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2207回复:11
【资料整理】于鼎:热心的工会小组长(1987年文章)
原题:热心的工会小组长(见《银幕外的群星》,吴培民著,湖南文艺出版社1987年11月版)
描述:广播电影电视部副部长艾知生接见于鼎(左) 图片:yd.jpg 图片说明:广播电影电视部副部长艾知生接见于鼎(左) “工会小组长”,官不大,事不少,要当好,且不易。译制厂老演员于鼎,任此职多年,没降也没升,勤勤恳恳,热心待人,他所在的演员组,每天少不了他,被称为“好管家”。 传达室报纸到了,于鼎按份领来,写上各人的名字,分发给订报者;有的演员在配音,没时间买饭票,于鼎代买代送;饭碗破旧了,食堂统一发新碗,也是于鼎去领,按号登记,一件件发给大家;演员组来客人,倒水端茶的接待工作,也由于鼎承担。他不求名、不谋利,默默无闻,大家也习以为常了。 同事生病,看望一二次,也就够了:于鼎却不是一二次,而是天长日久,心甘情愿地关心病人。 卫禹平原是上影厂导演,一九七二年调上海电影译制厂演员组,又当配音演员,又当译制导演。卫禹平曾为苏联影片《伟大的公民》男主角沙霍夫配音,声音极好,看过此片的人,至今对卫禹平的声音也难以忘怀。谁知,到译制片厂没几年,卫禹平患风瘫病,半身不遂。开始,去关心、看望他的人颇多;之后,病情照旧,卫禹平难以起身,无法上班,也无法工作,看望的人,也就渐渐减少。 工会小组长于鼎,心里一直惦记着卫禹平。从他生病至今,七八个年头,于鼎每月去他家数次,送厂工会发的影戏票,送卫禹平订阅的报刊杂志,送每月的工资,还送厂里发的学习资料,告诉他厂里生产动态和创作情况……卫禹平从于鼎的行动中,感到了集体对他的关心,大家还惦记着他,使他格外温暖,更有信心医治自己的疾病。在卫禹平的心目中,于鼎成了“厂代表”。 到了预约的治病时间,又是于鼎推着车,送卫禹平去医院,一次又一次,一回又一回,不厌其烦。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于鼎和卫禹平无亲无故,只是一个组的同事,平凡中透出了不平凡的深情。于鼎从未宣扬过自己,他只觉得这是很应该、很自然平常的事。 于鼎是不是“精力过剩”呢?不,他的家务也够忙的了。他妻子患神经官能症已多年,家务杂事,差不多都压在于鼎身上。做饭、买菜、打扫卫生、教育孩子、替妻子治病,都一肩挑,而且毫无怨言。不难想象,于鼎的压力有多大呀! 在厂里、在家里,于鼎和睦待人,始终如一;短时间、长年月,于鼎热心相助,也毫不二致。多么不易啊! 读者也许会问,“家务”、“外交”已忙得够呛,是不是于鼎不参加实际配音工作?不,于鼎配音也多得很、忙得很。 他被同行们称为“硬里子”.这术语的意思是,一部戏中少不了的人。于鼎的声音独具风味,哪部戏都需要,少不了。于鼎配音极其认真,技艺很高,合作关系也很好,他参加配音的影片达二百部之多,广播剧、电视剧的数量更难以统计。 观众熟悉的惊险喜剧《虎口脱险》里,油漆匠扮演者是德国三大影视巨星(原文如此——录者注)之一,配音者就是于鼎,浑厚幽默的声音与银幕人物形象,达到了和谐一致的境界;惊险中见幽默,令人捧腹;幽默中潜惊险,令人肃然。另一部影片《屠夫》,其中男主角肉店老板也是由于鼎配音的,都给观众留下了较深的印象。 热爱工作、助人为乐的人,往往也是孜孜不倦勤奋好学的人。平时,于鼎好读书,求知欲很强,他是译制厂个人订阅报刊杂志最多的人。 勤奋工作、和睦待人、博览好学,这就是工会小组长于鼎的平凡形象。 |
|
1楼#
发布于:2015-04-28 12:25
于鼎先生曾为许多著名影片配音,是深受广大影迷的好评和爱戴的艺术家,配制的片子很多,这里不一一枚举了。值得影迷深切怀念。
|
|
5楼#
发布于:2015-04-28 19:30
于鼎德艺双馨,纯朴厚道。翁振新在配音创作时对口型技巧抓得特准!由他译导的西德片《细雨梦回》曾深受胡庆汉老师的赞赏!
|
|
6楼#
发布于:2015-04-28 21:48
老鼎的人品就和他的声音一样,敦厚扎实,可亲可敬。
|
|
|
8楼#
发布于:2015-04-28 22:50
尚华、于鼎、翁振新,三个撑场面的绝佳音色。
|
|
|
9楼#
发布于:2015-04-29 12:21
可惜,斯人已去,驾鹤西去了,于老,一路走好!
|
|
10楼#
发布于:2015-05-01 16:42
|
|
|
11楼#
发布于:2015-11-29 12:42
以前只知道于鼎老师的配音作品很多,却不知道到生活中的于老师勤勤恳恳,默默无闻,真是德艺双馨的老艺术家!
|
|