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ulan
  • 最后登录
阅读:1699回复:2

[精品整理]【电影故事】译制工作的新探索(戴学庐)

楼主#
更多 发布于:2003-11-07 06:35
还童多法 年轻妈妈吐稚音
返老有术 变速录音可乱真
    将在我国公映的日本彩色故事片《我两岁》是日本著名导演市川崑拍摄的,一九六二年被评选为当年日本十部最佳影片的首位。故事描述一个叫太郎的娃娃,从他诞生起到两岁生日期间,他给家庭所带来的欢悦与烦恼。故事情节虽然简单,却妙趣横生。
    谁来担任这部影片的译制导演,谁来为影片的主人公太郎配音?影片里的太郎由一岁零八个月的铃木博雄扮演。他在镜头面前神态自若,一举一动无不合乎剧情要求,通过不少独白,生动、诙谐地道出了他对周围事物的独特看法。当然,原片的这些独白,也是配音的,但效果真实感人,堪称一绝。
    做了妈妈的丁建华,要为两岁的孩子配音,难题怎样解决?
    导演的担子落到苏秀同志的肩上。她从第一次看原片起,就在考虑太郎的配音人选。使用真的娃娃或年龄稍大些的儿童,看来难以配出那种诙谐有趣的喜剧味儿。若选用成年演员,孩子牙牙学语的真实感难免逊色。
    导演毅然决定由丁建华来担任太郎的配音任务。小丁是演员组里最年轻的“老”演员了。她曾为英国彩色片《孤星血泪》中的童年匹普,意大利影片《父子情深》里的胖女孩斯泰芬妮,还有《龙子太郎》里的龙子太郎等等,成功地配了音,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如今小丁这个当妈妈的却要“返老还童”,重新当两岁的幼儿,够难的小丁决心完成这个新课题。夜深了,她还在凝神思索导演对这个角色的提示和要求:“咬字不必清楚,音色上一定要有沙哑的成份,使之达到男孩子特有的声音,牙牙学语,奶声奶气;台词是大人的语言,但要从幼儿的角度,以幼儿的感情、语气来表达。小丁自己也感到好笑,进厂当演员初期,努力学着把台词说清楚,眼下倒要尽力把话说得含糊不清,还得把意思表达出来。诚然,要达到原片的水平,确实不易。她打开录音机,一遍又一遍试着,录着,揣摩着。小丁还在公共汽车上,或是在亲友家中,也有意识地仔细观察不同年龄儿童的说话特点,眼下那些储存在脑海里的生动形象,一个一个跳了出来,启发、促成她的创作构思。
    既要改变小丁的声音频率,又要不露雕琢的痕迹,技术难题怎样解决?
    导演和录音师在也为解决太郎的声音频率想方设法。不知怎么的,《天鹅湖》里的那对可爱的小松鼠的声音,这几天总是不断地在他们的耳际萦绕。能不能通过变速录音,既改变小丁的声音频率,使之接近幼儿,却又不让听者觉察到变速的痕迹?通过试验,不仅解决了机械上的难题,还发现演员的密切配合是个关键。它要求演员既要将角色的特点,明显地予以夸张,还要绝对地保持人物的基调的稳定。否则,分寸稍微掌握不好,就会显得年龄大了,甚至露出雕琢的痕迹。在鉴定试验效果时,领导嘱咐小丁,在实录过程中,尤其要把握幼儿大舌头说话的特点,对于台词中那些小娃娃说大人话的词汇,千万不要说得过于顺溜。《我两岁》终于实录了,小丁在话筒前面,逐渐地、完全进入到太郎的精神状态中去。她起先还有点拘谨,后来越来越松弛、自然。特别是当她很有分寸的运用沙哑的声音,用大舌头说话的方式,说出台词时,完全象一个两岁左右的幼儿在说话,使外面候场的其他演员,禁不住连声称赞拍手叫好。
(《电影故事》光盘)
弋舟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18-04-15
  • 原创大奖
  • 贴图大奖
1楼#
发布于:2003-11-07 19:29
【电影故事】译制工作的新探索(戴学庐)
站长真用心,花了私房钱购光盘——为了工作和众网友开眼界,强烈同情!当年《我两岁》丁大姐确实费了心血。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小孩说的那句——“爸爸摇摇晃晃的,一定打不过他的科长(课长?),他真该多喝两杯——牛奶!”从侧面反映了生存竞争对人性的摧残;现在就能真正理解“童言无忌”的真谛了!可惜小青年看不到这部影片。
我就是闻着酒香,漫步进入这个雨巷……
余声
  • 最后登录
2楼#
发布于:2003-11-07 19:49
【电影故事】译制工作的新探索(戴学庐)
我记得小孩半夜哭闹要家长陪着玩的情节,我一点都不困,我就想他们陪我玩,把他父母累得不行
游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