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贴子最后由弋舟在 2004/03/28 02:50pm 第 1 次编辑]
吴鹤沪——上海挺亮的一个“灯泡” 上海的电影迷经常在新片发布会、首映式上看到有一位慈眉善目的老兄,手持话筒,向台下狂喊尖叫的一个个胖乎乎的“追星族”小妹妹们从容地介绍“华仔”、“伟仔”、“嘉玲”、“栢芝”、“千嬅”;他——就是上海电影联合院线市场总监吴鹤沪先生。 原先永乐公司内部刊物《永乐通讯》上登过一篇文章《咱们的退伍兵》,专门介绍他严谨而祥和的工作作风。笔者也多次聆听他幽默风趣的每月例会“教诲”。当每次新片试映结束,安福路或永福路的电影大厅灯光渐亮,吴兄总是带着他那“招牌微笑”走上舞台坐在话筒前,发布一个个“内部消息”。有几次当聚光灯开启时,他自嘲地对台下老熟人般说道:“太亮了吧?”然后大家一阵轻笑。在“每月票房”、“同比”、“新片动态”的铺陈之间,吴兄常插上几则趣闻。如有一次,他去机场接香港明星,回来路上,捎带了几位追星族小妹,随即进行“市场调查”,问起她们父母,一位说她父亲是驾驶空军战机的;吴兄接茬说:“你爸开飞机,我呢是打飞机的。”从闲谈中了解现代青年们喜欢什么样的影片,对他市场决策业务起辅助、参考作用。 昨天我从刚购得的延期出版的《上海电视》2004年2月月末刊上,看到一篇“资深媒体人”-黄飞珏的文章《影响中国电影市场的“三个光头”》,觉得很有趣,引发了前一时期因翻不到《永乐通讯》那篇《咱们的退伍兵》而搁置的写作兴趣,特摘引如下—— 中国没有好的电影节目主持人,好的电影记者越来越少,但是北京、上海、广州的三个光头却是中国电影市场的骄傲。 这三个光头分别是上海吴鹤沪、北京高军、广州赵军。都是当地电影发行公司的头头,都早年谢顶,都生于50年代初,都是港台、内地艺人“买账”的角色,都是各地电影记者熟悉而必须讨好的人,都是每个月可以挣几千稿费的特约专栏人,都是比所有主持人都专业的电影活动主持人。 吴鹤沪有一个有钱的夫人,所以领导总是很放心地将涉及大数目资金的谈判委托他去做,而且在绝大部分情况下,吴鹤沪不好女色。于是,从某种意义上而言,他属于目前社会上凤毛麟角的好干部。如果非要讨好吴鹤沪,那么只有一个办法:塞给他一只话筒。吴鹤沪酷爱主持电影活动,曾经有一个对头恶毒地形容他:如果抢了他的话筒,就像掘了他的祖坟一样。 其实吴鹤沪的普通话并不标准,但是他的专业知识、控制活动现场的能力以及与大牌艺人的关系,是任何一个现役主持人所无法相提并论的。不过,虽然如此,他几乎没有靠这项本事挣到什么出场费,谁都知道他家里有钱,也知道他内心的想法:只要一只话筒就够了。 吴鹤沪原来是国内最大的电影发行公司——永乐电影公司的副经理,在与上海另一家发行公司的市场角斗中充当了主将的角色,但是当东方公司最终吃掉永乐成立联合院线的时候,他成为唯一被留用的永乐高层,缘由大家都明白:这样的好干部实在难找。 对于上海的电影记者而言,一个吴鹤沪等于大半个电影条线,因为他是几乎上海所有电影首映式的组织者、管理人兼主持人,他的一句话可以决定你是否有专访,以及专访的时间有多长。对于片商而言,他对于电影档期的重要发言权也是一笔离有形资产很近的无形资产。对于明星而言,他们在上海的一举一动都必须服从他的指挥,或者被他目睹,所以绝对不能得罪。概言之,这是一座无法逾越的电影市场大山。 (转载到此,后面的高军、赵军介绍恕篇幅有限而略去) “电灯泡”是人们给谢顶者的善意昵称,上海俚语中有比喻自己当“陪客”陪同好朋友赴约会、最终情人相悦、自己悻悻独归的意思。而黄飞珏文章中似乎化用了这个“潜台词”——陪着耀眼的明星,自己也“沾光”。而这“三个光头”/“电灯泡”本身也是“亮点”,懂行的人并不会忽略他们;唯有追星族美眉们会在挥舞荧光棒的余暇瞥上他们一眼,其实他们才是真正的“大腕”! [ 题图原发表于《申江影视》2004年第2期 ] [ 特此鸣谢《上海电视2004•2月月末刊(总714期)》] :em11: |
|
|
1楼#
发布于:2004-03-28 19:28
[原创+转载] 吴鹤沪——上海电影“电灯泡”
呵呵 就这老头么让mermaid和死党们 消费钱钱时 还有滋有味 |
|
2楼#
发布于:2004-03-28 21:08
[原创+转载] 吴鹤沪——上海电影“电灯泡”
“电灯泡”?老套啦,我当年管那位和吴先生“情况相同”的语文老师叫“光明顶”哈哈…… |
|
|
4楼#
发布于:2004-03-28 21:21
[原创+转载] 吴鹤沪——上海电影“电灯泡”
也叫四周都是铁丝网,中间一个溜冰场。 |
|
|
5楼#
发布于:2004-03-28 21:43
[原创+转载] 吴鹤沪——上海电影“电灯泡”
那篇我也看到了,里面说了高军一个小段子,说有记者要发言,高军转头顺口对工作人员说:“给丫一话筒。” |
|
|
6楼#
发布于:2004-03-29 15:07
[原创+转载] 吴鹤沪——上海电影“电灯泡”
[这个贴子最后由法兰在 2004/03/28 04:05pm 第 1 次编辑][引用]:“电灯泡”?老套啦,“光明顶”哈哈…… =================================================== 房兄看来跟他挺熟,杂志里插图就是三个电灯泡; 穆站时时忘不了“中央”,就像“抬头望见北斗星”; 赛人大概还没从耶路撒冷回来,眼前总有铁丝网晃悠; 法兰,《月末刊》发售到北京了? (昨天把《永乐通讯》打成“院线”了,已改过来了) |
|
|
7楼#
发布于:2004-03-29 15:24
[原创+转载] 吴鹤沪——上海电影“电灯泡”
您说的是他? |
|
|
8楼#
发布于:2004-03-29 16:29
[原创+转载] 吴鹤沪——上海电影“电灯泡”
八旗的灯泡不够亮,俺来盏“高效·节能”的!鸣谢八旗兄原图加灵感,吴兄与日争辉! |
|
|
9楼#
发布于:2004-03-29 18:02
[原创+转载] 吴鹤沪——上海电影“电灯泡”
[这个贴子最后由八旗在 2004/03/28 08:59pm 第 3 次编辑]弋兄,我来张夸张D! |
|
|
10楼#
发布于:2004-03-29 18:02
[原创+转载] 吴鹤沪——上海电影“电灯泡”
还有呢! |
|
|
11楼#
发布于:2004-03-29 18:40
[原创+转载] 吴鹤沪——上海电影“电灯泡”
八旗:你嘀厉害!我嘀吓坏吓坏嘀,光线太足嘀,眼睛花了花了嘀!你嘀自己嘀“佛头削破”嘀干活,“自动级别”嘀-调整,我嘀开路开路西玛斯! |
|
|
12楼#
发布于:2004-04-09 14:26
[原创+转载] 吴鹤沪——上海电影“电灯泡”
2004总第三期《申江影视》终于出刊了。这次随书夹送《魔幻厨房》、《花好月圆》DVD碟片,前一张俺早有了,后一张只是因讲“含香”有体臭,不想购进罢了。这次又从署名 甘鹏 的文章《与黎明贴身·并不可歌可泣的〈大城小事〉》里寻到吴“大亮点”的信息—— 文章小标题写道:黎明的“另一种态度” 对FANS热情而体贴,对媒体谦和而提防。 黎明在众人背后还有另外一面。最后一场观众见面会的候场时间,他主动与上海联和院线市场总监吴鹤沪攀谈,谈电影、谈市场……这一刻他不是偶像黎明,纯粹是个拿2000万做赌的电影商人。末了还要拉上王菲与吴先生亲昵地合照。一切又是另外一种态度、另外一种角色。未必是他真正喜欢和愿意的,但他做得很到位。 他有自己的野心。 斯文里有种力量,亲切里有种怀疑,黎明予人的感觉始终有些玄虚。 仿佛他有个隐秘的世界,从来没人真正走近。 [鸣谢《申江影视》编辑部] |
|
|
13楼#
发布于:2004-04-10 08:18
[原创+转载] 吴鹤沪——上海电影“电灯泡”
本来先想回复阿银的,往第一页一翻,法兰把原杂志上“三个灯泡”插图删去了,看来那两个“光明顶”提抗议了吧?倒也说一声呐。上海的吴先生是经得住大家插科打诨的,从他的“招牌笑容”俺感觉得到,因此想把他介绍给全国的影友。前几天上海东视《娱乐在线》的“三朵花”之一杨蕾在香港金像奖现场采访,镜头里就扫到吴鹤沪先生几秒钟,看来他又在接洽什么“新卖点”影片了。 阿银还是别说“半费”这话头罢,你还是谁说过什么“二大爷”的,俺不想贪那个便宜……俺的头发不说“垂肩”,也已遮耳了;——省钱购新碟么!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