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大片《红磨坊》被中影公司翻译成《梦断花都》,引起了不少争议,更有甚者抱着这种态度,觉得《红磨坊》译名不错,何必改成《梦断花都》?这样反而会影响票房收入。而我却不以为然。
《红磨坊》的译名从何而来?无非是取自那无数的盗版光碟的封皮,而这又是谁翻出来的呢?一种可能:当时在香港,台湾,新加坡等地上映时用的译名就是《红磨坊》。第二种可能:盗版碟商自行翻译的产物。 片名的功效是什么?给人们一个影片的总体轮廓,再通过海报,预告片等告诉人们影片大致讲些什么,吸引观众观看。 再回到刚才的两中可能中,对第一中可能,由于所处的文化环境不同,香港,台湾,新加坡的“人民群众”对西方的文化了解的程度肯定是比大陆的群众高得多,他们或许不需要译名就能直接了解到“红磨坊”这一法国奢华之地的,按照我的表述就是,潜在的概念。他象征着什么,里面会发生怎样的事,人物在其中会有怎样的遭遇等,这些内容在看到“红磨坊”三字之后,香港,台湾,新加坡的大多数居民就已经能够了解了。而试问中国大陆的居民们在看到“红磨坊”三字之后,在脑子里产生的第一感觉是什么?说实话,在知道有这个影片之前,我一点不知道“红磨坊”为何物,脑子里的概念只是“一个磨坊”。而对于第二种可能,那就只能解释为盗版碟商的粗制烂造了,没有任何讨论的价值。如此看来,《红磨坊》的译名对大陆的大多数观众来说(自然不排除那些谙熟于西方文化的“大文化家”们的存在)是丝毫没有价值的。 此时再反观《梦断花都》的译法,那就再贴切不过了,文言词汇与句法的使用,借代的修辞,而又暗愉故事的情节,看似高深,但人人皆懂。我敢肯定,此名的翻译定出自高手,不知有谁神通广大能找出翻译人的名号,其必可论为家也! 再举一两个例子吧,今年中期观众们期待已久的《终结者3》就将在美国上映,而名称的翻译又将是一个小小的问题,英文的全名是:Terminator 3: the rise of the machine 要把副题翻好可不容易啊,因为这次可不象第二集时的一个词the judgment day(审判日)如此轻松解决,这次要把the rise翻译好,可真难坏了一些人,我就在各种电影网站上看到譬如:机器的抬起,机器的升起,机器的崛起等各种翻法,而只有到了最近,有幸在〈新民晚报〉上看到一则《终结者3》的文章,才让我真真满意且回味了许久。他的翻译是:终结者3:机器的觉醒。妙哉,“觉醒”!或许这个就是官方翻译的魅力吧!出自新华社?出自新民晚报社?不论是哪位译出,都叫小生佩服啊,自愧所学尚浅,因为自己也曾试着翻译过,皆不如意。 《碟中谍》-Mission:Impossible这个题名的翻译也就不用再举了吧?确实,如果你留心一下,有很多都是经典的翻译:“变形金刚”-Transformers ,“星际迷航记”-StarTrek 等等 但不能不否认,确实还有这么许多人仅仅满足于我们通常说的“港译”,“台译”,我也只能借用一位音乐评论家――杨燕迪的话:如此这般,那也只能证明现在的整个社会正在向一种俗文化发展! 所幸的是,更多人依旧热爱着我们含蓄而精妙的传统文化,并正不断努力着使她依旧焕发着青春的光芒。 字典上Moulin Rouge是什么意思?有谁查过?跟磨房有关吗?查了就知道了!看来,嘿嘿,盗版害死人啊! |
|
1楼#
发布于:2002-08-02 18:44
[转帖]
以后发帖最好给个标题,光是标个什么[原创]、[转帖],大家不知道帖子内容写了些什么。我相信是有很多中国人不知道“红磨坊”这名字的出处,但我们不是住在原始森林里,这电影正式公映前,相关影评与报道其实早在媒体上扑天盖地,就算过去不知道,经过这个普及教育,也基本上知道了。 说到片名的功效,我看将之译为《梦断花都》的人根本对这片子的主要观众群定位圈定就有问题。 官方机构一直掩耳盗铃不肯承认D版市场的影响力,我看将《梦断花都》作为译名推出除了暴露出他们对西片的主要观看人群缺乏深入的了解之外,还暴露了他们的自以为是。 从这篇文章作者的文字来看,他说自己不知道“红磨坊”是什么,鬼都不信。矫情。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