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2039回复:22
待遇低环境差配音在“没落” 《北京青年报》
《北京青年报》2012年9月7日 记者:肖扬
童自荣、丁建华、乔榛等所塑造“中国好声音”曾风靡内地,他们的配音也让外国影片中金发碧眼的明星们成了观众心中的“自己人”,而如今,配音这个本来具有创造性的艺术工作,却沦为了一个纯技术“工种”,难怪最近有配音演员在微博上疏解郁闷,称配音演员不仅待遇不高,前途渺茫,而且还多了一份负担——为台词不好的中国演员“背黑锅”。而据记者采访,目前中国的配音界确实缺少生机,,而且面临人才流失的现象。 要用声音表演,配音其实是个苦差事 其实,配音演员的工作绝对不是简单地跟着画面对口型那样简单,也需要用自己的声音去表演,让观众随声音“入戏”,这个幕后工作需要沉静、细腻的创作态度,对于配音者的各方面素质要求很高。童自荣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就表示,配音演员仍然需要表演感觉,需要进入角色状态,所以,如果他为功夫片配音时,自己必须穿着运动鞋进棚,“我要跟着角色做一番拳打脚踢,否则就出不来声音”。 曾经做过多年配音演员的张涵予表示,当年自己正是以童自荣、毕克等老一辈配音艺术家为偶像,才自学了配音并步入配音行业,张涵予表示,配音的难度就在于还原演员在戏中的情绪,“我在《水浒》中为自己饰演的角色配音时,就能够感觉到配音背后的艰辛和配音难以弥补的‘先天缺陷’,当初,剧组为了赶进度,没用同期声,只能后期配,我感觉自己配音时的状态与表演时已经相差很远。比如,我扮演的宋江有一场酒后与众兄弟对话的戏,拍摄时,我喝了红酒才有了微醉的感觉,但后来配音,那种状态就找不到了,我也不能喝酒,喝多了该对不准口型了,这场戏我酝酿了好久才敢配。” 姜广涛算是新生代配音演员中的佼佼者,他曾为《泰坦尼克号》的杰克、《变形金刚》的山姆、《指环王》的佛罗多、《宫》里的八阿哥等等配音,他坦言配音工作是个“苦差事”:“平均每天工作12小时以上,遇到嗓子和身体条件不好的时候,也要硬着头皮去调整声音完成配音。 配音待遇超低,三部《指环王》报酬三千元 配音演员的辛苦不为人知,待遇也始终上不去,很多配音演员往往需要出去兼职,如为广告配音等等才能维持生计。姜广涛透露,当年自己给《指环王》系列配音,三部成片最后才拿了3000块,平均一部1000元。给《变形金刚3》配的时候情况稍微能好一些,“因为《变3》这部电影里有太多嘶喊的戏份了,所以配起来非常费劲儿。最开始谈的价钱是配完一整部给1200元,但因为实在是太辛苦了,最后才给我加到了1500元。”而最可怜的要数给韩国电影《外出》配裴勇俊的那次,一部电影下来才拿到了600元左右。张涵予也表示,15年前,配电影是300元到500元左右,15年后,海外大片配主角也不过1000元到2000元左右。 当优秀的配音演员无法以更低的价格维持生计时,他们只能选择另谋出路,而剩下的市场就日益被价格越来越低的非专业人员占领,通过数量来谋求生存。据悉,目前配音演员的队伍不够专业化,配音演员没有固定的组织和收入,除了上海电影译制厂沿袭了传统模式之外,全国各地尤其是北京涉及译制、配音的组织机构不再采用“养人”的模式,使得当地配音演员基本上形成了“散户”的状态,根据需求随时进行配音工作,没有固定工作安排。一些业余的配音爱好者喜欢在网上通过“网配”的方式来寻找工作机会,或者去录音棚里打工当“棚虫”。 姜广涛表示,自己从1995年开始从事配音工作,这个行业虽然吃不饱但也饿不死,很多人最后都自然流失了。 一些演员台词很差,配音演员需额外“补课” 而让配音演员痛心的是,配音本来已经是被成本压缩的环节了,他们往往还有额外的任务去应付,有限的精力要去填补影视剧因“粗制滥造”而出现的漏洞,比如,现在的配音员们就多了一项任务——为国产电视剧演员“补功课”。 据悉,当下相当多的国产电视剧依赖配音演员,原因之一是有些演员台词功底薄弱,而他们这些配音员往往还要跟着“背黑锅”。不少电视剧起用普通话不标准的港台演员甚至根本不会中文的韩国演员,在这些情况下必须假以他人进行配音。为《木府风云》、《回家的诱惑》、《影子爱人》等剧配音的邱秋说:“配音就是給演员提气的,在录音室里,我们要用声音为演员赋予表情,弥补或修正他们表演上的缺憾。现在有些演员知道后期会有配音,表演时就不太注意自己的语速和发音,甚至不背台词,后期看时我都愣了。看不到嘴型给配音演员带来很多麻烦。但做我们这一行,就得要能应付这样的问题。 而由于很多剧要确保拍摄进度,潦草赶工,导演根本不愿意在演员台词方面细细打磨,邱秋说:“有些粉丝在网上骂,那个谁的配音怎么这么差,口形都不对嘛。我想告诉他们的是,其实很多时候是因为你们的偶像把台词说错了”。 对此“有追求”的配音演员们很痛心,“我们靠一个字一个字一点一滴努力争取回来关注配音片的观众,可能在30秒钟内就对全国所有的配音员失望了。网上那么多人排斥配音片,不是没有缘由的。一部烂配音片就有可能毁了整个行业。 配音本是朝阳产业,国外“声优”收入丰厚 目前市场对于经济效益的追逐,希望尽可能地缩短后期制作时间,这样的快节奏根本无法让配音演员对于角色有深刻的体会,使得配音演员们看不到自己的价值所在,其实,配音行业完全可以成为赚钱的产业。比如,在日本,配音演员的知名度、收入甚至可以媲美影视明星,日本的配音已经形成了一种产业,有专门的学校、培训班,每年举办全国性的配音大奖赛,配音演员从幕后走到台前,能像一个歌星或者影星那样举办商业演出,偶像化带来的明星效应十分可观,配音演员还有属于自己的经纪人,许多梦想成为“明星”的日本年轻人,如果嗓音条件出色,都会将从事配音为第一选择。据统计,日本年收入前40位动画声优的收入总和为2、95亿日元,约合人民币2300万元。可以说,早已形成产业化发展的日本配音业,无论在职业化程度还是商业化程度上都远远高于中国。 |
|
|
2楼#
发布于:2012-09-07 21:41
这篇文章好奇怪,感觉是东拼西凑的。
【我们靠一个字一个字一点一滴努力争取回来关注配音片的观众,可能在30秒钟内就对全国所有的配音员失望了。网上那么多人排斥配音片,不是没有缘由的。一部烂配音片就有可能毁了整个行业。】 这段话是姜sir说劣质译制片的,出自2011年3月16日《南方都市报》。怎么在这儿成了谴责国产影视剧了?? 【有些粉丝在网上骂,那个谁的配音怎么这么差,口形都不对嘛。我想告诉他们的是,其实很多时候是因为你们的偶像把台词说错了】 这段话也是姜sir说的。怎么成邱秋说的了?? |
|
|
3楼#
发布于:2012-09-08 10:06
回 远娴 的帖子
远娴:这篇文章好奇怪,感觉是东拼西凑的。 同感啊 |
|
|
4楼#
发布于:2012-09-08 11:23
配音演员待遇低这是非常不公平的,和那些拿高片酬的明星配音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
|
|
5楼#
发布于:2012-09-08 14:50
拿出像老上译那样的团队精神,何愁没有立锥之地。现在的散兵游勇能怪谁呢,搞几部经典大片给观众瞧瞧,让事实说话,你看有没有人给你们鼓掌叫好。看那些集团的大人们还会不把你们当回事吗?钱少不接活儿,坐着等死也不去打游击,一切照章办事,让他没有咱就没有好片子献给观众,草配没人待见也自会瘫痪的。
|
|
|
7楼#
发布于:2012-09-12 09:35
回 远娴 的帖子
远娴:这篇文章好奇怪,感觉是东拼西凑的。 此文作者根本就没有采访小姜,他自己说的。至于有没有采访邱秋,这个也很可疑,不然不会把以前的话套给她。那句话我也是特眼熟,总记得不是小姜说的就是一姐说的。还真欺负读者都不了解内情啊。这种剪刀手记者太差劲了。 |
|
|
8楼#
发布于:2012-09-12 19:33
现在都挣得挺多的 北京这边有电视剧 上海有知名品牌广告
|
|
|
9楼#
发布于:2012-09-13 02:35
这些照我个人看法根本就谈不上引用吧!这些似乎早就是那些配音演员一直在这种不平等里发出的呼喊吧!因为那是事实。看过上译的《碧云天》、《梅啊林》等等许许多多的译制片吗?你肯定会明白上译是怎么让那些本是普普通通的胡编乱造变得光彩夺目的!
|
|
10楼#
发布于:2012-09-13 06:56
找几位像陈叙一这样的天才领袖难吗?
|
|
|
11楼#
发布于:2012-09-14 14:56
说到张涵予的新水浒,其实配音也会弥补些好玩而无奈的事情,比如他就说过,有场戏是一个士兵来报告前方的战局,那孩子把台词明明背得滚瓜烂熟但到了镜头前就是什么也说不出来,最后没办法只好随便说,结果他几乎把世界各地都说了一遍,所有人都笑崩盘了………………
|
|
14楼#
发布于:2012-09-16 20:16
回 为音痴狂 的帖子
为音痴狂:找几位像陈叙一这样的天才领袖难吗?您说呢?几位?能有一位就谢天谢地了! (2012-9-16 10:38) 同感,同感!尤其是在这人物说话无字幕的话,大多人还不明白你在说什么。我看外国电影时没发现外国电影上都配音外文字幕啊?当然,只有中国人最人道了,还让聋子看电影。 |
|
17楼#
发布于:2012-11-01 20:39
当初上译配音演员谁会为了钱而工作?现在人才流失太正常了?没有办法,不平衡的事太多了。
|
|
18楼#
发布于:2012-11-06 14:02
永远不会有上译(以前的那个),那些熠熠生辉的艺术精品了。一部作品,原版反反复复琢磨很久,一点一点修正、提升。演员心无旁骛,一心扎在作品里、工作里,全身心的投入角色。所以,才有大家看到的那些辉煌的作品和角色。
回头看看现在的这些所谓的“配音演员“(包括其中一些还自我感觉颇好的),有本事拿着本子就进棚,别说原著,就是原版影片恐怕都没看全的都有,更别说揣摩人物,把握人物,演绎人物了。所以,宁缺毋滥,宁愿看字幕原版,也不愿让耳朵受虐。 看看原上译的作品,银幕上金发碧眼的外国人自己开口说中国话;现在的影片,银幕上的人物有人在一旁帮着把他想表达意思说了出来,但绝不是人物本身在说话,二皮脸、贴附的感觉十分明显。这就是差异所在,这就是喜爱译制片的观众无法接受的重要原因。 现在的译制片不尊重作品、不尊重角色、不尊重观众,对艺术和观众毫无诚意,故而才会被摒弃。出场的同性别人物超过三个,你就不知道是哪个角色在说话了,千人一腔,毫无个性,导演在进行演员音色搭配时就有问题。加之本身所储备的声音库存可选项就不多,所以··············· 想想原来的上译,声音配置已经形成体系,仅仅老太太的声音,就有如苏秀、赵慎芝、潘我源、林彬等多选,用以应对不同的角色,看看现在的··················,《泰坦尼克号》老罗斯,一个百岁老人,声音洪亮,底气十足,让人瞠目,原因何在?根本就找不到真正合适的声源··············· 唉,目前这种局面,有大背景的原因,也有从业者自身的问题,但不管何种理由,观众不买账,不认可,最终译制片这个艺术门类的生存空间就越来越小,甚而消亡——这,是喜爱译制片艺术的观众们不愿看到的。 |
|
|
19楼#
发布于:2012-11-14 22:14
自己人成就的艺术都不好好保持,自己人都不爱自己民族的语言,原因还真的是多方面的。
|
|
21楼#
发布于:2012-11-15 13:22
回 梅边听雪 的帖子
梅边听雪:永远不会有上译(以前的那个),那些熠熠生辉的艺术精品了。一部作品,原版反反复复琢磨很久,一点一点修正、提升。演员心无旁骛,一心扎在作品里、工作里,全身心的投入角色。所以,才有大家看到的那些辉煌的作品和角色。 林彬又不是上译的演员,而且后期没有参加过上译的配音。 |
|
22楼#
发布于:2012-11-19 23:46
回 配音眺望者 的帖子
配音眺望者:林彬又不是上译的演员,而且后期没有参加过上译的配音。 (2012-11-15 13:22) 当然咯!林彬老师不是配音演员。她从来没为《罗马之战》里的西奥多拉、《音乐之声》里的伯爵夫人、《魂断蓝桥》的罗伊母亲、《美凤夺鸾》的护士和那个我电报也很急但发普通件的夫人、《屏开雀选》的可怜的神经、《梅亚林》的茜茜皇后、《第十二夜》的兄妹俩、《第六纵队》的玛德琳齐宝《啊野麦岭》的老板太太等等角色配音。后期也没配过《飘》里的梅兰妮、《珍妮的肖像》的珍妮配过。林彬老师只是上影制片厂里的一个没有中音的老太太而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