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2125回复:14
请教一下关于“数口型”
《流金岁月》相信不少人看了,曹雷老师举了个日语口型方面的例子。过去上译还有专门口型员,现在,我听说也有译制名单内的配音演员,专门参与一些导演助理和口型方面的校对工作?我只是就技术方面比较好奇,所以开这个贴。
数口型的参照究竟是什么?通常怎么去“数”比较准确?听说翻译台本上有些信息,不知道有没有和口型方面相关的。 我用英语来举例,自己想出来有两种方法: 第一,根据元音和一些辅音来数,主要是注意英语台词,一句话的元音来数,有相当一部分辅音也是口型的一部分,比如原片中某个单词base,国际音标是/beis/ ,这里前面的/bei/,可以认为是一个口型,就是对应一个汉字,后面的/s/念时,会有一个明显的嘴形闭合的过程,就是第二个口型,即对应第二个汉字。这是最简单的例子,实际英语口语,有诸多连读、省略地念台词等现象,口型字数远没有书面台词那么多。这种方法有诸多操作上的弊端。 第二,根据原片画面中,人的嘴巴张合次数来确定口型字数。这个不受语言种类的限制,语速频率和停顿等特点都一目了然,即使不懂这门外语,也能从容地数出来。不过这样看来,长期对着屏幕,案头工作量真是大!而且可能还要盯着一些视频质量极差、各种水印刻痕的录像看,其枯燥程度可想而知。现在都能对录像进行慢速播放,乃至慢到逐帧播放,来看清嘴的张合状况,那么从前是怎么干的呢?有些语速快,嘴皮子动得快的怎么来为他们数口型? 现在的片子好像都是语速比从前快,口型字数是不是通常是不够的情况比较多?作为观众,感觉口型字数多出来的情况好像不是很多,因此如果有明显的会有印象,我印象比较深的一次,是去年上译的《碟中谍4》里,00:41:30 处,程玉珠配的IMF部长在车里对任伟配的伊森·亨特说:“除非......你非常狡猾,在这里去飞机场的路上,攻击了我和布兰特,然后逃跑。” 这里的“你非常狡猾”就是额外“编”出来的,英文台词并没有这句。 |
|
1楼#
发布于:2013-01-21 10:01
据我的了解,上译数口型用的是第二种方式,也就是按嘴的张合次数来定口型。
正如你所说,数口型要求精准、高效,工作又比较枯燥,所以一般都是反应快、节奏感好的演员兼任,比如毕克、苏秀;像于鼎这种类型就不太适合。 如果数出来的口型和翻译的台词不一致,就要对台词进行调整,比如“晚安”,如果口型多,就改成“那就请您休息吧”。 |
|
|
2楼#
发布于:2013-01-21 10:29
回 zhangfan 的帖子
zhangfan:据我的了解,上译数口型用的是第二种方式,也就是按嘴的张合次数来定口型。 我想现在按照 张合次数来定台词的应该不在少数吧? |
|
|
3楼#
发布于:2013-01-21 10:40
|
|
|
4楼#
发布于:2013-01-21 15:11
音节数、张合数,还有发音时啥时候张啥时候合,综合考虑的吧,反正目的就是要让观众感觉这话好像就是从老外嘴里出来滴!细致活啊!能坚持做这样脚踏实地的幕后工作,就赞了。
|
|
5楼#
发布于:2013-01-21 19:19
回 zhangfan 的帖子
zhangfan:据我的了解,上译数口型用的是第二种方式,也就是按嘴的张合次数来定口型。 “节奏感好”怎么说?我以为是要眼尖、反应快的,有的不一定能看清口型,所以可能需要感觉敏锐吧...... |
|
6楼#
发布于:2013-01-21 19:23
如果采用的,主要是第二种方法,那么有些镜头切换到背面或遮住说话人的嘴的时候,如何确定口型呢?难道这个时候就是用第一种方法?
还有就是,现在的一些影片,即使是质量最高的公映译制片,有一些为了准确传达原片意思,做到翻译准确,看得出来,是没有选择死守口型的规则了。那么通常在什么时候适当地、不那么严格遵守口型的字数呢? |
|
7楼#
发布于:2013-01-21 20:18
我想,配音是看效果,哪种方法适合就用哪种方法。
|
|
|
8楼#
发布于:2013-01-22 07:53
回 zhangfan 的帖子
zhangfan:据我的了解,上译数口型用的是第二种方式,也就是按嘴的张合次数来定口型。 关于晚安这一点,如果依照现在年轻人的习惯可能说的更多可能会是“那么就晚安了” |
|
|
9楼#
发布于:2013-01-22 08:29
回 雷霆王 的帖子
雷霆王:关于晚安这一点,如果依照现在年轻人的习惯可能说的更多可能会是“那么就晚安了” (2013-1-22 07:53) 这个要分情况,不同的年龄、身份、社会阶层的人会 用不同的方式说“晚安”,如果口型字数多出来要求“编”的话,就得根据影片本身来合理地去编了。 |
|
10楼#
发布于:2013-01-22 08:56
我依稀觉得,好像外语的音节比汉语的多,如果一定要音节数相同,汉语说话是否语速就比平常快了一点呢?数量略少应该是可以的吧。“张合”的吻合更重要些吧
|
|
11楼#
发布于:2013-01-22 21:44
回 wolfzhchk 的帖子
wolfzhchk:这个要分情况,不同的年龄、身份、社会阶层的人会 用不同的方式说“晚安”,如果口型字数多出来要求“编”的话,就得根据影片本身来合理地去编了。 (2013-1-22 08:29) 我赞同你的说法。现在有一些字幕组为了追求所谓的“原汁原味”居然完全不顾中国人的说话习惯。这样的事情经常看到。而最常见的就是一些日本动画片和日剧的翻译上。 比如说:日本人常会写一个“放送”之类的词,其实应该是有播放之类的意思在。还有“监督”是指的导演,可非得写“监督”。。。。我真的很无语。。。。。。 而且现在有不少年轻人,在平时说话的时候都带着这些调调。。。 |
|
|
12楼#
发布于:2013-01-23 13:02
回 wolfzhchk 的帖子
wolfzhchk:。。。还有就是,现在的一些影片,即使是质量最高的公映译制片,有一些为了准确传达原片意思,做到翻译准确,看得出来,是没有选择死守口型的规则了。那么通常在什么时候适当地、不那么严格遵守口型的字数呢?. (2013-1-21 19:23) 碰到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吧,外语中海可能有大量的缩写词,咋整? 昨天看了《逃离德黑兰》,里面有一句:“阿亚图拉难摆平,美国作家协会更是”,什么意思?看了原文,应该是:If you worried about 阿亚图拉,try the WGA. (大约前1/4处) 口型时长还凑合吧,但意思太模糊了,WGA里应该还有编剧的意思,阿亚图拉则很多人是不知道的,呵呵, 把伊斯兰什叶派什么滴和美国作家编剧家协会等这么多词加进去恐怕时间超长了,也不合适,难。总之我想肯定是要综合考虑效果,不必死扣这个数那个数,也不能超长啊。 这句话的翻译如果从本国观众容易理解的角度出发,假如翻成:“什叶派的人难弄,试试作协的人吧“,这个什叶派比阿亚图拉这个音译好的多吧。 |
|
13楼#
发布于:2013-01-24 11:50
回 rach 的帖子
rach:碰到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吧,外语中海可能有大量的缩写词,咋整? 在数口型上只要大差不差就可以了吧 |
|
|
14楼#
发布于:2013-01-25 22:35
口型顾名思义就是嘴巴的形状嘛,有些人(如听力障碍人士)有能力“看讲话”,也就是在看声音和这种语言发音是嘴巴的形状是否吻合。但这种能力不能在译制电影时利用吧,语言不一样。
字母组合成单词的外语语句似乎音节数都比汉语多(如最近看得一部罗马尼亚新片,说话像开机关枪一样),如果音节数量一样,汉语的语速必定快了许多,可能不符合我们平时说话习惯。所以“张合”更重要些吧,时长最好一样。 另外,如果镜头中的角色离的较远,或快速移动,或者背对观众啥的,我想这个是可以放宽松一些嘛,越近就应该越注意这个问题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