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1261回复:1
【转】田华老师不老之谜——童自荣田华老师不老之谜 童自荣 图片:田华.jpg 今年国庆前夕,充满活力的城市深圳举办了一场交响朗诵会,我也有幸应邀参加了。 来自上海、北京、广州以及深圳本地的艺术挚友们,欢聚在深圳大剧院,由衷地歌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境界,歌颂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小平同志。那天台上台下气氛融洽而纯真,恰似一股春风吹拂,让人心里暖洋洋的。而因一位影视界资深艺术家——田华老师的意外参与,更令我加深了对此次深圳之行的印象。 说起田华老师,我从上世纪50年代年轻时便已相当熟悉。先是从观赏她所主演的经典影片《白毛女》开始,后来又看她所主演的经典影片《党的女儿》等其他作品。十年动乱中,她好像从人间蒸发了,难觅她的踪迹。“文革”之后,她又“复活”了。有好多年了,我是经常从电视上有关电影的开幕式或颁奖之类活动中见到她活跃的身影。那时候,我见到这位白发老太,倍感亲切。而这回是当面亲见了,且还同台合作。我一下子都被她的精神状态所折服,情不自禁,当面或背后都跷起大拇指为她精神抖擞而喝彩。毫不夸张地说,她比实际年龄至少小十来岁,那么大活力,那么坦荡,她脚步如同年轻人一般轻捷而有弹性,外出活动从不带什么助理。实际上她已年过八十。虽经“文革”风暴的冲击,早已满头白发的她依然能保持住革命的激情。不错,革命激情这四个字,放在她身上是极有说服力的。那么为什么?就那支老歌里所唱的“革命人永远是年轻”吧!我与她在饭桌上轻松地闲聊,特别是听她朗诵的那首散文诗,很快为我解开了这个谜。 诗是她亲自撰写的,用她的心血,题为:“一个老艺术家的心声”。我认为它的核心思想即是她诗里提到的“我是一个幸存者”。原来,她是一名红小鬼,她十二岁那年便参加了革命,在部队文艺团体中当上一名文艺兵。她身逢八年抗战,四年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的时候,她又义无反顾,一腔热血上了前线。为了共产主义理想,为了新中国,她用她做演员的一切本领,作出了特殊的贡献。她坦言,战争毕竟不是好说的,子弹不长眼睛,仗一打响,妹子就要随时准备“光荣”。在漫长的战争岁月,她身边的许多战友,眼睁睁地被敌人无情地夺去了宝贵的生命,没有能够活着看到五星红旗升上天安门。田华老师说:“我的确是一个幸存者。”她还动情地说,她总觉得只要自己还活着,就应当为社会、为人民多做一点工作,人民的事业是不能不放在第一位的,否则,对不起曾经为新中国诞生而不幸倒下的亲爱的战友。我听了她的话,包括她的朗诵,都不冗长,却发自肺腑,语重心长,十分质朴。 可惜这回和田华老师相处时间太短暂,来不及展开更多的交流,但她的为人,她的特殊经历,我是感受到了,也触发了我很多思考。 我常常想,生活毕竟是美好的,而我们今天这社会,要是没有腐败、没有贪婪、没有那些乱七八糟的事情该多好!我虽是个党外人士,但我坚持认为:要让社会更健康和美好,根本的关键是每一个**党人应当有理想、有责任感,入党的动机决不是为升官发财,就像赵一曼、刘胡兰不投降、不招供,宁死不屈那样,在金钱、美女面前丝毫不应受什么诱惑;成了人民公仆,就要像焦裕禄、孔繁森,“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以普天下劳动人民都能过上好日子为己任,从而为全社会树立一个好的榜样。扪心自问,今天的党员同志都能做到这样当然并非容易,但如果不痛下决心自觉自愿这样去努力,则国家的前途堪忧是可以想见的。 我对田华老师由衷地怀着一份敬意。她所说的话,我很听得进去。我希望在我们文艺界看到越来越多的像田华老师这样的正直有良心的**党人。 作者:童自荣 来源:新民晚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