惹残烟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06-07-06
阅读:2034回复:16

[精品原创]隔绝——听《新基督山伯爵》有感

楼主#
更多 发布于:2003-11-10 01:16
[这个贴子最后由recanyan在 2003/11/09 10:21am 第 1 次编辑]

——“你有没有让观众的血液和角色一起沸腾起来?”
童自荣引用毕克的一句话: “你的血液有没有和角色一起沸腾起来?”
其实,配音演员所要做的,不仅仅是和角色共同沸腾共同燃烧。最重要的一点,是要能够让观众的血液同角色一起沸腾起来。
上译配音演员追求的,一直就是角色个性的突现。配音演员将角色演绎到呼之欲出,使观众伸手即可触及的程度。角色,甚至凌驾于影片之上。即使是本身故事性艺术性并不强的影片,到了上译配音演员口里,亦有化腐朽为神奇之效果。比如《虎口脱险》。去掉上译的配音,这部片子也只是一部闹剧而已。
突出角色个性,细腻到角色一喜一悲一颦一笑都能牵动观众心弦,使观者不由自主地“代入”角色,真正和角色共融。这是上译一贯追求的风格,亦是辽艺的配音路线。配音演员的表现,决不受制于影片。
“京派”则大为不同,配音演员仿佛被影片本身所禁锢,完全靠影片的故事性带动观众。一旦影片本身不能吸引人,观众也就陷入昏昏欲睡的状态。
听这部《新基督山伯爵》的时候,我本想好好领略一下“京派”的配音艺术。可竟然导致自己重温昔日无数次硬逼着自己看完高鹗的续,却每一次都半途而废的“旧梦”。
不否认,影片本身没有原著来的精彩。但,其主线仍是那个波澜起伏的复仇故事,如果配音能够为其添彩的话,也绝对是一部拿得出手的佳作。
但是,配音演员好象在自说自话,角色的情绪波动不能带动观众的思绪。观众只是在看一部片子,只是在看剧情,仅此而已。影片的感染力和观众的体验力不相交融,完全隔绝。
比如梅尔塞苔丝说“我想死你了。”这话,如果让刘广宁来说,全世界所有的男孩都会心跳加速,回头看看这幸运的小子是谁?嫉妒者有之,羡慕者有之,遗憾者有之,祝福者有之……可换了这位女主角,路过的小伙子连头都不回看都不看就漫不经心地走过了——她爱谁,管我什么事?我女朋友跟我说这话不是比她更动听吗?
“现在我回来了。”唐泰斯这话如果让施融来说,让杨成纯来说,那这幸福的女孩将得到一个温暖的怀抱,一个温馨的港湾。可是这位男主角,我倒要问一句:这平平常常的淡淡喜悦能体现久别重逢后的滋味吗?
“别担心,我会回来的。”被抓的时候,唐泰斯这样说。杨成纯、施融、童自荣说这话时会怎样?有安慰、有即使自己心乱如麻也要给对方的镇定,有冲破千难万险满身是伤也要返回所爱的人身边的决心勇气和保证。可这位配音演员说出来的话太多的慌乱和不确定,只能搅得亲人越加的担心,不知道唐泰斯能有什么坚韧的毅力跟黑云压城的“宿命”抗争。
检察官维尔福的声音太失重,没有威严,没有逼人寒气,轻轻飘飘无关痛痒地念着台词,好象这件事情跟他毫无瓜葛。该紧张的时候不紧张,该凌厉的时候不凌厉,该慌乱的时候不慌乱,老天,这原该出彩的台词到他嘴里就什么味道都没有了。
“京派”缺的是什么?就是“神韵”。配音演员的音色个个出色,可就是不能打动观众。因为他们没有把角色的个性完全展现出来,没有完全掌握运用丰富的声音变化表情达意的精髓。
遥遥晚空 点点星光 息息相关 不要忘了 我来这儿 就是为了要让你再得到应有的欢乐
frui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14-10-25
  • 原创大奖
1楼#
发布于:2003-11-10 12:18
隔绝——听《新基督山伯爵》有感
说得很好。同意。
椅子是电脑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x-ray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16-01-01
  • 网站建设奖
  • 特约记者
2楼#
发布于:2003-11-10 13:05
隔绝——听《新基督山伯爵》有感
   最好不要通过一部或仅仅几部影片来评判北京配音,而且北京的配音演员很多,水平有时也相差很远,另外别忘了,现在给配音演员研究人物的时间几乎是没有的,时代不同了,如果你不拿同一种客观条件去衡量,那么你的分析就毫无意义。
   让你一个月写篇作文和只用一天写,效果能一样吗?
   所以,没有可比性。
   最后,建议你看看《阿甘正传》、《拯救大兵瑞恩》……北京用三天配完的,我不认为会比老上译的水平差。
   楼主的文采和对上译的分析能力着实令在下佩服,但是如果想涉及辽艺或北京还有欠宏观上的把握和客观的思考。
[color=blue][size=5] [font= 楷体_gb2312] [b] 这世界上所有的悲伤与痛苦,都完全来自希望自己幸福­ 这世界上所有的喜悦与快乐,都完全来自希望别人幸福 [/b] [/font][/size] [/color]
惹残烟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06-07-06
3楼#
发布于:2003-11-10 13:24
隔绝——听《新基督山伯爵》有感
x说的有理。仅从豆芽这里下了几部北京这边配音的片子,甚至连配音演员都没有搞清楚,可能这篇匆匆而成的贴子写得有些武断吧。
因为最近坛子里到处都是童自荣热,我不想再跟着凑热闹,意欲另寻一些话题。也想听听各位对“京派”的分析。
遥遥晚空 点点星光 息息相关 不要忘了 我来这儿 就是为了要让你再得到应有的欢乐
FangZheNan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08-09-19
4楼#
发布于:2003-11-10 13:24
隔绝——听《新基督山伯爵》有感
  引进方迫于商业市场的巨大压力往往是依靠前一部剧集的收益来作为下一部剧集的引进资金,便“别无选择”地压缩译配制作机构的时间和资金,配音导演和演员们也只好在“令人窒息”的环境中斧凿不堪地“扼杀”所有演绎角色的活力。
  辩证的看,特定的历史环境造就特定的历史事物,我们当然不能违背逻辑地将译制片的质量和影响力保持在上译版《基督山伯爵》播出当天的水平,因为用一个夸张的质量标准来总结出一个夸张的“罪恶”结论不过是时空四相、缺乏信心、顾影自怜的表现而已。但无论怎样,血肉丰满的内在表现力终究是配音的艺术生命,如果它必须用商业来包装的话,也希望能多留出一些空间用来满足心灵所渴望的纯净气息。
  我个人对北京的配音演员没有任何偏见,但是我对某些配音制作单位那是深恶痛绝,是他们让许多很好的配音演员无法发挥真实的水平,只能草草了事的充当“声音道具”或是“同声传译”。
[img]http://images.blogcn.com/2007/2/12/6/issalee,20070212112724.jpg[/img]
惹残烟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06-07-06
5楼#
发布于:2003-11-10 13:37
隔绝——听《新基督山伯爵》有感
房兄说的有理。
就这部基督山来说,老实说,我听的部分不超过十五分钟就弃之而去。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这些配音演员本身并不是一无是处,表达的感情已经有了那么一点味道,如果如果,再加入一重感情色彩,加入一重“人气儿”,那绝对比现在这样出彩。只差一步,就可以达到另一境界。希望这些配音演员及早跨出这一步。
遥遥晚空 点点星光 息息相关 不要忘了 我来这儿 就是为了要让你再得到应有的欢乐
zhangfan
管理员
管理员
  • 最后登录2024-09-06
  • 优秀管理员
6楼#
发布于:2003-11-10 15:46
隔绝——听《新基督山伯爵》有感
[这个贴子最后由zhangfan在 2003/11/09 04:53pm 第 1 次编辑]

谈谈我的看法。
首先,《新基督山伯爵》不是“京派”配音的最高水平,而上译版《基督山伯爵》集中了孙道临、邱岳峰、毕克、李梓、童自荣这样一个吓得死人的豪华阵容,不能通过这两个版本的配音比较,来比较“京派”和“海派”的高下优劣。
其实,我想如果《新基督山伯爵》的配音演员愿意,那么在配音中“再加入一重感情色彩,加入一重‘人气儿’”(recanyan语)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当然能不能做得和大师一样好是另一回事)。所以,北京版和上译版《基督山伯爵》的区别,更大程度上应该反映出一种风格的区别。“京派”实际代表了时下流行的一种配音风格(甚至如今的上译也接受了这种风格),那就是淡化特色,配音演员就是一座桥,帮助大家准确无误地到达彼岸(了解原片),这座桥可以是毫不起眼的,但一定坚固实用,方向正确。而老上译的行动指南是陈叙一提出的“还原原片”,从理论上说似乎和时下“京派”的风格追求完全吻合,然而细究起来可以发现,这条原则实际上并没有被严格遵守。因为如果把“还原原片”作为目标,那么译制片最好也只能达到原片的水平,可实际上老上译的配音使很多本来很平庸的作品成为了经典,比如英国版《简·爱》,因为融入了更多的配音演员个人的东西。可见,老上译实际遵守的准则并不是“还原原片”,而是“超越原片”。还以桥做比喻,老上译追求不仅仅桥能帮你过河,而且你到了彼岸回头一看,啊,这是多美的一座桥呀。陈叙一显然也看出了这一点,但“超越原片”没办法作为一个口号提出来,因为从理论上来说,即使对于本来平庸的电影,通过配音“还原原片”肯定还是平庸,但不需要配音演员担责任,而“超越原片”难度太大,一旦失败就比平庸的原片还差,配音演员就是众矢之的。所以,当上译的水平随着邱岳峰自杀、陈老头退休、杨成纯、施融出国、毕克生病、于鼎、杨文元去世而一步步滑落时,上译也没有能力扛住“超越原片”的大旗了,只得老老实实地和“京派”一起走“还原原片”的路子了。
上译现在也说“淡化特色”,丁建华接受《电影故事》采访时说过,原来邱岳峰、童自荣等人的声音很有特点,固然有助于形成个性,但有时太有特色的声音也不利于观众欣赏影片。也许现在上译真是这么想的,但也有可能是新一代演员可以做到声音比毕克、童自荣还有特点,但艺术功底的差距使他们无法做到像前辈那样“听第一句,这是邱岳峰;再听第二句、第三句,这就是电影中的角色”的境界,上译只好放弃特色,人人都成为大光板。当然出彩更困难,可也不容易犯错误。创造经典是谈不上了,只求少挨几句骂,平平安安完成任务吧,如果非拿艺术大师呕心沥血之作来要求,那是太苛刻了。
谁活着,谁就看得见! http://www.mtime.com/blog/483412/
green
游客
游客
7楼#
发布于:2003-11-10 16:46
隔绝——听《新基督山伯爵》有感
张帆啊张帆,看你的文笔怎么都想不起来你还这么年轻,出于嫉妒,也不乐意想起来。:)
呵呵。
mulan
  • 最后登录
8楼#
发布于:2003-11-10 17:09
隔绝——听《新基督山伯爵》有感
——别忘了,现在给配音演员研究人物的时间几乎是没有的,时代不同了,如果你不拿同一种客观条件去衡量,那么你的分析就毫无意义。
  让你一个月写篇作文和只用一天写,效果能一样吗?
  ……
  最后,建议你看看《阿甘正传》、《拯救大兵瑞恩》……北京用三天配完的,我不认为会比老上译的水平差。
  恩,这是问题的关键。但是也不尽然。李梓最近回忆,文革中配内参片,一个月配了6部半,速度也够惊人的。而李梓说,一般来说,认真配一部片子是用一个星期。也不是什么很惊人的纪录吧。( http://www.peiyin.net/ReadNews.asp?NewsID=651 )
  我觉得这些可能和演员的艺术修养和实践经验也有关。一个训练有素且自律严格的好演员,可能确实三天就能把握一部译制片了。但是新手就不是这样。有没有好的导演发掘你的艺术潜力,启发你的灵感,效果又会大相径庭。
green
游客
游客
9楼#
发布于:2003-11-10 17:17
隔绝——听《新基督山伯爵》有感
也说两句。
完全的忠实原作是不可能做到的,我甚至觉得,这是一个无聊的目标。
不管翻译也好,配音也好,只能承载语言媒体的一项或者数项功能,而不是全部功能。因为语言背后是整个文化,人家引用一个希腊神话,没别的办法,你可以直译过来,但是中国读者或者观众心里就是没那个感觉,不是那么回事,就像西方人喷饭的有的笑话东方人觉得莫名其妙一样,不是不懂那件事,就是不懂这有什么可乐。所以,完全的忠实是mission impossible, 马三立老爷子说话了:“外国有爆肚吗?”(参阅《学外语》)
  所以,好的翻译和配音,传神在似与不似之间,如外交酒会上名媛的衣香鬓影,顾盼惊鸿,可不是撅着屁股亦步亦趋的胖翻译官。
  老上译的演员都有特色,但是没有程式;尚华配的指挥家和小扒手都一耳朵可以听出是尚华,但是,没人会觉着“劲儿”雷同;而今的配音(主要是央视),没有特色,却有僵死的程式,你听他们说话,分不出谁是谁来,但是觉得银幕上所有的人都是亲戚,说话方法都差不多,单另个儿也没什么,放在一起,别提多别扭了。
酋长
齐天大圣
齐天大圣
  • 最后登录2021-09-17
10楼#
发布于:2003-11-10 17:44
隔绝——听《新基督山伯爵》有感
下面引用由zhangfan2003/11/09 04:46pm 发表的内容:
也许现在上译真是这么想的,但也有可能是新一代演员可以做到声音比毕克、童自荣还有特点,但艺术功底的差距使他们无法做到像前辈那样“听第一句,这是邱岳峰;再听第二句、第三句,这就是电影中的角色”的境界,上译只好放弃特色,人人都成为大光板。当然出彩更困难,可也不容易犯错误。创造经典是谈不上了,只求少挨几句骂,平平安安完成任务吧,如果非拿艺术大师呕心沥血之作来要求,那是太苛刻了。  

平平安安完成任务的结果,就是逐步走向衰落........对个人如此,对企业也如此.......
很喜欢上译厂。
11楼#
发布于:2003-11-10 17:57
隔绝——听《新基督山伯爵》有感
记得宝洁公司的一个老总说过,如果一名新员工在进他们公司三个月后,没有在工作上犯过任何错误他就会被开除……因为没有犯错就意味着他没有收获!
惹残烟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06-07-06
12楼#
发布于:2003-11-10 18:19
隔绝——听《新基督山伯爵》有感
喂喂,我没有把上译版和央视版作比呀,上译那版我根本就没看过。
我只是就这部片子本身而论,许多台词如果再加以精雕细琢,更为出彩。
遥遥晚空 点点星光 息息相关 不要忘了 我来这儿 就是为了要让你再得到应有的欢乐
酋长
齐天大圣
齐天大圣
  • 最后登录2021-09-17
13楼#
发布于:2003-11-10 20:17
隔绝——听《新基督山伯爵》有感
我真搞不明白,“有关部门”急急忙忙给我们端上那么多垃圾干什么?这才是吃力不讨好!
很喜欢上译厂。
green
游客
游客
14楼#
发布于:2003-11-10 23:17
隔绝——听《新基督山伯爵》有感
说垃圾也过分了,不过真是别重配的好。
没意思。演员也觉得委屈。
林曦
游客
游客
15楼#
发布于:2003-11-11 08:48
隔绝——听《新基督山伯爵》有感
“三天”赶出来的东西,似乎就可以放低标准了。
不知道这个放低的标准是什么。
我发现了一个特别好玩的事儿,凡是京配那帮人配的上译、长影旧作,往往能体现得较为像回事儿,但是如果没有了参照,或者说“原件”、范本,这帮大腕们的表现往往是走两个极端,不是特别放,特别滥,就是特别收特别端着。
例子是:
《阳光下的罪恶》、《卡桑德拉大桥》、《春香传》、《神笛少侠洪吉童》、《新蝴蝶梦》、《看得见风景的屋子》
反面的就是楼主说的这部,当然还有好多,更多。
其实现在的上译水平也大不如前,《新蝴蝶梦》他们配的和京配的就差不多水平,只不过范儿还在。这点“范儿”没有几年的积淀是别人赶不上的。
小艾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06-08-11
16楼#
发布于:2003-11-11 09:20
隔绝——听《新基督山伯爵》有感
可是这所谓重配的影片确是法国电视二台在98年的新拍的一部电视剧啊!与上译厂的那部电影一点关系也没有。
极端的人最可怜!!!
游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