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rry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10-01-14
阅读:3025回复:17

[精品原创][原创]由《指环王3》说开去

楼主#
更多 发布于:2004-04-25 12:29
[这个贴子最后由harry在 2004/04/25 00:20am 第 4 次编辑]

 
由《指环王3》说开去

前注:这篇文章写完后觉得不太理想,但是没有什么办法。有些文字如果让大家看着不舒服还望谅解,因为出于某些原因我必须那么写,请理解!另外,这根本不是篇论文,个人感性的东西比较多,我这人很讨厌教条的东西,但后面的部分还是显得跟“真的”似的…………最后,希望大家能给予北京配音一个公正的评价,实在不爽骂我就可以了。谢谢!
文章略有删节。
开篇:
    《指环王3——王者无敌》的帷幕已经缓缓拉下,一个神话渐渐地离我们远去了。但片中那景色如童话般宜人的夏尔村,那美若仙境虚幻飘渺的精灵国,那万马驰骋的绿野,那一望无边的雪原,那沙场上的金戈铁马,那冷月下的朔气寒光,那勇士的力挡八面,那王者的壮志豪言依然清晰地展现在我的脑间。王者的壮志豪言……:
    “坚持!坚持住!罗翰国和冈多的子孙,我的好兄弟们!在你们眼中,我看到了自己内心原有的恐惧。也许有一天,人类会失去勇气,抛弃自己的朋友,做出背信弃义之事,但决不会是今天!也许有一天,豺狼当道,生灵涂炭,人类面临生死存亡,但决不会是今天!今天,我们该浴血奋战!西方联军的勇士们,我以你们家乡亲人的名义,命令你们——战斗!”
    这是一段多么气壮山河的演说,他不只让将士们热血沸腾,也让我热泪盈眶,我也想挥舞长剑与他们一起喊“杀!”。影片结束了,而那些画面那些声音还在我的脑中萦绕,也许再过一段时间画面也会也变得模糊起来,最终只留下了那些声音。《指3》给我带来的感动真的太多了,不仅是影片本身,还有其配音。情感的抒发我还可以洋洋洒洒地写出很多很多,但它似乎与我本次要谈的主题有所偏离,所以我还是闲话少提,言归正传吧。下面我就以我的身份,谈谈我对配音的想法。

正文:
第一部分:十年间的“八一神话”

    八一厂对《指环王》系列的译制应该说是成功的,至少从我这个配音迷的角度来看是这样。配音演员们很好地把握了影片的基调,让每一个角色都显得饱满充实。对于系列电影的译制来说,其难度在于对前后几部影片一致性的把握,这包括翻译、配音演员、演员的表现、整体风格等诸多方面。无论从翻译、导演还是演员都需要付出不少努力才能做好,但这次八一厂做到了,而且做得很不错,这也令我们非常振奋。我们甘心为这种译制水平的影片掏腰包去影院欣赏。就拿我来说,在《指3》上映前我已经看了4遍原声,可我仍去影院看了3遍配音版,因为我喜欢。姜广涛的音色也随着弗罗多所历经磨难的增多而变化着;陆揆的阿拉贡依旧刚毅,而他的戈伦姆依然坏得恼人;李智伟的精灵王还是那么深沉;赵晓明的罗翰国王仍不改原有的朴实与坚定;徐涛在他的新角色——德内豪摄政王上再续异彩。
    《指环王》系列的成功我想首先要感谢两位导演——张伟、廖菁夫妇,他们的严格把关无疑是成功的基础;还要谢每一个为之献声的配音演员,他们不但诉说了一段离奇的中古神话,更诉说了这个真实的“八一厂译制神话”;当然更不能忘记八一厂的制片主任王进喜先生,他的确可称得上中国译制界的巨头人物,从他94年接管译制片到现在已经10年了,10年——这是一段多么不寻常的时间。在他的实干下,中国的译制片出现了第二次辉煌(姑且认为现在的状况是一种辉煌,虽然与第一次差距还比较远),我们感动之余也看到了希望。所以在当前这个大家都在谈《指环王》的时期,我不妨也多说几句,借风推舟,让这艘承载着译制片希望的航帆行得更快走得更远。
    从1969年起,八一厂开始了外国影片的译制,至九十年代,他们译了诸如《山本五十六》《啊!海军》《巴顿将军》《莫斯科保卫战》等影片,其中有不少堪称经典之作。尤其以《莫斯科保卫战》为最鼎盛的作品,全片竟动用了56位配音演员,连解说和旁白都由不同人完成,这种景观恐怕在配音史上也绝无仅有,其工作态度之严谨实在让人叹服。虽然那时的整体配音水平并不能与辉煌时期的上译厂比拟,但个别影片的译制决不会输给他们。他们并没有华丽迷人的声线,也似乎缺乏上译老将的纯腔神韵,但他们以朴实无华的作风踏踏实实地完成着每一部影片,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迈着坚实的步伐。此外,从《莫斯科保卫战》中我们仿佛已经看到了一种端倪,而这种现象正是今日北京配音致胜的法宝,即是融会北京最优秀的配音演员参与译制,并不局限于厂里的几个演员。这种做法说起来容易得很,可真正实践的,并且得到成功的也只有北京配音界,其中尤以八一厂最为典范。
    1994年,王进喜接手译制,带领着八一厂或者说北京配音走向辉煌。到目前为止已经译制了四五十部影片,比如《沉默的羔羊》、《阿甘正传》、《断剑》、《龙卷风》、《空中大灌篮》、《拯救大兵瑞恩》、《西点揭秘》、《U-571》、《珍珠港》、《指环王:护戒使者》、《指环王:双塔奇兵》、《公主日记》、《星球大战前传:克隆人的进攻》、《怒海争锋》、《指环王:王者无敌》等等。我想在此不妨再列举一下他的光辉成绩,以便让我们更好地记住他!
《阿甘正传》,获1996年第十六届“金鸡奖”最佳外国影片译制奖。
《拯救大兵瑞恩》,获1998年度“华表奖”外国影片优秀译制奖。
《U-571》,获2000年度“华表奖”外国影片优秀译制奖。
《珍珠港》,获2002年第八届“华表奖”外国影片优秀译制奖,同年获得第二十二届“金鸡奖”最佳外国影片译制奖,这也是中国译制片史上首次一部影片同时获得两项国内大奖。
    这的确是不小的成就。十年间,风云瞬息万变。十年前尚为无名小辈,十年后已是英雄豪杰。这便是王进喜率领的八一厂配音;这便是当今的北京配音。八一厂配音、北京配音,这之间又有什么分别?大家同守这一块阵地,大家为了同一个理想奋斗。难怪有些人说:北京配音不分什么帮帮派派,大家同属一路,就是“北京配音”。北京正因为这种海纳百川的包容力才将全国各地各式各样的人才聚拢而来。北京因此变成了一个好大的宝库,而里边的资源为大家共享。于是北京配音圈逐渐出现了这样一拨群体,他们或是在某个艺术单位挂职或是根本没有固定单位,整天游走于不同录音棚,哪里召唤他们过去他们就去哪里。我们常管这种群体叫“棚虫”。他们便好像这宝库中的资源,对配音而言,他们不属于任何地方,他们是自由身。从经济的角度来看,他们算是真正的职业配音演员,当然这种称呼与工作质量并无关系。

第二部分:人才济济的北京配音

    在当前的北京配音圈,如果划分起来有几拨配音团体,当然这其中的演员也会相互流动,因为资源大都为大家共享。首先要说的是中央电视台国际部的译制导演张伟先生所率领的配音团体(我姑且把侯丽红、李芙中等人的班子也划分为此类,因为同属国际部),这一拨人应该算是北京当前的一线配音演员了,无论从配音数量还是质量都可以认定这一点。军人出身的张伟在工作中保持了严谨踏实的作风,以深厚的艺术修养和独到的艺术品味导演着每一部译制片。由于年轻时的博识杂学使他既做过录音(曾录了历史巨著《红楼梦》),也搞过制片,还做配音,这无疑对他后来的导演工作提供了很多实践经验。而且因美剧《加里森敢死队》的译制,他与上译厂也打过多次交道,从译制大师陈叙一那里学来了很多译制理念,这是他成功道路上的一笔重要财富。正是这些积淀帮助他导演的前苏联影片《办公室的故事》获得了第六届全国电视剧“飞天奖”优秀译制片奖。86年赴德学习更使他增长了见识开阔了视野。此后他不断努力,向着一个个颠峰迈进。我想在这里不妨列举一下他所获的奖项:
    前苏联故事片《办公室的故事》荣获第六届[1985年度]全国电视剧“飞天奖”优秀译制片奖。“飞天奖”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广播电影电视部颁发。
    法、意合拍故事片《威尼斯的冬天》荣获第十一届[1990年度]全国电视剧“飞天奖”提名荣誉奖。
    美国故事片《师生情》荣获第十二届[1991年度]全国电视剧“飞天奖”提名荣誉奖。
    美国故事片《浮尘女儿录》荣获第十四届[1993年度]全国电视剧“飞天奖”外语片译制奖。
  英国故事片《莫尔•弗兰德斯》荣获第十八届[1997年度]全国电视剧“飞天奖”优秀译制片奖。
  英国故事片《伦勃朗》荣获第十九届[1998年度]全国电视剧“飞天奖”优秀译制片奖。
  英国故事片《德伯韦尔家的苔丝》荣获第二十届[1999年度]全国电视剧“飞天奖”优秀译制片奖。
  加拿大故事片《灯塔山的故事》荣获第四届全国少儿电视“金童奖”优秀译制片奖。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颁发。
  美国故事片《浮尘女儿录》荣获第一届中国广播电视学会电视译制节目一等奖。
  美国故事片《卡萨布兰卡》荣获第二届中国广电视学会电视译制节目一等奖。
  美国故事片《荒野有情天》荣获第二届中国广播电视学会电视译制节目二等奖。
  美国故事片《代理总裁》荣获第三届中国广播电视学会译制片奖二等奖。
  美国故事片《婚礼》荣获第三届中国广播电视学会译制片奖二等奖。“广电学会译研会奖”由中国广播电视学会颁发。
  广播剧《千条水,总归东》,荣获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第六届“入选作品奖”。由中共中央宣传部颁发。
  电视剧《正月》在第二届全国电影电视节目声音评选中荣获电视剧三等奖。由中国电影电视技术学会颁发。
    如今八一厂所译制的大片也常请他来导演,因为他的能力让人放心,我们也相信他还能继续给我们带来脍炙人口的佳片杰作。
    接下来再说说北京其他配音团体。
    张均英的班子也隶属于国际部,不过是央视把一部分片子交给煤矿文工团加工制作而已,在此就不多说了。
    齐克键的班子常常为国产剧配音,也是北京这边不可小视的一支配音力量,不过就我个人而言,我更欣赏他的配音。
    张云明现在是美国迪斯尼公司驻中国的创作总监,他因《办公室的故事》而一炮打红。一般迪斯尼进口的大片都由他来导演,像《海底总动员》《加勒比海盗》等等。此外他也担任过八一厂的译制导演,比如《第六日》《男人百分百》《珍珠港》《终结者3》等。从这些片子的配音质量能看出他导演水平的不俗。平时常能在央视国际部的译制片中听到他亲切的声音。
    刘雪婷所领导的星特公司在近几年越来越被大家所关注。当初,她带领着一拨长春的配音演员来北京打天下,创办了星特公司,几年来已经干出了一番市场。现在在央视配音中已占有一席之地。头段时间央视八台的《澡堂老板家的男人们》更红极一时,而近一段央视一台播的国产动画《哪吒传奇》也倍受关注,他们逐渐奠定了在北京配音圈的地位。不过他们似乎与北京其他配音班子的交流不是很多,而人员流失也成为了他们比较严重的问题。
    八一厂配音。在2000年以前,导演主要由彭河先生担任。这时的配音贯承了八一厂的传统风格,即音色朴实、表演稳重。从每一句台词中似乎都能听出导演和演员的卖力,从不卖弄技巧,踏踏实实地干。其中代表作有《沉默的羔羊》《阿甘正传》《断箭》《拯救大兵瑞恩》《U-571》等。但彭先生于2000年因病长逝,这实在是中国配音事业的巨大损失。在他之后,张云明和张伟、廖菁夫妇轮流执导,近几年张廖导的片子较多,影响力也比以往要大。他们导的片子风格清新,与以前的一板一眼似乎不太一样,这其中也有影片本身的原因。
    中央六台的译制团队。这是央视转让出去一块地域,它归电影局管而不是央视。但我想它毕竟还挂着一块央视的牌子,央视即使不管它也起码要对这个牌子负责,因为广大观众并不知道它该归哪管,出了问题央视肯定要背负主要责任。由于我不太了解这班译制人员,看到的名字也大都很生。所以我干脆统称为“央六配音”,这一拨人也许应该好好反省一下自己的所作所为。这个问题我会在下文详谈。
    也许还有不少我没有提及的配音班子,在此就不一一列述了。从这诸多的配音团体上我们已经看出北京的配音演员的确不少,这便为配音人才提供了良好的生存土壤。北京现在有一百多人在配音圈里摸爬滚打,他们在这些队伍中磨砺锻炼而成为了这宝库中的财富,供大家选用。

第三部分:问题产生了

    所以说北京配音是一个很大的群体,很多人愿意把它看成一个整体,我想这也没错,因为“棚虫”们几乎在这里的每一个团体中留下过自己的声音,他不属于任何一个团体,而他属于北京配音。不过问题也因此产生了。我们总说北京配音是一个整体,但它却又是以不同的班子来表现的,每个班子各自为政。这就像一个大集团,它由很多附属公司组成,每一个附属公司无不属于这个集团,但他们彼此又是相对独立的。他们干出了业绩人们自然会说这个集团好,可是只要他们中有一个出了问题,人们也一定会把责任推到集团身上,而不是某一个附属公司。同样的道理,如果北京配音的这些团体中有一家没有表现好而被人抓住把柄,最后归罪的肯定是北京配音。这看起来似乎很不讲道理,但事实上就是如此。很多演员尽心尽力为这个事业劳苦却不幸地被一些别人制作的粗滥作品坏了名声,这换谁也不会平衡。凭什么我做完了好东西要与别人一起分享成功,而别人的黑锅却要背在我的身上?如果说前者还可以发扬一下风格的话,那么后者便是于情于理也不能容忍的了。但当今的情况却恰恰如此。
    中影公司每年进口那些大片,总共不过二十部,译制单位再怎么有问题,应付这几部片子还是可以做到认真的。而观众数量对于全国人数而言也实在微不足道。所以它的译制质量对于当前配音的声誉来说并不是决定性的。现在国人的休闲时间主要是在电视前度过,这样一来电视译制片就成了问题的关键。很多观众对现在译制片的印象大都来自电视,即使对影院译制片的评价也多是在电视片态度的基础上而发的。所以把握好电视译制片对于整个配音的发展至关重要。可遗憾的是电视上粗制滥造的译制片却很多很多,看着那种片子真的很影响情绪。我不知道现在部分业内人士是怎么想的。我猜测也许有人这么想:反正没人知道我是谁,就算知道了名字也看不见脸。于是便糊弄事。对于我们这些热爱配音的人来说还可以容忍一次、两次,甚至一直这么容忍下去,但广大观众恐怕并没这耐心,也许他们仅仅看了一部质量很低的译制片就彻底认定了配音的水平,其实事实上并不是如此,但那所谓的真相你知道,我们爱好者知道,而大众不知道,他们也不想知道。你不可能挨个跟每人去解释:那不是真正的配音,真正的配音是很美的。慢慢的,配音的名声也便越来越差。八一厂也好上译厂也好,每年费劲配了那些大片,最后还不够某些电视译制片一通烂造的呢,他们辛辛苦苦为配音赢来的赞誉最后全抵偿了电视片的坏名声,而且还远远不够用。所以说,虽然我们常把北京配音称为一个整体,但我们有时却又不得不出尔反尔,因为某些地方做出的东西真的有损北京配音的名誉,我们真不想把它划为北京所有。北京配音好坏不一、良莠不齐,从经济的角度考虑,把北京看成一个整体且资源共享的确是很有必要的,但从发展的角度来看,如果不根除那些粗制滥造的东西,北京配音将面临的问题还会越来越多,或者说整个配音界都会面临危机。我们不能让一只虫子坏了一锅汤。
(一)内部问题

    下面我想分析一下当前配音出现的一些问题。
    首先是态度问题。前国足教练米卢•帝诺维奇的那句明言说得好:态度决定一切。古人云:“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古人之修身乃为齐家治国平天下,而今人之修身的目的可以各式各样,对于译制人员而言,修身便是为了能更好地完成译制作品。张伟先生先在部队磨练,又在中央电视台干了很多杂活,之后去上译“取经”,然后赴德深造,这些都是修身的表现,而最后的目的便是配出好作品,他做到了,那些大大小小的奖项可以说明一切。修身必要先正心和诚意,也就是必先端正态度。修身时如此,创业时一样如此。古人又云:“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谓自慊,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此句意思是说:要想诚意首先不能自欺欺人,你要像讨厌那些难闻的气味一样出于真心,要像喜欢那些美丽的颜色一般发自本意,这便叫作自我满足自我快乐,作为君子一定要注意自己的内心和言行。配音演员们在配片子时应该发自内心,应该先把自己感动,让自己陶醉于自己的表演之中,即所谓“自慊”的境界,这样观众才能被感动,如果连你自己都麻木不仁那根本别指望观众能有什么好评价。
    配音演员似乎不常看自己的作品,我想还是看看为好,看看自己喜不喜欢自己的作品,如果是否定的,那么下回就要用更高的标准去要求。就我所知,几乎每个配音演员都感叹过:这部片子如果再配一遍的话我还能更好。这不是非常好的想法吗,再配一遍也许不可能了,但我们可以在别的片子上多加注意啊,不要把遗憾永远带下去。当然,每部片子无论怎么卖力总会留下遗憾,这是正常的,可这与自己不卖力留下的遗憾纯属两个概念。配音演员永不满足的心态是再好不过的了,但万万不要把这种心态变成空想,我们的配音作品也要“止于至善”。
    可现实情况确实比我们想象的要糟。我以为这“棚虫”也不是白叫的,他们每天要应付很多片子,种类各不相同,译制片也有,国产剧也有。对口形自然不成问题,把握角色音型更是轻车熟路,逐渐地就练成了“老油条”,配音也便越配越疲。于是不小心便把这种“油”带到了每一部片中。一部片子拿来一看,大体上没什么问题,但仔细一听声音都是浮在角色之上,游离于形象的表层。或者有的感觉根本不对。比如中央某台放的伊朗电影《天国的孩子》(又名《小鞋子》),那么好的一部电影完全被配音糟蹋了。小男孩的性格、心态根本没有表现出来也就算了,却连声音都像个小女孩。这种配音怎么能叫人继续欣赏呢?配音论坛的网友bershow曾经在网上发过一个名为《佳片有约<霍兰德先生的乐章>评述》的帖子,让人看后在震惊之余不免感到悲伤,我们不禁感叹:这些译制人员怎么竟然这样敷衍了事呢?这篇文章摘选了片中的三十多个片段分别进行点评分析。其中有翻译问题,配音问题,但其实归根到底还是态度问题,大家只要再认真一点都不至于搞成这样,如果这种片子在北京配音圈里泛滥开去,那后果真是不堪设想!
    下面说说演员的问题。至于演员的能力问题我就不多说什么了,导演应该可以把关,而至于配音时的心态问题我上一段已经说过。我只想说说演员的音型问题,这看起来好像很幼稚,但我们却常常在这个问题上惹出争议。争议最大的就是声音没特点,也许光我说还不足为信,我们来看看配音论坛的网友们怎么评价:
贴子主题:观央视《卡桑德拉大桥》一点感想
作者:JJ  时间:2003/11/11 01:59pm 
评论:我总认为上译的每个声音都那么富于特色,无论是主角还是小角色,哪怕只说一句台词,也回味无穷。相比之下,央视的声音显得很大众化,也许他们就是追求朴实无个性。
作者:声音的震撼  时间:2003/11/24 03:31pm 
评论:中央台配音的感觉就像喝了一杯白开水啊!没有跌宕起伏,全然没有了紧张气氛,声音流露的只是声音都是一个味道。
贴子主题: T0 小珂及其他不喜欢央视配音的朋友。
    作者:元寇  时间:2003/09/13 07:07pm 
    评论:央视的配音就如一碗白水,淡而无味。
    作者:风之弦  时间:2003/09/17 03:59am 
    评论:说央视正统是指其风格太过死板,过分追求音质的纯,想造成含蓄的效果,但最终却往往给人千人一面的感觉,有时甚至觉得央视根本就谈不上什么风格。
    作者:林曦   时间:2003/09/17 04:22am 
    评论:央视现在是什么片都是一个风格,什么国家的片都是一个语气,这就不是“平实”了,有偷懒和不思精进的嫌疑了。
    贴子主题: 转贴两篇批评央视版《兄弟连》的文章
    作者:南方都市报  时间:2003/11/2 21:23:31
    评论:那么多角色感觉配出来的声音全一样,要不看画面我还以为是一个人演的呢!你最起码把几个经常出现的角色配出点差异来吧!
    贴子主题: 《方方郁金香》配得不错!
    作者:vickikiller   时间:2004/02/25 12:39pm
    评论:去看了就要下片的《怒海争锋》……不足的是,给那些水手配音的都是那么厚实雍容状如乔榛的声音,仅有两三个角色有点特色:被鞭打的那位水手,死去的上尉,小孩子,医生。其他的全一个腔,几乎听不出来谁是谁!我只好对朋友说,瞧!配音的就是好听吧,咱们的译制厂全是漂亮的声音,没一个孬的。——真希望多一些有特色的,过耳不忘的,至少更贴近角色的糙嗓子、亮嗓子、缺陷嗓子、方言嗓子、蹩脚普通话等等,让我们也好区分一点嘛。比如,水手的声音,想想看,也不该是这样的,完美和醇厚啊。
    好了,就先列举这么多吧,其实还可以找到很多,如果大家有兴趣可以去配音论坛搜索。但就从我找的这几条发言中已经可以很明显地看出问题所在了。北京配音演员那么多,也不乏声音有特点的,比如徐燕、冯宪珍、廖菁、徐涛、张云明、周志强、郭政建等,但这些人在北京配音界只占了一小部分,更多声音都是千人一面。音色固然好听,去做播音再好不过了,但对于配音实在有点供过于求,每部片中角色众多,当然会有那种字正腔圆的,可那毕竟是少数。我一直对我的耳朵非常自信,但我到现在也只能辨出北京译制片中的几个声音,一部片子下来我以为只用了几个演员,可一看配音表竟有十来个。这种片子最大的弊端就是没法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看完就把它抛在脑后了,如果译制态度再不端正,翻译再有点问题,观众可以很轻易地就选择——不看,译制片也会变得越来越没市场。
说到这个问题我不得不去比较了,虽然我不爱比来比去的。我们的配音作品大致可以分为这几个部分:影片,电视剧,动画片。从声音个性特点这个角度来讲,我个人以为在影片译制上最好的当数老上译,他们每一个人的声音都那么有特点,而他们的特点又决不仅仅适应一种类型的角色,往往可以塑造很多形象。比如邱岳峰、毕克两位先生,谁会否认他们声音上的特色。但邱老既可以配英勇无畏的齐天大圣,又可以配阴险狡诈的圣母院神父,既能配心高气傲的罗切斯特,也能配心狠手辣的唐塔医生;而毕先生呢,既能表现波罗侦探的精明智慧,又能诠释苔丝父亲的窝囊无能,既能配出玉皇大帝那种娘娘腔调,又能演好杜丘冬人那种男人气概。这就是高人!
    电视剧可以分国产剧和译制剧,国产剧我暂且不提,而在译制剧中警匪剧占了很大比重,这种剧种传奇色彩很浓,情结跌宕起伏,轻松娱乐老少皆宜,被我们广大观众所喜爱。如果说动画片和警匪剧配得最出彩的我以为要算过去的辽宁配音,他们的团队由辽宁儿艺和辽宁人艺两部分组成。也许大家对他们并不了解,但一定不会对他们的《聪明的一休》陌生。动画片里,像《最后的恐龙丹佛》《海底小精灵》《魔神英雄传》《魔神坛斗士》等等都堪称经典;而警匪剧中,像《特警4587》《黑暗的公正》《侦探斯本瑟》《闪电》等等也被大家所津津乐道,而儿童剧《羚羊号历险记》更称得上传世佳作。他们的配音演员虽然不那么多,但每个人都有着鲜明的特点,男声里:有刚毅的韩力,温和的刘喜瑞,奸猾的陈大千,沧桑的方树桥,威猛的姜泽文,豪放的袁子纹,滑稽的俞德元,高亢的蒋昌义,华丽的佟春光。而女声里:有硬朗的王小燕,温淑的刘艺,甜嫩的邓小欧,柔美的徐琳,妩媚的李韫慧,性感的邓常兰,可爱的郝琳杰,清纯的贾丽娜,冷艳的刘莉,苍老的石宝兰。正是这些人的鲜明特点开创了所谓的“辽艺”风格。看过他们的动画片后真的无法忍受像《蓝猫淘气3000问》这种拙劣的配音作品,而喜爱他们警匪剧的人也确实欣赏不了海外剧场中某些平淡无奇的配音。
    不过如今,无论是上译配音还是辽艺配音都大大不如以前了,人员流失也非常厉害。而北京配音则是一番蒸蒸日上的大好局面,各地人才也都汇集北京,所以我们一定要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看清问题所在,努力提高自己的质量,让我们的作品变得更有味道。我们总说北京配音以贴近原声为标准,而不是生造出什么配音腔,但我希望这种说法不是一种掩饰自己声色平淡的借口。
    还有一个问题,便是音型与角色不搭配。这个问题也比较严重了。刚才说的《天国的孩子》便是个例子,还有片中的奶奶角色,声音明显就是个小姑娘压低了嗓音,与其让她费劲地装老,干吗不一早找个苍老一点的声音呢?《憨豆先生》里,憨豆原声又憨又傻,声音靠后,而且说话感觉是一个字一个字地崩,发音也不清楚,就像个大傻子。而配音版里他的声音真够华丽的,像个英俊的小伙子。而片中一个母亲角色的声音竟然与她女儿的声音年龄感相差无几,一个很明显的中年女人怎么也不可能发出那种声音啊,而且欧美女人的声音本来就很粗,远不是我们东方女人的音色。我们总说北京配音是在贴近原声,但以上(其实还有很多)那些例子又怎么解释呢?
    接下来说说翻译。这也是影响北京配音的一个关键问题。我经常会在网上看到有人拿出翻译上的问题说事,然后我们会不厌其烦地解释:那是翻译的事,不是配音演员的事。可是后来想想觉得自己根本不在理,的确那不是配音演员的事,可仍是译制人员的事,而且翻译对配音的影响也是很大的,不好的翻译会大大限制演员的发挥。上译厂曾经那么辉煌,除了演员的因素外,翻译也占了很大比重。一个好的翻译剧本能让译制片增色很多。上译的老厂长陈叙一先生为大家所尊敬,而他就是一个出色的翻译,他经常跟译制人员强调两句话:“翻译要有味,配音要传神。”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尼罗河上的惨案》快结束时波洛侦探对两个年轻人说的那句:“有句忠告,像美国人常说的——悠着点。”这一个“悠着点”言简意赅,既很好地表达了原意又做到了口语化。而《加里森敢死队》中简简单单的一个“头儿”更让人拍手称绝。《音乐之声》中,玛利亚并没因孩子们的不懂事而报复,反而替他们掩护,这举动让孩子们感动地哭了,上校非常不解这其中的缘由,于是便说:“小姐,是不是每逢吃饭,还是仅仅吃晚饭的时候,你有意让我们经受一番别开生面的消化不良。”这翻译得多么有趣,不但表达了原有的意思,还把欧洲人那种略带夸张的形容方式表现得淋漓尽致,实在太绝了!相比之下,央六重配版的这段翻译就平庸了许多,我已经不记得具体怎么说的,反正一点幽默感都没有。关于翻译的问题,配音论坛上列举过很多,我们不妨也拿出几条看看:
贴子主题: 刚看完央视版《大独裁者》的感受
作者:gog   时间:2003/10/03 02:38am 
评论:“我们抱成团儿,就能打败他”央视改为“我们只要团结起来……”;把“我怎么往回长了?给我什么娃娃坐的凳子?”改为“我是成人,给我坐儿童椅”等。意思虽然没变,只是话说得比较生硬,缺乏喜剧性。还有邱老先生说的那句台词:“不要说了,说得我都害怕自己了。”那语气不仅让他自已害怕,连观众心中也不禁会颤栗。而央视版改成了“说得我都不好意思了”,则削弱了令人反思的效果。
贴子主题: 转贴两篇批评央视版《兄弟连》的文章
作者:南方都市报   时间:2003/11/2 21:23:31
评论:翻译——艾森提前做了总统
★在演到“市场花园”那一段,自然有很多符合国情的“洁本”翻译,比如,狗屎翻成“得了吧”;“老淋病”先生成了“老面瓜”先生,这更是翻译得妙不可言,也许是翻译者参照了前辈高人创造“杨梅”大疮的性病食物化理论,从水果到面瓜,也算是与时俱进了。
记得DVD中葛耐瑞被告知坐了别人的位子,他当时对新兵说了一句话:“就算是艾森豪威尔的位子,我也不管……”可配音版改成了:“就算是总统的位子,我也不管……”
莫非葛耐瑞是天才,提前好几年掐指一算,这老艾森不简单,几年后一定能当上总统!(注:艾森豪威尔1952年从军队退役,1953年才当上美国总统)   
    不好意思,由于我时间有限只找到这么多,其实网上还有。但仅以上面我列举的两条就足够说明问题了。这么一比较我们的确可以看到自身的差距。配音是一种语言艺术,虽然它是依赖于视频生存的,但好的配音仍然可以独立出来供人欣赏。现在市面上有卖老上译经典电影的录音磁带,虽然我们看不到图像,但我们依然听得津津有味,不仅因为其中的声音,还有他们所说的优美的语言。在这里,翻译是功不可没的。我以为,配音应该服务于影片,它是表现内容的一种手段。观众在看电影时如果忘记了配音的存在,而能完全被电影的情节所吸引,那说明配音成功了。如果是为欣赏配音而去看电影,未免有些本末倒置。但是,这决不意味着就可以降低配音质量,只有优秀的配音才能让观众达到陷入影片的境界,拙劣的配音只会分散观众的注意力。而且好配音除了能让观众忘我外,单拿出来仍然可以吸引别人。而做到好配音的重要前提便是要有出色的翻译剧本。好剧本不仅让人听起来舒服,让配音演员配起来也有干劲,这对配音无疑是一种激励。而反过来,演员遇到一本翻译平平的剧本,他配起来也不会有太大突破,再加之我们演员本身声音条件又比较单一,自然会让观众觉得北京配音像碗白开水了。
    现在让观众指责最多的当属“重配经典”这件事。配音演员本身与老艺术家有一定差距也就算了,可剧本的差距更大,难怪要挨说了。这其中有一些片子并非我们重配得不好,只是有老艺术家的金玉在前,与他们的作品相比我们应该认清自己的差距。经典的东西已经凝固在很多人的内心了,是改变不了的,美好的回忆总很固执,我们应该理解这种情结。所以我们在重配经典的时候最好先想想是否有必要这么做,因为无论你配得怎么卖力,恐怕都不会落好,弄不好还留个“玷污经典”的恶名,实在得不偿失。
 
(二)外部问题

    以上我针对配音内部因素分析了一下当前遇到的问题,下面我想针对外部因素说说问题所在。
    首先,我们的业内人士应该有清醒的头脑,认清当前的现实,万不可被暂时的境况冲昏头脑。现在《指环王3》刚刚落幕,大家的反响还算不错,配音网有一个统计,截至于2004年4月11日午12点,统计结果是这样的:

『中国配音网』投票结果
===============================================
这次八一厂译制的《指环王3》你觉得配得怎样?
1.非常好!: 58人 50.435%
2.一般!: 26人 22.609%
3.很不好!: 16人 13.913%
4.看的原声版。: 15人 13.043%

    以上仅仅代表中国配音网的态度,换句话说这是配音爱好者们的态度。我认为这回《指3》配音比哪一次译制都更加被人关注,这除了影片本身的因素外,还有宣传的原因。在配音前,网上便开始征集译制建议,虽说没有太多建设性的意见,但一些立场和态度也是对配音人员的一种刺激;广大的爱好者也自发地给翻译中所要出现的问题提出良好的建议,而“中文魔戒论坛”更向配音网呈上了他们精心翻译的《指3》剧本,希望此片翻译能以此作为参考;再之后,多家电视台报道了译制现场,而配音网也很快帖出了译制照片等图像资料。等等的一切都从侧面激励着译制人员,而他们在这次工作中也更多地接受了爱好者们的建议和意见。正是这些庞杂的因素加上配音演员们的努力促成了这次译制的成功。广大观众开始关注配音了,既然关注就会在看片的时候多加留神,而最后的结果告诉他们,情况并不像他们想象的那样糟糕,当然这其中也少不了媒体的导向。所以这次中文版的好评比以往的都要多。在热映时,我们当然也要一起高兴高兴,甚至吆喝两句,但现在,影片已经落幕,观众的热情也逐渐降温,我们是不是也应该平静下来,客观地分析一下这次的成功了呢?
    这次成功是多方面的,我们不能片面地强调某一个因素。仔细想想,这次成功真的能说明是我们的艺术造诣有了一次本质的飞跃吗?想必还不可以。刚才看的数据统计给了我们比较乐观的现实,但是它只能说明配音爱好者们的态度。我已经说过,他们对配音是非常痴迷的,他们可以无限地纵容配音上的问题,而对于配音上的一点进步他们都能很敏感地发现,甚至把这点滴成就夸大。我们的确应该感动于他们的执着与赞美,但同时我们不能被这些赞誉声所迷惑,我们要认清现实。现实是怎样的?就配音网而言,仍有22.609%的人只持“一般”的态度,而有13.913%的人认为“很不好!”。就我所知,一些“魔戒”论坛对此次配音很不满意,因为没有配出他们所期望的那种感觉。当然,这是见仁见智的,他们的态度也许不是真理,但却是一种观点。我们也要看到,如今其他地方的译制水平普遍下降,而北京正处于上升态势,拥有天时地利的优越条件,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成功也多少有所贬值,也许还会被别人称作“山中无老虎,猴子称霸王”。而如今的电影也多是那种以视觉效果刺激感官的类型,对于语言的要求比以往的译制片要低不少,尤其近3、4年的电影更是如此。而过去诸如《尼罗河上的惨案》这种以语言致胜的译制片放到今天,恐怕我们的译制人员很难把握。与老上译创造的第一次译制片辉煌相比,我们的差距还是很明显的,所以在当前的形式下,我们千万不能盲目满足,否则会前功尽弃。
    其次,现今观众的欣赏品位与欣赏角度跟过去大有不同。在译制片辉煌时期,除了译制人员本身出色以外,时代也帮了不少忙。那时的人们休闲方式很少,见的世面也很少,一部译制片对他们的刺激是非常大的,往往出现万人空巷的情况,而在如今这是很难出现的了。见识少,欣赏品位也就低,说白了,你给我看什么我都喜欢。而现在远远不是这样了,首先大家的休闲方式有很多,看电影对他们来说只是众多选择中的一个。见的多了,懂的也就多了,水平提高了,标准也高了,想随便糊弄我再也办不到了。同时由于外来文化的大力冲击,正处于创业阶段的国人很难免地就产生一种失衡心态:泱泱大国的古老文化流传千年却不如由只有几百年历史的国家所制作的洋片来得实在爽快。潜意识中的文化危机感加上强烈的享受欲在当今阶段便演化为“崇洋媚外”——无论什么都是外国的好。看电影当然也是原声好了,尽管什么也听不懂,但那才叫原汁原味。这种心态也是现今译制片不被看好的一个原因。如果译制人员再有所懈怠,作出了较差的片子,那他们的偏见就会更加严重了。
    第三,有些片源本身就比较粗糙。首先观众就不爱看这种片子。还有,配音演员拿到这种片子也没有什么积极性去配,失去了创作的欲望。我以为我们现在的配音演员尚没有化腐朽为神奇的本事。如果我们屡进这种片子的话,很难提高我们的配音质量。
    第四,盗版光盘的泛滥。很多大片,大家已经提前买盘在家看过了,或者再过一段时间,等出了高清晰度DVD再看不迟。一张盗版DVD盘只需8块,而一场电影最便宜也要40,这之间竟相差了5倍,如果再欣赏不到高质量的译制,还不够给观众心里添堵的,谁还会去电影院呢?

第四部分:成功带给我们的启示
   
    说了这么多,恐怕竟是站着说话不腰疼的胡话,不过我还想再继续说一点,谈谈通过这次译制的成功,我们都得到了什么启示。
    首先便是译制工作的“工程项目管理化”。一个片子交给八一厂后,由制片主任选择出适合的导演,然后把译制权力交给他,再由他从这所“宝库”中挑出合适的配音演员,临时组织成一个译制班子。如此一来,演员是完全流动的,大家之间完全业务关系,演员因自己的表现和戏份的多少来获得相应的薪金。该管理体系的好处便是,导演的选择度很大,这为资源的优化配置提供了物质前提;另外,八一厂不养译制人员,所有人员都是临时组织在一起的,这样就可以把资金全部投入到译制工作当中;同时,这种体系的出现无疑提高了演员之间的竞争力,因为只有出色的表现才能让导演认可你,以致下次干活还会请你;而按劳分配的付酬方式也保证了工作的公正性,以使演员在良好的心态下完成自己的任务。
    其次,分轨录音。这种录音形式可以通过科学的统筹分配,大大提高工作效率。而且也保证了演员录音时情绪的连贯性。
    第三,加大宣传。这次译制的成功不得不承认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宣传。其实无论什么产品都需要宣传,而译制片本身也是一种商品。过去我们不太重视这方面,以致让配音逐渐变得神秘,甚至被人遗忘。误会也便在不知底细的情况下产生了。所以,要想让观众正确地认识我们,让他们认可我们,我们必须要宣传自己。
    第四,与观众的互动交流。搞艺术的人首先要明白自己的工作是供大众欣赏的,而不是自己搞给自己的,因此大众的评价至关重要。我们的译制工作应该逐渐变得开放起来,闭门造车只能让我们作茧自缚。及时地了解观众对自己表演的评价,对我们水平的提高有一定指导意义。也许他们说得不在理,甚至有些偏激,但请相信他们大都是善意的,起码在配音论坛上的发言是这样。正像我前面说的,他们的话也许不是真理,可毕竟是一种观点,也代表了一部分人。万万不可因看到了一些过激的言辞便把所有的发言都一棒子打死,甚至产生了诸如“我配得不行,你去配!”或者“没准你配会更糟”的心态,那我们就完全违背了初衷。所以在此我也恳切地希望我们的译制人员能大度大量,耐心接受那些意见和建议,如果做到了,你们就是真正的艺术家!同样,对于我们这些爱好者,也应该尽量地理解你们工作的不易,客观公正地给予你们一个评价,而不是不负责任地信口开河。但我们毕竟了解有限,有时难免会产生一些误会,所以这就需要通过我们之间的互动交流来平息这些误会。增加配音的透明度,让广大观众多多了解配音这项工作,相信这会有助于配音的发展。

结束语:
    说了这么多,好像有点车轱辘话的感觉,而且罗里罗嗦地也没说出什么有意义的东西。如果某些言语有所不妥还望谅解,我决没有恶意。这次《指环王3——王者无敌》的译制让我们看到了译制片的希望,我们还有巨大的潜力有待挖掘。所以借着这次译制片研讨会的机会,我也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但愿能有些作用。我真切地希望我们的译制行业能越来越红火。您能把这篇文章从头看到这儿,我真是感激不尽,谢谢!
Harry 2004.4.11
配音守望者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11-10-31
1楼#
发布于:2004-04-25 21:01
[原创]由《指环王3》说开去
harry说得很好,有很多地方都讲到点子上了,我想,无论是当前的译制工作者,还是广大影迷朋友,都应该对harry提出来的一些看法静下心来仔细想想,把心态放平。
昭儿
  • 最后登录
2楼#
发布于:2004-04-25 21:22
[原创]由《指环王3》说开去
同意楼上的说法,不过,也许我们还应该给译制工作者一些时间。
呵呵,这次征文harry和x-ray都有得奖哦:)
弋舟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18-04-15
  • 原创大奖
  • 贴图大奖
3楼#
发布于:2004-04-25 22:16
[原创]由《指环王3》说开去
[这个贴子最后由弋舟在 2004/04/25 04:01pm 第 1 次编辑]

                  观 harry 论文之余奇谈怪论
    明确一点:很有震撼力,也很尖刻,这就让人很想看看“金奖获得者”的得奖含金量了。
    其二:对八一及北京配音界的评说-资料性强,且分析对比“锐化”,定会令听者有“如坐针毡”的冲击力。
    其三:对网络调查的引证翔实,不同于传统的“群众来信”式的“民意调查”,富有时代先锋感,不凡!也为配音网及兄弟配音评论网站作了“义务广告”,顿觉俺们责任感重了起来,日后要在harry 的“鞭策”下“举轻若重”起来也。
    其四:房兄说过该论文“更感性”(他老兄倒是先睹为快啦),窃以为理性已融汇于口语化的行文中,汪洋恣肆,倒是想像若你脱稿当众来一段“坚持!坚持住!罗翰国和冈多的子孙,我的好兄弟们!……联军的勇士们,我以你们家乡亲人的名义,命令你们——战斗!”的“现场配音秀”,激起全场长时间经久不息掌声就妙哉啦!
    其五:本人长期受上海的 过传忠老师“咬文嚼字”传统浸染,和对房兄文章一样,照例也对“万言书”找些“白璧微瑕”,请原谅本人怪癖——
    以上胡诌,请“博士”自酌取舍。
                                 ——老鱼 睡眼惺忪于4·24/22:00 :em18:
我就是闻着酒香,漫步进入这个雨巷……
harry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10-01-14
4楼#
发布于:2004-04-25 23:54
[原创]由《指环王3》说开去
非常感谢以上的各位!
更要谢谢弋舟:)
确实,我写完后虽有重读,但大都一目十行,更多关注段落和内容,对错别字关注不够,以致犯了如此之多的错误,实在令人惭愧,马上改过!多谢多谢!
弋舟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18-04-15
  • 原创大奖
  • 贴图大奖
5楼#
发布于:2004-04-26 00:18
[原创]由《指环王3》说开去
    harry 朋友:过谦了,这哪能算错误咧?其才俊文采胆略,早把卑微猥琐者镇趴下了;只有俺闲来无事,求全责备而已。俺也是看了你师妹论文和房兄预告,才引颈踮足等你宏文出炉嘀。主要是揣度穆站、法兰等会急着“加精”后发上主页,供普天下译迷拜读,从此作为《译制宝典》来“参拜”,故而摘录乱注,请谅平民狂妄。妙文观之更崇敬“京译”主任和京城群贤了。
    期待北方吹来强劲的风!
我就是闻着酒香,漫步进入这个雨巷……
风荷
  • 最后登录
6楼#
发布于:2004-04-26 00:18
[原创]由《指环王3》说开去
请问楼主及x-ray,你们都是做什么工作的啊?怎么有这么多机会与配音名家见面,还能采访他们,羡煞我也!
harry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10-01-14
7楼#
发布于:2004-04-26 00:26
[原创]由《指环王3》说开去
我们都是学生而已。因为很喜欢配音,便硬着头皮给演员们写信,逐渐发展到见面。当然这也有一些机遇的因素在里面。
FangZheNan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08-09-19
8楼#
发布于:2004-04-26 01:03
[原创]由《指环王3》说开去
[这个贴子最后由FangZheNan在 2004/04/25 01:21am 第 1 次编辑]

    嗯,这不是论文,这是演讲,就像是把阿拉贡的话在长度上增殖了一千倍,太情绪化了。
    不过全是发自肺腑,如此喷薄而出的激情实在让人无法忽视,足以让深深体会到一个爱好者诚意拳拳、热血沸腾的赤子之心在那样生机勃勃的跳动!!
    如果我是评委,我会把X-RAY的文章排到Harry的前面,因为她写的毕竟“姑且算是论文”。但我会请他吃饭;)
    Harry会得奖一是因为文章的长度,二是因为他的苦口婆心。老实说,我觉得他写的时候压根没想得什么奖(很欣赏这一点),因为追求奖项的文章不是这么写的,通常应该拐弯抹角,甚至羞羞答答。
[img]http://images.blogcn.com/2007/2/12/6/issalee,20070212112724.jpg[/img]
法兰
管理员
管理员
  • 最后登录2018-02-08
  • 优秀管理员
9楼#
发布于:2004-04-26 01:14
[原创]由《指环王3》说开去
下面引用由FangZheNan2004/04/25 01:03am 发表的内容:
嗯,这不是论文,这是演讲,就像是把阿拉贡的话在长度上增殖了一千倍,太情绪化了。
    不过全是发自肺腑,如此喷薄而出的激情实在让无法忽视,足以让深深体会到一个爱好者的诚意拳拳、热血沸腾的赤子之心。
   ...

如果是我,我还是选HARRY这篇,:) 虽然格式上离论文有距离,但言辞诚恳,难能可贵。
[color=blue][move]爱上一个天使的缺点,用一种魔鬼的语言[/move] [/color]
harry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10-01-14
10楼#
发布于:2004-04-26 15:10
[原创]由《指环王3》说开去
[这个贴子最后由harry在 2004/04/25 03:13pm 第 1 次编辑]

谢谢房兄和法兰!
确实,写这篇文章时我根本没有为了什么评奖,也没在乎它是不是论文,就没往那边想。脱稿后只粗查了一遍就发给了廖菁,只给了她。当时我甚至觉得这文章给她和张伟看就够了。这也是我现在才发到网上的原因吧。现在竟混上了一个奖,自然很高兴,这说明我的东西被北广的老师认可了,不过能得到部分业内人士的认可也许才是我的目的。我想我基本做到了:)
最后,向张伟、廖菁、顾铁军三位老师表示我最真诚的敬意!
弋舟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18-04-15
  • 原创大奖
  • 贴图大奖
11楼#
发布于:2004-04-26 16:08
[原创]由《指环王3》说开去
    感谢harry 朋友全盘吸收本鱼昨日夜半胡诌的意见,俺已将原帖修整过,免得阿银等兄弟骂俺太霸道,对不起,打扰了!
我就是闻着酒香,漫步进入这个雨巷……
vickikiller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20-05-22
12楼#
发布于:2004-04-27 09:59
[原创]由《指环王3》说开去
是的,很有激情,也很有心。另外,有回顾总结,也有中肯的意见。看的时候我还在想这应该是这次北京研讨会的论文了,果然。而且还得了奖。X-RAY的在哪里呢?
倾听,常使我泪流满面。
x-ray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16-01-01
  • 网站建设奖
  • 特约记者
13楼#
发布于:2004-04-28 12:32
[原创]由《指环王3》说开去
   因为早料到harry文章的轰动,所以先把自己的拙文发上来免得被笑话呵呵,看来这一举动很明智!
   对了,大家觉得这篇文章可以发表吗?能发在哪呢?
   harry,请客!!!
[color=blue][size=5] [font= 楷体_gb2312] [b] 这世界上所有的悲伤与痛苦,都完全来自希望自己幸福&shy; 这世界上所有的喜悦与快乐,都完全来自希望别人幸福 [/b] [/font][/size] [/color]
miko
游客
游客
14楼#
发布于:2004-04-28 16:37
[原创]由《指环王3》说开去
多多支持配音艺术
风之弦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14-01-07
15楼#
发布于:2004-04-28 16:48
[原创]由《指环王3》说开去
hurry的文章很好,内容和热情交融,足见爱之良深。
北京正在为配音的振兴做理论上的准备,与实际的努力。
上译更应感到压力,没参加吗?
菩提本无树 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 何处惹尘埃
harry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10-01-14
16楼#
发布于:2004-04-28 18:56
[原创]由《指环王3》说开去
谢谢vicki和风之弦!大家的鼓励让我精神振奋!而且发上来前我以为这文章没说出什么有意义的东西呢……
谢谢谢谢!我会继续努力:)
kylinyao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22-02-10
  • 特约记者
17楼#
发布于:2004-05-02 11:49
[原创]由《指环王3》说开去
x-ray ,上次研讨会的时候,中国电影报的记者给你留了电话了吗?
你把稿子直接递给他吧。应该希望比较大。
以八一厂为代表的北京译制片将继往开来,不断前进!
游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