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ulan
  • 最后登录
阅读:1907回复:1

[精品转贴]与好莱坞不一样的电影(转自网易我思故我在)

楼主#
更多 发布于:2001-09-12 12:57
与好莱坞不一样的电影
 
 
网易报道 刘宏

  我们这一代人最早看到的外国电影大约都是朝鲜电影,当时觉得朝鲜
姑娘是世界上长得最好看的。后来,外国电影扩大到国际社会主义阵营,
才发现姑娘还有这么不同的长法。我记得上中学时,一边要考大学,一边
要看内部电影,似乎是看一部少一部,我们有的人还拿小本记着,比赛看
谁看的多,看电影成了一种资本,那时无例外大部分看的都是美国电影,
其中自然是好莱坞的居多,很言情,与中国当时的文化气氛反差很大,那
电影故事似乎讲给女孩就会让她们感动一阵子。
  今年8月4号,是个星期天,下午,我打开电视,通常我很少看电视里
的电影,新闻系的教育使我反感不真实的东西,但是,那天下午很多频道
的节目都太没有意思了,于是我看到了央视的电影台,正在播法国电影
《爱情游戏》,说实话,字幕还没有出来时,我就知道这不是美国电影。
  我发现这是一个规律,那些不像美国电影的必然是欧洲电影。我们中
间的很多人已经习惯于好莱坞电影了,所以,看到不是好莱坞生产的电影
都会有点不适应。好莱坞给我们建立了一种标准,一种批量文化生产的标
准,它最适合的就是商品经济时代。对于习惯看美国电影的人来说,欧洲
电影就是另类。
  首先,欧洲电影比较情绪化,个性突出,节奏不像好莱坞那么快,结
构也比较脸色,故事性不太强,有一种悠然自得的味道。用商业生产的观
点看,这些都是不利因素。
  其次,更加重要的是,欧洲人和美国人的文化理念不大相同,艺术概
念也有比较大的差异。欧洲人看重艺术标准,而好莱坞似乎更注重研究标
准艺术,也就是能够适合全人类的口味,结果就如同是麦当劳快餐,全世
界同一标准,严格说来,它甚至都不能算是美国的,因为生产者是美国,
但是接受者是世界性的。所以,如果人们把麦当劳当做美国饮食文化的代
表,那多少有点贬低美国饮食水平了。事实上,这就如同是跨国公司,它
无所谓国籍和地域,因为它恰恰要淡化这种地方色彩,以便于它更方便地
进入到世界上的任何地方。这里用得上一句文学术语,没有技巧就是最好
的技巧。
  过去,我们熟悉中国文学史上的山药蛋派的名言,越是民族的,越是
地方的,就越是世界的。而现在美国好莱坞和麦当劳的经营方式好像与这
格言正相反,至少变成了越是世界的,就越是地方的。
  对于许多中国留学生来说,似乎没有去美国就不算留学。因为美国代
表了一种标准,一种生活方式,一种西洋梦。
  有一个例子比较能够说明问题,当中国花有限的宝贵资金去购买西方
影视作品时,通常购买的是美国大片和《浮华世家》这样的长篇电视剧,
这当然不仅仅反映了影视作品的质量,实际上它也折射出文化的差别。套
用一句俄罗斯著名作家托尔斯泰的小说《安娜·卡列尼娜》的开场名言,
幸福的家庭总是很相似的,而不幸的家庭则各有不同。用这话来解释美国
电影,尤其是《达拉斯王朝》这样的豪华电视剧,就是富人的生活总是很
类似的,也正因为如此,它可以比较容易地跨越国界和文化的鸿沟,被许
多人所向往和接受。
  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像中国的市民电视剧《渴望》和英国的
《Eastender》却很难离开它的地域背景,《渴望》可以在东南亚拥有一定
的观众,但是,在欧美很难被理解。这有点像日本电视剧《阿信》在亚洲
的情况。同样,中国人也很少会想到去引进英国的《东伦敦人》这样的市
井连续剧,因为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生活背景差别很大,在理解上就会
有困难。
  美国影视片对欧洲的冲击有点类似香港电视连续剧在中国内地的影响,
都有点像零度文化,同样是零度文化,王朔还有点积极性,因为他要反抗
一些东西。在这个意义上,他是中国特色的文化解构主义,也可以说是一
种后现代主义。我们通常习惯于说香港是文化沙漠,但是,正是这块文化
沙漠向北推移,使内地也开始沙漠化。
  刘宏转自新青年电影论坛
 
limbo
  • 最后登录
1楼#
发布于:2003-08-01 17:16
叶清先生是个很有意思的人呢^^
***** 版主模式 *****
该贴子是管理员从<a href=forums.cgi?forum=2>配音艺术论坛</a>转移过来的!
游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