弋舟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18-04-15
  • 原创大奖
  • 贴图大奖
阅读:1488回复:0

[精品原创][灌水]《大腕》·《手机》—贺岁片—译制片“雄起”

楼主#
更多 发布于:2004-01-26 09:24
            《大腕》·《手机》——贺岁片——译制片“雄起”   (杂感)
     央视6套-电影频道今年春节反正豁出去了!不管你们赞也好,骂也好,白天黑夜“狂轰滥炸”闹懵你!等你缓过气想开骂了,黄金周也过去了,俺来个“此时不骂,过期作废”,把澡盆、孩子、脏水一齐泼出去,等正常上班,也没空通宵熬夜边看边聊啦!
    隔壁电视机里冯小刚的2002贺岁片《大腕》刚放完,王菲“哩哩啦啦”的片尾曲和着字幕和广告共同飞升,勾起我对市场经济时代国产片“全亏”和冯氏贺岁片“独赚”的漫无边际的联想(纯属“看人挑担不吃力”的风凉话,无非是不打字坐着也冷,自我膨胀的托辞)
    新浪网上有一组漫画,就是少了“泰勒”萨瑟兰;据说原来是找“马胖子”白兰度的(为这“昵称”,咱网两个男孩拌嘴还挺凶呐!),后来请到全球闻名,国内“唔知”(巩汉林教“老母”说“鸟”语:“母鸡啦——”)的老萨,和“流水的女人,铁打的优子”精彩对决。原来片名为《大腕的葬礼》,给不信邪的冯导来个“下马威”,差点连自己也葬掉。全片的京派语言风格我非常喜爱,学了不少招;里面的商业味道既是对别人的批判也是对自己的作践,据说那里面的“喜洋洋”的《葬礼进行曲》吓跑不少图吉利的中国百姓,而“三楼楼长”和李成儒“房产宝典”的精彩台词一时成为流行语。
    从《甲方乙方》到今年的《手机》,冯导这位内地贺岁片“始作俑者”常胜不败,同时也把颓唐、无奈、自嘲传染给淳朴的咱“老百姓”;“真呀么真高兴”是央视春晚粉饰太平的常用语,口袋并未真正“鼓起来”,骂街也无济于事,只有自嘲而已了。
    冯导有不少“格言”,说是拍电影“先要满足老百姓的‘低级趣味’”,等票房赚回了本,自己就可以玩玩自己的“高级趣味”了(言即拍“艺术片”了)。
    相形之下,太霸气的姜文的《鬼子来了》即便对日军的服饰、领章认真挑剔到服装师哭跑了一个,即便在国外得了金奖,还是被“封杀”!影迷不得不从日本出的碟片中欣赏他的“艺术片”,而“影帝”为了还债,不惜屈尊大驾,参与年轻导演的《寻枪》,用他自己的话:“我现在像个饿汉,就是窝窝头也得吃,没有挑三拣四的份儿(大意——见电影杂志的访谈)!”这就是昔日影帝的窘态。
    从国外“镀金”归来后的英达,经受一番磨难后死抱着他的“专利”——情景喜剧不放,回答娱记时说:“电影现在是‘夕阳产业’,我不能把资金、精力投到那里面去”,言下之意拍电影不赚钱,“……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这是当今讲实惠的百姓无奈的信条。
    (以上言论都有出处,上海《电影故事》里转引最多;反正这里不是《人民日报》海外版,急于发稿不去查了,仅供参考。)
    写这些主要是作为对重受关注的国内译制片“雄起”的参照,思索译制片如何摆脱“内存不足”——“棚虫走穴”——盗版干扰等诸多因素,运作国际化、市场化、知识产权保护规范化、票价平民化、分级制等措施,而“重振译制片昔日雄风”主要是苏秀、曹雷等老师提的“体制”问题得到转变后,方才不是一句空话;咱小百姓只敲敲边鼓,改观多大,不作太高奢望,总之,“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的”读成“嘀”字更形象,不过引的是领袖名言,不可造次)
    寄希望于“猴年”有新的进步吧! :em17:
我就是闻着酒香,漫步进入这个雨巷……
游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