下作品的学生。涉足日剧配乐后,几乎成为野岛伸司的御用配乐。野岛的很多成名作品,高校教师,未成年,圣者之行进,世纪末之诗,美人,蛋糕上的草莓…皆由他操刀配乐。他在《砂之器》中的配乐,获第40回日剧学院赏最佳配乐。电影《砂器》的配乐当年也取得巨大的成功,堪野三崎创作的协奏曲赢得了很高的评价。所以千住明后来谈到自己创作这首《宿命》时,也有很大的压力。年过不惑的他,在74年前作的基础上,融入自己对宿命的理解,创作出新的钢琴协奏曲——宿命。这首曲子很好的烘托出全剧悲伤的情绪,同时亦表现出和贺英良所背负的悲惨命运。在剧中,和贺英良创作这首《宿命》的过程,正是自己无力挣托命运而回到本浦秀夫身份的过程。
片尾,和贺英良领衔演奏的交响乐与今西修一郎的案情陈述,共同勾勒出一个人的宿命。一个孩子,随他的父亲,蹒跚在海边的沙滩上,是朝阳还是夕阳,将一片金色洒在他们身上的。他们的身影因此而模糊起来,渐渐消失在远方。只有那破碎的砂器,还静留在海边的枯木上。
海的声音,呜呜的,听起来很悲伤,好象哭泣一样。但哭的多了,也就成了冷漠。对海而言,这不过是细小的一幕残酷,终究会被他洗刷至无。梦造梦幻梦碎梦,沙塑沙心沙散沙。一切的一切,都会过去。留下的,只是那平静如死亡的沙,一遍又一遍,如宿命的轮回般,被时光的海浪冲洗着。
遥遥晚空 点点星光 息息相关 不要忘了 我来这儿 就是为了要让你再得到应有的欢乐
游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