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ulan
  • 最后登录
阅读:1750回复:8

[精品整理][配音网老文章]翻译片的银幕前后——答客问(叶寅)

楼主#
更多 发布于:2001-11-24 23:35
翻译片的银幕前后——答客问
叶寅
问:叶同志,您是从事翻译片工作很多年的老同志,是不是能请您介绍一下你们厂从事外国影片译制工作那些幕后英雄的工作情况?
答:说幕后英雄,过奖了。从事翻译片工作的人都是幕后人物,这倒是真的;而且我们整个生产过程中往往还有幕后的幕后人物呢!制作翻译片虽然比摄制电影要简单得多,但就其工作性质来说,那也是一种综合性的集体艺术创作。我们厂译制一部外国影片,一般来说有这么两道工作程序:第一道是生产准备阶段,从观看原片,翻译外文剧本开始(有时需要经过校译)到初对。
问:什么叫初对?
答:一个外文剧本译成中文后,按翻译的一般常规来说,经过编辑印成文字就能与读者见面,也即是工作完成了;但对翻译片来说,则是工作刚刚开始。译好的文字除了应该达到信、达、雅的要求以外,还必须与影片上演员说话的字数、口型、表情以及形态动作相一致;否则到了银幕上与观众见面时,不仅收不到艺术效果,甚至会造成令人费解的后果。这在其他任何翻译工作中根本不会有这种限制,但对翻译片来说,却是衡量翻译质量优劣的重要条件之一;因为它是通过影片上具体形象来表现的。观众耳濡目染的是形象和声音而不是文字,所以我们必须根据上述要求吧译好的文字对着画面逐字逐句地诵读,与原片核对口型,然后由编辑(有时也即是译者本人或者会同译制导演一起研究)对译文进行加工整理,直到让演员朗朗上口可以配音的程度。我们把这一工作称之为“初对”。在国外,也有把担任这种对口型和编辑工作的人叫作“填装员”的。这也就是我在上面所说的“幕后的幕后人物”之一。
问:怎么叫“幕后的幕后”?
答:观众认为我们是幕后人物,这是因为虽不见其面而知其人。通过影片上的文字介绍,可以知道某一句话,某一项译制工作是谁说的或是谁做的;但有时工作虽闻其声或分享其艺术成果,却不知有其人在做,所以我称之为“幕后的幕后人物”。比如说,银幕上甲向乙打一个耳光,同时发出“啪”的一声,动作和声音一致,观众看了,觉得很真实;但观众往往不知道这“啪”的一声,有时可不是甲打出来的,而是另外有人在一旁配上去的。银幕上发出来某些特殊响声,如走路声、跑步声、开关门窗声、水声、纸声等等,有时原片音效素材上不提供这些资料,这就得在录音时现场配音。如果您第一次进我们的录音棚,看见棚里有小水池、沙坑、泥土地、石板地,还有各式各样的门、窗、门铃、门环……您大概会觉得奇怪,要这些东西干什么。这都是拟制影片上各种音响效果用的。当然观众对诸如此类在幕后做的许多工作以及有哪些同志在做这些工作,大多是不知道的;然而就我们整个译制工作来说,这都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我们的译制工作“初对”结束后,就可以转入第二道工作程序——制作阶段:其中包括复对、谈戏、排戏、实录、鉴定、补戏和混合录音。在这一阶段中,具体能见生产成效的一环是“实录”,即是演员、译制导演、录音师和其他工作人员进录音棚正式配音。在这之前,演员通过复对口型、与导演和译制组成员一起研究剧本、分析原片,谈主题讲戏以及听取导演对配音所提出的具体要求,然后演员按需进行排戏直到录音。实录结束后,由厂领导对配音质量进行鉴定,再加以修改或补录。最后将所录的对白和音效素材,通过混合录音机混录成一条磁性声带,接着再转成光学声片,叠上字幕印成拷贝。这样,一部说中国话的外国影片才能正式问世,与广大观众见面。
问:那么配音演员在配音时是怎么表演的呢?
答:配音演员顾名思义是以声音作为其表演手段的。他们不同于舞台演员和电影演员,表演时既不需化装,也没有形体动作,他们创造的角色就是忠实地从声音上来再现原片剧中人的形象。固然配音演员对角色的艺术构思和处理,一般来说,都是以符合原片角色的戏剧处理和声音要求为标准的;但决不是完全模仿。他们在配音前必须对原片的主题、艺术样式、风格、时代背景、各场戏的矛盾冲突、人物的发展成长以及其思想感情的演变等等都要作充分研究分析,然后才能拟定出自己对某一角色任何配音的方案。也有人称这种拟定方案工作为“声音化妆”,因为它酷似其他演员在上台前或上镜头前必须经过化妆变成剧中角色一样,要使本人原有的音色、音质和说话精神气质经过“乔装打扮”,取得与原片角色相接近,甚至相一致的程度。例如,日本影片《望乡》中阿崎婆一角是由一位年已七十开外的日本演员饰演的,而我们的配音演员赵慎之同志要比她年轻二十多岁,无论在气质还是声音上存在着很大距离;但是经过对这一角色的表演仔细揣摩,分析阿崎婆在底层社会受尽凌辱、陷入火坑的身世遭遇,以及终日在烟酒熏染下的生活,她从了解阿崎婆为何会铸成这种精神气质和说话的神态与音质着手,重新改变自己的说话状态和发声的部位,使之接近原片演员的表演,最后获得了较为出色的配音效果。另外,又如西德影片《英俊少年》中扮演海因策一角的,是一个十来岁的少年,他有一副嘹亮的歌喉,说话的嗓音使人听来天真、纯朴,并且具有坚忍不拔、勇敢之感。现在这一角色由我们厂五十岁的女演员李梓同志配音。单就性别年龄而论,其难度就够高的了。但是我们这位女同志对这个少年角色作了多方面的分析研究,在说话的心理状态和声音运用方面也作了很大努力和多方面的实践,最后也获得了观众的好评。
问:她是一位五十岁的女同志,那么她的说话怎么能变成像一个男孩子的呢?
答:关于这一点,她还曾经向我们讲过一个小小的故事呢!半大不小的孩子说话声音由女同志配音,从技巧上来说,改变自己的部位以接近童音,这是一方面;但更重要的是另一方面,说话要有一定的孩子气,而且要有各种不同的孩子心理。我们的这位女演员为了达到这一点,确实费过不少工夫。她除了多方面观察青少年的生活以及回回忆自己少年时代的情景以外,更在现实生活中进行实际锻炼:她有意识地在家里参加孩子们的交谈讨论,并逗引他们同自己争论。有一次,她甚至同他们争论得吵起来了,旁人看了竟然说:“你不像个妈妈,”不知道她是在锻炼自己的性格。配音演员在配音前对角色所说的每一句话要作长时间的揣摩,走路、吃饭时还口里念念有词,这是常有的事。有时还真被别人误以为是出什么事了。有一次,我们的演员丁建华同志一边走,一边背诵一个角色要寻短见的台词。恰巧被一个过路的女青年听见了,真的以为她要自杀而想搭救她,于是一路上跟着她走。最后,当我们这位女演员走进托儿所接孩子时,发现这个女青年也跟着进去,就奇怪地问:“你也来接孩子吗?”那女青年才恍然大悟,是自己误以为她要自杀了。
编者:读者同志们,没想到翻译片配音当中还会有这些妙趣横生的插曲!今天听了叶同志的介绍,一定使你对翻译片工作增加了不少知识,是吗?
董笑
游客
游客
1楼#
发布于:2001-11-26 04:07
[配音网老文章]翻译片的银幕前后——答客问(叶寅)
所以说,配音工作是需要认真对待的。“快餐”的生命力又怎么会长久呢?
claude777
游客
游客
2楼#
发布于:2001-11-29 23:00
[配音网老文章]翻译片的银幕前后——答客问(叶寅)
那时李梓老师才二十几岁,没50.是不是搞错拉?不过李老师经常参加孩子们的活动到是真的.比如跳皮筋啊....观察孩子们的发声,和说话语气语调.真的很不容易呢.
frances
游客
游客
3楼#
发布于:2001-11-29 23:21
[配音网老文章]翻译片的银幕前后——答客问(叶寅)
是你搞错了,当时李梓老师是50岁的人了,别忘了《英俊少年》是80年代的电影,李梓老师现在已经是70岁了,不过她的声音还是那么有魅力。
小百合
游客
游客
4楼#
发布于:2001-11-29 23:50
[配音网老文章]翻译片的银幕前后——答客问(叶寅)
:)看了上面的那段话,我们受益非浅,谢谢!
5楼#
发布于:2003-04-09 13:43
[配音网老文章]翻译片的银幕前后——答客问(叶寅)
配音班的同学,不可漏过。
罗切斯特
游客
游客
6楼#
发布于:2003-04-09 14:21
[配音网老文章]翻译片的银幕前后——答客问(叶寅)
感谢“小刀”, 能将 一年多前的帖子找到真难为你了 为什么是最快的小刀?是主治医师?
惹残烟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06-07-06
7楼#
发布于:2003-04-09 14:27
[配音网老文章]翻译片的银幕前后——答客问(叶寅)
是侠客吧,
小李飞刀。
遥遥晚空 点点星光 息息相关 不要忘了 我来这儿 就是为了要让你再得到应有的欢乐
8楼#
发布于:2003-04-09 15:05
[配音网老文章]翻译片的银幕前后——答客问(叶寅)
这篇文章2003年3月11日本人已用《一部译制片的诞生》扫描上传本论坛。目前在论坛第9页。
游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