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2719回复:6
两岸用语发音的差异
相信大家都知道,两岸发音在很多词上有很大的差异,其中和在台湾有hehai两种发音,俄在台湾是四声,法也是四声,朴读pu,那是因为这些都是仿照老北京话来读,其实这不是台湾的专利,如过世的侯宝林老师的相声便是如此.0
转—— 先生的相声,就是 “我害你”、“你害我”的。1956年陆志韦先生写《北京话单音词汇》时,请了一 位姓赵的老先生做北京话的发音人,就把 当连词用的“和”念成“汗”。1960年袁 家骅教授主编的《汉语方言概要》中提到: 并列连词‘和’,北京口语又读han”。 1996年徐世荣先生的《北京土语辞典》, 也收录了“和”字的“汗”这一读音。 那麼,北京土语“汗”怎麼就跑到台湾去 了呢?这还要从民国成立之初说起。1919 年在《国音字典》上公布了第一个国音标准 。这是一个“折中南北,牵合古今”的“标 准音”。但是在这套“标准音”中,北京语 音占有重要的地位。 1937年开始出版、 延续多年陆续出齐的《国语词典》在注音上 体现了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的原则,字、词 注音按照北京话语音系统,所以连词“和” 不读he,而读han。1945年10月台湾光复,日语的“国语”黯然退出,台胞急著要 回复祖国的语文,要说国语,要认汉字。1946年4月2日台湾省国语推行委员会正式成 立。国语会的标志性贡献是编订《国音标准汇编》,作为推行标准国语的根据。1946年5月1日起,由“老北京”齐铁根先生每日在清晨7时,在电台担任“国语读音示 范”,播讲民众国语读本、国语会话,国民学校国语、常识、历史、各种课本,供学国 语的人收听,匡正语音。当时的学校教师现听现学现教,使广大的学生也能及时学到国 语,学习标准的国音。这位齐铁根当时成了家喻户晓的大师级人物,直到现在上年纪的 台湾人还能回忆起齐先生娓娓动听的“京片子”,连词“和”读han(“汗”)就此在 台湾深入人心。 所以这不是台湾改的,估计俄(四声)法(四声)朴(三声)都是这样从老北京土话里面得来的,而且癌在台湾也读yan,那是因为当初台湾在编汉字时是以中国古籍等古书作参考,并没有考虑到实际用语,所以造成了两岸如今在用词方面的差异. 在台湾,国语也就是大陆说的普通话有两个派系,一个是老派国语,一个是新派国语,为什么会这样,这是有一定的历史因素,因为早期蒋XX执政时为了让台湾同胞说一口流利的国语订下了一个不成文规定,那就是讲国语时不准讲方言,不然就会受到体罚等各种处置,但后来李XX陈XX上台后,说蒋XX如何DC,结果做出了国语里必须穿插着闽南语等方言,导致发音不准,我们可以看过去上海滩的明星,如周璇、胡蝶、李香兰(山口淑子),尤其是李香兰,虽然是日本人,但是却说着一口流利的中国话,她唱的夜来香、何日君再来被广为传唱,我们可以仔细听听,当知道老派国语和现在的普通话发音上差的不是很多,但是现在就不一样了,在台湾不管大人小孩,不管明星都是一口闽南话味的台化国语,不得不说是一种遗憾,也是一种历史带来的一个重大难题. 因此,在台湾配音界也有偏老派、老派、新派的配音演员 偏老派的配音如:李香生、曹冀鲁、于正昌、于正升、杨凯凯、宋克军、沈光平、沈光嘉、魏晶琦、魏伯勤、孙中台、杨少文、赵明哲、陈宏玮、陈旭升、杜素真、屈中恒、王希华、梁兴昌、陈幼文、官志宏、陈进益、康殿宏、符爽、夏治世、钟有道、蒋笃慧, 郑仁君, 郑仁丽、林芳雪、王华怡、郭如舜、李映淑、林美秀、 张主蕙等. 新派的配音:王哲生、丘台铭、李勇、吴文民、林谷珍、林协忠、姜先诚、何志威、石斑瑜、王彼德、王品超、王慕航、田平春, 田志杰, 何吴雄, 吴东原, 李世扬, 李明哲, 李英立, 李庭宽, 李景唐, 李犹龙, 杜德勋, 周学礼, 邱展文, 柳超坚, 洪一平, 洪明,张文俊, 张立威, 陈宏玮, 陈宗岳, , 陈国伟, , 陈煌典, 贺宇杰, 黄天佑, 叶三阳, 雷威远, 熊肇川, 维君, 刘志胜, 刘明勋, 刘锡华, 蔡有信, 谢国玄,方雪莉, 王中璇, 王冠蓉, 王彬, 王瑞芹, 王燕铃, 丘梅君, 田丽云, 朱忆华, 李宛凤, 李明幸, 李直平, 李悦宁, 李广云, 汪世玮, ,林凯羚, 武莉, 邱佩轝, 姚敏敏, 施依琳, 胡文沅, 孙若瑜, 孙彩云, 秦丕芳, 马君佩, 崔帼夫, 常菁, 张学蓉,敖冰欣, 许淑嫔, 许云云, 郭馨雅, 陈季霞, 陈美贞, 陈淑珠, 陈铃燕, 陈晓月, 陶敏娴, 傅其慧, 傅曼君, 华姗, 贺世芳, 冯友薇, 冯美丽, 冯嘉德, 杨小黎, , 杨静宜, 杨琼瑜, 董锦萍, 詹雅菁, 雷碧文, 靳东美,, 刘香君, 晓凡, 卢亮妤, 卢叙荣, 钱欣郁, 龙显蕙, 谢佼娟, 严以婷, 老派:陈明阳、刘小芸、胡立成、孙德成、徐建春、姜瑰瑾、王蕙君、李娟、陈惠卿、胡大卫、张培言、王景平等. 吕佩玉是融合了老派和新派的配音,据她本人在一次娱乐节目参加时曾说过她受过老一辈的前辈鞭策,也作为新人训练自己,所以她是融合了新老派的所长,应该是属于老派吧? 台湾一些明星和台前主持人也是讲着老派国语,如李立群、沈海蓉、邓丽君、李季准、陈莎莉等. 下面这个帖子就可以证实大家的疑惑了,为什么会这样的两种不同的对比 http://tieba.baidu.com/p/2106555447?pn=3 |
|
1楼#
发布于:2014-02-14 05:09
看看以前大陆的一些电影配音,你就会发现俄、法的四声念法了。
|
|
3楼#
发布于:2014-02-14 09:20
回 cyberdemon 的帖子
cyberdemon:看看以前大陆的一些电影配音,你就会发现俄、法的四声念法了。 (2014-2-14 05:09) 我说过老派国语是以老北京语为基准的,也就是民国时期的白话,不是新中国时期推广普通话后的发音,不过现在几乎都是俄和法在大陆都是读二、三声,台湾在教科书里也修正了法的读音,其实这不是什么新闻,如香港TVB配音演员杜燕歌再配苗翠花这出戏时也把法兰西读成了四声三声一声,而且杜燕歌是从大陆的首都北京过去的,不可能也读错吧,这就证实了杜燕歌说的是老派国语,不一定在北京的就会说老北京话,我们可以从侯宝林等老北京相声大师口中听出老派国语与普通话之间的差异. |
|
5楼#
发布于:2014-02-15 02:53
这个说法没错,以前按老北京的念法俄、法都是读去声(四声)的。记得八十年代初时听苏联电影录音剪辑《复活》,刚开始的男声解说:“本片是根据十九世纪俄国大文豪列夫·托尔斯坦的同名小说改编。"这个“俄"字发音就是去声;再有罗马尼亚影片《神秘的黄玫瑰》中剧院一场戏,向隽殊配得女演员阿卡塔演戏完后下台来和几个人聊天中谈到法国,那个“法"字读得也是去声,而向隽殊本生也是北京人。可见老派国语是以老北京语音为基础的。所以我个人觉得台湾的国语是世界上最好听的汉语了,语调平缓,柔和,不温不火还略带有一丝京味(现在掺杂闽南音的新派国语除外),都可以和“跟上帝亲吻过的语言一一法语相媲美呢。
|
|
6楼#
发布于:2014-02-15 16:32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