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lencn2001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11-09-27
阅读:2805回复:1

[精品转贴][转贴]大片之意不在小钱———绿卡观众  

楼主#
更多 发布于:2001-11-26 16:55
2001-03-09 08:57 http://www.7cworld.com
 
大片之意不在小钱———绿卡观众  

 
    有的朋友已经发现了:“你这小子正恶补英语,前两天的文章还把杰克逊的英文名字给拼错了!”我也是没办法,都是电影给逼的。过去是外国电影说英文打字幕,现在国产片也讲英文打字幕。再不念个托福办个绿卡,就别想进电影院了。
    看一下每年的中国票房排行榜,就知道洋片在中国的影响有多大。不仅电影院里放映字幕电影,连央视的电影频道也在“看字识图”。席卷银幕的洋片,卷走了我们的过去,也卷走了我们的现在。
    过去,一听是刘广宁配音的片子,哪怕是印度电影,我也要“听上一听”。现在惨了,若是不能在立体声影院听到克鲁斯和罗泊茨的原声,那电影干脆就别看了。
    朋友老崔更是夸张,几年前就是绿卡观众了。在他的书房里,一面墙的美国大片、英法小片。老崔说起欧文斯通、库布里克、伍迪爱伦……口中吟唱的全是他们的英文名字。“别跟我提国产片”是老崔的口号,你提冯小刚、冯小宁,他就跟你玩“不知有汉”。
    看洋片练外语,找工作都多了份理由,算个好事。但小孩子的情况就有所不同。元旦看《圣诞怪杰》,春节看《斑点狗102》,品味跟着呲牙咧嘴的金·凯利一路走低。说起来,金也是个西片的老腕,但《变相怪杰》之后,他的作品简直就是给自己开的一份货真价实的医疗证明———多动症。这种无聊正通过新一代的绿卡观众而西风东渐。
    许久,我一直以为,西方的审美标准比东方的高。研究过全美票房英雄榜,才发现美国观众的欣赏水平,在许多方面和香港不上班的老太太,和内地“下”了班的退休干部一样,爱看打的、闹的、搞笑的。比如说,1995年的《蝙蝠侠》、1996年的《斑点狗101》、1997年的《大话王》……但票房就是力量。我们在用几个零钱买下盗版碟时,那碟亦轻松地盗走了融在汉语里的古色古香的思想。
    好像在北京开两会的电影人提到了,“美国大片不是来中国挣小钱的,更重要的是培养一代欣赏西方的东方观众”。他们的话,再度引出了我狭隘的思想:文化交流是互动的,美国人可以满世界倾泻《大话王》,我们为啥不能向他们批发《大话西游》?前几天,看到一则报道说,我们精选了一些国产电影到美国去试映,宣传了大半天,只有二十几个观众来看。中国电影人站在美国的影院门口,胸中闷着的是蜀道之叹。
    这就是我们要等待的WTO吗?
    似有这样的理论,文化的沟通首先是语言的沟通。听圈里人说,李安拍《卧虎藏龙》时,就没考虑杨紫琼和周润发根本讲不好中国话,反正片子是给美国人看的,即使杨紫琼用马来西亚语念台词,最后还是要配成英语海外上市。郑小隆更是过火,《刮痧》里明明都是中国人,硬是不说中国话。中国观众大眼瞪小眼看得脑袋都大了,但他想的却是,片子不用翻译就可以直接杀进入海外院线。
    曾有朋友提意见说:“你观点太片面”。但我宁愿把“美国电影也有好的”、“李安、郑小隆也是用心良苦”的话,留给别人去说。现在,我不想全面。  
梁二平
 
---深圳特区报---
    
catherine
游客
游客
1楼#
发布于:2001-11-27 01:13
[转贴]大片之意不在小钱———绿卡观众  
看了这篇文章,我首先想到的是〈神鞭〉里的两句台词:“鞭没了,神还在”(献给曾经辉煌过的中国配音艺术);“该来的事,挡都挡不了”(大意)(献给忧心西风东渐的“梁二平”)
游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