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2762回复:0

[精品原创]对电视剧声音创作的再思考

楼主#
更多 发布于:2001-11-24 11:46
众所周知,电视剧艺术做为电视艺术的一个分支体系也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除了要有高质量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外,还需要摄像、美术和声音等的密切配合,只有各种艺术手段的运用相辅相成、有机配合,才能更好地突出和完善电视剧主题。当然,经过多年的电视理论的研究和发展,关于声画结合的电视艺术必定要声画并重的认同和重视也趋于普遍和统一。
 
显而易见,对于我们电视剧工作者来说,只有在电视剧拍摄和制作过程中真正做到声画并重,才能使电视剧作品达到理想的声画完美结合的艺术效果,给观众带来最佳的视听享受。因为声音与画面这两条并行的“线”错综而复杂,它们的关系应该是有机的、协调的、巧妙的组合,而不是机械的、松散的、随意的拼凑。那么现在值得我们认真思索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在目前的电视剧摄制工作的实际进程中,我们电视剧创作者及其它工作人员真正做到对声、画两方面创作工作的并重了吗?根据多年来从事电视剧声音创作和录音工作的实践我发现,我们以往在电视剧声音创作方面的工作思维和方法,存在着许多疏忽和不足之处,需要我们做详细的总结、深刻的反思,并且要不断地进行大胆尝试、创新,要有勇于蜕变的精神。
 
既然电视剧的声音包括:人声、音乐、音响,我们不妨就从这三方面声音元素的创作工作在电视剧前期创作和筹备、中期拍摄、后期制作三个工作环节中来分析、回顾和检验我们以往的一些不足之处。
 
在以往的电视剧录音工作中,往往是后期制作时参与、投入创作的成分、比重较大,其实,在电视剧摄制的前期、中期、后期三个阶段都有不同的、不可替代的、不容忽视的声音创作工作。如果只依赖于后期的创作参与,由于前期、中期工作不到位而造成的遗憾和疏漏有些是很难甚至是无法补救的。这也是造成我们电视剧声音创作相对被动的一个重要原因。要改变这种现状,就要求我们电视剧工作者改变观念,打破惯有的工作状况,在摄制工作的三个阶段都要积极投入声音创作,变被动为主动,在声音的挖掘和完美构思上下功夫。
 
一.电视剧声音创作在人物语言方面需要注意的问题
 
我们知道,人声(即语声)具有如下能指作用:1.它揭示的是发声对象的性别和年龄;男人和女人,年长和年幼。2.它揭示的是声音的个性。3.它揭示的是发声音的情绪和状态。
 
我们了解人声的能指作用,其最终目的是为了应用发挥它的这些作用。在具体的前期创作、筹备工作中,导演及录音师需根据剧情对剧中主要人物的声音应该有一定的设想和要求,并且选择演员时参照这些设想和要求对于演员的声音特征予以充分考虑,进行综合建构组合,以期在主要演员相互配戏、表演的过程中达到整个群体的音色特点、语调高低、语速快慢等方面的和谐与鲜明并举的艺术效果。就如同一曲和谐的交响乐,是由弦乐、管乐、打击乐等的共同演绎所构成的完美效果。这是我们电视剧创作中容易被忽略和放弃的声音创作成分。对此,我们应给予充分的认识和重视。试想,如果演员们的音色、语调过于相似,无疑会给人造成雷同、无个性乃至虚假的感觉,其作品的影响力也将大打折扣。我国早期电视剧的生产还没有广泛使用同期声技术,大多数作品是由专业配音演员后期为其配音的,许多令观众觉得虚假的作品,其原因之一就是因为所使用的专业配音演员经过统一的专业训练,他们在音色、语速、发音方法、语气表达上相似而缺乏个性的缘故,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演员表演的真实感。
 
当然,演员自身的先天声音条件虽是一方面考虑因素,但却不是主要和绝对的。很多时候演员可以根据导演、录音师对声音表演提出的要求,对语速进行调整,也可以使音色、语调发生适当的变化,以达到与角色的完全融合,并实现整体声音效果的生动、和谐。至此,导演和录音师在声音创作方面的责任更加突显出来。导演、制片人、录音师们应积极挖掘人物语言本身的创作能动因素,为作品增色。
 
在电视连续剧《孽债》、《党员二楞妈》等作品中,主创者将人物语言的表演风格定位在使用方言的形式上,结果作品以其浓郁的地方特色和乡土气息,观众不仅耳目一新,而且还很快接受,甚至产生轰动的效应。在这里,主创者在语言设计上的大胆尝试是作品成功的关键所在。当然,在电视剧中对方言的使用需要仔细斟酌,若使用不当是极有可能出现反效应的,我举此例的目的是想提醒大家,对声音创作的创新意识任何时候都是不能舍弃和忘记的。
 
此外,在人物语言方面还需要注意的问题是,在采用同期声录音技术进行电视剧拍摄时,有些录音师在拍摄过程中一味地强调演员表演时对白的音量要足够大,吐字发音要每字每句都清晰悦耳,而不去考虑某些戏的特殊氛围和演员在表演时对情绪的把握是根据剧情需要来处理的。这种要求和做法不符合电视剧要求自然、真实的艺术原则,与电视剧拍摄采用同期声技术的根本目的背道而驰。类似这样的情况,需要我们录音师及时地调整观念,以便更好地为电视剧声音创作服务。
 
 
二.电视剧声音创作在音乐方面需要注意的问题
 
电视剧音乐在电视剧的创作中举足轻重。电视剧主题歌和插曲经过广泛连续的播出,很容易形成“热效应”,一个好的主题歌可能在几天之内唱遍街头巷尾,歌曲的传播又可能反过来影响更多的观众,去提高一部连续剧的收视率。随着电视剧艺术的产生和发展,在我国电视剧的艺术生产中,确实产生了许多优秀的电视剧作品。也曾有过许多广为流传的脍炙人口的电视剧主题歌和插曲,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近年来长篇电视连续剧层出不穷,但优秀的成功的电视剧音乐作品却尚不多见。在此,我们有必要探究一下这种现象产生的根源。我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制片人、导演在意识观念上的疏忽和错误。
 
很多制片人、导演并没有真正认识到电视剧音乐在电视剧中的重要表现作用,有的甚至错误地认为:电视剧是大众化的、通俗性的新艺术形式,只要有几个“大腕”明星演员出演,就一定会有好的收视率;还有的认为:只要电视剧的剧情能抓住观众,其它都是无关大局的事。因此很少把精力放在电视音乐创作和制作上。
 
2.制片人、导演的音乐素养太低。
 
有些电视剧的制片人、导演根本就不懂音乐,在他们的制作和导演下,自然不会派生出好的电视剧音乐,其相应电视剧作品的质量水平也不免令人担忧。我们经常会看到在电视剧中许多乐曲在进行之中突然不明不白地中断。尤其有的导演甚至把一些本不属于音乐范畴的 “音效”,也煞有介事地当成了背景音乐。
 
3.很多为电视剧创作背景音乐的作曲者并不具备相应的创作能力。
 
一部电视剧,特别是长篇电视连续剧,有许多音乐主题。如何能把这些音乐主题在电视剧中根据剧情的发展,加以展现、贯穿,并合理地进行通盘的布局,这在创作上都有较高的要求。如果不能根据剧情对音乐进行总体设计,其结果必然是粗制滥造。有些作曲者只因写过少数比较流行的歌曲,就把整个电视剧的音乐创作全部承揽下来。更有甚者,是作曲者承接了作曲任务后,常常是制作一两个小时带有喜怒哀乐四种情绪的数码音乐带,交由音乐编辑在后期合成时随用随取,任意套用。这不仅不会为电视剧的主题增辉,反而会令电视剧的主题失色。
 
4.随着电声技术的发展,作曲者在创作方法和观念上产生偏误。
 
由于电声技术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很多作曲者只要进行了音乐创作,马上就能获得音响效果,这无疑是音乐创作上的一大进步。但科学技术上的进步,应该成为对音乐创作在质量上更大的提高的一种推动,使电视剧的背景音乐更能烘托电视剧的主题。而电声设备再先进,也绝不能替代音乐创作。电脑MIDI制作对乐器演奏的模拟,其效果有时只能达到“声似”,却无法做到“神似”。
 
5.在电视剧音乐创作过程中,录音师并非无事可做。
 
尽管作曲家为电视剧谱曲基本上是根据导演的意图来进行创作的,但录音师有必要根据全剧的声响总谱对音乐创作提出合理的建议。并且在录制音乐时,录音师可与作曲、指挥一起研究配器和看音乐总谱来录音。最好采用多声道和多轨录音机的多声部录音后再混合,调动调音台的各种声音处理手段,使音乐在电视剧中达到应有的艺术效果。在此,录音师从事的显然是创作工作,而非操作工作。
 
尽管目前电视剧主题音乐创作的现状不尽人意,我们还是应该看到,经过电视剧创作者们长期不懈地努力,我国电视剧音乐创作水平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电视剧主题音乐的创作也呈现出缤纷多彩的局面。寻迹回眸,不难想起,80年代以《篱笆女人和狗》、《雪城》等剧的主题歌为代表,曾刮起过一阵强劲的“东北风”;而《四世同堂》主题歌的苍劲激越、《西游记》主题歌的开朗潇洒、《济公》主题歌的幽默诙谐、《红楼梦》主题歌的悲切传神,无不使人印象深刻。90年代,除了与上述作品一脉相承涌现出许多优秀作品外,还出现了一些以器乐曲取代声乐曲做为电视剧片头曲的作品形式,如《牵手》、《红旗渠》、《突围》等剧。而这类作品的主题音乐并未因为“有曲无歌”便削减了其艺术感染力。由于主题音乐以器乐曲形式出现,表现上较为自由,节奏变化、音色变化多,旋律能放得开,织体也更丰富,极具表现力。正因为如此,《牵手》全剧贯穿始终的只有唯一一首主题曲,但却并不感到枯燥、乏味。
 
众多成功的电视剧音乐作品都遵循着这样一个创作规律:电视剧的主题音乐必需有自己的风格、自己的形象。中篇电视剧《海有多宽》以上一代人的情感纠葛为切入点。而它的片尾主题歌则非常细腻、巧妙地表现了该剧的主题。歌曲配器上在前奏、间奏部分大胆采用贯穿于剧情中的闽南民间戏的板胡等民族乐器,其凄厉哀婉的演奏特色直观地引发出观众对海峡两岸骨肉同胞血泪情仇历史渊源的联想。而主题歌的旋律和演唱则采用与浓烈的配器风格截然相反的浅唱低吟式风格,深层地演绎出海峡两岸同胞历经潮涨潮落、大喜大悲后的平淡从容地娓娓诉说,它恰是历经磨砺之后人物内心情感的领悟与超然。这种在细微处见神奇的艺术处理,令人印象深刻。
 
新近摄制完成的电视连续剧《将爱情进行到底》的音乐创作,从质上到量上都有所突破。该剧仅主题歌曲就这五首之多,并且制作精致、风格迥异。用该剧导演的话说,本剧的画面与音乐的比重各占50%。这较之以往的青春爱情片多在故事内容上下功夫,而很少在制作上下功夫的做法有很大不同,是探索,也是进步。事实证明,该剧主题歌的MTV一经播出便吸引了广大电视观众,使观众对该剧的播出产生强烈的期待心理,为保证该剧的高收视率打下良好的基础。这种成功的创作经验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总之,电视剧主题音乐创作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向歌、曲、戏等多元化、个性化、风格化发展,而对电视剧主题音乐的创作上求新、求精、求美、求特则是电视剧创作者们不懈的追求。
  
 
电视剧声音创作在音响方面需要注意的问题
 
我们知道,生活中的音响无时不有、无处不在,是人类重要的信息源,是感知存在、发展、变化并得出结论的根据。音响没有解说词准确,没有音乐优美,但它的作用却是无可替代的。音响在电视剧中具有身临其境、扩大画面空间、表现不同时代、不同空间感觉、速度感、重量感、以声写情等作用。而科学技术进步所提供的最新设备--多轨录音、数字技术、影院多声道环绕立体声放音等,为影视剧的创作和欣赏提供了更加完善、先进的条件和更为广阔的空间,同时也将影视音响的地位和作用提到一个空前的高度上。面对挑战,我们在电视剧创作中要充分发挥音响的作用,自觉主动地考虑它、发现它、提炼它、运用它。
 
以前,尽管我们一直在强调电视剧声音创作总体设计构思的重要性,但实际上,在电视剧前期创作中,很多时候导演及录音师只是对于片子音乐的基调、风格、样式、段落数量上考虑得比较多,而对音响与画面、音乐与音响的关系极少考虑或考虑不周详。其实,由于声音本身的难以言述性,我们不可能将其纳入到剧本创作的内容中。而录音师根据剧情来进行声音创作,设计出全剧的声音总谱。这一过程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在这方面,我们要向电影创作学习宝贵的经验。与电影相同,电视剧声音的三种表现手段也必须有整体观念,人声、音乐、音响是相关的,相互作用的。而且这种关系是动态的,有时是单独的,有时是集体的;有时是垂直的,有时是水平的;垂直与水平有时又是交叉地出现在电视剧中。这就大大增加了声音的丰富性。固此,声音创作者必须对人声、音乐、音响三方面通盘考虑和安排,有仔细周详的设计,应该预想出最后成品的雏型。
 
当然,在实际的拍摄工作中,艺术作品允许随机而行,随灵感而发挥,修饰雕琢。在电视剧拍摄中期,录音师在声音创作仍然大有可为。可是,在电视剧特别是长篇电视剧拍摄过程中,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大部分电视工作者往往不是在思索创作,而是在疲于奔命。通常,在电视剧的拍摄提纲中对画面和人物对白很少有详细的计划,对音响的使用手段往往想得也很少,这种现象其实有很多弊端。
 
首先,没有形成良好的创作习惯和氛围,是运作机制不健全的一种表现。它导致的结果是,录音师在惯性和惰性中失去对声音主动创作、积极设想的自觉意识,使音响创作成为无人发掘的宝藏,也使作品徒留缺憾。这绝非小题大做。
 
其次,在音响的使用上还存在着局限性。许多导演、录音师并没有把音响作为创作手段和表现元素,使音响真正具有生命力。诚然,与音乐相比,音响的写实特点更为突出,但不能因此便忽略音响的写意功能。
 
在一些优秀的电影作品中,经常会看到创作者通过新的大段音响设计,用音响叙事表意,产生出与音乐异曲同工的艺术效果。其实,电视是最有条件使用音响的。因为,摄像机能同时记录画面和声音,而摄影机则只能记录画面。有效利用我们的有利条件,发挥出音响在描绘、渲染、刻划上的潜在优势和独到之处,达到对画面和文学语言气氛、情绪、形象的补充、深化或延伸,充分实现情景交融、声画并举,便会发现,音响不仅仅能充当“配角”,也能担当“主角”。
 
例如,大连电视台摄制的儿童电视剧《完美的世界》在拍摄前期,对于全剧声音创作的总体设计是比较充分的。在剧中,当田田得知自己的身世后,一连串的变故令田田无所适从,与养母蓦地疏远起来。在田田家有一场情绪戏,录音师对声音设计是这样处理的:连接上一场的音乐段落,用音响来转场,结合画面淋浴喷头的特写镜头,喷水声倾泄而出。这一音响处理,既是转场过渡,同时也是田田内心情绪的释放。这时孟丽进门凝视片刻,默默将浴巾放下,当她悄悄出去将门关上后,正在洗浴的田田转过头来,目光中充满迷惑。随后,持续倾洒的水声变成单调的滴水声,浴后的田田倦缩着小小的身体,无助而惶惑。此时画外的滴水声是夸张处理的,似断似续的滴水声仿佛叩击着田田幼小的心灵。接下来田田在卧室里望着墙上的动物挂钟出神,此时对钟表机械的滴哒声同样采用夸张处理,直到画外传来孟丽的脚步声,田田下意识地闭上眼装睡。孟丽进来给田田盖好被子正欲离开,发现田田眼角涌出泪水,孟丽心疼地轻唤田田,田田再也控制不住自己,低喊着妈妈,扑到孟丽怀里,母子二人抱头而泣,彼此内心的隔膜消除了……
 
在剧本中对这场戏的人物动作和具体环境没有具体的描述和安排,而经过录音师的声音设计,音响在这场戏中起着突出的重要作用,细致入微地诠释出人物内心的复杂情感。这种平实中见深邃的艺术感染力是音乐所无法替代的。它是真实的提炼、自然的渗透,此段落若改用音乐处理,极易产生矫情和煽情的反效应。可以看出,录音师对于这场戏的声音处理和音响设计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有一个很重要的创作依据就在于,这场戏的前后两场戏皆为音乐段落,倘若这场戏再加入音乐,则音乐过于饱溢,没有动静相间的对比,其各自的艺术效果也易受到影响、相互抵消。动静结合、张弛有度,正是创作者的高明所在。
 
当然,在影视作品中音响与音乐不仅交替出现,还可以同时出现。音乐与音响混合使用,可以增加真实感。
 
我们知道,音响是指语言和音乐之外的声音,包括背景人声和物体摩擦碰撞产生的噪声。写实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也可夸张、想象造成写意音响。而乐音与噪音在生活中几乎完全是两回事。但在影视艺术中音乐与音响却像兄弟一样合作在一起。其实,在电视片中,对于这一问题的处理,电视剧与文艺专题片应当有所区别。文艺专题片比较倾向于风格化,而电视剧则更应强调生活化、自然化、真实感。音乐与音响混合使用,既有音乐美又有音响身临其境的真实感。
 
例如《完美的世界》一剧中,当小主人公田田得知自己的身世真相后,与养母孟丽一道乘车回家,一路上,二人各怀心事,始终沉默。这段主题音乐采用大提琴与小提琴二重奏的表现形式,缓慢、抒情,仿佛是母子二人心灵的对话。宽厚、低沉的大提琴演奏将孟丽对沉重往事的回忆、对田田的关爱怜惜丰富细腻地表现出来;而激越流畅的小提琴演奏将田田乍闻真相后的惊异、委屈、疏离、敏感的情绪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随着大提琴和小提琴演奏的交织、交替,将二人的情绪变化准确、细致地演绎出来。音乐对剧情及人物内心情感世界的渲染达到了高潮。而在这场戏的声音设计上,创作者没有忽略一个重要的声音表现元素一一音响。在这场戏中将平稳而有规律的车辆行驶的自然声响适当的加入,既体现了环境的真实感,使整段音乐不致产生游离的空中楼阁式的效果,同时也深入体现了此时母子各自心中的矛盾复杂的情感,使音乐音响与画面更为贴切、合拍。
 
当然,音乐声中出现音响并不是随意合成、叠加即可,原则是音乐要完整,并且占主导地位;音响要选择有典型意义的,数量和音量都要有所控制,音响不能喧宾夺主,是写意中的写实,是求美中的求真,关键是“度”的把握。
 
如《完美的世界》中的一场戏,东东转学离校时依依不舍,希望好友田田能来送别并与之和好。而当田田想通之后奔跑着去追赶东东,却为时已晚。这场戏前半段主题音乐采用大提琴演奏,凝重、忧伤,贴切地表达出东东离校时的不舍与期待;后半部用小提琴演奏,清晰、婉转,生动地表现了田田醒悟后的歉疚与牵挂。二者相得益彰。与此同时,以画外音响的方式后期加入了下课时孩子们的游戏、欢笑声,听到的比看见的孩子要多,这段音响是在音乐中表现的,使这段画面立刻活跃了许多。
 
以上两个例子里音响的出现都有被强调的感觉。因为音响更为客观,音响与画面的关系更近。特别是对于选配的音乐,总有可能不是特别贴切,时间稍长就可能有分离的倾向。这时,只要有一点音响点染一下,马上会有新鲜感,也会觉得音乐、音响与画面更合拍。
 
总而言之,如同在电视剧声画创作中不能忽略声音的创作一样。电视剧声音创作也不能忽略音响的创作。如今,电视剧的生产运行机制已经明显市场化,勿庸讳言,对于电视剧生产、创作者来说,观众即是上帝。观众的需要和喜好成为电视剧生产者进行创作的主要参考依据。必需明确,观众可能不会对所欣赏的电视剧在声音创作上有系统全面的论述和评价,他们往往对剧情、演员表演、主题歌等更为关注。观众做为电视剧创作成品的直接受众,对于电视剧作品声音创作上的优劣高低或许不会注意和发现。但是对电视剧由于声音创作的质量水平给电视剧声画整体艺术效果所造成的影响,观众是能够感受到的。例如一部电视剧中,每一个人物说话时,不论什么景别,他们的音量都是一样的。处于前景的。对于这种情况,观众会感到极不舒服,但可能不清楚是什么原因所致。而对于制作精良的电视剧作品,观众都会更易接受和喜欢,则是不争的事实。所以,“一切以观众为上”并不能成为电视剧创作者忽视声音创作的借口和理由。相反,把电视剧声音工作从复制的技术转变为艺术的创作,声画并重,有机结合,摄制出真正的电视剧精品,才是真正对观众负责,对自己的工作负责。
 
本文的论述必然不是圆满无缺的。但若能通过本文激发同仁们对电视剧声音创作在理论研究和工作实践上的思考、探索与争呜,已是莫大的满足。正所谓“木秀于林”,希望同仁们积极攀登电视声音理论研究的高峰,在探索中前进。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愿同仁们在前行的路上共勉互励。
 
 
 
【参考文献】:
 
1.《电视声音构成》--高廷智
 
2.《电影声音研究》--黄英侠(选自《北京电影学院硕士学位论文集》)
 
3.《电视剧与电视剧音乐》--高守信(选自《当代电视》总第121期)
 
4.《电视艺术片声音构成》--杜肃、李峰(选自《电视声画论集》)
 
 
 
编者注:本文作者辛敏成是资深录音师,现任大连电视台电视剧制作中心主任、中国电影电视技术学会声音委员会常务委员等职。他曾参与录制许多获得国家级声音奖的电视作品,在我国电视声音界颇有盛名。联系地址:大连市中山区绿山巷100号,邮政编码:116001,电话:0411-3623284,传真:0411-3623284。
 
 :em19:
游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