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2499回复:15
2012,Total Recall(全面回忆/宇宙威龙),Key,——剑/键或钥匙?
1990年由州长和莎朗·斯通主演的片子Total Recall(全面回忆/ 魔鬼总动员 / 宇宙威龙),印象深刻,2012年柯林·法瑞尔和凯特·贝金赛尔等再次出这部改编自菲利普·K·迪克(Phillip K. Dick)的科幻小说《We Can Remember It for You Wholesale》的电影。看到剧情中有什么“新上海”云云,引起我的兴趣,又是当年的新片,类型较喜欢,演员较喜欢,看!
虽然故事情节差不多,重拍的片子至少在视觉上和90版大不一样了,色调,场面,摄影角度,特技效果等,21世纪以来一贯的风格,炫目,没有发现什么可以联想到老版电影,情节依然是那么紧张刺激,给人以一种全新的独立的片子的感觉。重拍一部电影,这样算是成功的了吧。当然20多年前的片子都可以算是老片了,很多事情都变了,类比性不强。 情节或观感啥的就不说了,网上有的是。我想说一下译制的一点事,配音和字幕。Key,——键(/剑)或钥匙? 我先看的是配音版,此类片子总是节奏紧张高速,不细看还真不易懂,看原版也不易,结果到了后半程主角在钢琴上摸索一个键时我才明白了原来不是要找“剑”!汗,这其中一大段我都懵懵懂懂不知所以然。想想这好像也不算啥问题,一词多意很常见,也许我听得还不够细,但我想如果翻译成“琴键”,多一个字,也许更有助于观众的理解,特别是中文字都是单音节,同音字忒多,尽管多一个字也许口型上有麻烦,到底该如何,类似的问题这就大考译制水准了。 同音字多,那么配合字幕观看是否可以快速准确地抓住正确的意思呢?于是调出字幕来再看,不看则已,一看就关了吧,打出的居然是“锁匙”!,哈! 不多说了吧,配音和字幕,总也说不完。 |
|
1楼#
发布于:2013-01-12 20:42
好久不见啦,甚念。祝rach前辈周末快乐!
|
|
2楼#
发布于:2013-01-12 23:33
一个胖乎乎的女人从穿梭机出来,安检员问她待几天,她回答two weeks。看到这个桥段,我会心的笑了。结果,居然不是她!
|
|
3楼#
发布于:2013-01-13 00:05
|
|
4楼#
发布于:2013-01-13 00:14
回 吴配音 的帖子
吴配音:一个胖乎乎的女人从穿梭机出来,安检员问她待几天,她回答two weeks。看到这个桥段,我会心的笑了。结果,居然不是她! (2013-1-12 23:33) 这个是90版的吧,可以看到新版的特技效果大不一样了,3D栩栩如生的“头”,由暗藏在脖子上的一个环形体投射出。。。比较这两个特效,就可以发现时代不同了,老版的特技略显粗慥了。 ------------------------------- 哦,确实我看得还不够细,你是指新版吧,我本以为你说的“穿梭机”是太空穿梭。 这就是编导“虚晃一枪”了,呵呵 |
|
5楼#
发布于:2013-01-13 00:16
90年老版:
[wmv=640,360,0]http://www.tudou.com/v/QCwonCsrzEw/;resourceId=0_04_05_99/v.swf[/wmv] |
|
6楼#
发布于:2013-01-13 00:59
老版还是不错的,即便是以现在商业片的眼光看,也算是悬念丛生,高潮迭起,而且科幻元素也不怎么过时。像莎朗·斯通这样的蛇蝎美人,令人印象深刻。整部片子看下来还是挺爽的。
这次新版,赞一下周东的翻译,一直很喜欢他的翻译,两部《大侦探福尔摩斯》、《冰川时代4》,两部《诸神》,都挺不错的。尤其是《大侦探福尔摩斯》,太赞了。 |
|
7楼#
发布于:2013-01-16 22:23
关于Key,楼主你想一想,如果直接翻译成“琴键”,那男主角怎么可能还在自己的房子里琢磨那么半天才想出“Key”的真正含义呢?
正因为Key在原文里有多个含义,才设置出了一个小悬念。而中文翻译成”键“,让人不确定到底是什么键,和原文的”Key“的多重含义恰好对应。所以我觉得周东翻译的实在是不错。那个”绘忆“和”坠道“翻译的也非常巧。 |
|
8楼#
发布于:2013-01-18 13:12
你说的很对。但我在顶楼的观感是基于这么一个状态或条件,就是完全不知原文原语,只看画面和听中文。当会过头来再看知道了是key听到了key的发音,理解就容易得多了。至少可以猜测或知道主角在弹钢琴之前在家里翻找什么。
英语中key的发音,听到了可能想到的物件不多,大多会想到钥匙。汉语中jian的发音就多的去了,拼音打字试一下可能会出来几十个!我们能想到的也会有“剑”、“箭”、“舰”、“键”等,能想到是“键”的很少,绝对不会有人想到“钥匙”,在这个意义上,也许字幕翻成“钥匙”更符合原文的那种“悬疑”的主题呢。 问题就出在key和jian这两个音在不同的语言中观众想到的事物大不一样吧,key翻译或念成“钥匙”但“钥匙”没有“键”的意思,key翻译或念成“键”但“键”没有“钥匙”的意思。语言差异,我想有时候是无法做到完美的意思转换的。 当然翻译成“琴键”,则完全没了悬疑,翻译很难。顶楼只是未仔细琢磨的随便说说,抛砖引玉,希望看到各位发表自己的看法。 |
|
9楼#
发布于:2013-01-18 19:16
翻译的确是有难度的,单就翻译来说,由于语言和风俗的不同,用简短的词可能表达不出原有的意思,如果描述清楚了,那才会把片子弄是乱七八糟的(不是小说啊),看电影的人不知道是看片子还是看解释了。变成配音,又要对口型又要表达原意,可用的词汇就更少了。
我在做字幕时就经常遇到这些情况。本人能力有限,有些地方翻得就生硬了。 |
|
|
10楼#
发布于:2013-01-19 12:22
字幕可以在某处稍加说明一下,例如“锁匙”,可以标注一下英语同一个词还有“键”的意思,配音可真的是难。对队长多年来坚持不懈的努力,我再次表示由衷的敬佩!
|
|
11楼#
发布于:2013-01-19 14:19
配音艺术与原片是分不开的。我做字幕实在是因为无法欣赏当年的配音而做的决定。只有深入进去才能了解原片与翻译和配音之间关系,也就更加尊重艺术家们的二次创作,更加怀念当年精致配音艺术。对于本贴片中情节属文字游戏,配音要符合口型还要符合原意的确有些难度。于是就会让人产生是要配音还是听原音的想法了。
|
|
|
12楼#
发布于:2013-01-19 17:00
是啊,译制,本就是一个相当难的事情,草台突击出来的东西不可能质量很高。我知道专业厂家是有正规严谨的生产流程和“工序”的,不经这样的工艺是无法保证产品质量的。
时代变了,算起来离巅峰时期已经很久了,现状可能在很长时间里不能改观。配合字幕看原版也早已成了一种观影方式,如果译制片如果还是那么像陈叙一厂长所说的有味有神,相信采用这种方式的人会变少的。译制的好甚至比原版更有“味”,如《尼罗河上的惨案》。 有一点是肯定的,我们都希望译制片能很传神地“让外国人说中国话”,既要在意思上的准确,又要在表演上的入戏。究竟怎么观影,外语理解能力强的可能看原版的多些,觉得配的不好的可能看字幕多一些,看字幕觉得累的只好看配音的了,青菜萝卜各有所爱了吧,就自己看着办了。呵呵 外语片有很多种语言,译制片其实一直是有庞大的市场需求的。 |
|
13楼#
发布于:2013-01-20 17:18
刚看了《流金岁月》对曹雷和童自荣老师的采访。其中就谈到了当年如果翻译剧本如何处理台词。在当今金钱至上的的社会,还有谁能够静下心来以艺术的心态来进行配音创作呢?
也许,这个“Key”在陈叙一导演的手上能够妙语生花呢! |
|
|
14楼#
发布于:2013-01-20 18:58
这个,不知怎么说好了,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是特色市场经济,当初计划经济可以出那么高质量的作品,现在“市场经济”就出不了了?我们处于一个尴尬阶段吧,据说日本美国这样的体制都能出非常好的作品,是否我们到了和它们一样才有指望?呵呵,谈这些“老板”可能要“感冒”了,stop!
这个key的事多少会引起听汉语观众的理解偏差或产生点误区,但问题还不算太大吧,下次让偶逮着个大误区再拎出来“批斗”一下,呵呵 |
|
15楼#
发布于:2013-01-20 19:39
喜欢讨论这些,挺有意思的。等待rach朋友,还有其他朋友找找这样的情况吧。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