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人真是是近水楼台
你看 上海开埠很早,得风气之先,还有译制片厂 所以浸淫着洋气的+南国韵味的普通话配音 在整个1980年代着实风靡了一阵 熏陶出上海众多配音爱好者 我虽在北京,可就是那时喜欢上配音和朗诵的 特别是上海译制厂的那批配音家 凭借他们的声音 给那个年代刚刚走出情感荒漠的人们带来的 新鲜的审美体验和冲击 是难以言传的 人的声音 竟可以这样美! 声音所表现的情态 竟是这样美! 人们还可以这样用声音表达自己!释放自己! 最开始似乎只是片中外国人的表达方式 其实这方式正是透露出了中国人潜在的情感表达的欲求 这方式完全是由中国人自己演绎出来的 或者 也可以说是中外文化交融所产生的一种崭新的表达方式 潜移默化中 国人被带到一个新的境界 抛弃了略带压抑的内敛 那是这样一种境界: 率性,热烈,深挚,激情和100%的浪漫...... 时下上海最早的配音爱好者也许都年过50了吧? 但仍痴心不改,令人赞佩 据我所知,上海30多岁的配音爱好者也很有一些 上海是商业都会 在一派洋溢着甜腻的可爱的世俗氛围中 因了这些配音爱好者 使这座城市 又多了一丝高贵浪漫的理想主义气息吧? wqc171@sohu.com |
|
1楼#
发布于:2001-10-15 01:10
上海人 VS 配音
是啊,配音是上海在一个非常困难而贫瘠荒凉的时代给全国人民的伟大贡献之一。就为这点大家也应该记住上海。 希望这种说法不要被理解为“崇洋媚海”。 |
|
|
2楼#
发布于:2001-10-15 05:09
上海人 VS 配音
这是真的,我也是从配音开始喜欢上海的。虽然那时还很小(在上小学),可我是那么迷恋上译的配音,常常想童自荣和刘广宁们生活中是否也说普通话,否则他们的普通话怎会说得如此标准(因为我的老家在那边,有好多上海和苏州的亲戚,他们的普通话可一律充满了上海味的),那时候我就盼着假期回老家的时候可以去上译看看。可惜在上译的黄金时代,我都没能有机会去上海。等到前几年的一个暑假,我真的到了上海时,我已经没有勇气去寻找衰落的上译了。不过那次去沪,我对上海和上海人印象很好,只是我童年美好的梦想(造访黄金时代的上译)永远不能实现了。 |
|
4楼#
发布于:2001-10-15 17:16
上海人 VS 配音
下面引用由SDNGL在 2001/10/15 03:23am 发表的内容: 是的是的,没有了陈之后的上译慢慢的就成了现在这个样子……残念…… 国人太不重视管理人才的重要性了,往往认为专业人才往高里拔拔就是好的管理人才,其实往往是两败俱伤。 |
|
|
5楼#
发布于:2001-10-15 17:46
上海人 VS 配音
我记得曾有一期《上影画报》是庆祝上译成立37(just probably)周年的。其中第一篇文章好像就是写陈叙一的,文中配了一幅陈老与“现任”厂长杨成纯促膝谈心的照片,当时觉得上译有老厂长相助,在新厂长的领导下还是欣欣向荣的。后来杨成纯怎么了? |
|
6楼#
发布于:2001-10-15 18:00
上海人 VS 配音
下面引用由法兰在 2001/10/15 09:16am 发表的内容: 法兰阿姨这个观念倒是蛮先进的。 符合现代企业的管理之道。 学过吧? |
|
7楼#
发布于:2001-10-15 18:25
上海人 VS 配音
好的专业人才不等于好的管理人才(即使学的就是管理专业)。这个观念难道不是常识吗?还需要专门学过才知道?呵呵 |
|
|
10楼#
发布于:2003-08-07 03:03
***** 版主模式 *****
该贴子是管理员从<a href=forums.cgi?forum=10>旧帖浏览区</a>转移过来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