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报
日期: 2001/04/04 版次: 25 栏目: 娱乐新闻 作者: 曹雷 -------------------------------------------------------------------------------- 衷心祈祷冥福———悼毕克老师(附图) 毕克老师去了!带着他那特有的、任何人都难以模仿的声音去了!那声音里,有田岛耕作的坚毅,也有波洛侦探的幽默,还有格里高利·派克式的高贵气质。那声音已经斧砍刀凿般地刻在人们的心里,以至于谁想替代都不会被人承认! 我不禁想起刚认识他的时候。我中学时代曾参加一部电影的拍摄,后期在译制厂配音,于是我认识了他,那时我们这些小演员都叫他毕克叔叔。没想到后来进了上影厂,我又被借到译影配译制片,第二部戏就是与他合作,为《鸳梦重温》配音。那时我已不是孩子,不再叫他“叔叔”,在戏里他与我也是配的一对男女主角,但“老师”是我对他永远的称呼。想起他那时陪着初出茅庐的我,一遍遍排戏,一句句对口型。录音时,一段戏我反复录多少遍,他不厌其烦地跟着我录多少遍,每一遍,他的声音总是那么饱满,那么到位,用他的词来托我,用他的戏来抬我。他是扶着我在配音这条路上学步的人。这一切,就像是眼前的事,也是我永远不会淡忘的事。 除了出色的配音功夫,毕克老师还具有过硬的对口型本领,这工作让他能准确地去把握人物语言节奏,对配戏大有好处。我也曾给他导的好几部影片当过口型员。他教我怎么跟上原片人物的说话节奏,怎么数得精确。甚至精确到有的小口型多加一个字嫌紧,去掉一个字又嫌不够。他会告诉我,用哪些中国字是只占半个口型的,可以替换上去。我说,就差这么一点儿,演员念词的时候快一点或抻一抻不就行了?他回答我:观众听了会不舒服的! 步入花甲之年的毕克,由于支气管炎反复发作,导致了肺功能的萎缩,不大能够担任译制导演或配音了,这对他的打击非常大,他的心情变得相当悒郁…… 去年,有一件事使他振奋了起来:著名演员高仓健辗转托人问他发出信息,希望他能为自己的最新影片《铁道员》配上华语。中国的观众都知道,以往在中国上映的高仓健主演的影片,都是毕克为他配的音,在《追捕》、《远山的呼唤》、《幸福的黄手帕》、《兆治的酒馆》、《海峡》等等影片中,高仓健的形象和毕克的声音天衣无缝的结合,使中国观众得到了极大的艺术满足。80年代,高仓健先生来到上海,与毕克见了面,两人也都为能有这样的创作友谊感到欣慰。现在有再次合作的机会,毕克老师当然高兴。他接到了剧本,作了研究,还在家里用录音机自己先录了几段台词,想试试自己的能力。但不幸的是,他发现自己呼吸急促,不时还需要吸氧,已经力不从心了。他说:“勉强去配,会损伤高仓健先生塑造的形象;自己都不能通过,怎么能拿出来给别人听。”他无奈地放下了剧本。这一次的合作没能进行,给影坛留下了永远的遗憾。 3月23日凌晨4时,毕克老师停止了呼吸。所有的友人、学生、观众闻听了这个噩耗都感到震惊、悲伤,高仓健先生得知消息后,立即发来了情真意切的唁电,他说:“突闻噩耗,一时竟无言以对。未能再度相见,不胜遗憾。衷心祈祷冥福。”同时,他还按日本的习俗,寄来了香奠。这是一盒包装得很精致的香炷,让毕克的家属代他点燃在逝者的遗像前。 香炷已经点燃。我在这里借用高仓健先生的那句话:衷心祈祷毕克老师冥福! |
|
2楼#
发布于:2002-08-25 09:31
衷心祈祷冥福———悼毕克老师
曹雷写的这片惦念毕克老师的文章不禁使我又回忆起《尼罗河上的惨案》,那部戏配得棒及了!圈内人都说他在话筒前仿佛一条“蛇”,远近距离把握得恰如其分,把自己得声音发挥到极点。只可惜今后再也听不到毕克老师的声音了……随着前辈们的离去,恐怕以后很少再有《尼》这样的经典作品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