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3194回复:42
小时候看电影的记忆
想到哪,写到哪,想起以后就更新。
小时候(70年代中后期),虽然生活条件不咋样,但看电影也不算太少,一年也有20来部。所以加起来也是满满的回忆。 很奇怪,以前的电影大多记得,虽然情节不一定很清晰,但至少知道名字,而现在的电影,连名字都忘记。以前很多电影都记得一些事情,比如看《小字辈》,是看错日期了,入场发现座位有人坐了,经过对票才知道我家买是第二天的票。看《红雨》则在中途停了半小时的电,记忆中电影正在演到下雨的情节。大家那时候真有耐心,现在可能早就翻天了。《三进山城》散场后,我居然把一个阿姨当老妈,牵着她的衣服走,她居然也没有发觉。《创业》则是跑错厕所了,进了女厕所,那时候的厕所是一排坑,一览无余,一个阿姨看我小,也没说什么,把我领出去,指了男厕所。而《不该凋谢的玫瑰》,则是去舅舅家,他请我看电影,我问他是不是打仗的,他看名字可能觉得不是,所以我就不看。 那时候电影院很大,不像现在分厅,且没几个人,即使这样,大多时候还坐不满。那时候我所在的县那个电影院大约能容纳1000人,因为30多排,每排30多座位。每次差不多都是满满的,那时候也没什么娱乐。第二天还是大家聊天的话题,很多台词看一遍就很熟悉。甚至连相声都经常拿电影当题材,比如《大篷车》。不像现在,没人聊。多年以后回去看那家电影院,也是冷冷清清,好像已经不放电影了,不知道租给什么人。 看电影最激动的就是一声铃响,马上放映室就关灯了,影片开始,可有时候会有新闻纪录片,没几个人喜欢,却要多5分钱,平时一部电影是一毛。如果是暑期的儿童票,5分钱。电影院一般就是一天两场,白天没有(暑假可能例外)晚上8点或者8点半那场的就是晚场,不可能通宵。票一般都是提前买,偶尔也有人去碰运气等退票。 最近比较热,突然想起一个问题,就是那时候电影院是没空调的,很可能电风扇也没有。一千人看电影会不会很热?我都忘记了,好像也没觉得热过,或者就是大家都是边看边扇扇子?冬天呢,也没暖气,会不会觉得冷?我好像也没这方面的回忆。没回忆的意思是没被冷热困扰的留下记忆。 电影有宽银幕的,有不够宽的,宽的能把整个白布占据,不够宽的,只能占据白布中间的一个长方形,而且四角还是园弧,并不是几何意义上的直角。不够宽的是不是遮幅?这个词我在70年代没听说过,到80年代才听说遮幅电影。还是看宽银幕过瘾。记得80年代,看了《胜利大逃亡》,真是爽,情节是一方面,主要是画面,那么大的银幕看足球比赛,又是彩色,绿茵茵的球场,球员观众衣服也很绚丽。主要还是因为家里的十二寸黑白电视看球衬托的,电影给了我新的视角。 那时候看电影,是非分明,好就是好,坏就是坏,没有一分为二的概念。王金标是叛徒,就应该处死,不需要审判,陪审团之类的。 记忆中最早看的一部电影是《一个护士的故事》,说句题外话,觉得女主很美(很久后来听说她相貌很普通),虽然人小,也有美丑的概念。比如说国军女军官,就恨不起来。《追捕》里面的真由美,风靡全国,大家都没见过这样的美女,看到的大多是像《洪湖赤卫队》里面韩英那样壮壮的女人,无所谓身材和线条。不过周围爱美的人似乎并不受欢迎,那时候是70年代末,虽然是小县城,但上海知青很多,时髦女士不少,我同桌女同学就烫发了(那种小卷,不是发波浪,现在觉得不好看),当然是她妈妈的意思,女儿在学校里面就亚历山大。扯远了,回到第一次看电影上面来。听老妈说我最早看的电影是《红灯记》,具体我也没问,是芭蕾舞的还是京剧的。父母抱着我去看的,她到现在还在笑我,因为鸠山一出场,我就吓得扭过头不敢看。一个不懂事的孩子怎么会怕鸠山,我也不知道。 受电影的情节影响很大,经常为喜欢的人死去而难过,比如《桥》里面那个游击队员,被德军围追,队友只好把他牺牲了,难过了许久。《一个护士的故事》中姜连玉、《渡江侦查记》中那个我军司机,他们牺牲也如此。《金姬和银姬的命运》,看完以后很不舒服,为那个断腿的银姬难过。而《红孩子》中黄静波下令机枪扫射,把乡亲们全打死了,痛惜的不得了。 当时也有港台片,但不知道,比如《马陵道》《生死搏斗》《可怜天下父母心》。那时候不知道香港,台湾倒是知道,因为那时候流行一首儿歌“报告司令官,你的老婆在台湾,没有裤子穿,捡到一块布,做个开裆裤”,其实挺黄,但孩子根本不懂。那时候的孩子要么认为自己是捡来的,要么认为女人到岁数了自然生孩子,和男人没什么关系。当然电影上基本上也没有此类镜头,坏人抓到女人,一般就是毒打,或者耐心的劝导,基本没那方面的想法,而现在的坏蛋太喜欢对女人身体动手动脚了。《画皮》则是因为看过的人都说可怕,我没有勇气去看。十多年后,听人说《黑楼孤魂》吓人,我也没去看。 很多电影,是50、60年代拍的,当时不知道,津津有味的当新片来看,比如《铁道游击队》、《地道战》、《渡江侦查记》。后来听说那十年都没怎么拍电影。《闪闪的红星》,绝对是那时候孩子的第一需求,看一场就很幸福,如果有小人书,就幸福到家了。我还模仿潘冬子的打扮,被老爸骂了,说我是青红帮,我也不知道那是啥玩意。 后来搬家了,在一个大院生活,那里离市区远,看不了电影院,不过有露天电影看,也很热闹。有点象姜文拍的某部电影里面的情节。直到进城上学,才又恢复了进电影院。露天电影院看过不少,已经是80年代初,记忆中一次两场,一中一外。但我几次都是看完中国的片子就离开。比如《神秘的大佛》,被挖眼变脸吓坏了,以至于后面接着放映的罗马尼亚《沉默的朋友》都没看——因为片头气氛似乎也有点恐怖。而看完了《巴山夜雨》,发现后面的波兰电影《雾蒙蒙》没啥意思,似懂非懂,离开了。 至于配音方面,倒是没注意过,谁是谁也不清楚,直到80年代后期,学校流行听这个,我室友没事就用录音机播,简爱和罗切斯特的对白都会背了。其实《简爱》还没看过,但能想象电影的画面,后来看电影,发现他们俩对话的画面和我想象的差不多。那时候最著名的配音演员应该是邱岳峰吧,至少我最熟悉(他总是播),虽然不知道长什么样,后来发现他长的象外国人,还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多中国的名字啊。我对配音演员了解的少,大家能说出很多,我基本说不出,只能说有些配音让我难以忘记,也就是最近几年才去查,知道了好几位。比如《冒险的代价》,那个连绵不绝,出口成章的主持人是乔榛在说话,《木头美人》那个甜甜的农家女是狄菲菲在说话。当然最经典的如“昭仓唐塔”“我的脚肿了”就不用说了。 有些朋友对外国人说流利的汉语(配音)表示惊讶,我那时候倒没有,因为根本就没往那方面想,倒是很久以后看原版片表示惊讶,原来是这样。至于看的最早的原版片是哪部,也忘记了,可能是《阿甘正传》,或者是《本能》。但原版片的片段我记得,是80年代初期的学英语节目《follow me》,里面会有一些外国电影片段,有记忆的是两部,一个是《双城记》,一个可能是《plan to kill》(真的是电影吗?我现在也没重看过)。 第一次摆脱爹妈的看护自己看电影,是看《向导》,提前一天买票,还记得是17排1,3号(弟弟一张),想必那时候座位有34排,于是挑了最中间最好的位置。其实父母也不太看护孩子,那时候孩子也没那么金贵,只不过父母也想看而已。 那时候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强,看到电影马上就学,比如《流浪者》拉兹偷东西,比如飞刀,我不知道飞刀是学《桥》还是《加里森敢死队》,反正我们县有孩子不小心中刀。我不模仿这个,但模仿过把鞋子踢掉,说自己要当赤脚医生。也学过军人戴着柳条帽,即使到现在也喜欢柳条的味道。 电影由多个配音,是很久以后才知道的,也许是10年前。以前一直奇怪,为什么在电视上播的电影,和我在电影院看的电影,台词不太一样呢,二个最明显的例子,一个是《阳光下的罪恶》,波洛明明说“站在哪,虽然我没有恐高症,但我也害怕”。一个是《巴顿将军》,明明记得最后一句话是“一切荣华富贵都是过眼烟云”,咋不是了?!我只能认为是自己记忆串门了。 外国电影和本土的,对我来说区别不大,都是有好人有坏人,美国日本电影也如此,也没对这俩国家有什么不良看法。 说到了美国电影,那部《蝙蝠》把我吓得要死,以至于睡觉总看着窗口,怕一个爪子伸进来。 有的东西真是第一次从电影上才知道,比如冰激淋,是丽达请拉兹吃的,我们也不知道是什么东西。那时候反正我是没见过冰激淋,就知道卖冰棍的,好像也没有店面,就是小贩背个大木箱中四处吆喝,木箱里有棉垫,冰棍就裹在里面,香蕉冰棍3分钱,豆沙的4分钱,牛奶的5钱,1毛的是雪糕,属于很奢侈的,没吃过几根。到了80年代后期,看过一部电影,应该是美国片,里面有电视遥控器的情节,一个小伙子想看电视中女朋友的画面,朋友却调成了播放小狗的频道,他们俩就在那反复争夺,小狗和女友交替出现,这部电影的名字没记下来。遥控器真是神奇的东西,因为那时候控制频道都是手动,一个转盘标有频道的数字,像保险柜的那种密码工具。 那时候孩子对打仗的电影感兴趣(一看到片头有个八一红五星闪闪发光的就来劲),对谈恋爱的没兴趣(70年代末已经有恋爱电影了),现在还留着一颗红五星,是姑夫当兵的纪念品。打仗的国产的多,国外的也不少,即使不是开枪的,比剑的也好,所以《王子复仇记》就喜欢看斗剑,很烦奥菲丽亚,大概对外国美女没什么感觉,或者是嫌她烦,她一出现就没好玩的事情了,即使她漂在河里也没有什么感觉,不像现在,一想到她淹死的画面,那难过的不行,无法看下去。如果我当演员需要哭,我只要想那个画面,眼眶很快就红了,不夸张。顺便说句,老国王的鬼魂和王子对话,够吓人,即使是现在,也不是愉快的事情。又扯远了,以前非常羡慕首长腰间别个shou枪,现在不羡慕了,觉得shou枪没啥用,还是自动武器过瘾,就像《遥远的桥》中的82空降师师长,总拿着把长的。 论坛里大家对罗马尼亚电影很熟悉,我却不太熟悉,可能比前辈年龄小,很多他们熟悉的台词我都不知道。最早知道的罗马尼亚电影是《橡树,十万火急》,其实没看,有记忆的就是海报上那个美女(最近发现美女占了画面一小部分,大部分的画面是个老爷们,记忆却把他忽略了)。有记忆上电影院看罗马尼亚电影,可能都是八十年代中期,看了一部《艺人之家》,这电影倒现在也没机会重温,特别想知道自己记忆对不对,就是有大家庆祝新世纪的来到的情节(1900年的到来),当时还在想,这个有什么可纪念的。还有个记忆,这部电影花了我二毛五,心疼的很,第一次看这么贵的电影,以前都是一毛,一毛五。可能国家就是那时候各方面的消费涨价(我那时候买的书也贵了不少)。后来看了部《神秘的黄玫瑰》,再就是《一夜富翁》,记忆中还把苏联《体育采票》的一些情节混进去了,直到重温。 南斯拉夫电影也是如此,小时候看过公映的只有《桥》,至于《沃尔特保卫萨拉热窝》,公映的时候并没有看,但街坊邻居都在谈论,比如假瓦尔特,游击队员们被伏击,女叛徒被处决的情节很深刻,加上录音剪辑,听的心痒痒的。上中学了又补了一部《开往克拉列奥的列车》,这是个少见的地名,记得可清楚了。 也不是总去电影院,但那时候有电影录音剪辑,有的片子就靠这个来想象,比如《叶塞尼亚》,一直在想象叶塞尼亚是怎么把那个奥斯瓦尔多撂倒的。顺便说句,“倒霉蛋”这词就是电影上学的,学校课本上没这词。 年龄小,有时候啥都不懂,但还不愿意承认,记得和一个同学看海报,海报上是《大毒裁者》,画面上有个妖里妖气,古里古怪的人,同学问我是啥,我只能胡解释,说这是个裁缝。现在的孩子无法理解,但在那时候裁缝是个比较流行的行业。 那时候看电影散场也挺有意思,电影院在县城的正中,一散场,两支队伍浩浩荡荡离开(向北和向西人少),走到家附近旁边还都是人,大家都在兴高采烈的聊着,还能遇到很多熟人。 看电影还意犹未尽,如果有条件还会去买小人书,就是电影版的,很奇怪,有的还不一样,记得《洪湖赤卫队》就有两个版本,不理解。有个同学得意洋洋的带了本《火车司机的儿子》到学校炫耀,不知何故被一个女生搞丢了,这在班上是个大事件。他不依不饶,后来女生家赔了本《槐树庄》,他很不高兴,但无可奈何,因为那本《火车司机的儿子》已经买不到了。县城小,进不了太多本。我也买过不少小人书,钱是卖废品得的,比如牙膏皮,废铁,废报纸,运气好搞到废铜,就发达了,记得一节铜管卖了两块钱,除了买吃的,买了好几本小人书。比如《保密局的枪声》、《秘密图纸》可惜后来家里都给当废纸卖了。当然也有的电影就是看小人书,并没有去电影院看过,比如《征服黑暗的人》,埃及片,一个盲人的故事,记得他是被滴乱七八糟的眼药水弄瞎的,后来还有个美女爱上他。至于《基督山恩仇记》,小人书不是电影版的,觉得狱友老头像达芬奇。 大部分情况下都是和家人去看电影,但也有学校包场的,不过大多不是喜欢的片子,记得看过一部纪录片,叫《铁证如山》,不是加映,就是专门放映的。内容好像是什么死党的罪行之类的。感觉象是恐怖片,黑白的,解说员的声音也很激昂。后来再也没有重温过。 那时候没有预告,我都忘记是怎么知道什么时候放什么电影,可能县城小,什么事情都容易广播出去。等后来,大概1982,1983年,经常听省台或者市台的评书,评书前就有电影预告,很多电影没看过,却记得名字,就是这样来的。比如《张铁匠的罗曼史》,《欢天喜地对亲家》《非凡的艾玛》《奇迹会发生吗?》等。而那时候并不懂啥叫罗曼史,奇迹这些词,艾玛也不知道是什么。 [kaka14于2021-06-02 02:48编辑了帖子]
|
|
|
3楼#
发布于:2020-12-29 03:09
绘声绘色的怀旧珍贵记忆, 要在故园, 会有很多应和, 不像现在,没人聊。
|
|
5楼#
发布于:2020-12-29 17:12
一直不停搜找小时候看过的电影,能搞个文中说到的《生死搏斗》就太好了。拒绝央六版,上面台标,侧边片名,底下还随时游走广告,能把人看疯
|
|
6楼#
发布于:2020-12-29 17:22
|
|
|
8楼#
发布于:2020-12-29 17:42
frankandtony:绘声绘色的怀旧珍贵记忆, 要在故园, 会有很多应和, 不像现在,没人聊。回到原帖不清楚为何会被封闭? |
|
11楼#
发布于:2020-12-29 19:08
|
|
12楼#
发布于:2020-12-29 19:10
|
|
13楼#
发布于:2020-12-29 19:12
|
|
15楼#
发布于:2020-12-29 19:15
|
|
16楼#
发布于:2020-12-29 19:16
|
|
17楼#
发布于:2020-12-29 20:27
frankandtony:但愿不是逗你玩儿 到 2021年12月30日 14:00:00...回到原帖一再推迟,吊人胃口;明天开坛,开酒庆贺 |
|
18楼#
发布于:2020-12-30 03:42
|
|
19楼#
发布于:2020-12-30 19:50
|
|
20楼#
发布于:2020-12-31 07:39
frankandtony:如今有共鸣的太少了, 都是尿不到一 hu 里去...回到原帖我脑子里都是碎片,根本做不到像他这样整理成文 |
|
22楼#
发布于:2020-12-31 20:26
|
|
25楼#
发布于:2021-01-06 15:16
|
|
|
26楼#
发布于:2021-01-19 13:24
frankandtony:看来明年也开不了坛了...回到原帖已经开了好多天了 |
|
27楼#
发布于:2021-01-19 13:26
frankandtony:看来明年也开不了坛了...回到原帖@怀旧的年代:不过也就那样了,论坛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了,早晚都得结束 |
|
28楼#
发布于:2021-01-19 19:38
***看电影最激动的就是一声铃响*** 应该是 二声铃声, 第一遍是预备铃, 有个类似月夜沙滩的画面和一个大大的静字... 另外那时还有 一个 奇普里安波隆贝斯库 也是张嘴就来, 岁月的痕迹啊... |
|
29楼#
发布于:2021-01-19 19:38
|
|
30楼#
发布于:2021-01-19 19:41
|
|
31楼#
发布于:2021-01-20 03:19
frankandtony:应该是 二声铃声, 第一遍是预备铃, 有个类似月夜沙滩的画面和一个大大的静字...你一提,似乎想起来了,正片前放个幻灯片,银幕有个大大的“静”字,但也不确定,记忆很模糊。 |
|
|
32楼#
发布于:2021-01-20 19:41
|
|
34楼#
发布于:2021-05-02 22:46
小时候看过的电影大多不记得了,印象比较深的是少林寺,走了好几里地看的
还有到隔壁大队看的特务片,不知道名字了,回来一路走,一路怕 |
|
35楼#
发布于:2021-05-03 02:22
|
|
|
36楼#
发布于:2021-05-03 08:06
好文 学习
|
|
|
38楼#
发布于:2021-05-28 19:32
|
|
|
39楼#
发布于:2021-05-28 19:38
frankandtony:应该是 二声铃声, 第一遍是预备铃, 有个类似月夜沙滩的画面和一个大大的静字...对,好像是两遍铃声,只记得一响铃就激动!好像正片前还有个加演片,都不记得是什么了。 |
|
|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