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泉工作室是一家圈内知名的国语配音公司,操着一口纯正国语的香港电影配音人徐敏、张艺、谭王鸿开车接我们到观塘工业区他们所在的后期制作公司里。我们在这里看到了走廊两边挂着数百张香港电影的海报,还有两座金像奖和两座金马奖奖杯,也看到了几年来香港电影的不完全史。
1990年代初,香港电影非常蓬勃,他们一年可以给100多部电影配音,1993、1994年甚至达到300部,从早上9点工作到晚上3点,每天最少完成4组工作。那两年,卫视台的全是他们给配的音。有些人羡慕清泉只要说说话就能赚钱了,徐敏苦笑:“让他试试我们的辛苦吧。我们一天要工作16个小时甚至更多,别人睡觉的时候我们在工作,别人在工作的时候我们还在工作;加上我们多年的专业素质,我们的收入多是应该的!”这让我想起大卫·波德威尔在《香港电影的秘密》一书中反复提及:香港电影不比好莱坞有大把的时间和金钱打底,香港电影工业讲求的是在最短的时间用最少的金钱尽量制造效果。在这种压力之下,对电影不热爱的人是无法坚持下去的。在香港电影不景气的时候,徐敏等3人就是不愿看到电影配音开始有粗制滥造的状况出现,才于1997年成立了这个清泉工作室,取“浊水中的清泉”之意。每接一部片子,他们就会外约一些配音员组成一个小组。“在香港,像我们一样对电影执着的还有很多。”张艺感慨道。 确实,香港电影的超级制作在好莱坞只能算得上是B级制作,但呈现出的效果却绝对自成一格。难怪邵逸夫不无骄傲地说:“我们有自己的一套,跟好莱坞不一样,但却不比好莱坞差。”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香港电影不仅在本港地区受欢迎,在台湾和东南亚地区卖埠成绩都极佳。香港的国语配音之重要,因为香港所有的电影都要配成国语主打海外市场。而近些年来,香港电影不景气,有些不打算卖埠的低成本电影就懒得去配国语,而有一些则是先卖出去片花才急急忙忙找人配音。而且,港府列出了受疫症打击最严重的四个行业,其中之一就是娱乐业。这种时候,内地已成为香港电影的主要市场之一。 现在,清泉最大的愿望就是在大陆把配音事业发扬光大。“但是大陆的盗版还是太厉害了。”张艺说,“《少年足球》在大陆至今没有通过审查,但是差不多大家都看过了吧?有的盗版配音是盗我们的配音版,还有些是内地一些盗版商随便找人配的。”这始终是电影人的一个梦魇。而且,进入内地的香港电影虽然不受电影配额的限制,审查却是免不了的,配音版也受影响:“香港电影本来就是俚俗的,可是我们连‘TMD’都不能说。”不得已,清泉工作室把有些电影的配音作了两个版本,一是原汁原味的东南亚版,一是大陆的洁本。 清泉除了电影之外,他们还给游戏《射雕英雄传》配音,给来到中国的《探索》频道配音,也给电视剧集配音。徐敏是《特务迷城》里成龙的配音,但他最得意的是,香港在内地的广告绝大部分都是他配音,有些时段连续都是他的广告配音,徐敏解释说:“配音不应该听出是同一把声音。配音员就应该百变,能配各种角色才值钱。”有人开始模仿他了,甚至还有人打出了“广州徐敏”的招牌来混饭吃了。 20年前,还在念高二的徐敏刚来到香港,在流水线上做电子表的工作,那时,连工人都叫他“大陆仔”,但是,现在,香港人知道他来自大陆,都嚷“什么时候教我国语?”“懂国语找工作会容易得多,所以我一口流利的国语会被人羡慕。”清泉不得不承认,即使香港经济恢复了,香港电影也很难再上巅峰,香港电影的国语配音是一项夕阳产业,因为许多配音的合同都移交给了内地。 但看得到的是,非典过后,香港亦有心重新扶植香港电影,而市民亦对港片投入了新的热情。例如,5月22日,电影《22世纪杀人网络2:决战未来》上映首日票房收入200万港元;同一天,以香港电影史及著名影星为卖点的星光大道宣布于6月动工兴建;21日,香港特区工商及科技局发言人表示,有9家香港公司参加正在法国举行的戛纳电影节。香港政府在今年年初也拨款五千万元成立了电影贷款保证基金。 从公司的休息室往细雨蒙蒙的窗外看过,大型货柜车正在飞驰穿梭,远处的吊车也正在起起降降。在雨中,这个城市有点忧郁,但毕竟,这是一个自由而充满机会的城市。采访的当天下午,清泉就要飞去上海出差,而回来,还有一部香港重量级的大片《千机变》在等着他们配音。 看完这篇文章,我对香港配音的现状又有了更深的 了解。看到“香港电影的国语配音是一项夕阳产业, 因为许多配音的合同都移交给了内地”我不由得对 香港电影的将来而担心,香港电影的水准本来就不 怎么样,再把配音工作交给国内那些草台班子,香 港电影真是没法看了。 |
|
1楼#
发布于:2003-08-11 17:22
香港电影的国语配音是一项夕阳产业
请大家转载文章的时候注上出处和原作者!!!这篇出自<新周刊>,是“城市:特别香港”中的一段。作者:李思坤、侯虹斌、黄煜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