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1964回复:9

[精品转贴](链接)《新闻夜话》采访乔榛、李梓、丁建华文字实录(sina的打字简直是~@*!`^#……)

楼主#
更多 发布于:2003-11-25 07:49
[这个贴子最后由mulan在 2003/11/24 05:36pm 第 1 次编辑]

http://news.sina.com.cn/c/2003-11-16/01482144707.shtml
因为错字太多我都不想贴过来了.......(感觉打字的好象刚从山沟里爬出来的~)
看完感觉一头雾水,不知道现场到底怎么说的,看文字好象很多问题都答非所问似的~
讨厌这个题目:为什么要看配过音的电影?(为什么不能看配过音的电影?)好象看“配过音的电影”是个什么任务似的感觉。
欣赏有个网友的评论:这样的问题也讨论 真是没事情闲的 谁爱看什么看什么 有两种不同的电影不可以吗
1楼#
发布于:2003-11-25 16:40
(链接)《新闻夜话》采访乔榛、李梓、丁建华文字实录(sina的打字简直是~@*!`^#……)
别的还算勉强,只是打演员名字的错别字,那真是$%*&@#^%…… :em12:
mulan
  • 最后登录
2楼#
发布于:2003-11-25 17:30
(链接)《新闻夜话》采访乔榛、李梓、丁建华文字实录(sina的打字简直是~@*!`^#……)
[这个贴子最后由mulan在 2003/11/24 06:55pm 第 2 次编辑]

谢谢,这是编辑过的内容。可是“中”“下”在哪里?


  为外国的电影电视剧配音的人被称为是为外国人说中国话的艺术家们,在中国电影界这样的人有很多,比如说邱岳峰、毕克、尚华、乔榛、李梓、丁建华、童自荣等等。中央电视台西部频道《新闻夜话》栏目近日采访了上海电影译制厂的厂长乔榛和他的老搭档李梓、丁建华,让他们谈谈自己对为电影配音的感受。
  此次节目在11月15日、16日和18日播出三天,第一部分在11月15日晚23:30分播出,并在11月16日12:35分重播,以下为本期节目完整文案。
  题目:《为什么要看配过音的电影(上)》
  主持人:陈大会 编导:董雯嫣
  嘉宾:乔榛、李梓、丁建华
  播出时间:2003年11月15日23:30 CCTV-12首播
  导语
  欢迎收看我们的节目!为外国的电影电视剧配音的人被称为是为外国人说中国话的艺术家们,在中国电影界这样的人有很多,比如说邱岳峰、毕克、尚华、乔榛、李梓、丁建华、童自荣等等。这些人全都是上海电影译制厂的人,这个地方就是上译厂的混音棚,那么通过这个台子配音演员的声音就可以传到屏幕上,最后合成翻译过来的电影。对于那些老的配音演员的熟悉的名字,很多观众会说我们是听着他的声音长大的,在我们今天的节目开始之前,让我们先来回味一下这些片子,这些存留在我们记忆当中非常亲切而熟悉的老的译制片,在这个地方和这些硕果仅存的艺术家们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就是有人提出来,他们更愿意看没有配过音的国外电影。现在我们要专访的是上海电影译制厂的厂长乔榛和他的老搭档李梓、丁建华。
  采访内容:
  主持人:其实给电影配音的历史有50多年了,但是现在大家都非常关心,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就是配过音的电影和原声的电影有什么区别?
  丁:一个直接的感受就是这个外国人中国话说得挺好,就会有这种,很多外国的这些比如说倍赏千惠子,中野良子、栗原小卷、高仓健,包括哈里森·弗特,就是演《亡命天涯》男主角的演员。
  主持人:这个大的一部分是听,因为他的声音也是他的表演的一部分,当看到他的声音,这个表演的重要的一部分被拿掉了,换成你们的声音,他们会不高兴吗?
  乔:他们很高兴,他们非常激动。
  丁:到我们厂里来过的葛利高里·派克。
  李:演《叶塞尼亚》的演员,就到上海来过,到上海来过,当然我去接待她了,当时我们把我们配好的片子,放给她看,看了以后她很激动,她就说我会说中国话了,而且她对我们配的还是非常满意的,她怎么满意呢?从什么角度上来看,就是说从观众的反映,观众的角度上看,她说观众有效果的地方,你们说的当然都是中国话,但是观众的反映是非常正常的,就说明你们配非常符合原形,就非常使我原来用墨西哥语言的话,和观众取得的效果是一样的。
  主持人:最早的时候要给国外的电影配音,这个初衷是什么?
  李:一开始解放初期的时候,主要的是大批的苏联片子,几乎没有其他国家的片子,虽然和苏联的关系那时候非常友好了,但是你说懂俄语的还是很少很少的,所以就是广大的观众迫切需要的。
  主持人:我知道在二三十年来有很多的片子,跟国外是同步的播出。
  李:那时候仅仅就是简单的把一些故事情节,简单的介绍一下。
  主持人:现在配音的电影,包括整个配音的队伍,好像在观众当中,印象不太好,大批的作品粗制滥造,很多配音演员赶场,连自己配音的人是谁都不知道,但是能挣很多钱,我的问题是像你们这些专业的配音人员,和那些非专业的配音演员比起来,所配出来的片子有什么差别呢?
  乔:有一种反响,观众说我们简直就看不懂,另外一个就是拖腔拉调,这个我们感觉很不舒服,这个声音跟角色是游离的,另外就是一个声音配好几个角色,甚至于情节我们看不懂,因为是文本的关系,要把它捋顺,我们感觉这种现象很遗憾,觉得作为我们专业的配音演员来说,我们要给观众一个真正的译制片。
  主持人:现在这样的片子,在市场上能占百分之多少呢?
  乔:比较少的。
  主持人:少到什么程度呢?
  李:反正我就觉得在正规的,像我们这种老的厂子还依然存在,我们在艺术创造上还是非常严谨的,非常认真的。
  主持人:但是现在的情况他们能挣很多的钱。
  丁:我觉得在经济上可能竞争不过,就是我们一个企业都竞争不过一个单干的人。
  主持人:那您不觉得在片子的数量上,他们做得比你们的多吗?
  丁:多,而且是通过电视台出去的片子。
  主持人:为什么呢?
  丁:他不是影视剧院的片子,他是电视台,他有些电影买的电视播放权,那它自然就很多,我觉得如果这个队伍庞大,他在他的开始和他发展的这个过程当中,我也特别能理解,这个市场当时乱,其实它有推动了译制事业的发展。
  主持人:您特别理解艺术家没有市场吗?
  丁:不是,艺术家其实还是有市场,像我们还是很忙,只不过你再忙,你经济上拼不过人家,因为人家是单干的,你比如说我们去年做了一个《哈利·波特2》,那么这个《哈利·波特2》我算了一下,我是导演,我用了29个演员,但是如果这个戏给业务单干的话,他最多用六七个演员,这是他自己说的,那29个演员他吃什么,因为这六个人分,他能分到好多,但这些钱如果摆在29个,再加上录音室,所有的创作人员都放进去的话,有30好几,那么这30好几,人家五六个人就能分的这个钱,那显然我们是没法比了。
  主持人:各位靠什么来和那些配音员竞争呢?
  丁:靠质量,我觉得质量就是它最根本的东西。
  乔:我们觉得我们这样做值,真是的,说句心里话。
  主持人:市场或者是观众,领情吗?
  丁:领情,我觉得大部分观众还是非常领情的,就是我们在接触观众的过程当中,如果在舞台上表演配音片断,或者朗诵,观众对你的真正的热情和他的这种要投入进去,要闹一闹,喧哗一下。你是能感受到的,这种掌声的真情实感,这种欢呼声的一种由衷,那我们在舞台上还是可以感受到的。
  主持人:你能找到艺术家很艰苦很艰辛的原因吗?
  丁:很多人就像在利用市场还比较混乱的时候想捞钱,或者有些人更好一些的跟目标更高一些的,可能就是在这个混乱的市场当中,想要为自己的价值能够努力一下,奔波一下、奋斗一下,我觉得这个目标就算是比较高的了,但是大多数人就像在这个市场上,先把钱赚足了再说。
  主持人:您找到答案了吗?
  李:跟所有其他的艺术都是有一个共同点,在整个社会发展当中,好像必然经过这样一个,不仅仅是译制片,其他的艺术形式恐怕也存在这个问题,我是这么看的。
  主持人:那些粗制滥造的或者赶场的那些不太专业的配音员,还有快餐式的制作方式,是不是倒了大家的胃口,很多观众都不喜欢译制片了。
  乔:我们听到很多反诉,我们看电视,电视上一看译制片就调频道。
  丁:男的一个声音,女的一个声音,老的一个声音,小的一个声音,连声音都没什么区别,因为他们兼得太多了。
  乔:我来说一个具体的挺好玩的一个例子,丁建华前几年做到一个梦,很多记者在问丁老师这一个问题,当时她很坦率的说,这也许就是一个艺术家跟工匠的区别。
  主持人:真做了这样一个梦。
  丁:我很兴奋,说完了以后,梦就醒了,让我多说点梦里说的一个是实话,一个这话还挺精辟。
  主持人:但是在真实的生活当中,不好意思这么讲。
  丁:我没有想起来要这么说,但是可能心里面就是有这样一个潜在的内容在心里头,结果我第二天就跟乔大哥说,乔大哥,我昨天那个梦太棒了,然后我就告诉他了,我说这个话要真问我的话,如果当时想起来这个话我都不好意思说,但梦里面就不好意思,是最真诚的,最坦然的,最好意思的。
  主持人:怎么会就想这个事儿呢?
  丁:平时也老在想这个事儿。
  李:日有所思。
  丁:就比如说很多记者都会问,像邱岳峰、毕克、李梓、刘广宁、丁建华,就说了很多,为什么你们的名字别人就记住了,所以我也在,他问过以后,因为经常听有这样的一个提问,我就在想,为什么我们的名字就记住了。
  主持人:现在还记得你们的人多吗?
  李:从年龄段上差不多40来岁的人都是印象很深的,再年轻一点,就是说对配音片特别爱好的人。
  主持人:艺术家的价值,你们觉得现在的观众,还能明白吗?就是还能意识到吗?
  乔:我们听到最多的一句话,我是听着你们声音长大的,不光年轻人,或者比我小。
  丁:有的比我大的都这么说,都不好意思。
  主持人:这些真正的配音界的艺术家们,现在配出来的这些电影,还会像过去那样非常吸引人吗?
  丁:刚才您也说了,这个市场有点乱,所以有的时候,当然我们自己肯定是还需努力的,这是肯定的,实际也是在不断的努力之中,因为这个随着世界电影的不断发展,人家说话的那种分寸都不一样,30年代的片子,50年代的片子,肯定和现在这个世纪,它说话感觉是不一样,我们也需改变,也需突破,我就觉得有思想的观众,他肯定得,从另外一个角度肯定更喜欢配音,那么这个市场那么乱的一个片子,很多人不爱看,那么如果说他进了电影院以后,他看到了一部真正的译制片,他可能就会记忆更深刻一些。
  主持人:您觉得呢?
  李:我觉得现在有的片子,还是立足于发展国产片似的,好像外国片仅仅是个参考,起个参考价值,真正作为一个艺术品,好像这点就欠缺一些。
  主持人:拍电影的时候,我们知道大牌明星,他就是票房的号召力,一个大牌的配音艺术家,如果参加了配音工作,会有非常强的感召力吗?
  丁:谈不上号召力。
  乔:应该有这个自信,很多人都跟我们说,我们看了翻译片,当然电视上很多的都是这样的,但是我们就看这个片子,这个电影是上海电影译制厂的,我们就去看。
  主持人:而且还要看是谁来配。
  乔:谁来配,当然看的几个名字,我们就冲这几位艺术家,去听他们的声音,他们的塑造,我们觉得还是有这个自信的。
  结束语:
  在明天的节目当中,我们将继续为您做出专访,明天的问题是这些配音艺术家们,是否也喜欢那些原汁原味的没有配过音的电影呢?
mulan
  • 最后登录
3楼#
发布于:2003-11-25 17:35
(链接)《新闻夜话》采访乔榛、李梓、丁建华文字实录(sina的打字简直是~@*!`^#……)
麻烦楼主件事,等sina出了“中”和“下”,也请通报一声,并且就跟在这个帖子下面,好吗?
谢谢。
法兰
管理员
管理员
  • 最后登录2018-02-08
  • 优秀管理员
4楼#
发布于:2003-11-25 18:35
(链接)《新闻夜话》采访乔榛、李梓、丁建华文字实录(sina的打字简直是~@*!`^#……)
“那么这些人全都是上海电影译制厂的人”
是不是句子前面不加“那么”就不会说话?
“上制厂的混音棚”
简直不知所云……
[color=blue][move]爱上一个天使的缺点,用一种魔鬼的语言[/move] [/color]
mulan
  • 最后登录
5楼#
发布于:2003-11-25 18:57
(链接)《新闻夜话》采访乔榛、李梓、丁建华文字实录(sina的打字简直是~@*!`^#……)
别挑刺啦,发现什么问题直接改掉啦~
跟你提一件事你就知道这个主持人是谁了,他就是本年度因为采访金庸大火了一把的那位,后后~
6楼#
发布于:2003-11-25 19:04
(链接)《新闻夜话》采访乔榛、李梓、丁建华文字实录(sina的打字简直是~@*!`^#……)
我顶!!!
oceanheart
游客
游客
7楼#
发布于:2003-11-25 19:39
(链接)《新闻夜话》采访乔榛、李梓、丁建华文字实录(sina的打字简直是~@*!`^#……)
不过看了新浪上面的评论可真难过,反对配音的远远超过支持配音的。
8楼#
发布于:2003-11-26 09:06
(链接)《新闻夜话》采访乔榛、李梓、丁建华文字实录(sina的打字简直是~@*!`^#……)
偶也在奇怪咧,好象米有中、下啊?等偶找到就贴上吧。
偶一向觉得,新浪留言版里的大多数评论,其价值和厕所里的涂鸦等同.......
哈,看到有人说就喜欢看原版,尽管大部分都看不懂. 我就想起一个英国滑稽演员表演的小品,一个人故作高深地向周围人讲解一幅“印象派画作”,好象很懂的样子,周围人一脸诧异地看着他,过了一会儿“画”的后面传出冲水声,一个人提着裤子走了出来......... :em01:
法兰
管理员
管理员
  • 最后登录2018-02-08
  • 优秀管理员
9楼#
发布于:2003-11-26 09:48
(链接)《新闻夜话》采访乔榛、李梓、丁建华文字实录(sina的打字简直是~@*!`^#……)
下面引用由oceanheart2003/11/24 07:39pm 发表的内容:
不过看了新浪上面的评论可真难过,反对配音的远远超过支持配音的。


新浪的新闻即时讨论板就是厕所,看都不用看。
[color=blue][move]爱上一个天使的缺点,用一种魔鬼的语言[/move] [/color]
游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