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常看到报刊上有文章,对荧屏上、电台里主持人、演员念错别字予以纠正。这实在是件大好事。试想,一个节目出了错,如果连告诉你一声的人也没有,那只说明观众听众对你这节目根本不感兴趣。这是多么悲哀的事啊!
平心而论,主持人、演员做的就是开口的职业(当然,不包括舞蹈、杂技、哑剧演员等),“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说错台词也在所难免。问题在于,正因为你是主持人,是演员,错了会以讹传讹,会误人子弟,所以一定要认真对待,要接待大众监督,不能掉以轻心。 不过,我也深知,主持人、演员在这方面有时也有苦衷。比方说,编剧用错字,或者打印时打错字,演员照本念词,拍摄现场一片繁忙,导演也没听出来,结果最后这笔账还是要算到演员头上。又比如碰上历史剧,古词古语一大串,一时无法查考,演员只能听导演的。像电视剧《封神榜》里,所有的演员都把“朝(zhao阴平)歌”错念成“chao(阳平)歌”,那一定是导演的统一要求。 有一回,演员为国产电视剧配音。剧中有一副对联,出自剧中主角、我国历史上著名文人之手;孰料在拍成的片子上,作为道具的这副对联竟写错了一个字。演员后期配音时,若照拍好的对联念,行家会指出你是错的;若照正确的念,观众一看与画面不符,还是会认为你是错的,真是“左右为难”。 还有一回,演员为一历史剧配音,剧本中大量台词摘自古书,用的词语相当生僻。演员逐一查核词典,将这些词语读出,谁知导演和编剧却听不懂,还以为演员念错了。原来他们在写这些台词时,并不知准确的读音。台词连导演编剧都听不懂,叫观众怎么懂? 有个晚会上,演员要朗诵一首诗,诗中有“殷红的鲜血红灿灿”句。他事先翻了一下字典,查出“殷”字在此处应念“yan(阴平,音烟)”,而“殷红”是“带黑的红色”,很难说是“红灿灿”,只得临时改词。作者大概也不知道这词的读音和含义,否则,是不会这么写的。 类似例子,不胜枚举。演员常常“吃药”。 所以,电影、电视、电台里出现错别字,演员、主持人责无旁贷,但也不能只拿他们是问。一个节目是一个整体的创作,还有一道道把关的人。有了错,还是问问导演干吗了,审查者干吗了,监听者干吗了,得大家引起警惕,都来长点学问才行。 原载《咬文嚼字》97年第7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