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愛听什么聲音
布列松在《電影書寫札記》里寫道:“眼睛(一般來說)膚淺,耳朵深奧而有創意。火車頭的汽笛聲 能把整個火車站的景象印在我們心上。” 潘婷洗發水有若干廣告,其中之一的末尾是一個小女孩奶聲奶气地說:“愛上你的秀發”。 娃哈哈的廣告也有一個小孩子聲音由強漸弱、怯生生地道:“媽媽,我要喝”。听了那樣童稚羞怯的聲音,真的是讓人滿心酸楚与愛怜,他要什么瓊漿玉液你還不赶緊乖乖買給他喝! 前兩天在搜狐的環球影視上見一人發帖說“英文片國語配音——打死我也不看”,于是想起我還有几盤外國電影對白的磁帶,就翻出來听,听來听去最喜歡的還是《簡·愛》。 “……我們還要出去旅行。知道嗎?10年以前我是帶著股怨气跑遍了整個歐州,這次我要有個天使陪著我去。” “我不是天使,可別這么想我。” “你怎么想我呢?” “恐怕你也會像現在這樣,然后冷下來,戲弄人,冷冰冰的,然后就要靠我來哄你,等你覺得疲了,也許還會喜歡我。”你是男人,你一定會愛上李梓的聲音。 你是女人,你必定愛上邱岳峰的聲音。 我記憶里的《簡·愛》應該是七十年代的版本,好像是小時候和爸媽一起在電影院里看的,現在我對一襲黑衣黑帽迎風站在山坡上的簡·愛還有很深的印象,是個英國女演員演的,而羅切斯特則是“巴頓將軍”——喬治·斯科特扮演的。 這部電影的配音优美抒情,就像簡·愛飄拂在風中的黑色裙裾。而現在的配音片子真是不能看,翻譯的极粗糙先不說,光是來源渠道就五花八門、沒有几家是正規的。大陸的配音入不了戲,台灣的太嗲,香港的又太囉嗦,的确不如看外語原聲的好,這樣電影里的其它相關聲音也不會受到損害。 老一撥的配音演員諸如喬榛、劉廣宁、尚華、童自榮、畢克、丁建華,還有剛提過的李梓、邱岳峰等,都是譯制片配音黃金時代的領軍人物!那時我最熟的非童自榮莫屬,但凡屏幕上出現正義有為的熱血小青年、風流倜儻的闊少公子哥、油頭粉面的輕浮小無賴等形象,那隨畫面而出的聲音多半就是童自榮,我也會和老爸同時脫口而出:“又是童自榮”。在我心里,他那帶著些哭腔的脆梆梆的音色很外國,我一度以為外國人說話都是那樣馬上就會哭出來的。 大約聲音好听的人長得都不怎么樣,可能有的還很丑。比如以前我老媽就常說誰誰誰真是只能听聲音不能看人,所以他們那個年代最欣賞的是几個老的電台播音員而我形容別人聲音不好听時最常用的一個詞就是“呲呲啦啦”,音色不純淨,還有我极怕那种又“呲啦”又高分貝的女聲! 王家衛在《春光乍泄》里借張震之口說他喜歡的女人的聲音是很低沉的那种。片子里有個小姑娘找張震陪她去看電影,張震說:“我不看電影,看電影我會頭痛!”小姑娘白他一眼,悻悻地甩下3個字“神經病!”張震對片中的梁朝偉說:“其實她蠻好的,可我就是不喜歡她的聲音,”接著閉了一會儿眼、一副陶醉的神情道:“我喜歡的女人聲音是很低沉的那种。” 我倒是喜歡張震在片中低低的音色,還有他那慢吞吞、澀澀的一字一頓的台灣國語發音方式。記得一位女友說她喜歡金城武的聲音,她說每當在電視節目中听到他用聲音低低地說“ H ello!我是金城武”時,簡直要陶醉了。 布列松在《電影書寫札記》里寫道:“眼睛(一般來說)膚淺,耳朵深奧而有創意。火車頭的汽笛聲把整個火車站的景象印在我們心上。”怪不得《春光乍泄》里張震也說有時耳朵比眼睛還重要。 安徒生在《海的女儿》里讓小美人魚以聲音為代价,和海底巫婆交換了能夠去掉魚尾巴生出兩條人腿的魔藥,可見聲音的寶貴。因為巫婆要把自己的血滴進那貴重的藥里,才能使它像一柄兩面都快的刀子好分開魚尾,所以她必須得到小美人魚最好的東西做為她貴重藥物的交換品。而海底所有的人當中,小美人魚的聲音是最美麗的。為了王子,她永遠犧牲了她的聲音。 我還很喜歡一些卡通片的配音,像老早老早的捷克小鼴鼠發出的輕輕巧巧的小動靜、聒噪的唐老鴨、面無表情聲音也是木呆呆的父子狗、櫻桃小丸子、蜡筆小新等等,我和表妹的“大力點再大力點直到鏗鏹”的接頭暗號就出自小丸子,她能“鏗鏹”到我滿身雞皮疙瘩。 我一個人囉嗦了這么多,還不知道你喜歡什么樣的聲音?(心狼) http://61.141.194.118/big5/content/2001-11/17/content_366908.ht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