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桥
  • 最后登录
阅读:1669回复:16

[精品原创]上译第十期配音班日记(2003/03/01—09/13)

楼主#
更多 发布于:2003-08-31 01:59
[这个贴子最后由巴桥在 2003/08/31 02:12am 第 1 次编辑]

********* 上译第十期配音班日记 ——小序——   :em27:
                2003/08/30  巴桥
    我接触配音,纯属偶然。从未对电影有过深爱,对配音的了解也几乎是零。直到最近一年以来,安排了一次企业宣传片的配音,翻译校对过几个电影和舞台剧本以后,才开始把“配音”跟工作联系了起来。
    2003年2月初,我用“配音”在网上检索,进了中国配音网。当时看到海上过客询问上译配音培训班的帖子和FRANK的回帖,突然动了心。就在开学前的一天,赶到永嘉路387号报了名,成了上译第十期配音班的学员。
这里是我陆续整理的配音班课堂笔记,也许可以为一些朋友提供一点参考。
笔记很零乱,难免诸多疏漏。欢迎配音班的同学一起补充。
巴桥
  • 最后登录
1楼#
发布于:2003-08-31 10:01
上译第十期配音班日记(2003/03/01—09/13)
[这个贴子最后由巴桥在 2003/08/31 02:15am 第 1 次编辑]

********* 上译第十期配音班讲义日程 *********
讲义课程(原定2003/03/01-07/19,约80个学时,学费RMB1050)
00.03/01/13:30-14:20        开学典礼
01.03/01/14:30-17:00 朱  川 《普通话语音基础》
02.03/08/13:00-17:00 朱  川 《朗诵与朗读训练》
03.03/15/13:00-17:00 朱  川 《演讲与口才艺术》
04.03/22/13:00-17:00 温  健 《语言的基本功训练》
05.03/29/13:00-17:00 温  健 《语言的基本功训练》
06.04/05/13:00-17:00 王建新 《语言表演》
07.04/12/13:00-17:00 孙渝烽 《译制片概论》
08.04/19/13:00-17:00 丁建华 《朗诵课》
*** SARS停课 ***
09.07/06/13:00-17:00 孙渝烽 《怎样当一名配音演员》
10.07/13/13:00-17:00 李  梓 《观〈巴黎圣母院〉—如何用语言塑造人物形象》
11.07/20/13:00-17:00 雷国芬 《广播剧的表演艺术》
12.07/27/13:00-17:00 李  梓 《配音实践》
13.08/03/13:00-17:00 王建新 《配音实践》
14.08/10/13:00-17:00 乔 榛 《怎样对口型》
15.08/17/13:00-17:00 丁建华 《配音实践》
16.08/24/13:00-17:00 丁建华 乔 榛 《谈谈配音的经验与体会》
17.08/24/13:00-17:00 程玉珠 《配音实践》
18.08/31/13:00-17:00 丁建华 《总复习》
19.09/07/13:00-17:00         考  试
20.09/13/13:00-17:00(?)   结业典礼
巴桥
  • 最后登录
2楼#
发布于:2003-08-31 10:03
上译第十期配音班日记(2003/03/01—09/13)
[这个贴子最后由巴桥在 2003/08/31 02:13am 第 1 次编辑]

********* 上译第十期配音班日记(00)——开学典礼   :em27:
                2003/03/01  巴桥
    2003年3月1日13:30 上译厂办公楼1F
    丁建华老师主持开学典礼。听她讲话的声音,完全不像配音电影里的,但特别活泼,有力量。随后介绍了出席的老师:王建新,温健,乔榛,朱川,李梓,程玉珠。
    王建新老师比较内敛,说要跟大家共同学习。据介绍她上课最多,还时常旁听其他老师的讲课以资备。温老先生有一句话让人振奋:苦练一年语言基本功,必定旧貌换新颜!
    乔榛老师似乎是匆忙中赶来的,眼神略带闪烁。隔着一张桌子看过去,圆脸,浓密的黑发,一身灰色中山装,声音特沉稳,简短有力。(后来从网上帖子得知,乔老师在去年就因为化疗而掉发)
    朱川教授来自华东师大,将担任普通话语音基础课。据说在她五十年代在复旦大学念书时曾经报考过学校的话剧团,因为发音不准被导演拒绝了。李梓老太太说起话来可一点不显老,尤其说到在60岁时还给《英俊少年》做童声配音时,直让人神往。程先生是山东人,据说上面有二个哥哥,父母在生他前特想要女孩,给取了“玉珠”,也许应了父母的期盼,性格里多一分女性的细心和文静。
巴桥
  • 最后登录
3楼#
发布于:2003-08-31 10:07
上译第十期配音班日记(2003/03/01—09/13)
[这个贴子最后由巴桥在 2003/08/31 02:11am 第 1 次编辑]

********** 上译配音班日记(07)——译制片概论(孙渝烽) :em27:
               2003/04/13  巴桥
一、外国影片的魅力
    先由学员讨论“判断影片优劣的标准”和“喜欢外国影片的原因”,总结出“好的影片需要思想性和艺术性的高度统一”,以及优秀外国影片的几个特点:
    1.剧情引人入胜,语言精炼幽默并富于哲理。
    2.导演手法新颖大胆,题材丰富,信息量大。如斯皮尔博格,从《侏罗纪公园》、到《辛德勒名单》、《拯救大兵瑞恩》等等,可谓上天入地,无所不导。
    3.资金雄厚,及时引进高科技手段,场面宏伟。如《侏罗纪公园》小恐龙咬人的特技镜头,据说运用了十多台电脑同时设计,估计这样一个镜头要花费二、三十万美金。
    4.演员表演精到、细腻、自然,极为敬业。如《苔丝姑娘》女主角出演前曾经到农村体验生活三个月。罗博特·朱迪次在演《风月悄佳人》前到红灯区观察妓女的生活和神情、姿态。
    5.音乐精美,紧扣主题。如《简爱》的配乐。
二、一部译制片的诞生过程
    复对、谈戏、排戏、实录、鉴定、补戏和混合录音。
    译制片是“在语言和声音上对原片的再创作”,译制的原则是“还原原片的风格、人物形象、?”
    1.看片。看原片十分重要,第一次的感受非常强烈,可以调动演员的创作激情。
    2.翻译。优秀的译制片翻译应具备的几点要素:(1)外语基础好。(2)中文底子厚。(3)懂戏。要能把握片子的风格、脉络、人物关系。(4)适应口型的需要。比如原片只有6个口型变化,就只能有6个口型的译文。(5)适应电影“一次就过无法重复”的特点,做到语言简洁流畅、自然清晰(决不能拗口)。
    3.初对。即由翻译、导演、口型员共同参与,推敲配音脚本,是最枯燥、最辛苦而又最重要的环节。
    剧本初译稿往往偏于书面化,也无法兼顾口型。比如 “Come”用一个字“来”就可以翻译,但考虑口型就必须译成2个音节的“来啊/来啦/你来/过来···”。还有大家在看日剧时普遍觉得拖沓,是因为日语常常使用敬语,音节很多,汉语译文要对口型就要多凑字。比如“遊びに来てください=请来玩吧 = 请您一定要来我家玩啊”、“おやすみなさい=晚安 = 请您现在休息吧”。
    另外,初译稿还容易在细节上出毛病。比如(我)在导演日本影片〈沙器〉时,有一段说某个人像“火柴和水龙头”(直译),经询问和揣摩才知道是形容该人“煽风点火、兴风作浪”。
    (我)还在导演〈野鹅敢死队〉时,剧中雇佣兵的语言都特别粗俗,当时特地请了外语学院的张宝珠(?)老师协助翻译,张老师从小生活在美国,熟悉美国的街头俚语。有一句军士长骂卫生员老头(同性恋,于鼎配音)的话又俗又脏,连张老师当场都没能明确解释出来。当晚又跟张老师沟通,了解到是骂同性恋的,第二天再斟酌处理成了“你要再不起来,我就把你的屁眼封了”。这不片子在1985年到北京领奖时,受到同行的好评。
    导演澳大利亚〈驯马手奥格兰特?〉时,有句俚语的意思是“不要重复别人走过的路”,当时处理成“别人嚼过的馍不香”。影片公映后,河南一位高中生来信问“外国有馍吗?”,才发现要是处理成“别人嚼过的面包不香”就好了。
    上译老厂长陈叙一对剧本的要求更是精益求精。大家都知道〈简爱〉中最后简爱的一段经典台词,记得当年在初对时还有过一个小插曲。当天,老厂长对原来的译文不满意,意外的在下午3点半就提前放工(平常都要弄到很晚)。第二天一早到厂里,厂长说“昨晚洗脚特别不舒服,洗了半天才发现还没脱袜子呢”。就是段没脱袜子洗脚的工夫,凝结出了我们现在听到的一段经典。
     4.排戏(导演定演员班子,讲戏)。演员班子搭好了,一部片子就成了百分之七十。反之,要没搭好演员班子,整个片子全砸。可是,导演在组班子时常常捉襟见肘。比如在〈野鹅敢死队〉中有7个粗犷型的雇佣兵在夜间的对白,必须用不同的音色来配才行,好不容易找到于鼎、乔榛、盖文源、施融、杨晓等7位,获得良好的效果。而在导演日本〈新干线大爆炸〉时,片中有124个角色说话!当时我们加上导演和2个外围演员才23个,很多人都要分饰几个角色。
    给演员说戏和演员加深对角色的理解也非常重要。记得在导〈望乡〉时,其中记者与阿崎婆拥抱痛哭的一段预定要借用原片的声音,这就要求配音与原片吻合。在演员(赵慎之=阿崎婆,丁建华=记者)的细心揣摩下,衔接非常自然。
    (未完,待续)
巴桥
  • 最后登录
4楼#
发布于:2003-08-31 10:08
上译第十期配音班日记(2003/03/01—09/13)
[这个贴子最后由巴桥在 2003/08/31 02:14am 第 1 次编辑]

********* 上译第十期配音班日记(14)——怎样对口型(乔榛)   :em27:
                2003/08/11  吴刚
    昨天照例是配音班的实践课。 我提前20 分钟到了“ 上海电影译制厂”(虹桥路) 。 因为已经上了几个月的课, 熟了, 在办公室里与译制厂的一位老师聊起天来。 这时, 听得身后传来浑厚的男中音。。。一口标准的上海话。 回头一看, 一个熟悉的身影和面容-- 乔榛!虽然早知道今天会见到乔榛老师, 但此时仍心中不由激动起来。 乔老师提前到了,只见他身着深红色T恤,风度翩翩,儒雅, 和大家在电视里见到的一样, 只是更年轻, 健康。 浓密而乌黑的头发, 依然如前。 我和乔老师打了招呼, 坐定,便开始了一段对话。。。  
    乔榛老师放下手里端着的那种大玻璃茶杯, 很休闲地掏出了香烟,还递给我一支。我当时很吃惊, 连忙伸手接烟,忍不住问了一句:“ 乔老师, 您也抽烟?”(大家当然知道我为什么发问) 他淡然一笑,没有回答。看着乔老师精神矍铄的样子, 我由衷地高兴。我接着说:“乔老师,配音网上的朋友们托我代问您好”, 他示意感谢大家的关心。 并饶有兴趣地询问了配音网的情况。我说: “配音网是广大配音艺术爱好者的精神家园,网友们在这一块园地里,抒发着对配音艺术的眷恋, 热爱之情;憧憬着配音艺术辉煌再现的不远的未来; 回忆着老一代艺术家的艺术造诣, 人格魅力; 叹息着眼下中国影视译制行业的种种尴尬现象等等。”乔老师略有所思,然后有些解嘲的说:“目前这门艺术在众多的艺术门类中属于“第三世界”,不过我们仍然有信心。特别是了解到你们的网站,尤其是我们的配音班能够长期受到广大学员的支持,我们深受感动。”乔老师问我做什么工作,我做了回答, 并进一步解释我参加学习班的原因, 第一我是看着,听着经典译制片长大的,自然对这门艺术有着强烈的感情, 其次,我是这门艺术的受益者, 记得几年前, 在北京的一次关于某产品的市场问题国际研讨会上,作为某公司代表发言,我那多年被熏陶的略带译制片语言特点(笑)的“标准普通话”为我赢得了自信,树立了较好的市场形象。 最后, 也是最重要的, 那就是“怀有梦想”。 他听后哈哈笑了起来:“我们祖国的语言丰富而美丽。我从小对语言艺术有着强烈浓厚的兴趣。”我说:“上译的作品应该说已形成独特而优秀的风格,目前充斥市场的各类其他译制片无法相提并论”。 听了我带有偏见的说法, 乔老师解释道,上译厂主要是多年来坚持运用一套独创的工作程序,无非是严谨一些。其他译制片也不乏好作品。我说, “现在有些译制片演员进入不了角色, 听起来总是与影片角色有距离, 而且总好像有无法逾越的障碍。”他说, “其实也不神秘, 主要是演员要真正融入角色中。同时又是再创作的过程,如何用自己的语言来再现角色的情感,塑造人物”。当我说道广大爱好者对您们的热爱决非是一般追星族的狂热, 而是对艺术家们人格魅力的崇敬时, 乔榛老师显得平和与谦逊, 当然他也理解我们对其他老艺术家们的敬仰之情。
不知不觉上课的时间到了。。。
    教室其实是译制厂的会议室,为了教学, 布置得像个录音棚。 两边立着两个话筒,中间是大屏幕电视。
    乔榛老师亲自给大家发讲义, 材料,热情招呼着每位进来的同学。由于发现同学们有未到的, 乔老师说“再等等吧”并主动与先来的同学攀谈起来。他说的其中一个小故事至今仍让影译人倍受鼓舞。80 年代中期,当时的上海市长江泽民同志视察了永嘉路的上译厂, 曾表示自己就是个上译的影迷, 看到艺术家们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辛勤的工作, 而且创造了如此辉煌的精神财富,非常感动。以后, 江总书记到了北京工作后仍时常惦记着上译厂和上译人, 有时还亲自打电话到厂里或给乔榛询问,有时还打听有没有出新作品,还说在工作之余,每天有一件重要的事必不可少, 那就是, 听听他们的作品陶冶自己。
到底是导演和管理者,乔老师上课风格也不同。
    他先是带领大家很放松自然但情绪高昂的朗诵了他小时候练习的两个小段子“小放牛”(快板节奏) 和京剧“ 三打祝家庄”的一段念白。把开始有些紧张的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乔老师的现场示范, 确实见功夫。 说实话,以前也听过一些朗诵课,理论都差不多,可乔老师言传身教,非同一般, 我受益匪浅。 他指导我的“三打”,强调要有对象感(虽然肯定我的铿锵有力,语言不错)。他给我们说戏也非常到位。深入浅出,出神入化。
进入实践环节了。 选了“魂断蓝桥”, “安娜卡列妮娜”两个片断。 他说对口形其实并不神秘, 但要掌握技巧,比如, 潜台词的理解,如何掌握角色的语言节奏, 等等。 还给我们示范,提示要注意安娜喝下一口闷酒之后低落的心情和呼吸。要求学员随着角色一起举杯,吞咽, 叹息。他还指出如何将中国话里的每个四声字念得饱满。他对每个同学都给予个别指点并进行示范。我们即在学习, 也在享受。。。
    乔老师还是个非常细心的人, 他发现有同学觉得屋里的空调开得太冷,就亲自起身去调开关。他始终用他的浑厚,磁性的男中音讲话, 语调平缓, 稳重,但极有感染力。举止优雅。 看来他不是个爱开玩笑的人, 但和蔼可亲。和他相处, 你能感受到一种积极的力量在鼓舞着你。这正是病魔几次在他面前却步的原因。
    四个小时的课不短呵,但乔老师耐心, 细致的教授,让我们感动。课后, 同学们围着乔榛老师签名,进一步请教。当我们询问上译的将来时,乔厂长露出了胸有成竹表情。
    告别了乔榛, 走出译制厂。刚刚下过雨,清新的空气中散发着法国梧桐的香味,沁人心脾。 我们祝愿乔榛老师, 上译厂, 上译人, 中国影视译制事业一路走好。
巴桥
  • 最后登录
5楼#
发布于:2003-08-31 10:10
上译第十期配音班日记(2003/03/01—09/13)
[这个贴子最后由巴桥在 2003/08/31 02:17am 第 1 次编辑]

******** 上译第十期配音班日记(16)——谈谈配音的经验与体会(丁建华,乔榛) :em27:
                 2003/08/24  巴桥
    A.乔榛篇
    首先声明一点,我不是乔齐老师(?本姓徐)的儿子。我祖父曾任闵行县的商会会长,父亲是同济大学毕业的化学工程师,母亲是语文老师。祖上没有什么从事文艺的传统。
小学时,在母亲教书的学校读书,经常参加话剧、朗诵活动,常常得奖,是学校的文艺骨干。
    1954年念初中,进了以话剧传统著称的市西(?)中学。在学校的话剧队,排练过《铁木尔》(?)等很多小话剧。初二下半年(1956年),参加上海市少年宫的戏剧小组。
初三离开市西中学,开始打篮球。高中阶段,进了徐汇区青少年体校(后并入淮阳中学),当过篮球队队长。那时,获得了篮球、100米短跑(11’08’’)和跳远(6.23m)的二级运动员称号。因为体育活动,一度耽误了学习成绩。高三时,逐步减少比赛活动,把学习搞上去了。
    毕业前,在话剧《我的一家》(陶成?著,后老孙道临老师拍过同名电影)中扮演欧阳利安(?),获得徐汇区和上海市的一等奖。因此接到许多老师、同学和家长的来信,备受鼓舞,并萌生了从艺的念头。
    高考之前,上海戏剧学院的老师来学校招生,询问了我的意见后,再说服了我的父亲。结果,算是内招吧,没参加高考我就进了上戏。本来我的高考志愿清一色添了地质专业,如果当年没有上戏的机会,说不定就成了温家宝的同学呢。
    1960年,刚进上戏就得了肝炎,休学一年。1965年,以优异成绩毕业后,分配到上海电影制片厂。其实比起电影,我觉得演话剧更灵活,更过瘾。上影厂对我很重视,很快给我一个重要角色,担任《大庆战歌》的解说员,并随剧组到大庆油田体验。中途,遇到文化大革命爆发,剧组被一纸紧急命令全部撤回。所有演出活动也因此陷入停顿。
    文革中,父亲被打成发动学术权威和资方代言人。造反派来抄家,没抄到什么家产,结果又把我外祖父和舅舅家给抄了。
    (未完,待续)
monlight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16-04-16
  • 原创大奖
6楼#
发布于:2003-08-31 18:41
上译第十期配音班日记(2003/03/01—09/13)
快续,呵呵。
微笑,笑微
小珂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22-08-28
7楼#
发布于:2003-08-31 19:37
上译第十期配音班日记(2003/03/01—09/13)
谢谢了!让我们了解了这么多!
vickikiller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20-05-22
8楼#
发布于:2003-09-01 04:37
上译第十期配音班日记(2003/03/01—09/13)
巴桥真不赖啊!不愧是小刀的老公~!
粉羡慕、粉嫉妒你们上海阿拉~~~~!
倾听,常使我泪流满面。
9楼#
发布于:2003-09-02 18:32
上译第十期配音班日记(2003/03/01—09/13)
快写吧!我的口水哟!呵呵! :em15:
10楼#
发布于:2003-09-02 20:27
上译第十期配音班日记(2003/03/01—09/13)
海上过客已经好久没来上课了。
11楼#
发布于:2003-09-02 20:39
上译第十期配音班日记(2003/03/01—09/13)
阿拉保佑!桥兄是忙人,但其百忙之中还是会抽空来上课。(虽然经常在上课时睡觉)学生的老问题了。但我还是对桥兄的这篇未完的文章表示衷心感谢!
永远热爱辽艺
版主
版主
  • 最后登录2021-03-24
  • 网站建设奖
  • 优秀管理员
12楼#
发布于:2003-09-02 21:28
上译第十期配音班日记(2003/03/01—09/13)
下面引用由斯丹尼斯拉斯2003/09/02 12:39pm 发表的内容:
桥兄是忙人,但其百忙之中还是会抽空来上课。(虽然经常在上课时睡觉)

lwjyezi
  • 最后登录
13楼#
发布于:2003-09-03 03:40
上译第十期配音班日记(2003/03/01—09/13)
记得乔榛老师讲他配《红凌艳》,其中一句“你跳的好”,简单四个字乔老师反复琢磨,平静的语调中极力压抑着对女主角的欣赏,爱慕之情。
mulan
  • 最后登录
14楼#
发布于:2003-11-12 09:27
上译第十期配音班日记(2003/03/01—09/13)
巴桥好久没来了,能续完吗?谢谢。
15楼#
发布于:2003-11-12 09:33
上译第十期配音班日记(2003/03/01—09/13)
第十一期什么时候开呢
jxh206
  • 最后登录
16楼#
发布于:2003-11-27 08:31
上译第十期配音班日记(2003/03/01—09/13)
江总书记也对这门艺术很感兴趣.要求乔厂长向他争取一套现在美国进口大片的音效系统.象THX系统.上译厂以前用的可能是杜比系统(当然这也是非常好的系统).这样经上译厂配音后的进口大片我认为可能绝对有市场.
游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