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班主命题作文,因手头没有有关配音资料,只得窃转别人的文章来交差。里
面许多电影我都没有看过啊!请看过朝鲜电影的朋友帮忙回忆补充。 1945年朝鲜的解放和1948年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为朝鲜民族 电影艺术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1946年2月,朝鲜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决定成立电影班,当年即拍摄出《我们的 建设》和《民主选举》两部纪录片。1947年初,根据北朝鲜临时人民委员会的决 定在平壤建起占地 5万平方米的北朝鲜国立电影制片厂(朝鲜艺术电影制片厂前 身)。建厂初期,即推出一批表现人民建设新朝鲜和反映国际友谊等内容的新闻 纪录片,代表作如《民主建国》(1949)、《人民委员会》(1947)、《友谊之歌 (1949)等;故事影片《我的故乡》(1949,姜弘植导演)和《熔矿炉》(1949,闵 定植导演)。《我的故乡》真实地再现了朝鲜人民在日本帝国主义统治下的悲惨 生活,表现了人民热爱自己的故乡、渴望祖国独立的美好愿望,深得观众好评。 1950年,朝鲜祖国解放战争爆发后,朝鲜电影工作者组织了前线摄影队。在 艰苦的三年战争期间,他们拍摄了100余部纪录片和6部故事片。这些影片从不同 角度表现出朝鲜人民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重要的有纪录片 《正义的战争》(1951)、《为了祖国的统一》(1951)、《粮食战线》(1951)、 《世界的呼声》(1951)、《细菌暴行》(1952)、《战斗着的铁路员工们》(1952)、 《向着胜利》(1952),故事片有《少年游击队》(1951,尹龙奎导演)、《重返前线》 (1952,千相仁导演)、《侦察兵》(1953,全同民导演)等。《少年游击队》和 《重返前线》曾分别在第6、7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上获“争取自由斗争奖”。 战后的1954~1960年,是朝鲜电影创作繁荣的时期。各类题材的影片大量涌现 出来,如有战争片《游击队姑娘》(1954,尹龙奎导演)、《渔郎川》(1957,尹龙 奎导演)、《战友》(1958,闵定植导演);现实题材影片《新婚夫妇》(1954,尹 龙奎导演)、《幸福之路》(1956,全同民导演);喜剧片《我的女婿,我的儿媳》 (1958,崔男先导演);侦探片《 9时正》(1959,崔男先导演);历史片《春香传》 (1959,尹龙奎导演);儿童片《小船厂》(1958,李基成导演)、《母亲的怀抱》 (1958,全同民导演)等。 60年代,随着朝鲜千里马运动的蓬勃开展,影坛上出现了一批反映时代风貌和新 人的影片。如《红色宣传员》(1962,朴学导演)、《细纱工》(1964,吴炳初导演) 、《人民教师》(1964,韩尚云导演)、《海鸥号船员》(1961,韩尚云导演)、《百日 红》(1963,千相仁导演)等。 60年代末至80年代中期,朝鲜电影创作的主要内容大致如下: ①以革命传统教育为主题。有崔亿奎导演的《血海》(1969)、《卖花姑娘》(1972), 后者曾在第18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上获特别奖;严吉善导演的《安重根击毙伊滕博文》 (1979)等。 ②以反映金日成和其亲属的革命活动为内容。有朴学、严吉善合作导演的《大地烈火》 (1977);严吉善导演的《第一支武装队伍的故事》(1978)、《白头山》(1980)、《朝鲜 的启明星》( 1~10集,1980~1986)等。 ③以现实生活为题材。有金英浩导演的《鲜花盛开的村庄》(1970)、《农民英雄》 (1975);刘浩顺导演的《劳动家庭》(1971)、《轧钢工人》(1972)、《摘苹果的时候》 (1971)、《青春的心脏》(1982)等。 ④描写朝鲜地下工作者敌后斗争。有郑基模导演的《木兰花》(1~3集,1971)、 刘浩孙导演的《无名英雄》( 1~20集,1978~1981)等。 ⑤针砭社会生活中某些落后面和不良风气。有《在某一工厂》、《试制品事件》、 《车间主任和两个姑娘》、《不能等闲视之》、《两个作业班长》、《婚礼日》等。 这类干预生活、比较轻松活泼的喜剧短片为广大观众喜闻乐见。 ⑥以南北统一为主题。有严吉善导演的《金姬银姬的命运》(1974)、闵正植导演 的《骨肉》(上、下集,1979)等。 80年代朝鲜有电影制片厂 4个:朝鲜艺术电影制片厂、二·八电影艺术制片厂、朝 鲜纪录片厂、朝鲜科教片厂。每年生产故事片、纪录片近百部。 建国初期在平壤建立了培养电影人才的平壤电影大学。大学设电影导演、摄影、美 术、表演、电影理论等专科。活跃在朝鲜影坛上的电影工作者大部分出自于这所大学。 在60年代初建立起了奖励制度。为作品设“人民奖”,为电影工作者设“人民艺 术家”、“人民演员”、“功勋艺术家”、“功勋演员”等荣誉称号。 |
|
1楼#
发布于:2001-10-30 19:46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电影简介
这个,不知道原作者是谁呢? |
|
|
2楼#
发布于:2001-10-30 20:15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电影简介
是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版的《中国大百科全书》(电影)分卷上摘录的。内容是比较陈旧了。 |
|
3楼#
发布于:2001-10-30 23:00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电影简介
记得看《卖花姑娘》、《金姬银姬的故事》直看得涕泗滂沱,后来《无名英雄》里的金顺姬又把我迷得五迷三倒,好像朝鲜的女人们有一种内在的力量,无坚不摧。好像《卖花姑娘》的主人公原型就是金日城的夫人吧。现在回头再看朝鲜电影想来除了满足一下怀旧的情绪是已然看不下去的了。朝鲜电影比我国文革前后的电影还要左得多。一想到他们到现在还一看到金日城的题词就必须立正致敬高呼“慈父领袖”,不寒而栗! :em20: |
|
4楼#
发布于:2001-10-30 23:48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电影简介
是的,我后来再看其他的朝鲜电影,基本上是失望的多。但是《无名英雄》则不同,里面几乎没有提到慈父领袖,而只着重强调主人公俞林,顺姬对祖国的怀念是他们内在的动力。 假如,再有机会观看,相信还能从中获取许多智慧的营养。 |
|
6楼#
发布于:2001-10-31 00:34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电影简介
千千,不能说朝鲜电影比我国文革前后的电影还要左得多,我倒是觉得那时候我们的电影比他们要左得多。他们的电影当中不乱搞什么“走资派”,“路线斗争”,“阶级斗争”,不会乱整自己人,他们电影中的人民内部矛盾要有分寸得多,也更有生活味道。 他们的演员待遇也要比我们好,功勋演员还会有自己的车。反正是尊重文化人。 奇怪的是80年代以后就再也没有看到现在的朝鲜电影了。不知道现在他们的电影怎么样了,豆满江兄能介绍介绍吗? 这也可以看出:我们的意识形态,真是和他们拉开距离了,变修啦。看得出核心们也不想让自己的形象和朝鲜人过多地沾在一起。 现在是韩国电影大行其道,热得就像当年的朝鲜电影,我看了一部“生死谍变”,好像很有气势,经不起细看,太粗糙。 三十年河东,四十年河西。你看我们先后热过苏联电影,朝鲜电影,日本电影,印度电影,美国电影,韩国电影,据说现在又要热伊朗电影。 呵呵,伊朗电影,这里有朋友熟悉吗? 对了,以前看过一部《战友》,据说是中朝合拍的。 |
|
|
7楼#
发布于:2001-10-31 01:04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电影简介
伊朗电影有个很大的特色就是成本低,此外,儿童演员多。:) 这跟伊朗电影人所处的客观环境有关系。 |
|
|
8楼#
发布于:2001-10-31 03:11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电影简介
据我所知朝鲜电影几乎没有自由可言,所有来华的艺术家都被严密监控(严防外逃),而且有不同思想观点和艺术思考的艺术家也倍受压制和打击。我曾在观赏某部朝鲜电影时被告知主演已经被处决(因为意识形态领域的问题)。我想这可能是朝鲜影片在市场上黯淡的一个小原因。更主要当然是咱们也嫌贫爱富,朝鲜也挺直腰杆不向腐朽思想低头…管它呢。反正,文化总和政治和时代背景紧密相连。朝鲜电影的时代结束了。前些天听说有一部反映一对穷苦兄妹为了一双旅游鞋而经历磨难的电影,有盗版碟卖。听着挺感动的,我想找来看看。谁能告诉那片子叫什么名字吗? |
|
9楼#
发布于:2001-10-31 03:49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电影简介
伊朗电影首次亮相中国电影节 “伊朗电影周”引起关注 http://ent.sina.com.cn 华商报 本报宁波专电(特派记者肖东) 近年来,异军突起的伊朗电影引起了国际电影界的关注,第十届金鸡百花电影节则专门在本次电影节期间举办伊朗电影展,这是中国电影节首次举办一个国家的电影专题展映,表明中国电影节已经开始把目光投向了世界。 组委会特别安排的“伊朗电影周”将放映10部伊朗电影,其中包括5部长片和5部短片。 这些电影都是近年来伊朗电影的扛鼎之作。《天堂的颜色》、《蓝头巾》、《母亲的爱》、《雷拉》、《萨拉》等5部长片都是伊朗的获奖影片,而《姨母生病的日子》、《门》、《安排》、《希腊王》、《卡扎尔王朝的绘画》则不仅反映了伊朗的历史,而且在电影手法上也有独到之处。 手工打造伊朗电影? -------------------------------------------------------------------------------- http://edu.sina.com.cn 2000/10/23 19:45 三联生活周刊 翻开任何一本世界电影史书,伊朗都是占用篇幅最少的国家之一。电影进入伊朗的时间和中国差不多,伊朗电影过去的存在可以用默默两个字形容,直到70年代初期,外界对它还毫无所知。 除了受文化霸权的压迫忽视外,作为伊斯兰教国家,电影在伊朗也受到排斥。因为一些自认为承担教化责任的人认为电影会给社会带来不良影响,甚至还出现过焚烧电影院的过激举动。伊朗的电影检查制度非常严格,电影不能涉及政治、宗教、性等等各个领域。 为了逃避电影检查,即使是有追求的一些导演也只能随大流拍商业电影,讲述波斯式的复杂复仇故事。一直到70年代,在国外受过教育的一批年轻导演决心改变恶俗的局面,他们在1974年成立了“新电影小组”,但是在当时保守的伊朗,它注定是短命的。? 1979年对伊朗电影来说是关键的一年,当年发生的社会革命给电影也带来了生机,政府对电影转而采取扶助的姿态,为电影的拍摄提供资助。到80年代后期,伊朗电影成了国际影坛最出风头的势力之一,频频在各个国际电影节上得奖。2000年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就是授予了由贾法尔-潘纳西指导的《圆圈》。? 伊朗电影崛起的始作俑者和中坚人物是阿巴斯-基亚鲁斯塔米(Abbas Kiarositami)。 日本已故电影大师黑泽明对阿巴斯的评价被广为引用:“很难找到确切的字眼评论基亚鲁斯塔米的影片,只须观看就知道它们是多么了不起。雷伊(雷伊是印度现实主义电影大师)去世的时候我非常伤心。后来,我看到了基亚鲁斯塔米的影片,我认为上帝派这个人就是来接替雷伊的。感谢上帝。” 一向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让-吕克-戈达尔甚至宣称“电影始于格里菲斯,止于阿巴斯”。受到电影大师们如此推崇的阿巴斯在拍处女作的时候已经30岁,他的成名作《何处是我朋友家》(1987)完成于他47岁之时。长期积累后的厚积薄发使他的电影充满了人生的智慧,透出练达之气。除了阿巴斯之外,伊朗另有一群富有才华的电影导演,他们的作品同样具有很高的品质和震撼人心的力量。 ?伊朗电影走的是新现实主义道路。第三世界很多国家在复兴本国电影的时候基本上都是先以新现实主义的面貌出现,一方面是本国各方面基础薄弱所致,另外一方面这样的电影确实也容易在各种电影节上获奖。获奖是电影弱国的电影工作者走向成功的捷径。 电影工作者踏实、真诚、真实地去描摹伊朗人们的真实生活,他们不掩饰平民生活的艰难,然而在局促的住房、狭窄的街道、窘迫的处境中隐含的人性的善良才是他们要表现的重点。? 波兰已故电影大师基耶斯洛夫斯基说过,电影是个手工活。很明显,没有多少人能听见他的声音。不论是做电影的还是看电影的,都被以美国电影为代表的技术主义轰得昏头昏脑。技术主义电影的特点就是人不再是电影中的主角,另外辅助以高成本。每一次这样的影片的出现都能成为国际话题。 相比之下,伊朗的电影工作者像一群手工艺者,在不大的铺子里,用着有限的材料,花心思做出的作品质朴、感人至深。伊朗的观众可以在里面看到他们的街道,他们的邻居,他们的孩子和他们自己。语言上的障碍丝毫没有影响伊朗以外的观众,8月份去中国电影资料馆看《天堂的孩子》的观众一定不会忘了他们给奔跑的孩子的热烈掌声。 ?在技术电影统治世界影坛的今天,伊朗电影和世界上其他仍然带有手工痕迹的电影虽然声音微弱,但很坚定。也正是它们的存在,才不至于使电影走到疯狂的境地。 |
|
|
10楼#
发布于:2001-10-31 04:46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电影简介
我看过《生死谍变》,原名是《SHURI》,是生活在朝鲜河流里的一种鱼名。这部电影实际上是模仿美国枪战片,许多情节是经不起推敲的,因为枪战的过于热闹,观众就没有时间去思考了。 影片里的枪械也都是从美国好莱呜那里租来的。一位在韩国服过兵役的观众说:运送这么重要的武器(液体炸弹),竟 然没有宪兵押送,说明编导不了解韩国军队。扮演女主角的演员说她为了表现好另一位患免疫症病人角色时,连续几 天没有进食。 大家知道金正日书记是非常酷爱电影的。他曾对南韩媒体说《SHURI》是胡编乱造,不要再拍了这种电影了,要拍的 话,我们北方也会拍。 韩国有一部电影《太白山脉》,我觉得非常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