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有一天,在北约空袭的间隙,在“瓦尔特”的故乡,我见到了已经变老的他……临走前,他在篱笆门的门口倒车,倒了几回都没有成功。他孙子说还是我来吧,但被爷爷拒绝了。又试了几回,“瓦尔特”终于成功了。望着他微驼的背影,我又一次被感动。
4月14日,从贝尔格莱德通往科索沃的高速公路空空荡荡。12日,北约轰炸了南斯拉夫的国际列车和汽车,此后,这条高速公路上便很少见到汽车了。 下午,一辆超载的蓝色旧汽车快速驶向南方。车上乘客共有6人:司机是南斯拉夫东方之家会长高兰,前排右边坐着一头白发的南斯拉夫“德雷根上尉基金会”董事长德雷根先生,后排坐着东方之家副会长、高兰之妻玛丽娜,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记者王卓、卫星协调张大立和我。我们的目的地,是南斯拉夫电影《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中“瓦尔特”的扮演者巴塔·日沃伊诺维奇的家。 军警向我们的汽车敬礼 艳阳当空高照,而我却忐忑不安:在如今的南斯拉夫,这样的天气意味着空袭的危险性明显增大。前天,我和中国驻南使馆的刘参赞,冒着遭北约战机袭击的危险,从南斯拉夫与匈牙利边境接来了4位中央电视台的增援记者。在230公里的路途中,我们不仅担心天上的北约飞机,也担心地上南联盟军警的检查———平均每走20公里,就有军警阻拦。但奇怪的是,今天去“瓦尔特”家,我们非但没有遇到沿途军警的阻拦,每到一处,军警还都主动向德雷根敬礼。玛丽娜解释说,德雷根在南斯拉夫是赫赫有名的人物,他本人就是个活生生的“瓦尔特”。 拐过几座小山,我们的汽车停在了科拉齐查的一家小饭店门口,德雷根打开车窗问路,饭店里仅有的几位食客纷纷为他指点方向。又转过一个弯道,只见一辆蓝白相间的警车赫然停着前面。我下意识地一摸口袋:糟了,今天没带军方开的采访证!我们的汽车在警车前停住,警察一弯腰,把脑袋伸进车内……不过,他不是来查证件的,而是向德雷根问候。当听说德雷根要带我们去采访日沃伊诺维奇,他指指前方说,日沃伊诺维奇家就在前面。于是,我们开上了一条中间长草、两边有车辙印的小道。我看了看汽车里程表:从贝尔格菜德到这里,开了55公里。 年轻时,他有点像普莱斯利 日沃伊诺维奇家,是一栋砖石结构的两层小楼。 院内树木参天、花香扑鼻,左边一棵大树的树杈上吊着一个单人秋千,右边的大树下趴着条大大的黑卷毛狗,用懒洋洋的眼光打量着来客。 走进客厅,中间摆着张本色的大木桌和6把椅子,没有沙发。 壁炉那面的墙上,贴着日沃伊诺维奇的两张速写画像,一张是他在电影《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中的标准造型画像,另一张是他年轻时银幕形象的铅笔写生画;画上的日沃伊诺维奇有点像美国歌星艾尔文斯·普莱斯利,不过比普莱斯利更多几分帅气。壁炉上摆满了各种奖品和奖杯,我粗粗数了一下,大约有40件,其中大部分是镀金和铜质的。我想拿一个起来掂掂份量,一时竟拿不动。 就在这时,“瓦尔特”进来了。 日沃伊诺维奇穿着黑色短皮夹克和牛仔裤,戴一副眼镜,背已微驼,但精神矍铄。握手时,我明显感到了他的热情。曾听人说起“瓦尔特”,说他老矣,可今日一见面,觉得他的形象与传言相差甚远。日沃伊诺维奇不会说中文,通过玛丽娜和他丈夫的翻译,我得知他前不久刚刚从中国回来。 日沃伊诺维奇把我们引到后院,这是一个鸟语花香的世界。参天大树下,吊着一把荡悠悠的双人椅,他说,他喜欢在这里与来访的客人聊天,说着随手撩了一下盖在椅子上的雨篷,顿时哗啦啦泻下一片积水。 日沃伊诺维奇说,他正筹划拍一部反映记者爱情生活的电视剧,长达 250-300集,希望中国观众能有机会看到这部反映南斯拉夫生活面貌的片子;至于他本人在这部电视剧中会出演什么角色,日沃伊诺维奇说,暂且保密。 院子里虽美,只是天色已近黄昏,光线太暗。我们建议把采访地点移在面西的门口,日沃伊诺维奇爽快地答应了。 于是采访开始。 “请别拍我的后脑勺” “南斯拉夫人民有着抗击法西斯侵略的光荣传统。在我们国家,连小孩都通过电影,了解了当年他们的前辈如何不畏强暴、与法西斯德国英勇战斗的故事。现在,南斯拉夫的形势与50多年前非常相似,我们国家再一次遭到了侵略。他们打着保护‘人权’的旗号,对我们国家狂轰滥炸,企图迫使我们屈服。但他们低估了塞尔维亚民族。北约国家有6亿人之多,南斯拉夫只有1000万人口,但塞尔维亚民族永不屈服的精神是我们最强大的武器。我们拼不过他们,但不会输,因为正义我们这一边。塞尔维亚有一个古老的民间传说,说有个很强大的敌人,飞得很高很高,但最后还是栽在了塞尔维亚的土地上———今天的情况正在应验这 个古老的传说。北约貌似强大,但最终必输,我坚信这一点。 突然,他想起了什么,说:请等一下。我们还没明白过来,日沃伊诺维奇已不知从什么地方找出了一个“靶子”形状的徽章,往皮夹克上别。可能因为皮夹克太硬,他别了几下,还是没别上,站在一旁的德雷根先生赶紧过来帮忙。 采访刚要继续进行,日沃伊诺维奇又突然转身对摄像张大立说,请别拍我的后脑勺。大家一看,原来他的后脑勺已明显秃了,于是都笑。我上前说:“你放心,我们一定会维护好‘瓦尔特’在中国亿万观众心目中的完美形象。”这下,轮到日沃伊诺维奇乐了。 “以前,南斯拉夫有各种各样的党派,有各种各样的矛盾。但自从北约轰炸南斯拉夫以后,情况发生了根本变化。所有塞尔维亚人团结一致,同仇敌忾,横下一条心,决心保卫祖国,与侵略者战斗到底。你可以看到,每到晚上,我们国家的人民就自发到各座重要的大桥上组成人体盾牌,用血肉之躯保卫大桥。科索沃是我们国家的,我们绝不会把她拱手送给敌人。你知道世界上最坏的国家是谁?是美国。美国最坏的人是谁?是总统。” 日沃伊诺维奇最后说:“作为一个塞尔维亚人,我感到自豪!”说着,他走向大树,树下的大黑狗看到日沃伊诺维奇来了,立即从地上一跃而起,扑上来。他用双手握住爱犬的前肢,远远望去,站直了的大黑犬一直够到了日沃伊诺维奇的肩膀。德雷根和玛丽娜悄悄对我说:“你知道他的爱犬叫什么名字吗?就叫‘瓦尔特’!” 美国人怕我“瓦尔特”的老拳 日沃伊诺维奇的孙子非常壮实,长得比他爷爷高一些。我问他,为什么要把面包挂在树上,他指指大黑犬说,这是为“瓦尔特”准备的。 此时,日沃伊诺维奇正在与德雷根聊天。我为他们拍了一张照片,然后问德雷根,你与“瓦尔特”认识多久了?德雷根说,他俩已是20多年的好朋友了。日沃伊诺维奇搂住德雷根的肩膀说:“英国人知道德雷根英勇善战和足智多谋,而美国人就怕我‘瓦尔特’厉害的老拳。”玛丽娜在一旁说:“日沃伊诺维奇的潜台词是,他要比德雷根厉害一些。”两人听后都乐了。 顾玉龙 http://dailynews.sina.com.cn 1999年4月29日 10:41 解放日报 |
|
1楼#
发布于:2002-07-14 21:52
特写:我见到了“瓦尔特”
张帆这家伙,上次来北京硬要我和谷雨姐帮他去找这位“瓦尔特”……因为听说他在北京。不过我们人面不够广,没找到。:P |
|
|
2楼#
发布于:2002-07-15 04:15
特写:我见到了“瓦尔特”
有一次,去杭州灵隐寺。见到一个摄影点,该摄影点的老板把“瓦尔特”在他那里的留影相片作宣传广告。看相片里的“瓦尔特”还和电影里的差不 太多,基本就是《出租车,你好!》里的司机那个样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