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1197回复:6
【一面之交话艺人】作者:童自荣来源:2011年7月24日《新民晚报》 崔永元,在几年前北京一个小型配音艺术向何处去研讨会上见到过,也就那么一面。 崔永元的口才,他个人的睿智、幽默,而这种幽默又不是搞硬滑稽,而是崇尚“肉里噱”,以及他对电影和译制艺术近乎天真、可爱的痴迷,都是我所欣赏的。其实,我也和普通观众一样,对自己熟悉的欣赏的艺人同行同样充满了好奇,那回终于看到崔永元从电视上走下来。 我们很自然对他的发言抱有期待。在我一番不无忧虑的主题发言之后,接着就应当是崔永元针对我的发言而发表感言。未料他的表态却令现场所有参与者大跌眼镜。 “非常抱歉,是我不好。实话实说,刚才童老师的话我一句也没听进去,因为我觉得是‘佐罗’在我边上说话呢 !” 此语一出,大家都哄笑起来。 我有点尬尴、遗憾,但同时心里亦有几分慰藉。然我更感到,比崔永元主持领域里表现的才华更要紧、更可贵的是他身上所拥有的一份敬畏。比方,说实在的也只有他想得出“再走一回长征路”,且还真付诸了行动。强调这种敬畏,对年轻人勇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担难道不是至关重要的吗? 那一回是在无锡,挑我作庆典晚会的朗诵嘉宾,而为晚会主持的即是相声大师的大公子侯耀华。 记得安排我在晚会的中段演出。按我习惯,我提前去露天广场候场。其间,万一要和主持人打照面,我一定是远远地招个手,因上演前,我受不了应酬之类的干扰。 但我没想到,侯耀华有他自己那一套。见我来了,他老远就大大地张开了双臂,与我结结实实地来了一个拥抱,嘴里还直说:“你好吗,童老师。我可想死你了,想死你了。” 此刻,说实话,第一回就给我来这个,我真有点不知所措。但我感受到了他的一腔热情,我不能不受感动,因我为人拘谨,这种感受会更加强烈。这跟什么作秀、做戏什么的毫无关系。 这之后,我知道侯耀华碰到了麻烦,那场家族内部的遗产风波似把他整成了一个财迷。是非自有公论,我宁可对之说: NO! 我最反感,做了演员,尤其有了一点成绩,就自以为了不起,高高在上,与老百姓——我们的衣食父母拉开了距离。所以,后来在一次演出的大化妆间里忽遇到了李金斗老师——一个实实在在的相声演员,尽管和他并没有深入地交流和攀谈,但他给我留下了特别深的印象。 不知为了什么,候场时,忽然议论起了一个从事艺术工作的同志,到底应如何称,好像大家都比较倾向用“艺人”二字,贴切、简略,也通俗。 唯有李金斗老师响当当、音色嘣儿脆地插了一句:“别说得好听啦,文艺工作者。卖艺的,就这么回事。”意犹未尽,他又补充了一句:“卖艺的,怎么着,我就这么说!” 他像是跟谁辩论一般,一副不容置疑的神气,辩论对象其实也没有什么针对性,又简直像是对着自己在过不去,让我忍俊不禁。 尽管我还是不赞成把演员们说成是卖艺的,但李金斗老师把自己的身份看得很平淡,不过是演个戏,说个相声,没有什么了不起的,这种视自己永远是个平凡老百姓的平等心态实在是好极了。 差不多在那以后,在长沙一间小小的化妆室里,遇到了陈坤。门打开的时候,前面一阵风似的“杀”进他的好几位助理、保镖之类,最后迈进门的才是陈坤,我一眼认出了他。 然后,陈坤一屁股坐在椅子上,双眼低垂,一眨不眨地瞅着前面的地板,脸上看不出丝毫表情,且始终一言不发。我心想,作为一起合作的,起码应该用眼神跟大伙儿打个招呼吧,这也不费什么事。说实在的,此时真想逃出这间化妆室。 |
|
最新喜欢:心源斋主
|
1楼#
发布于:2013-01-04 20:09
艺人嘛,总是纠结在秀“艺”和做“人”之间的。只是童老师比较直白而已。
|
|
|
2楼#
发布于:2013-01-05 15:31
喜欢童老师的此篇短文,已收。谢楼主!
|
|
|
4楼#
发布于:2013-01-08 10:11
越是老的艺术家越感到亲切、平和。如今的年轻大腕们哪有这档子涵养,只能汗颜了。
|
|
5楼#
发布于:2013-01-11 16:47
童老师批评人敢点名,很难得。
上回在一个电视节目里也是点名批评李连杰,大意是在一次两人都出席的活动中,有人给李连杰介绍这就是给你配少林寺的配音艺术家云云,李连杰什么表示也没有。 |
|
|
6楼#
发布于:2013-01-12 13:26
回 zhangfan 的帖子
zhangfan:童老师批评人敢点名,很难得。 李连杰只会拍打戏,一两个小时尽是“嗨”、“嗨”、“嗨”的,很累人。我是不爱看打戏的,除了童老师配的《少林寺》和《少林小子》,纯是为了配音。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